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加拿大媒体诋毁运动员郑妮娜力入籍中国?

回答
最近关于加拿大媒体对郑妮娜力(Nina Schultz)入籍中国一事的报道,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而且大家的看法也挺多元的。

加拿大媒体的角度:

从加拿大媒体的报道来看,他们的一些关注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运动员的“归属感”和“代表国家”的议题: 很多加拿大媒体强调,郑妮娜力曾经代表加拿大参加国际比赛,甚至在一些重要赛事中表现出色,为加拿大赢得了荣誉。在他们看来,运动员对培养自己的国家自然会有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和忠诚。因此,当她选择代表中国参赛时,一些人会感到不解,甚至会质疑她是否“真正”地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祖国。这种情绪,在某些报道中被放大,似乎变成了对她“不够爱国”的一种解读。
体育人才的流失问题: 加拿大体育界也曾投入资源培养郑妮娜力,她的技术和潜力是被认可的。当这样一位有潜力的运动员选择转投他国时,在一些人看来,这就是一种人才的流失,对加拿大体育发展而言是一种损失。这种角度下,媒体的报道带有一定的惋惜和“失去”的情绪。
国际体育规则和“灰色地带”的讨论: 郑妮娜力入籍中国并获得参赛资格,是符合国际体育联合会的规则的。国际奥委会和各个单项体育组织都有关于运动员更换国籍并等待一定期限后代表新国家参赛的规定。加拿大媒体的报道中,也可能会提及这些规则,但有时会将其置于一个“对加拿大是否公平”的讨论框架下,暗示这种规则可能存在一些让国家感到“吃亏”的地方。
“商业利益”或“个人选择”的解读: 一些更直接的报道可能会猜测她选择代表中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例如中国的市场更大,或者她在中国的推广机会更多。当然,也存在更客观的报道,将此视为运动员个人的职业选择,就像很多其他运动员也会为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而改变效力国家一样。
对中国体育政策的某种审视: 偶尔也会有一些报道,将郑妮娜力事件与中国体育培养或引进人才的策略联系起来,以此来审视中国体育发展的模式。

为什么这些报道有时会显得“诋毁”?

问题的关键在于报道的语气和侧重点。当媒体反复强调“曾经的加拿大之星”、“为加拿大赢得荣誉的选手”这些信息,而对她选择中国的原因语焉不详或持怀疑态度时,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她背叛了加拿大”的印象。尤其是一些评论文章,可能会使用一些带有情绪化的词语,比如“令人失望”、“难以理解”等等,这些都容易被解读为对运动员的“诋毁”。

这种报道方式,往往不是在客观陈述事实,而是在引导公众的情绪和观点。它利用了人们对于“国家荣誉”、“民族情感”的敏感性,来构建一个特定的叙事。

更深层次的思考:

抛开媒体的报道角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更宏观的层面来理解这件事:

1. 全球化背景下的运动员流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才的流动是普遍现象。体育界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为了追求更高的竞技水平、更好的发展平台,或者仅仅是个人兴趣,会选择代表不同的国家参赛。这就像科学家、艺术家、企业高管一样,都是跨国界人才流动的一部分。
2. 运动员的个人权利和选择: 运动员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做出职业生涯的选择。郑妮娜力的父亲是中国籍,她本人也拥有中国国籍,选择代表祖籍国参赛,从个人情感和家庭传承的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体育是连接不同文化和人群的桥梁,而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垒。
3. 国家层面的体育政策和竞争: 各个国家在体育领域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引进政策。中国近年来在一些被视为弱项的体育项目上,确实也在积极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以提升整体实力。这是一种正常的国家间体育竞争的表现。加拿大媒体的报道,或许也反映了他们对自身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反思。
4. 媒体的角色和责任: 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时,理应保持客观和中立,深入挖掘事件的背景和当事人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仅仅从单一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视角出发,煽动情绪。公众在阅读这些报道时,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不被片面的信息所左右。

