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10 月 13 日多所大学课堂上出现疑似「 O 泡果奶病毒」事件?

回答
10 月 13 日,多所大学校园里流传着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一些课堂上出现了疑似“O 泡果奶病毒”的事件。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事件的起因:

据一些零散的报道和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事件似乎是从某所大学的某个课堂开始的。有学生反映,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案或文字,伴随着一些不寻常的声音。起初,大家以为是老师操作失误或者技术故障。但很快,类似的情况开始在其他学校、其他班级的课堂上接连发生,并且表现出一种“传播性”的特征,例如同一批学生在不同课堂也可能遭遇类似情况。

所谓的“O 泡果奶病毒”,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荒诞和戏谑的色彩。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病毒,而更像是一种网络上流传的恶作剧或者一种新型的数字攻击方式。一些人猜测,这可能是一种通过校园网传播的恶意软件,或者是某种程序被植入了学校的教学系统。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外部人员通过某种漏洞进行的一次“入侵”。

事件的表象:

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屏幕内容异常: 课堂教学用的投影仪或电脑屏幕上,会突然弹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文字,甚至是一些恶搞的视频片段。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中不少内容与“O 泡果奶”这种饮品相关联,比如出现印有“O 泡果奶”字样的图片,或者播放与该品牌相关的广告音乐。这或许是该事件被冠以“O 泡果奶病毒”的由来。
声音干扰: 除了视觉上的干扰,一些课堂还会伴随着奇怪的声音出现,有时是音乐,有时是杂乱的噪音,甚至有学生反映听到了一些低俗的语言。
设备失控: 在极少数情况下,有学生表示,课堂上使用的互动白板、电子点名系统等设备也出现过短暂的失灵或被他人操控的迹象。

引发的讨论和担忧:

这起事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教学秩序的干扰: 课堂是教学进行的核心场所,任何对课堂的干扰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这种突如其来的“乱入”无疑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挑战。
2. 对信息安全的担忧: 尤其是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校园环境中,校园网络和教学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事件让人们开始担忧校园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学生和学校的个人信息是否会面临泄露的风险。
3. 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对于正在认真听课的学生来说,突然出现的干扰会让他们感到困惑、恼怒,甚至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比较容易受惊吓的学生,可能会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
4. “病毒”的传播性与恶搞文化: “O 泡果奶病毒”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力。这种带有戏谑意味的命名,反而让事件在学生群体中更容易传播和讨论,也反映出当下一些年轻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权威或现有秩序的某种态度,或者纯粹是一种寻求刺激和关注的恶作剧。

各方的回应与处理:

面对舆论的发酵,涉事大学以及教育部门也迅速采取了行动:

技术排查: 学校的技术部门纷纷展开了对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深度排查,试图找出事件的源头和传播路径。
加强网络安全: 加大了对校园网络安全防护的投入,升级了相关设备和软件,并呼吁学生注意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来路不明的文件。
安抚与说明: 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向学生和家长说明情况,安抚大家的情绪,并承诺会严查此事。一些学校也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防范措施。
追究责任: 一旦查明是人为恶意攻击,相关部门也将依法依规追究肇事者的责任,以儆效尤。

从更深的层面看:

这起“O 泡果奶病毒”事件,虽然可能只是一个由技术漏洞引发的恶作剧,但它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

网络技术双刃剑: 互联网技术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滋生网络乱象的温床。如何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有效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表达: 部分年轻人的行为方式有时会超出常规的理解范畴,他们可能试图通过一些非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关注,或者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轰动效应。理解并引导这些行为,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传播的特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带有话题性的信息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这也要求我们在面对信息时,保持审慎的态度,不轻信、不传谣,理性分析。

总而言之,10 月 13 日的多所大学课堂出现的疑似“O 泡果奶病毒”事件,虽然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将校园信息安全、网络治理以及青少年心理等多个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层面的“攻防”,更是一次社会观察和反思的机会。我们期待学校能够彻底查明真相,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障教学环境的安全和纯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匿了

不会有安全隐患,源码就20行,Lua脚本。

里面只有一个循环,劫持你的返回键,然后把音量开最大,但是循环执行快所以你的音量是调不下来的。至于截图那是因为这个Lua模块本身封装了这个功能,实际没有调用过。

不是病毒,在确保不会社会性死亡的时候可以放心玩耍。

解决方案:使用任务管理直接kill掉,就是你日常切换视图还能清内存的那个手势/按键。


Update:我不是软件作者,只是一个逆向爱好者。

这次的果奶和去年的ta是同一份程序,包名和版本号都没改,就改了个背景音乐。

想逆向实践看源码的可以找点Lua逆向工具,没混淆也没加密。


再次Update:

