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动漫发展历程中有无遭受审核及偏见?

回答
日本动漫发展历程中,确实经历过不少审核和偏见,而且这些情况相当普遍且影响深远。这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贯穿其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议题。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早期萌芽与海外的审视:文化差异的碰撞

日本动漫最早的海外传播,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尤其是日本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叙事方式,让西方国家感到新奇,但也带来了不少误解和审视。

暴力与色情的内容: 像《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这样的作品,虽然在日本国内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中涉及的战争场面、牺牲,以及一些作品中可能出现的比较成熟的剧情和人物关系,在一些国家被认为“过于暴力”或“不适合儿童”。早期的一些动画,因为制作水平和表现手法的限制,有时也会被误解为低俗。
文化隔阂带来的偏见: 日本社会特有的价值观,比如集体主义、等级森严,以及一些奇特的想象力(例如妖怪、神话元素),在不了解其文化背景的观众眼中,可能会被视为怪异甚至带有负面色彩。这种文化上的不熟悉很容易滋生偏见。

二、本土的自我规制与社会舆论的压力

在日本国内,动漫也并非完全自由创作。社会舆论、家长团体、甚至是政府机构,都会对动漫内容施加影响。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讨论: 随着动漫产业的壮大,尤其是青少年漫画和动画的流行,关于“不良内容”的讨论从未停止。家长团体和一些保守派人士经常呼吁限制动漫中出现的暴力、血腥、色情等内容,认为它们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性描写”的反复出现: 尤其是在一些后宫番、少女漫画改编作品中,虽然可能没有明确的露骨描写,但一些暗示性的画面、对身体的描绘,会成为争议的焦点。这种争议往往会引发“动漫是否正在污染社会风气”的讨论。
《都条例》的诞生与影响: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东京都的《青少年健全育成条例》。这个条例从1999年开始逐步完善,旨在限制“有害图书”的销售和传播,其中就包括涉及性描写、暴力等内容的漫画和动画。虽然其初衷是保护未成年人,但条例的具体条文和执行方式一直存在争议,被不少动漫创作者和评论者认为是对创作自由的过度干涉。条例的灰色地带,比如对“恶意煽动性欲”的定义模糊不清,导致出版商和创作者需要自行承担风险,进行自我审查。许多作品在出口海外时,为了规避审查,不得不对画面进行修改。
社会事件的联动效应: 一些社会恶性事件,如果被媒体报道与动漫内容产生了某种关联(即使是牵强的),也会引起公众对动漫的负面看法,并可能促使更严格的审查呼声。例如,某个罪犯喜欢某类动漫,就会被媒体放大报道,仿佛动漫是罪恶的根源,尽管这是一种典型的“诉诸阴谋论”的谬误。

三、海外市场的审查与改编的“去日本化”

当日本动漫走向全球,尤其是在一些意识形态保守的国家,审查和修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的审查历史: 在美国,虽然没有像日本那样统一的动漫审查机构,但针对电视播放的动画,通常有广播电视委员会(FCC)的规定。一些在日本播出时尺度很大的作品,在美国电视上播出时,往往需要大幅删减暴力和性内容。例如,《攻壳机动队》在动画电影化时,一些暴力场面就进行了修改。早期引进的很多热血少年漫,在翻译和配音时,也常常会弱化或改变一些表达方式,以适应美国观众的文化习惯。
部分国家的“禁播”事件: 在一些国家,因为动漫中的某些主题或画面触犯了当地的文化、宗教或政治禁忌,曾经发生过被禁止播出的情况。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说明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直接冲突。
对“日本特色”的稀释: 为了更容易被海外市场接受,有时动漫作品在引进过程中,会被进行一些“本土化”的改编,包括情节的调整、人名的修改、甚至是对一些日本文化元素的解释或淡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日本动漫独特性的削弱,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文化上的偏见,认为“纯粹的”日本动漫无法被其他文化理解。