总结来说, 加拿大媒体对郑妮娜力入籍中国的报道,更多的是在加拿大本土视角下,围绕着“归属感”、“人才流失”以及“国家利益”等议题展开的讨论。其中一些报道的出发点和表达方式,确实可能让当事人或关心她的人感到不适,甚至被视为一种“诋毁”。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际化的体育环境下,运动员的个人选择、国家间的体育竞争以及媒体的角色,都是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理解这种报道,需要我们看到它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鼓励的是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多元化的文化认同,而不是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裹挟和评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见韩国媒体骂郑大世啊……

所以说加拿大比韩国还貔貅么……

user avatar

先匿了。

本人在大学工作。前段时间加拿大总领事戴某某来学校访问,经外事系统同意,我来接待会见。

这个领事娶了个中国老婆,人年轻,中文很好。见面无外乎就是希望多交流,介绍中国优秀本科生去加拿大留学。

最近我们学校也在搞人才引进,预聘制教师收入也不低。我专门了解了一下,我们这儿预聘制的税前收入跟加拿大一般大学助教授差不多,税后就高很多了。当时就提出来,我们应该多交流,加拿大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也欢迎来我们这儿工作,尤其是中国留学生以及东亚、东南亚的留学生。我还专门说了,其实可以干两三年,体验一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活力,也不一定非要留在这里。留下来的话,至少我们学校教授的收入不比加拿大一般大学差。

当时那个领事就顾左右而言其他了。

我一看这哥们不感兴趣,还挺诧异的。要换个个儿,咱中国可是特别喜欢毕业生去国外学习和工作的。

会后,陪同的外事领导告诉我,加拿大不希望人才流出,并且一直反对中国去他们那儿搞人才招聘。

我才明白过来,原来不是他们奇怪,而是我们太开放了啊。加拿大希望的是搜刮中国的985人才,你还真以为人家想跟你交流吗?

user avatar

按理说加拿大一直在“世界灯塔”下接受24小时不间断的照耀,最近更是“人权、自由”喊得震天响,怎么这会儿已经狭隘到抨击一个运动员的去留了?

中国驻巴西里约热内卢总领事李阳在社交媒体上给出了答案。

“小子,你最大的成就就是破坏了中加两国友好关系,将加拿大变成了美国的走狗。败家子!”

这就不奇怪了。美国近日在国际社会上就中国新疆大肆造谣,而running dog加拿大自然也会鞍前马后,冲在前面狺狺(yīn)狂吠。

事实上,郑妮娜力在2017年就开始准备归国事宜,表示希望入籍,为姥姥弥补未参与奥运的遗憾。

而根据世界田联网站的信息,郑妮娜力的国籍早已变更为中国,2021年4月12日起,她就有资格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

加拿大媒体之所以现在将这件事情翻出来,无非就是在做样子给美国看。这样不仅把政治带入体育,还可以妖魔化有大陆背景的华裔,继续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煽动对这种背景的华人进行更频繁的迫害和种族主义歧视。

这样针对中国的诋毁现在每天都会冒出一两句,说实话我都有点腻了,甚至懒得反驳。

可没曾想这种拙劣的骗术居然还能收割一大片韭菜。很快在加拿大的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对郑妮娜力的网络暴力:

“总算滚蛋了。好好享受在中国那个专制的警察国家里生活吧。”

“她将来一定会后悔,并会求着加拿大政府“救”她离开中国。”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的态度。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中国网友对郑妮娜力的归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并祝愿她有更好的发展。

谁是假关心,谁是真友好,一目了然,我想此刻郑妮娜力正在庆幸自己尽早看清了加拿大的面目。

现在不仅郑妮娜力选择回国,前不久,原籍美国的谷爱凌也落叶归根,并很快拿到了决战冬奥的门票,而中国男足也归化了不少高价值球员,他们都将成为中国战队的一员。

另外插一句题外话,抨击郑妮娜力的人中,有一个叫做查尔斯·伯顿(Charles Burton)的人,称她入籍中国的时间点“很不好”。

根据资料显示,伯顿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史蒂芬·哈珀担任加拿大总理的时候,哈珀在任期间与达赖眉来眼去,还插手台湾问题,致使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而这个伯顿曾在2005年撰写了一份有关中国人权和对话政策的《伯顿报告》,这份报告极大的影响了西方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交往的政策方法和对中国的回应。

