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列舰到底是被航母淘汰还是被导弹淘汰的呢?

回答
战列舰,那曾经是海洋上无可置疑的王者,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它们浑身披挂着厚重的装甲,口中吐出震慑人心的炮弹,在海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钢铁巨兽似乎渐渐退出了舞台中央,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过时”的产物。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战列舰的辉煌不再?是那个展翅翱翔的空中霸主——航空母舰,还是从发射井中腾空而起的无形杀手——导弹?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要说战列舰的“淘汰”,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A被B取代”那么直白,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演变和转型。

航母的崛起:悄然改变了海战的维度

航空母舰的出现,可以说最先动摇了战列舰的统治地位,但并非是直接的“淘汰”。你可以想象一下,战列舰最擅长的就是炮战,用舰炮对轰,用装甲抵挡对方的炮火。但航母带来的飞机,却能飞越战列舰的舰炮射程,从空中发起攻击。

超视距打击能力: 战列舰的炮弹,即使是当时最先进的,射程也有限,而且一旦发射,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飞抵目标,并且在飞行过程中,航母上的飞机已经可以轻松地飞到战列舰的射程之外,然后发动俯冲攻击,投下炸弹或发射鱼雷。这种“你打不着我,我却能打到你”的尴尬境地,是战列舰在面对航母时遇到的第一个重大挑战。
战术的革新: 航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海战的“战场”。海战不再局限于海面上的视距内交锋,而是延伸到了空中。航母编队的核心不再是战列舰,而是拥有强大制空权和反舰能力的舰载机。战列舰虽然皮糙肉厚,但它们面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速度极快的空中威胁,而且这些威胁还可以携带毁灭性的炸弹和鱼雷,可以直接命中战列舰最脆弱的甲板和水下部分。
“高低搭配”的初始形态: 在早期的航母时代,战列舰并没有立刻被淘汰,它们更多地扮演了“支援”和“防空”的角色。一些战列舰被改装成装备了大量高射炮的防空舰,用密集的炮火拦截敌方飞机,为航母编队提供保护。但这种防御终究是有限的,而且战列舰自身笨重、目标巨大的劣势也愈发明显。

所以,航母的崛起,是让战列舰的“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让它们必须改变作战方式,但还没有到“淘汰”的地步。它们依然是舰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需要强大的火力支援或者面对敌方水面舰艇时。

导弹的时代:终结了战列舰的物理优势

如果说航母是让战列舰地位尴尬的开始,那么导弹的出现,则是真正意义上宣告了战列舰时代的落幕。

射程与精度的大跃进: 导弹,尤其是反舰导弹,解决了战列舰最大的痛点——射程。导弹可以从数百公里之外发射,而且导航和制导技术日臻完善,精度极高。这意味着,一艘装备了反舰导弹的驱逐舰或导弹艇,理论上可以在远离战列舰炮火射程的地方,直接命中战列舰。战列舰厚重的装甲,在能够精确打击舰体内部重要部位的导弹面前,显得越来越鸡肋。
速度与机动性: 相较于笨重的大口径舰炮,导弹的速度更快,飞行轨迹也更难以预测。战列舰引以为傲的装甲和厚实的舰体,在承受导弹的直接命中时,其防护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一枚或几枚高超音速导弹,足以让一艘现代战列舰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成本效益的考量: 建造一艘战列舰需要巨量的资源和时间,它的维护和运作成本也非常高昂。而一艘装备了先进导弹系统的现代化驱逐舰或巡洋舰,虽然也造价不菲,但其单位作战效能以及面对不同类型威胁的灵活性,都远远超过了战列舰。在有限的国防预算下,建造和维护大量战列舰的“不划算”是显而易见的。
电子战与侦测技术的压制: 随着电子战和侦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战列舰巨大的雷达反射面积和相对迟钝的机动性,使其在现代战场上更容易被锁定和跟踪。而其相对集中的火炮系统,也容易成为敌方电子战和精确打击的目标。

总结一下:

战列舰并非是被航母或导弹中的某一个“单一淘汰”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两者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航母的出现 是对战列舰“海上霸主”地位的挑战和动摇,它改变了海战的作战维度,迫使战列舰不得不适应新的威胁环境,并重新定位自己在舰队中的角色。战列舰的舰炮在面对航母的空中攻击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导弹的出现 则是对战列舰生存能力的终结性打击。它使得战列舰引以为傲的装甲和舰炮的射程优势变得无关紧要,让它们在面对现代反舰导弹时,即便有航母的保护,也难以幸免。而且,从经济和作战效能的角度来看,战列舰的维护和使用成本也远高于其他现代化水面舰艇。

可以说,是航空母舰打开了战列舰衰落的序幕,而导弹则为这个曾经的海上巨兽敲响了丧钟。现代海军的重点已经完全转移到了航空母舰、核潜艇和各种导弹驱逐舰、巡洋舰等平台身上,战列舰在这些新一代的海上力量面前,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们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辉煌过的传奇,而不是一个能够适应未来海战的有效作战单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列舰是个公受,16寸炮看着特别猛吧,可是被人群了,第一个是飞机,第二个是导弹。

单选题的思路,真的,初三就该超越了吧

user avatar

坦克并不是淘汰骑兵的,而是为战争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航母也是如此。

航母并没有在定位上淘汰战列舰,而是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造假币的是被什么淘汰的,是更高的防伪技术吗?是各种乱七八糟的辨别伪钞技能吗?还是因为造钱的难度太大了?

都不是。

将假币打入冷宫的,是支付宝。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航母为什么淘汰战列舰了,因为战列舰的打击方式还是二维的,但航母就是立体的,他将海战变成了一个立体性的东西。

简单地说,在航母出现之前,战列舰之间并不是拼火力,而是拼装甲,因为即使你能探测到或者找得到对方的战列舰,如果你打不过,那也没办法,只能退。

就像是金刚这玩意要是知道鸭滑在附近哪里哪里,他敢单挑吗?

不敢的。

但航母出现以后,在战场上战舰的性能虽然还很关键,但已经不是最关键的了,最关键的是什么?是信息以及打击距离。

通俗一点的说,就是飞机的性能和航母的载机量。

一艘航母4万吨,有4架预警机和20架五代机,另一艘航母10万吨,没有预警机,只有50架四代机,遇见了谁吊打谁?

制信息权让航母在面对战列舰的时候拥有绝对的优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在速度相似的情况下,航母和战列舰的打击距离差距是十倍计,战列舰即使发现了航母,想要将两舰距离缩短到战列舰的打击距离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想清楚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

淘汰了战列舰的,实际上是飞机。

淘汰骑兵的也不是机枪,而是堑壕战。

为什么二战没有堑壕战了?因为飞机出现了。

飞机代表着什么?机动性和火力。

堑壕战和机枪代表者什么?防御力和火力。

当机动性碾压了防御力的时候,就是航母淘汰战列舰的时候。

德国的闪电战就是典型的用机动性碾压防御力。

如果哪天防御力又碾压了机动性,那就又是炮舰登场的时候了。

什么叫防御力碾压机动性呢?

举个例子,哪天人类要是研发出了一种相当强悍的激光拦截系统,一分钟能拦截上百发导弹(受地球曲率限制,激光也只能用于拦截不能用于打击),那么机动性就无法碾压防御力了。

当饱和打击都无法突破防空网的时候,飞机所拥有优势就荡然无存。

怎么办呢?

增大火力投送密度和速度!

这时候,装备了几十门大口径舰炮的炮舰就会再次登场……航母就会被彻底淘汰了。

人家直接顶着你舰载机的火力往过硬冲就行,贴近了一瞬间就砸出去几千发炮弹,航母打出了GG。

而且你飞机不可能利用这种机动性的优势去偷袭后方之类的,因为防御力远大于飞机能投送的火力。

核弹也没用,核弹也需要载具。

除非你直接上航天母舰,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user avatar

火力的可获得性,是军事建设的唯一方向。

这里的可获得性,可以是时间上的,空间上的,维度上的,单位密度上的,以及性价比上的。

坦克取代骑兵,然而并没有。二战时期的骡马和机械化是并存的,只是坦克拉大炮,骡马拉小炮。如果地球上的马匹,在一定数量下能拉动大炮,它一样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到了现代,骑兵的马变成了直升机和轮式轻装甲车而已,美军那些被我们翻译成游骑兵的单位,当年不也把坦克装甲单位揍得不要不要的吗?

