问题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机身涂装是什么样子的?跟苏军使用的飞机涂装一样么?

回答
关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机身涂装,与苏军当时的飞机涂装相比,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主要为了适应在中国的作战环境和伪装需要。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时期)的背景与需求

首先要明确,这里说的“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通常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苏联为支持中国抗战而派遣的航空部队,在对外宣传中可能冠以“志愿”名义。他们装备了当时苏联最先进的战斗机,如伊16、伊153以及后来的米格3等。

在那个年代,航空作战的首要原则是 战场隐蔽与战场识别。飞机需要:

规避敌方空中侦察和地面炮火: 尤其是要避免被日军发现和锁定。
便于己方识别和友军协同: 尤其是当多国部队混编作战时,涂装可以区分敌我。

二、 苏联空军的标准涂装(二战初期)

在二战初期,苏联空军的飞机涂装大致遵循以下原则:

1. 基色: 大多采用浅蓝或浅灰色作为机身的主色调,这是为了在蓝天背景下提供一定的隐蔽性。例如,很多伊16和伊153战斗机就采用浅蓝色。
2. 迷彩: 为了进一步提升隐蔽效果,会根据不同的作战地域和季节,辅以不同颜色的迷彩图案。在欧洲战场,常见的迷彩包括绿色、棕色、黑色等斑块或条纹。
3. 识别标记:
红星标志: 这是最显著的苏联空军标志。在机身、机翼和尾翼上,通常会出现红色的五角星图案,内部有时会带有金色的边框或镰刀锤子标志。
白色或黄色的边框: 为了在不同背景下突出红星,有时会在红星周围加上白色的或黄色的边框。
机号: 飞机的编号会用白色或黄色的阿拉伯数字清晰地标示在机身或机翼上。
其他标记: 可能还会有一些技术标记或部队标识。

三、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机身涂装——“中国化”的变通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在华作战时,其飞机的涂装确实与苏军标准涂装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是出于在中国的具体作战环境和中国空军识别的需要:

1. 取消或弱化苏军标志: 为了避免被日军识别和针对,并与中国空军的涂装统一,苏联飞行员的飞机上通常会 取消或涂掉 苏联空军标志,特别是那个显眼的红色五角星。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飞机被击落,很难直接判断其来源是苏联。

2. 采用中国空军的识别标记:
青天白日旗: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空军识别标志。在很多援华苏军飞机的机身上,会按照中国空军的规定,涂上青天白日标志。这个标志通常位于机翼上下表面和机身尾部。具体位置和大小会遵循当时的中国空军规定。
机号: 同样会使用符合中国空军规范的机号,通常是白色或黄色的阿拉伯数字,标示在机身侧面或机翼上。

3. 迷彩涂装的调整与适用性:
淡色调为主: 考虑到中国战场,尤其是西南地区作战时的天空背景和地面环境,飞机的迷彩涂装会倾向于采用更浅、更柔和的颜色,以便在蓝天和陆地上都能提供较好的隐蔽效果。常见的颜色可能包括各种深浅的灰色、浅蓝色、浅绿色或沙黄色等。
区域性适应: 苏联飞行员在中国作战的地域也比较广泛,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甚至西南地区都有活动。因此,飞机的迷彩图案也可能根据具体的作战区域进行微调,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植被。例如,在较为荒凉的北方地区可能以灰色和棕色为主,而在植被茂密的南方则可能加入更多绿色元素。
非标准化迷彩: 与苏联本土严格的迷彩规定相比,援华部队的迷彩可能会更加灵活,甚至有些飞机可能只进行简单的单色涂装,再辅以识别标记。这与当时的战时条件下,飞机维护和涂装的便利性也有关。

4. 机型差异的影响:
伊16、伊153等老式飞机: 这些飞机本身就可能采用过苏联空军的标准涂装,在加入中国识别标志时,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例如,机身上可能原本有红色大五角星,后来被覆盖或涂成了青天白日。
米格3等新式飞机: 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其涂装也可能一开始就按照援华的特定要求进行,或者在交付时就已经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总结来说,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机身涂装,与苏军标准涂装的最大区别在于:

取消了苏联空军的标志性红星。
增加了中国空军的识别标志,如青天白日旗和符合中国空军规范的机号。
迷彩涂装在颜色和图案上可能更偏向于适应中国战场的环境,以提升隐蔽性。

