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社科院预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至少还要低迷两年。
2017年中国社科院蓝皮书预测:2017年房价全面下滑。
2018年中国社科院蓝皮书预测:2018年是这一轮楼市调控的最低点,一二线城市率先探底,三四线城市随后迎来一大波回调。
在看空失败之后,社科院空转多:
2019年社科院蓝皮书预测:2019年房价涨7.6%,有零有整,仿佛有什么高端模型来预测的。
2020年的社科院蓝皮书:指出近两三年内中国房价总体上将维持高位盘整态势。除少数三、四线城市和个别地段、个别楼盘外,整体上的房价大涨大落都是小概率事件。
综合以上,
看社科院的,还不如看知乎大V的,看知乎大V的,还不如看街头算命的。
当然,如果你问我答案,
我认为继续分化,10%以上M2增速,总体将维持上涨,
但是明年肯定不会像今年,毕竟货币不会大幅宽松,
所以预计还是热点城市上涨,大部分城市横盘和微跌。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jingji-xinli,凡是关注的,都发财了。
我也估计明年3月可能是房价的最低点,之后会有比较明显的爬高
我的回答没了。对不起啊,我不知道社科院都是不能批评的。
估计最近年吧房子卖的不好或者土地拍的不好。
不然不会有这么明确的买房信号。
而且房市沉淀着三百五十万亿rmb,这要是不稳住,大家都套现,这个锅谁来也背不动。
我个人阅读理解的总结:
1、小城市你以后随便住,大城市想摸越来越难;地段不好的以后你随便住,地段好的想摸越来越难。
2、由于限购等原因,中上收入的人买房需求已经饱和了,但中下收入的人买房需求还没饱和。
这部分人的需求,要么被保障性住房满足,要么被开发商抓住心理弱点(想升值、地段好、高档大气)以某种奇怪的方式满足需求。
举例:香港就有地段很好,总价很低,户型奇葩的牙签房unit;又比如前几年很火热现在被各种底朝天的小布尔乔亚滤镜商住loft;又比如专门割上海老阿姨的恒大威尼斯,物廉价美精装修的海景房,但完全没有交通和配套,地图上十个小区超大拼盘楼群。
中上收入的人买房需求饱和我觉得也是个伪命题,他们只是目标城市里的限购房票用完了,但是投资和享受这部分的需求还没有被释放。再说了,优质新盘的拿地成本那么高,如果中上收入客户群减少的话,与其降价出售,我干嘛不直接少开发这类不就好了吗?如果我是开发商,我知道上海的中上收入人虽然不能买房了,但我不会放弃他们的钱包,他们有钱,他们也愿意投资和享受,那就加大炒热湖州的中式合院,苏式园林,独栋别墅,品质人生,他们在上海卷了一辈子难道不该来别墅享福吗?你看需求不就来了,有项目就有就业和税收,得到支持那是妥妥的。以后听到什么异地高端住宅不限购,可千万别惊讶。
3、房产税、租售同权的趋势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28年的土著,我得到一个屡试不爽的经验就是,但凡房东有成本的事情,最后必然会转嫁到租客和买方手里,除非这房子条件极差处处短板,没有人能被房东找到转嫁。
还有一个经验是“全天下的鸡蛋联合起来对付石头”是行不通的,因为很多鸡蛋都是二五仔。
另外,长期看人口问题对房价的影响,房价就是个桑塔纳神车的问题
最后贴详细一点的报道。
来源:证券时报网
12月21日,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预计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可能在5%左右,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恢复比较理想,但特征不同以往。楼市稳定并对“六保六稳”发挥关键性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房地产市场风险、错配和挤出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还存在潜在的隐忧。住房市场从剧烈波动增长转向恢复性平缓波动增长,出现了新兴的特征。《报告》分析发现,新冠疫情虽对楼市造成强烈冲击,但政府和市场各方均有效韧性应对,决定中国楼市收敛性恢复。
《报告》预测,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新的外部冲击以及疫情显著好转的情况下,中国楼市总体将延续平稳,但其结构性潜力仍在。预计2021年中国楼市将继续延续平稳恢复的态势,房地产租赁市场将有所改观,保障性租赁市场的步伐也将会进一步加大。
《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预计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可能会在5%左右,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从时间上看,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将保持恢复性增长。从空间上看,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的城市甚至会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从风险上看,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来临和结构性潜力强劲。从总体上看,长时期住房市场总体过剩,结构性过剩将较为严重,但结构性潜力仍然存在。从时间上看,原来预估的在2025年出现住房绝对拐点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可能会提前。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从家庭类型看,虽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经出现过剩,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弥补的缺口还很大。
《报告》建议,瞄准五个关键,实施重点突破。第一,建立体系化和定量化的政策基准以强化精确、有效调控;第二,规划并构建以都市圈为主体的全国住房空间体系;第三,加快开征房地产税以带动长效机制建设;第四,启动实施“租售结合”的“新市民安居工程”;第五,探索建立以住房公积金为主体的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