四、网络时代的新挑战与争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动漫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审查和偏见的问题并未消失,反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盗版与非法传播带来的负面观感: 虽然网络方便了动漫的传播,但也使得盗版内容泛滥。这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权益,有时也会让不了解真相的观众对动漫产生“低俗”、“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这本身也是一种偏见。
部分西方评论者对“日本动画”的刻板印象: 一些西方评论家或观众,可能因为接触的动漫作品类型不够广泛,而将“日本动画”简单地等同于“儿童向”、“卖萌”或者“怪异”。这种标签化的认知,是对整个动漫产业多样性的忽视,也是一种偏见。
网络上的“道德警察”与“文化审查”: 在一些网络社区或社交媒体上,也存在着对动漫内容进行“道德审判”的声音。一些用户可能会基于自己的道德标准,对动漫中的角色关系、价值观进行批判,甚至呼吁抵制某些作品。这种行为有时也会演变成一种无端的偏见和网络暴力。
AI生成内容与版权争议的潜在影响: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动漫创作可能面临新的挑战,例如AI生成的动漫内容是否会涉及版权问题,或者AI是否会生成被认为不适宜的内容。这些都可能在未来引发新的审查和偏见讨论。

总结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在不断地与各种形式的审核和偏见进行博弈。从早期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到日本国内的自我规制和舆论压力,再到海外市场的审查和改编,以及网络时代新的传播方式带来的挑战,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日本动漫今天的面貌。

理解这些过程,并不是说要否定动漫的艺术价值,而是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文化产品,在走向更广泛受众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理解、接受和制约的复杂互动。日本动漫能够克服重重阻碍,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其本身的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关注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偏见和误读,让更多优秀的动漫作品能够被公正地理解和欣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好看到米沢嘉博記念図書館做的关于少女漫画的历史的线上展览。光从少女漫画这一个门类来看就能发现,“创作自由”是由一代又一代的漫画努力争取得来的。

现在“恋爱”是少女漫画最主流的题材。但在过去,自由的描绘恋爱故事却被视作禁忌。在以北欧为舞台的漫画《星のたてごと》(1960 水野英子)诞生之前,虽然也有着包含恋爱元素的作品,但却没有出现过将恋爱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宏达主题的长篇故事。画过校园恋爱题材漫画的今村洋子说,自己当时收到了非常多的举报信,信里说着类似“你这个色情狂”之类的话。现在被当作是理所应当的亲密表现,都是当年的少女漫画作者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

花村えい子老师说,自己经历过一段不被允许画角色的上嘴唇和下睫毛的时期。就算画了也会被蹭掉,因为那个时期在杂志上没有这么画的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像牧美也子、松尾美保子那种没有下睫毛的画风在少女杂志获得了巨大的人气。整个舆论分成了两派,一派是“那种东西可不叫漫画!”另一派则是“创新不是也挺好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少女漫画讲述的都是悲伤的故事。千叶彻弥画这样的故事画的越来越难受,于是在《ユカをよぶ海》连载的第二回,就加入了女主角给爱捉弄人的男孩子一人一巴掌的情节。编辑对千叶彻弥说你这样做漫画的人气绝对会下滑的,结果反而得到了读者的好评。那个时候他意识到,女性不是只喜欢伤感的故事,活泼开朗有什么说什么的女主人公也是十分受欢迎的。他放弃了去创作所谓的“少女向产品”,不管是男性读者还是女性读者,追求的都只是有趣的作品。