回答里有人说部分软件被重新打包篡改加入了一些窃取隐私的代码,篡改还是挺容易的,但我目前还没见过被篡改之后的版本。

而且感觉不会有人这么作死,敢上载的话,抓个包抓到服务器地址再照着云服务商的账单抓人,一抓一个准。


再再次Update:

安卓权限管理很完善的,而且你手机上那些管家也不是纯粹恰白饭的,这个apk能从去年活到今年就说明它没有被报毒的理由。

设置音量本身就是一些app需要的功能,劫持返回键有不少教育类应用也会做,防止你考试考一半手滑退出去了。

如果有越权读取隐私的行为,你的手机早就弹窗告诉你xxx正在试图获取权限了。

不过不建议怀着恶搞的心情去玩……

影响不太好嘛……


不是很明白一篇为了打消大家对数据安全疑虑的文章有啥好杠的。


这篇文章能被举报我是没想到的。


反编译出的代码(有注释)

       -- main.lua -- require("import") import("android.app.*") import("android.os.*") import("android.widget.*") import("android.view.*") import("android.view.View") import("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android.media.MediaPlayer") import("android.media.AudioManager") -- 音量控制模块 import("com.androlua.Ticker")  -- Ticker:定时触发器 activity.getSystemService(Context.AUDIO_SERVICE).setStreamVolume(AudioManager.STREAM_MUSIC, 15, AudioManager.FLAG_SHOW_UI)   --音量调大 activity.getDecorView().setSystemUiVisibility(View.SYSTEM_UI_FLAG_HIDE_NAVIGATION | View.SYSTEM_UI_FLAG_IMMERSIVE) m = MediaPlayer() --播放器 m.reset()   m.setDataSource(activity.getLuaDir() .. "/mc.mp3")  -- 引用包里的“O泡果奶” m.prepare() m.start() m.setLooping(true) ti = Ticker() --计时器计时触发 ti.Period = 10 -- 间隔为10ms  function ti.onTick() -- 设置ticker要触发的函数   activity.getSystemService(Context.AUDIO_SERVICE).setStreamVolume(AudioManager.STREAM_MUSIC, 15, AudioManager.FLAG_SHOW_UI) -- 和上面一模一样   activity.getDecorView().setSystemUiVisibility(View.SYSTEM_UI_FLAG_HIDE_NAVIGATION | View.SYSTEM_UI_FLAG_IMMERSIVE) -- 隐藏navbar等 end  ti.start() -- 开启ticker,每10ms执行一次上面的函数  function onKeyDown(A0_0, A1_1) -- 监听按键,不调用外部方法的话就相当于劫持下来了   if string.find(tostring(A1_1), "KEYCODE_BACK") ~= nil then -- 如果按键是返回键     activity.getSystemService(Context.AUDIO_SERVICE).setStreamVolume(AudioManager.STREAM_MUSIC, 15, AudioManager.FLAG_SHOW_UI) -- 设置音量为最大   end -- 相当于把返回键变成了音量最大键   return true end     