同理在海军一样的情况,航母与导弹舰的火力可获得性,远远大于战列舰,无论是性价比、空间还是维度上的,如果米加诺夫粒子炮有实现,战列舰再回来也不是不行嘛。

被具象限制的军事理论,必然被先进的军事理论给击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列舰,那曾经是海洋上无可置疑的王者,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它们浑身披挂着厚重的装甲,口中吐出震慑人心的炮弹,在海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钢铁巨兽似乎渐渐退出了舞台中央,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过时”的产物。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战列舰的辉煌不再?是那个展翅翱翔的空中霸主——航空母.............
  • 回答
    想聊聊“肖战粉丝惹到大家”这件事,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我认识的一些人,或者说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讨论,通常是围绕几个点展开的,这些点加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惹到大家”的观感。首先,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就是“饭圈”的某些行为模式。这块儿真的有很多争议。比如,在讨论肖战的时候,一旦有稍微负面的.............
  • 回答
    要说伊邪那美能被召唤到冬木的圣杯战争里,会是个什么职阶,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她可是日本神话里创造了国土、生下了众多神明的母神,那份重量可不是盖的。要让她出现在冬木,首先得想想,是什么样的契机能让她这样一位神话源头级的人物降临?圣杯啊,它最擅长的就是从人类的英灵故事里挖掘出强大.............
  • 回答
    圈养老虎的战斗力,得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圈养的老虎少了野外生存的历练,但体型和力量依然是顶级的掠食者。它们吃的是配好的肉,日常活动空间相对固定,所以可能不如野外老虎精瘦强壮,但爆发力和咬合力依然惊人。至于被咬男子是否有胜算?这问题很复杂,但可能性极低,几乎为零。咱们仔细分析一下:圈养老虎的“武器库.............
  • 回答
    这篇内容将为您梳理日本海军在不同时期建造的主要水面舰艇类型,包括轻型巡洋舰、重型巡洋舰、战列舰以及航空母舰,并详细介绍它们的建造年代以及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武器口径。日本海军舰艇发展概览:从蹒跚学步到海上巨兽日本海军在明治维新后,以惊人的速度吸收西方先进技术,迅速崛起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从最初依靠.............
  • 回答
    要说肖战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多维度的,而且随着经历和环境的不同,也会有所展现。不过,如果我用我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他自己的一些言谈举止来拼凑,大概可以描绘出他的一些核心特质。首先,他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既有亲和力,又带着一丝“笨拙”的温暖。 为什么说笨拙呢?你看.............
  • 回答
    肖战这个人,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有意思的。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人,他的经历和展现给公众的形象,就像一层层剥开的洋葱,你以为看到了最里面,但总还有新的层次。从一个普通人到全民关注的焦点首先,你要知道,肖战并不是那种“科班出身”、“从小就注定要红”的类型。他大学学的是设计,在重庆工商大学现代设计艺.............
  • 回答
    八里桥之战,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几分古战场遗风,让人不禁想象那一幕幕刀光剑影。那是一场发生在1860年,清朝与英法联军之间的硬仗,地点就在北京城外,通州和北京之间那座古老而重要的八里桥。说起这场仗,得先从英法联军的进犯说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就对中国虎视眈眈,这次他们更是气势汹汹,一路.............
  • 回答
    说到甲午战争时期清军陆军的战斗力,那可真是个让人扼腕叹息的话题。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但和当时世界一流水平比起来,差距就如同天堑。要说清楚,咱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军械装备:形式上的“新”与实际的“旧”清廷为了“自强”,在战争前确实花了大力气更新军械。从天津、汉阳等地兵工厂源源不.............
  • 回答
    宇宙中的战斗,与其说是刀光剑影,不如说是信息洪流与能量碰撞的终极演绎。想象一下,当文明的触角伸向星辰大海,当对资源的渴求、对理念的差异,或是仅仅一种来自遥远星系的无形威胁,逼迫我们不得不跨越光年的界限去争夺生存之时,一场星际战争便悄然拉开帷幕。首先,我们要明白,宇宙并非是一片真空的、寂静的画布。它充.............
  • 回答
