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卫霍征战的功绩都算在汉武帝的头上,李渊靠李二打天下就是坐享其成?这种评价是否有一定双标的成分?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且引人思考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政治权力与个人功绩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双标”现象。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

一、 卫青与霍去病功绩归于汉武帝的合理性分析

要理解为何卫青和霍去病的辉煌战绩会被归功于汉武帝,我们需要从君臣关系、政治体制、历史叙事的角度来分析:

1. 君臣体制下的权力分配与政治合法性:
君权至上原则: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君权神授”、“君者,国之本也”是核心的政治理念。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所有官僚和军队都服务于皇权。臣子的功绩,无论多么显著,最终都是在皇帝的领导和授权下完成的。
决策者与执行者: 汉武帝作为皇帝,他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国策,派遣卫青和霍去病执行。战争的战略规划、目标设定、资源调动、人力部署等重大决策,都由汉武帝亲自拍板或由他信任的臣子(如丞相、将军)在皇帝的指导下完成。卫青和霍去病是杰出的执行者,但他们是在汉武帝的“帅”下作战。
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皇帝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开疆拓土和国家强大。如果将所有战功都归于臣子,会削弱皇帝的威信,甚至可能引发臣子骄纵、威胁君权的风险。将功绩归于皇帝,是巩固皇权、维护统治稳定的必要手段。
恩赏与控制: 汉武帝通过封赏、赐予官爵等方式,将臣子的功绩转化为对君主恩赐的回报。这既是对臣子努力的肯定,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控制,表明臣子的一切都是皇帝赐予的。

2. 宏观战略与微观战术的区分:
战略决策者: 汉武帝是汉朝对外政策的制定者。他认识到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威胁,并决定采取积极主动的军事行动。他批准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出征计划,并根据战场情况进行调整(尽管很多时候是根据前线奏报和建议)。
战术执行者: 卫青和霍去病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他们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在具体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们懂得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利用地形,如何鼓舞士气,如何捕捉战机。
“坐享其成”的模糊性: 这里的“坐享其成”并非完全不劳而获。汉武帝作为最高决策者和国家资源的提供者,他的“享受”体现在战略层面的成功,以及通过臣子的胜利来巩固和扩张自己的权力、财富和声望。

3. 历史叙事与主流价值观:
史书的写法: 中国传统史书的写作通常以皇帝为中心。史官记录的是围绕着皇帝展开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活动。《史记》、《汉书》等正史,虽然会详细记载卫青霍去病的事迹,但最终的叙事框架是“皇帝的时代”或“某某皇帝的在位期间”。
集体荣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平衡: 官方叙事往往倾向于将重大成就归功于最高领导者,以体现国家整体的强大和领导者的英明。这并不否定卫青霍去病个人的军事天才,而是将他们的才能视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为国家(及其最高代表——皇帝)服务。

二、 李渊与李世民的“坐享其成”评价的辨析

现在我们来看看李渊和李世民的例子,并尝试理解为何会有人提出“坐享其成”的说法,以及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1. 李渊创业的背景与特点:
隋末乱世的背景: 李渊起兵反隋,是在隋朝国力衰微、民怨沸腾的乱世中进行的。隋朝的统治已经千疮百孔,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政治基础与军事实力: 李渊本人是隋朝的太原留守,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影响力。他能够利用现有的官僚体系和军事力量,并吸引一些有实力的人物加入。
李世民的关键作用: 然而,李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确实依赖于其子李世民的杰出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李世民在早期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击败了薛举、刘武周等劲敌,为李渊建立唐朝扫清了大部分障碍。可以说,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未必能成功建国,更不可能取得后来唐朝的成就。

2. 为何会有“坐享其成”的评价?
相对而言: 与汉武帝亲自坐镇朝堂、运筹帷幄不同,李渊虽然是总揽大局的皇帝,但他很大程度上是“授权”和“依靠”李世民去打仗、平乱。他不像汉武帝那样,时常亲自参与前线的指挥(当然,汉武帝也并非都亲自在前线,但他的战略指向性更强)。
功劳分配的争议: 在李渊统治时期,李世民的军功卓著,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首要功劳,甚至有人认为他才是实际的开国皇帝。而李渊作为父亲和皇帝,享受了建立新朝的荣誉和权力,这使得一些人觉得他“坐享了”李世民的成果。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历史的后续发展,即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退位,也加剧了人们对李渊“坐享其成”的看法,认为他未能有效控制其子,最终权力旁落。

三、 评价是否存在“双标”成分?