这种涂装的改变,既是战场隐蔽的策略,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空军体系,提升协同作战的效率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可以说它们“借鉴”了苏军涂装的底色和迷彩理念,但又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和适应。如果看到一架在中国的战场上出现的苏联战斗机,但其机身上印有青天白日标志,那么它很可能就是隶属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那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次战争中,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和其他苏联援华技术兵种、军事顾问的飞机(武器)涂装、标识、乃至于官兵着装,都是向着当时的中国军队看齐。而与当时的苏联军队涂装、标识、着装差异极大。

上图中,第一架是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的I-15,涂装为西班牙红黄紫三色。

下面两架就是依照中苏之间的口头协定在1938年提供的I-15bis。与下图中1938-39年中国空军装备的各类杂牌外国飞机,飞机涂装并无明显差异,特别是代表性的垂尾蓝白条纹识别色和青天白日徽。

(此时大批苏联武器的交付都来不及签订合同,只得在交货之后补办合同,至于实物偿还,价值上亿的款子,理论上应当由“中华民国”于50年代中期还清,然而46年内战,紧接着就是经济崩溃和49年蒋公转进台湾,民国亡了……)

英国制的格斗士Mk.1

法国制造的D-510。

美国制造的B-10。 在苏联援助到来之前,繁复的各国飞机型号和随之而来的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后勤需求使得当时的中国空军焦头烂额。


最扯淡的当属这款CR.32战斗机,这款意大利飞机的燃料必须使用: 酒精、苯、汽油三种原料 按照严格的比例混合调配而成的“鸡尾酒燃料”,而当时的中国对这三样东西全部依赖进口。在战争年代,如此复杂和折腾的后勤需求简直就俩字:脑〇。

提供给中国空军使用的苏联飞机,自然要涂上中国空军的标识。不过来华的苏联援华航空队也如此照办,毕竟当时的苏联和日本,无论双方的飞机坦克在中国和张鼓峰、诺门罕打的多热闹,在外交层面上都还是“友好睦邻”。苏联援华航空队也要顶着“中国空军”的青天白日徽隐姓埋名。

苏联英雄,“优秀、倔强、勇敢的歼击机飞行员”安东·古边科在1938年驾驶的I-15bis。古边科在保卫中国人民的战斗中击落日军飞机7架,被授予光荣的“苏联英雄”称号,同时也被授予了中华民国的高级勋章。

请注意,安东·古边科的这架I-15bis是四位编号。如此一来,实际情况可能就与“苏联志愿队在机身上书写两位数大型阿拉伯数字,中国空军的作战序列编号是机尾四位白色小字”这个说法不符。


据称是当时苏联最好的试飞员、歼击机飞行员斯捷潘·巴甫洛维奇·苏普伦的座机。这位优秀的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指挥一个苏联歼击机团的同时,还在空战中奋勇当先,击落日军飞机8架。因而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和中华民国的勋章。

斯捷潘·巴甫洛维奇·苏普伦在来华之前就是苏联著名的优秀飞行员与试飞员,他与契卡洛夫等人在1937年莫斯科红场阅兵驾驶3架红、黄、蓝色I-16进行的特技表演向全世界展现了苏联新式飞机的优越性能。契卡洛夫、苏普伦等人也因为这次出色的飞行而被斯大林接见。


苏普伦在1937年红场阅兵中驾驶的“蓝色冲击”/“园田海未”(大雾)I-16。

从红色五星到青天白日,从苏联到中国。万物皆变,战士不变。


1939年,哈拉哈河战斗(诺门罕事件)中的苏军参战歼击机。

可以看出,苏军自用飞机的涂装,和上面一片青天白日蓝白条纹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可以说没有半点相同之处。

@砍掉重练 的要求,补上I-16“六芒星”的彩绘。

据称这架И-16 тип 10型装备了新疆的飞行队。

在1939年,苏联又提供了一批刚刚投产的新式I-153给中国空军。

该型机速度444km/h,盘旋一圈只需8秒,一分钟爬升842米。完全克制日军装备的95战、96战、1940年投入至中国的零战11在爬升与盘旋上同样不如I-153。