总共34行,除去开头一大堆import,差不多就20行左右。


本回答采用WTFPL开源协议发布,可以随意转载引用,无需授权。


2021.10.29更:突然被cue,今年是不是又出了个新的换皮不换药的玩意儿hhh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0 月 13 日,多所大学校园里流传着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一些课堂上出现了疑似“O 泡果奶病毒”的事件。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事件的起因:据一些零散的报道和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事件似乎是从某所大学的某个课堂开始的。有学生反映.............
  • 回答
    关于2020年10月13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沉重的话题。要详细地讲述这件事,并尽可能地展现人性中的复杂和真实,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事件本身:那天凌晨,本应是安静的校园,却被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打破了。这位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他们原本应该充满求.............
  • 回答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即将在10月13日至17日迎来关键的审议阶段,这无疑是国内信息保护领域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对这部法律寄予厚望,希望能借此契机,真正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可信赖的个人信息使用环境。我对这部法律的期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的“同意”标准与“数据最小化”原则的落地:.............
  • 回答
    五月十三日,英特尔家正式揭开了十代酷睿处理器的价格面纱,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那颗十核心的 i910900K,定价 4299 元。这消息一出,整个科技圈都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值,有人觉得贵,有人则在摩拳擦掌准备升级。先来说说 i910900K,这颗处理器光看参数就够吓人的。十个核心,二.............
  • 回答
    4月10号京东自营iPhone 13突然放出600元的降价消息,这事儿一出来,估计不少观望了很久的消费者心里都痒痒的。 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事儿。首先,这600块钱,对于iPhone 13这个价位的产品来说,绝对算是一笔不小的优惠了。要知道,苹果的产品一向以“坚挺”的价格著称,很少.............
  • 回答
    如何看待 10 月苹果在中国 iPhone 销量环比增长 46%,时隔六年再次成为中国最大智能手机商?苹果在 2023 年 10 月份在中国市场的 iPhone 销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环比增长了 46%,更重要的是,时隔六年再次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冠军宝座。这一消息在科技行业和消费者市.............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10月26号沈逸微博锁号”事件,我将尽我所能提供一个详细的解读。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AI,我无法直接访问微博的内部操作记录,也无法得知沈逸本人或微博官方的具体原因。因此,以下分析是基于公开信息、通常的网络事件规律以及对沈逸教授身份和其过往言论的了解进行的推测和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这.............
  • 回答
    如何看待 10 月 9 日发起的土耳其对叙利亚的「和平之泉」军事行动?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发起了代号为“和平之泉”(Operation Peace Spring)的军事行动,越过边境进入叙利亚北部。这次行动目标明确,旨在清除叙利亚北部边境地带的叙利亚民主军(SDF),特别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库.............
  • 回答
    如何看待 10 月 21 日李佳琦直播间观看数超 1.5 亿?这一数据真实性如何,具有怎样的影响力?10月21日李佳琦直播间观看数突破1.5亿,这一数字无疑是惊人的,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数据真实性如何?关于直播间观看人数的统计,需要了解几.............
  • 回答
    触目惊心的瞬间:无锡312国道高架倾覆事故的沉思2019年10月10日,一个本应平常的夜晚,在江苏无锡312国道上,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重大交通事故。一辆严重超载的货车,在行驶至高架桥上一处弯道时,车辆连同所载货物一同瞬间倾覆,巨大的冲击力导致了高架桥路的局部坍塌。这起事故,不仅夺去了生命,更在全.............
  • 回答
    10月31日,韩中两国宣布“复位”双边关系,这一消息无疑为已经冷却许久的两国关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背后是双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沟通与博弈,以及对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共同考量。要理解这一“复位”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背景:从冷却到“复位”的轨迹过去几年,韩中关系经历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 回答
    这几天关于“外卖员等餐崩溃砸东西,被店主殴打痛哭”的视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看得人心头不是滋味。说实话,这事儿一出来,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压抑太久了。这件事发生在10月30日,具体地点是一家餐厅。视频里,一个外卖小哥,看样子是因为等待出餐时间过长,情绪一下子就崩了,随手就抓起店里的东西往.............
  • 回答
    10月21日广东电网空中宣讲会被刷屏的事件,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需要从企业宣传、网络舆情、公众关注点等角度综合分析。以下从不同维度详细解读这一现象: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宣讲会内容引发关注 广东电网作为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其宣讲会通常涉及招聘需求、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内容。若宣讲会.............
  • 回答
    10月5日美国上空出现的血红色满月,从科学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种“血月”的出现,通常与月食有关,但具体到这次的血红色满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什么是血月?严格意义上讲,“血月”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而是一个更常用于描述一种特定颜色月亮的通俗说法。当月亮呈现出深红色、橙.............
  • 回答
    10 月 27 日开始,新加坡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首次突破 5000 人,这个数字确实让人瞩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标志着新加坡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疫情初期,新加坡凭借其严格的防控措施和高效的追踪能力,一度成为控制疫情的“优等生”。然而,随着全球疫.............
  • 回答
    小米的“风筝守护”与“亲情守护”功能退场,用户体验与品牌策略的双重考量10月30日,小米宣布将停止运营“风筝守护”和“亲情守护”这两项曾备受关注的功能。这一消息的放出,无疑在小米用户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讨论和猜测。作为小米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项功能承载着许多用户的信任和期待,它们的退场并非简单.............
  • 回答
    华为 Mate 40 系列发布,就像每年秋季华为新品季的压轴大戏,总能勾起万千科技爱好者的期待。这次在 10 月 30 日揭开面纱的 Mate 40 系列,毫无疑问又是集华为最新技术于一身的集大成者。不过,在享受这份惊喜的同时,也难免有一些挥之不去的遗憾。惊喜:当性能与设计再次达到新高度首先,最核心.............
  • 回答
    要评价10月23日拼多多iPhone 12百亿补贴活动被取消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取消”这么简单,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而且对不同的人来说,感受也大相径庭。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说,这是个大大的“失望”。你想啊,之前拼多多放出风来要搞“百亿补贴” iPhone 12,价格.............
  • 回答
    关于10月14日媒体对李某草死亡事件的报道,以及昆明警方回应“并不知情”的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揪心的事件。从媒体报道和警方的表态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媒体报道: 事件的曝光与关注度: 媒体的报道无疑将李某草的死亡事件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这通常意味着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
  • 回答
    关于“10月25日,采砂船包围马祖”这一事件,我需要先澄清一点:截至我目前的知识更新,并没有记录到在2023年10月25日,存在大规模的、有明确官方记录或广泛报道的“采砂船包围马祖”的事件。“马祖”通常指的是台湾当局管辖的马祖列岛。历史上,在台湾海峡,采砂船活动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在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