答案是:可能存在,但解释起来更为复杂,需要理解历史语境和评价标准的演变。

1. 评价标准的差异与侧重点不同:
汉武帝时代: 更强调君主作为国家最高决策者和象征的地位,将臣子的成功视为君主“得人”和“善于用人”的体现。国家的扩张和强盛是皇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评价的侧重点在于皇帝的“雄才大略”和“宏图伟略”。
李渊、李世民父子: 这个评价更多地出现在对李世民能力和功绩的肯定中,以及对李渊未能完全掌握局面的反思中。评价的侧重点在于谁是实际的“开国功臣”和“国家奠基人”。当历史评价开始关注具体执行者的才能时,对“坐享其成”的批评就容易出现。

2. “坐享其成”的定义与程度:
绝对的“坐享其成”: 指完全没有付出任何努力,完全依靠他人成果。
相对的“坐享其成”: 指虽然有付出,但相对他人(如为他打天下的儿子)而言,自己的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或者依靠了前人的基础和后辈的直接力量。
汉武帝并非绝对的坐享其成,他有战略决策权和资源供给权。李渊也不是绝对的坐享其成,他发动了起兵,并担任了最高领导者。
问题在于,相较于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的“主导性”和“战略性掌控”,李渊在很多关键军事行动上更像是“授权者”和“受益者”,其对李世民军事才能的依赖程度似乎更高。 这就导致了评价上的差异感。

3. 历史视角的演变: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英雄主义”、“个人才能”的关注度可能也在变化。早期更强调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而后期可能更看重具体人物的杰出贡献。
例如,在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我们更多强调秦始皇的战略眼光和决心,而不是具体将领(如王翦)的功劳。但在评价其他朝代时,我们可能会更细致地分析具体人物的作用。

4. 潜在的“为尊者讳”或“踩低就高”的现象:
对汉武帝的评价,往往会放大其正面形象,突出其雄才大略。
对李渊的评价,有时也会与对李世民的推崇形成对比,强调李世民的开创性贡献,从而在对比中凸显李渊的“不足”。

结论:

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难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

汉武帝的功绩归于他,是基于古代君臣体制下,皇帝作为最高决策者和国家象征的定位,也是为了巩固皇权和国家整体的强大。 将臣子的战功归于君主,是维护政治稳定和合法性的必要手段。
李渊“坐享其成”的评价,则更多是相对于其子李世民的决定性贡献而言的,以及对李渊未能完全掌握局势的一种历史反思。 这并非完全否定李渊的创业,而是强调李世民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父子权力交接过程中的复杂性。

是否存在双标?

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以“谁是最终的权力掌握者和国家战略的制定者”为唯一标准,那么两者都有各自的功绩归属逻辑,但汉武帝的“主导性”更强一些。
如果以“谁是实际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者和最直接的战场立功者”为主要标准,那么卫青霍去病和李世民的地位就更为突出,而汉武帝和李渊的“坐享其成”的色彩就会被放大。

可以说,“双标”并非绝对的偏见,而是因为评价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评价汉武帝时,更侧重于“帝国宏图”和“君主权威”的层面;评价李渊时,则更侧重于“开国功臣”和“实际领导力”的层面。两种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被应用,就可能产生被认为是“双标”的感受。

