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本身是一件黑天鹅事件,解体不仅发生的十分突然,而且解体的速度十分迅速。至于另一方面,经济濒临崩溃和内部矛盾严重并不代表会解体,美国经济大萧条情况下也并没有解体的迹象啊,况且苏联的经济问题是可以慢慢调整解决的,70年代开始苏联的经济虽然放缓,但是增长率并不低,即使到了80年代,经济增长继续下滑,但也符合初步进入发达国家后的增长率(虽然根据后面CIA在苏联解体后的报告来看,苏联时期增长有高估,实际上更低,但其中很多拖累经济增长的问题是可以不断解决的,并非结构性问题)。
其次,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各个加盟国认为自己留在苏联还不如离开要好,比如俄罗斯人在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逐渐对苏联中央不断转移支付落后加盟国(中亚那一票)感到失望,而波罗的海国家因为历史和民族原因一直也有想离开苏联,所以苏联解体其实是本身内部各方都满意的一个抉择,解体后也成立了独联体,说明他们只是想脱离苏联,但某种程度上维系苏联时期各个加盟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贸易等联系,只不过最终解体后的结果不如他们所愿罢了。
所以,在苏联解体本身难以预测,而解体又是顺应民众支持的情况下,发动战争来阻止这件事情是不现实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你说苏联解体就解体吧,为什么不是分裂成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各自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在解体的同时,要改弦更张走资本主义道路?
因为,只有苏联输了,死了,“苏联的统治集团”才能赢,才能活。
如果说投降输一半,那么,输掉的一半叫做“苏联”,能保住的另一半是“统治集团”。
他们已经窃取了大量特权和私利,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合法化变现。
只要苏联存在一天,他们就有可能被“肃反”,追责。
苏联没了,反倒安全了。
承受“阵痛”的是老百姓,权贵有什么可担心的?甚至还能借机再捞一票,大发国难财。
摇身一变。
长官变寡头,代表变议员,厂长变董事长。
不是照样吃香喝辣穿貂住别墅养小蜜?
而且还“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走资嘛,既然要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喽。
还“发动战争”?
有权力发动战争的,恰恰只有苏联输了甚至不发动战争才能获利变现。
这仗有得打?
相类似(其实不完全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也出现过。
解放战争时期,有些国军士兵打着打着就发现一个诡异的场景:
他们在前线跟解放军对线,而他们后方的家乡已经解放了,父母妻女在老家分到了房,分到了地(是的,你没看错,国军家属也有份)。
也就是说,打赢了,还乡团回去杀全家,“拿了我的东西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东西给我吐出来”。
打输了,队伍散了,正好瞅机会提枪跑路(解放军还花钱收购国军的枪),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换你是愿意打赢还是打输?打还是不打?
所以说,别一天到晚总想着“发动战争”,军事问题是政治问题的延续,而政治问题的根源又是经济问题,单纯的军事主义要不得……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分析前苏联解体的文章,说当时经济并没有大的波动,政治上也没有大的事件,而是大家普遍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觉得需要有所改变,从上到下都这样认为。
再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美苏冷战,军事实力上苏联并不输给美国,但是这种冷战对苏联人民的意义何在呢?当时有一句名言,要大炮还是要黄油?依照当时苏联的实力,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侵犯他,包括美国。那无休止地与美国搞军事竞赛的意义何在呢?苏联侵犯阿富汗,世界上最穷最落后的国家,结果深陷阿富汗10年,又获得什么结果呢?什么都没有,这场战争的意义何在呢?
再看西方,苏联与西欧各国的接触比我们要广泛,眼见着西方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差距越拉越大,不能没有一点感触的,总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战后的起步是一样的,东德和西德原本是一个国家,东柏林与西柏林更是一座城市,两者的发展为什么差距越来越大?
也许对苏联人讲,触动最大的还有中国,在他们的眼里的中国,就是我们眼里的印度,贫穷、落后,人口众多,土地贫瘠,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解决吃不饱饭的问题,经济蒸蒸日上,人民充满希望与活力。反观自己,一派死气沉沉的样子,货架依然空空。
什么事情都怕对比,曾经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在蓬勃发展,曾经的穷小弟也在赶超自己,自己哪里出了问题?需要改变自己了,我们到底要什么?强大无比的军事力量并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要大炮还是要黄油?
摧毁别人能带来你的幸福吗?
当人心思变时,政治家只是因势利导。
苏联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对外战争的红利,反而老百姓要承担对外战争的苦果,而高层也要面对外战争带来的负担,国企员工只会因为加班而怨声载道,领导层要为战争带来的计划外生产而苦恼。
这些都是苏联对于对外战争的状态,美国每一次对外战争,都会有相关利益集团获利,要么是军火集团,要么是石油集团,这些集团会因为因此获利,而利用手中金钱,在媒体大肆宣传对外战争好处。
而在苏联一切都是相反的,所有普通民众都不会因此获利,连国企负责人都不会因此获利,对外战争转移矛盾这一招,在苏联体制下,是没有用的,当所有对外战争获益者都是国家时,所有人的态度都是自私的 。
入侵阿富汗,苏联人没有军工集团获利,所有生产都是国家组织,于个人无关,也没有相关企业获益,相关企业员工资照旧,没有什么就业或者红利。
反而是不少阿富汗回国的军人带来了厌战情绪,这就是现实,人性的自私,导致对外发动战争这个选项是不被拥护的。
这个谜底直到车臣战争时才揭晓。
俄军在车臣的惨败让西方大跌眼镜,直呼上当。
用一些学者们的话讲:冷战期间双方互相刺探军事机密。但谁也没想到,最大的军事机密竟然是——苏联军队实际上战斗力很差,看看现在的俄军在车臣的惨败就明白了。
连打个车臣都惨败,还敢打西方?
甭管对外吹成啥样,自己实际上几斤几两他们心里还是有点儿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