然而苏联援华航空队的这一系列伪装措施,充其量也只能让莫洛托夫在日本人的抗议声中有个应付的说法,却无法瞒过日本陆海军的眼睛。 日本人眼不瞎,要认出在西班牙内战和莫斯科红场阅兵光彩夺目的I-15、I-16并不难。 日本飞行员也不水,“中国空军”一瞬间就有了大批的先进飞机和技术精湛、战斗疯狂的优秀飞行员。这里面的内幕不难猜测。

更何况,日本情报部门的工作也足够精湛,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也有的是汉奸和卖国贼——

“日本人非常了解中国机场的一切情况。I-16歼击机大队的飞机没有停在机场,而停在通往新机场的公路上,使我们惊讶的是日本人在第一次夜间空袭中就不轰炸机场,而恰恰轰炸停留着飞机的公路,幸好炸弹落点不准,没有造成损失,但这一事实说明了许多问题。 在重庆被击落的日军轰炸机领航员在受审时,一一说出了我们很多志愿飞行员的姓名。问他从哪里知道俄罗斯人的姓名。他回答,上级长官不仅根据情报告诉他们姓名,还告知了苏联王牌飞行员所驾驶的飞机编号。他说到了苏伦普、科基纳基以及轰炸机指挥员库里申科。”

援助中华民国的战斗,可能是苏联自开始组建志愿航空部队援助友邦国家这一模式以来,最不愉快的一次。

中国军队经常有人对苏联飞行员采取敲诈、威胁甚至明目张胆的危害与破坏行动。 歼击机飞行员扎哈罗夫获准驾驶缴获的新式96式歼击机回苏联,但有人往油箱里撒了糖,从而堵塞住了油路。飞机因迫降而被损坏,扎哈罗夫一只手受了重伤。

在解放战争末期——建国初期和朝鲜战争中,负责中国空防和掩护志愿军的苏联部队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分别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标识和朝鲜人民军标识。

尼古拉·苏佳金的MIG-15Bis座机,这位“苏联英雄”在朝鲜击落了22架美国飞机。成为喷气机时代无人能超越的第一王牌。 请注意,由于中国和苏联并不是朝鲜战争的正式交战国,因此从中国起飞的苏联歼击机使用的是朝鲜人民军涂装。

当然,在这场战争中,最为搞笑的可能就是苏联人的装扮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优秀成员:一脸懵逼一身土气的阔日杜布(左一)

这位二战期间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第一王牌,此时正指挥驻中国的苏联空军第326歼击航空师,掩护朝鲜北方。

补一张阔日杜布1946年在莫斯科体育场意气风发的照片,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

我其实挺好奇……他们的那个胸牌上会不会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刚才我们提到的喷气机时代第一王牌,尼古拉·苏佳金着中国军服的照片。

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理论上来讲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规武装组织。所以大檐帽上应该带着红星(八一红星)的地方,只留下一个空洞。

user avatar

上几张图片:

右侧倒数第二张是伊-16 中国空军涂装(由两位数编号可知属于志愿援华航空队)