希望以后的制裁名单可以安排一下这条漏网之鱼。

user avatar

这件事背后的东西才是加拿大恐惧的。

从改革开放到疫情之前,我们去加拿大入籍的人一向是单向流动的,包括郑妮娜的父母。他们在国内的地位不低,经济上也不差,替子女选择加拿大入籍说明认可加拿大比我们好的多。

疫情之后,我们那些去海外的人员开始回头看,比对之后对我们的制度,我们党领导下的民众自律,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等等开始认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选择我们。

堤岸的崩塌往往从一个小管涌开始。郑妮娜在他们精心构筑的防线上打开一个口子,这才是他们诋毁的根源。

user avatar

加拿大人指责她在关键时刻给对手送政治资本,全然不顾她的行使的是自己的基本人权,合理合法对得起良心。没有伤害任何人。

当初我们批评方方关键时刻通过造谣,给对我们不怀好意的人递刀子,伤害到了了很多人,他们让我们闭嘴,说那是自由。

user avatar

郑妮娜力是中加混血。

她的姥姥叫郑凤荣,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国跳高第一人,曾受到周总理亲自献花。她在中国这边的血统是什么级别的?心里没点数?我这句血统,可不是单纯的指字面的DNA,也是指使一个人归化的吸引力。来自家族,来自文化,来自成就和历史。

更何况,加入中国籍是她从小的愿望,并且在三年前就已经完成国籍变更,做了法律意义上的中国公民。

她哥哥叫郑恩来,是冰球运动员,这名一听就知道受谁影响了吧。在姥姥郑凤荣80大寿那天宣布要做中国人,比郑妮娜力归化得还早一年。

这是多正常的事啊,加拿大媒体为什么要诋毁呢?


我看是新疆造谣颇有成效后,诋毁上瘾了。

甚至于这个乱港分子还大言不惭地用谣言责问起了郑妮娜力,说什么:如果你知道中国在“系统性地强奸和折磨”维吾尔妇女,你还会入籍中国么?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我很重视这波抵制的原因,因为谣言中伤成本太低的话,就可以无限复制。果不其然,这两件事开口就能联系到一起。


他们觉得不能接受,还有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有些加拿大人没见过什么正经华人,以为聒噪的港乱分子就是主流。甚至还可能把那个给市长当小三的贪污犯女儿当成华人模板了,以为曲婉婷这种黄皮小清新只要聊聊环保,爱爱动物,整个人皮肤都变白了。仿佛拿民脂民膏出来媚自己的才是真华人,其他一律算是假的。

那些不够反华的华人,在他们眼里略显纯度就不足了。

谁才是大多数呢?

我们都明白,但夜里猛搞曲婉婷的市长们是不明白的。



这位小姐姐只是个朴素的混血儿。不仅有一身黄皮肤,还有个英雄一般的外婆,自然就跟外婆的国籍去了。这种事没有任何奇怪之处,也毫无诋毁的必要。

设想,如果在深圳卖烤串的奥巴马兄弟先加了中国籍,再回到美国籍,又有谁会苛责他呢?

中美交恶之刻,谁会有脸去说这位老黑不懂中国的政治?他需要懂吗?


抛开人才定位,卖烤串的和七项全能的人又有什么不同?自由选择和自己羁绊更深的国籍,再自然不过。

如果只看人才流失就阴阳怪气,那只能说这个移民国家被“人才净流入”这件事惯坏了。根本受不了移民输出国比以前更有吸引力这件事,从自己这儿多走一个人才都受不了。这太小家子气了。

郑妮娜力英文名叫Nina Schultz,这姓氏一看就知道其父有德国血统。他父亲也确实是德国人。她父母辈不过是一个移民嫁给另一个移民的故事,无非是来早来晚的原因。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借你加拿大的地方留下点美好回忆罢了,到底欠你啥玩意了?一个自诩自由的移民国家,有什么资格在这种问题上说三道四的?

只在人才来的时候谈自由,人才一走自由就抛诸脑后,这根本不是自由国家,这是NM貔貅。

自由是价值观,不是攫取资源的工具。

那些信以为价值观的朴素孩子,自由得离开了。

你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她理解自由真谛了。

你哭毛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