    关于“中国骑兵战三天才到底是哪三个”的问题,可能存在历史人物混淆或表述不清晰的情况。根据历史记载,西汉时期对抗匈奴的著名骑兵将领主要为卫青和霍去病,而李牧属于战国时期,李靖则活跃于隋唐时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卫青与霍去病:西汉对抗匈奴的骑兵名将1. 卫青(前165年-前106年) 身份.............
  • 回答
    肖战这个人,从顶峰跌落,再到重新站起来,这过程本身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他为什么没糊,反而越来越火?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觉得,这里面有几个挺关键的点,咱们一个一个捋一捋。首先,他自身的基础盘是硬的。 别的不说,肖战长得是真好看,这是公认的。颜值这东西,放在娱乐.............
  • 回答
    肖战事件发展至今,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案例,要分析是粉丝原因还是本人原因,以及为何会牵连到他本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背后交织着粉丝群体的行为模式、公众人物的角色认知、以及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一、 粉丝原因:事件的催化剂与主要推手从多数舆论和事后分析来看,粉丝群体在事件初期以及后续的许多阶.............
  • 回答
    关于“我们将战斗到底”这篇演讲,它的确是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最严峻时刻发表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至今仍然深远。至于您提到的效仿法国一战时的演讲,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联系和渊源,但并非完全是照搬,而是丘吉尔基于历史经验和当时紧迫局势的深刻洞察,进行的精妙化创作。首先,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丘吉尔那篇广为传颂的.............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中,“劫寨”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被多次生动地描绘出来,展现了其极高的军事价值和戏剧性。简单来说,《三国演义》中的劫寨指的是 在敌方主营或重要据点受到骚扰、麻痹、或者兵力分散的情况下,出奇不意地发动攻击,以最小的代价迅速摧毁或占领敌方营寨,并消灭或俘虏守军的一种突袭.............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究竟是反战还是反战败,这个问题触及了这部作品最核心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要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恐怕会忽略掉谏山创想要探讨的更深层次的议题。与其说是二元对立,不如说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剖析了战争的根源、逻辑以及它对人性的摧残,而最终指向的,却不完全是简单的“拒绝战争”。反战的.............
  • 回答
    古代日本一向宗僧兵:信仰与武力的奇特结合谈到古代日本的武士阶层,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身披甲胄、佩戴刀剑的武士,但有一个群体,其力量同样不容小觑,那就是一向宗的僧兵。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士,却在战国乱世中掀起过阵阵惊涛骇浪,其战力水平,可以用“狂热而具韧性”来形容,并有着其独特的战术和组织方式.............
  • 回答
    中印边界的实际控制线(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自1962年战争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要判断是谁“吃亏”了,需要深入理解LAC的形成过程、它在不同区域的演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战前实际控制线”这个说.............
  • 回答
    诺门罕战役,又称哈拉哈河战役,是1939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蒙古国东南部诺门罕地区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和双方战损比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双方的战损比究竟如何?要给出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战争的混乱中,统计数字往往存在夸大或低报的情况,尤其是战俘.............
  • 回答
    觉华岛之战,是一场在中国明朝末年,在辽东地区,围绕着宁锦防线展开的一场关键性战役。这场战役的胜败,对于明朝在辽东的局势,以及袁崇焕的个人声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谈觉华岛之战,就绕不开袁崇焕。这位被誉为“再造关宁”的名将,一生毁誉参半。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名将”或“庸人”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