下排倒数第二个是伊-15中国空军涂装


第二个是1937年斯勃-2中国空军涂装

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所有飞机按照中国空军规则涂装,包括垂尾六条蓝色六条白色识别带,机尾机型序号。但唯一不同的是,苏联志愿队在机身上书写两位数大型阿拉伯数字,中国空军的作战序列编号是机尾四位白色小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机身涂装,与苏军当时的飞机涂装相比,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主要为了适应在中国的作战环境和伪装需要。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时期)的背景与需求首先要明确,这里说的“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通常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苏联为支持中国.............
  • 回答
    沈志华老师对中苏关系的研究,尤其侧重于对苏联档案的解读,无疑为我们理解这段复杂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刻的洞见。然而,若仅凭苏联档案来断定中苏关系的全貌,是否会“失之片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苏联档案的价值与局限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苏联档案的巨大.............
  • 回答
    前苏联对华援助(156项目)是20世纪50年代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回答“156项目是否想到过今天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1. 项目背景与核心目标: 时代背景: 156项目是在冷战时期,中苏两国结盟的背景下进行的。当时中国刚刚成立新.............
  • 回答
    飞虎队声名远播,而苏联援华航空队似乎鲜为人知,这背后的原因,远非简单的历史记载多寡就能解释。它涉及到时代背景、宣传策略、作战性质、以及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形成等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掰开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说说这“飞虎队”的由来。他们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个志愿队,名字叫“美国志愿航空.............
  • 回答
    苏联在1949年后对新中国进行大规模援助并帮助其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意识形态的驱动,也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计算。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意识形态的驱动与“阵营”的巩固: 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的理想: 苏联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其官.............
  • 回答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向中国援助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无疑是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苏联为何会如此慷慨,是否达到了“有求必应”的程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重考量。苏联慷慨援助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苏联对中国提供如此大规模的武器装备,绝非仅仅出于对中国人民志愿.............
  • 回答
    在二战期间,苏联、美国和德国的军队在军纪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其政治体制、战争目标和道德伦理的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具体表现和评价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德国军队:军纪恶劣,战争罪行严重 政治与意识形态背景 纳粹德国的军队(德意志国军)是纳粹政权的工具,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种族清洗和“生.............
  • 回答
    苏联在二战后迅速扩张势力范围,与当今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行动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涉及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地缘战略、军事与政治手段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苏联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扩张方式1. 冷战格局下的战略需求 苏联在二战后处于全球冷战的核心地位.............
  • 回答
    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诞生与沙文主义倾向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政策实践、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一、历史背景:从革命到政权建立1.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 苏联的诞生是俄国革命的直接结果。1917年二.............
  • 回答
    关于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治委员(政委)的死亡率,由于历史资料的不完整性,目前没有明确的官方统计数据。然而,通过历史学家的研究、档案解密以及军事统计的估算,可以大致推断出以下情况: 1. 苏联红军的总死亡人数苏联在二战中的总死亡人数约为 2700万,其中约 1100万 是红军士兵(包括普通士.............
  • 回答
    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20世纪中叶至后期(特别是1945年至1991年)曾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超级大国之一。其巅峰时期体现在军事、经济、科技、政治影响力和全球战略地位等方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军事力量:冷战时期的全球霸主1. 核武库与威慑能力 苏联在1949年成功试爆.............
  • 回答
    苏联在20世纪的历史中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性事件和政策,这些行为在不同时期对国内民众或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讨论的负面事件及其背景、影响: 1. 大清洗(19361938) 背景:斯大林为巩固权力,通过一系列运动清除党内异己和潜在威胁。 具体表现: 大规模逮捕.............
  • 回答
    苏联解体前(19851991年)未对西方发动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军事、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等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核威慑与全球安全格局:避免全面战争的核心机制1. 美苏核平衡的“相互确保摧毁”(MAD) 冷战期间,美苏均拥有足以毁灭对方的核武库.............
  • 回答
    “苏联标榜民主,美国标榜自由”这一说法在历史语境中确实有一定的依据,但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意识形态定义和实际政治体制来分析。这一表述并非完全准确,而是带有某种程度的简化或片面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苏联标榜民主”的来源与争议1. 苏联的政治体制与“民主”标签 苏联(19221991).............
  • 回答
    “苏联笑话是美方人员编纂的和平演变工具”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和历史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确凿的证据支持。 然而,我们确实可以从一些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以及它可能指向的一些历史现象和政治宣传手段。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 什么是苏联笑话?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苏联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提议被中国拒绝,这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考量。而您的问题聚焦于“长波电台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技术和军事问题。长波电台(LowFrequency Radio Station)之所以在特定时期(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和苏联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回答
    苏联的改革开放为何失败,以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何不欢迎俄罗斯,这是一个复杂且牵涉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苏联搞改革开放为什么失败?苏联的改革开放,主要指以戈尔巴乔夫为核心的“改革”(Perestroika)和“公开性”(Glasnost)政策,其目标.............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国内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将苏联的解体简单归结于“被美国和北约忽悠”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导。虽然冷战时期美国和北约的政策对苏联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但苏联自身的内部问题才是导致其最终瓦解的根本原因。下面将详细阐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并分析美国和北约.............
  • 回答
    苏联解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事件,没有单一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由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政治失误、经济困境以及社会思想的变迁共同作用下,最终爆发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导致苏联解体的几个关键因素:一、经济上的长期停滞与体制性弊端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 回答
    关于苏联大饥荒(Holodomor)是否为西方编造的谎言,这是一个历史争议较大的问题。绝大多数严肃的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认为,苏联大饥荒是真实发生的、极其惨烈的事件,而非西方编造的谎言。 然而,苏联政府及后来的俄罗斯政府曾试图淡化、否认甚至歪曲这段历史,这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疑问。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