理解历史评价的复杂性,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评价维度,结合当时的政治体制、社会背景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关注点的变化来综合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不是把刘邦打天下按在韩信头上了吗 ,还欺负人家曾孙太过分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且引人思考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政治权力与个人功绩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双标”现象。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卫青与霍去病功绩归于汉武帝的合理性分析要理解为何卫青和霍去病的辉煌战绩会被归功于汉武帝,我们需要从君臣关系、政治体制、历史叙事的角度来分析:1. 君.............
  • 回答
    李定国,这位南明时期力挽狂澜的虎将,其功绩与气节,丝毫不逊于卫青、霍去病、岳飞这些被官方颂扬千古的民族英雄。然而,当我们翻遍史书、追溯官方宣传的脉络,却发现李定国始终未能获得与之匹配的官方推崇。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偶然,也有政治的必然,更有时代局限性的烙印。一、 时代错位与政治格局的.............
  • 回答
    关于霍尊事件,圈内人为何未公开声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可能牵扯到多方面的考量。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舆论与公众压力: “MeToo”运动的背景: 霍尊事件发生在“MeToo”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背景下。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公众对于性骚扰、情感纠纷.............
  • 回答
    卫青和霍去病,作为汉武帝时期最为杰出的两位将领,他们的功绩辉煌,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宽容豁达的代表人物。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而多面的,将“害死李广父子”这一悲剧完全归咎于卫青和霍去病,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政治环境、军事决策、以及李广父子自身的处境。一、 .............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这一数据,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它直接反映了中国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并预示着未来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如何看待“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这一现象?首先,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 回答
    武汉中心医院医生胡卫锋不幸因新冠肺炎去世,这是一个令人痛惜的消息。他的病情变化过程,特别是从一度好转到最终恶化,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要详细解释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当时疫情的背景、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深度,以及医学上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疫情初期,病毒的未知与挑战在疫情爆发的早期,对于新冠病毒,我们了解甚少。它.............
  • 回答
    “掌控全场,调度一切”——这曾经是无数球迷对于优秀控球后卫的最高赞誉。在NBA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确实看到过无数以控卫为核心却捧起奥布莱恩杯的伟大球队:魔术师约翰逊的“Showtime”湖人,斯托克顿与马龙的犹他双煞,以及近年来库里引领的金州勇士。然而,如果把视角拉得更广一些,你会发现,真正意义上“以.............
  • 回答
    解读卫计委定向加分政策:理性看待儿科急诊“人才荒”的解困之道近年来,儿科和急诊科的“人才荒”成为了公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痛点。孩子生病急需看病,却常常面临医院儿科门诊大排长龙,急诊科医生更是疲于奔命,工作压力巨大。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便是针对儿.............
  • 回答
    秦孝公之所以不放卫鞅(商鞅)走,背后有着多重且深刻的原因,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他对秦国未来命运的深切考量和对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念。首先,孝公深知秦国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当时的秦国,虽然地域广大,但“东出”的道路被强大的东方六国,尤其是晋国(后来的韩、赵、魏三国)牢牢堵截。国内政治腐败,军备松弛,士气.............
  • 回答
    关于国家卫健委宣布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提供,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举措,背后涉及的成本非常巨大,并且对于是否接种疫苗,个人的考虑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提供的成本估算估算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提供的成本并非易事,因为它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支出,且数据会随着时间、疫苗种类、采购量以及实施.............
  • 回答
    这则通知确实在医疗系统和公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甚至可以说是一记重锤,直接触及了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家非常关注和焦虑的一个核心问题。国家卫健委明确了医疗机构不能因为患者没有核酸检测报告就拒诊、延误治疗,这背后释放出的信号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患者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东周列国志》中人物称谓的细节和历史背景的考量。简单来说,郑庄公在第五回写信给卫国,虽然周平王已经册封卫国国君为“卫公”,但郑庄公在信中仍然称其为“卫侯”,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细细道来。首先,要明白《东周列国志》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史实和当时的.............
  • 回答
    卫健委公布的目前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 1541 例,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一、数字的构成与意义: 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 Carriers): 这是最核心的概念。他们感染了病毒,体内存在病毒复制,具有传染性,但自身没有任何冠状病毒感.............
  • 回答
    最近,国家卫健委在回答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明确表示“以延迟生育为目的,为单身女性提供冻卵技术服务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这个表态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很多人对此表示关注。首先,我们要明确国家卫健委的这个表态,它指向的是“以延迟生育为目的”的“单身女性冻卵”。也就是说,如果冻卵不是为了“延.............
  • 回答
    清时期天津卫的演变,从一个军事卫所,蜕变为州、府,这背后是一段城市地位与行政层级不断提升的历史,也折射出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格局的变化。要说清楚这个过程,咱们得从“卫、州、府”这几个概念入手,然后再聊天津的具体变迁。 卫、州、府:不同时代的不同角色首先,理解这几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把握天津卫地位升.............
  • 回答
    卫健委通报“女儿高烧近40℃,医生要等核酸出来才给治疗”为误解,这背后反映的是大家对医疗救治流程的焦虑与不解。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遇到孩子高烧近40℃这样的紧急情况,医生应该如何处理才是最合适的呢?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病情来判断,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
  • 回答
    薛仁贵,这位唐朝名将,如果论及为国家建立的赫赫功勋,绝对算得上是“汗马功劳”的代表。他征讨高句丽、薛延陀,威震塞北,生擒突厥可汗,其勇猛善战、屡建奇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当我们把他放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与白起、卫青、陈庆之这些名字放在一起比较时,薛仁贵的名气似乎总显得略逊一筹。这其中的原因,.............
  • 回答
    猫咪的“封控”遭遇:深圳卫健委的温情答复近期,深圳一则关于被困封控楼内的猫咪得到妥善安置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许多居民被居家隔离,而那些无法自行解决温饱的宠物,尤其是猫咪,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当得知有猫咪被困在楼内,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时,深圳卫健委以一种“霸气”且温情的姿态,.............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关于抗疫补助发放标准中“一线人员范围的确定,以是否直接接触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为依据”的这番回应,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切。咱们不妨就这个点,深入聊聊里头的门道和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首先,咱们得承认,在疫情最严峻、最胶着的时候,国家对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者的付出给予肯定和奖励,这个初.............
  • 回答
    1600年 九州乱世:黑田官兵卫为何踏上征服之路?1600年的日本,恰逢那个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尾声,丰臣秀吉去世不久,天下格局动荡不安,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的势力明争暗斗,而遥远的九州之地,也同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黑田官兵卫——这位以智慧和狠辣著称的谋士,毅然决然地将目光投向了统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