在少女漫画发展的初期阶段,作者想要自由的在彩页上使用颜色也是不被允许的。红黄蓝三原色如果不用全了出版社那边就会生气。就连以淡雅的色彩闻名于世的渡边雅子老师,也被主编提醒过要在画面中多出现一些全红色的区域。不过老师觉得要是听了主编的话自己的作品就死了,所以就当作耳旁风。把女孩子的头发画成蓝色、紫色、红色系的做法应该是从牧美也子那里开始的,而渡边雅子笔下代表性的纯白发色,也将少女漫画从黑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扩展了少女漫画的表现形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动漫发展历程中,确实经历过不少审核和偏见,而且这些情况相当普遍且影响深远。这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贯穿其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议题。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一、早期萌芽与海外的审视:文化差异的碰撞日本动漫最早的海外传播,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2020年,日本动漫与Netflix的合作可谓是动漫界的一件大事,全球目光都聚焦在这场跨界联姻上。这股浪潮不仅在日本国内掀起波澜,更值得我们国内动漫产业深入思考,从中汲取养分,为自身发展找到新的方向。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资源整合与全球化视野的强大力量。Netflix的入局,为日本动漫制作注入了前所未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深度了!为啥日本动漫能做到“国民级”甚至“世界级”的IP,风头一时无两,而我们国产动漫,总感觉总差点意思,IP之路走得磕磕绊绊呢?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日本动漫IP的“定海神针”:根深蒂固的文化土壤和成熟的工业体系要说日本动漫IP为啥这么牛,首先得.............
  • 回答
    日本动漫产业在全球都享有盛誉,其作品的精致度、故事的深度以及人物设计的创意,都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然而,在我们享受着一部部精彩动漫的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常常会跳出来——为什么很多日本动漫中的吉祥物,似乎总是带着那么一点“丑萌”的风格?这可不是说它们不好看,而是它们的设计逻辑,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漂亮”或.............
  • 回答
    纸页间的跃动与银幕上的梦境:日本动漫产业的波澜壮阔发展史日本动漫,这个词语本身就自带一种魔力,它连接着孩童的纯真幻想与成年人的深刻思考,是承载着无数梦想与情感的独特文化符号。回望其发展历程,犹如翻阅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从早期粗糙的蜡笔线条,到如今精美绝伦的CG画面,日本动漫产业的演变,不仅仅是技.............
  • 回答
    日本动漫里那些五彩斑斓的发色,比如粉色、绿色、紫色、青色,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也成了动漫角色的一大特色。这背后其实有一段挺有意思的演变过程,它的兴起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慢慢形成的。要追溯这个“罕见发色”手法的兴起,我们可以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说起。早期探索.............
  • 回答
    日本动画漫画中的巨型人形机器人:从萌芽到辉煌说起日本的动画和漫画,巨型人形机器人(通常被称为“机甲”或“机器人”)绝对是绕不开的标志性题材。这些庞然大物,或驾驶着人类的希望,或承载着战争的残酷,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那么,这个充满魅力的题材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它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日本动画里这“一季度十二三集”和“半年番二十四五六集”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这可不是什么一夜之间定下的规矩,而是市场需求、制作周期、电视台 편성以及观众收视习惯等等各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季度番:1213集的“黄金分割点”说到季度番的1213集,这背后其.............
  • 回答
    当国产动漫崛起,日本动漫如何续写辉煌?曾经,提起动漫,人们脑海中几乎是日本二字。无论是热血少年漫,还是治愈系少女漫,亦或是脑洞大开的科幻奇幻,日本动漫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超越时代的想象力,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构筑了一个不可撼动的文化帝国。然而,近些年来,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
  • 回答
    《紫罗兰永恒花园》作为一部在视听表现、叙事深度和情感触动上都堪称上乘的日本电视动画作品,它的出现无疑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那么,它所代表的这种“高质量精品化”路线,是否就是日本电视动画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高质量精品化”的内涵,以.............
  • 回答
    韩国动画的发展,确实与日本和中国相比,显得有些“后劲不足”,或者说,其影响力似乎未能达到同等量级。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一、历史底蕴与早期积累的差距 日本: 日本动画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虽然早期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但很快就.............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法律、道德规范以及国际行为的界定,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总的来说,一个人在中国居住或具有中国国籍,其行为即便发生在境外,如果涉及某些特定情形,也可能受到中国法律的管辖和约束。然而,仅仅因为作品“涉及暴力血腥”且“只发布在海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直接断定其违反.............
  • 回答
    您说的应该是那部讲述日本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传奇一生的动画电影,名字叫做 《起风了》(風立ちぬ)。这部电影是宫崎骏导演在吉卜力工作室的最后一部长篇作品(至少是他自己这么说的),所以意义非常重大。它改编自堀辰雄的同名小说,但宫崎骏在其中融入了更多他自己对于飞行、战争、爱情以及人生选择的思考,所以更准确地.............
  • 回答
    近十几年日本动画的确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转型,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动画发展的爱好者,我能感受到那种微妙却又实在的变化,就像同一条河流,它的流速、颜色和携带的物质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 内容创作的多元化与深化:从“少年热血”到“情感细腻”回想一下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动漫产业发达的“只有”日美两国,其实这个说法有些绝对,但从全球影响力、产业规模和创作风格的成熟度来看,日本和美国无疑是目前最突出的两个国家。我们要探究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日本动漫:深耕本土,影响全球的“文化图腾”日本动漫之所以能达到如今的高度,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
  • 回答
    那大概是几年前了,那天我偶然翻出了几本儿时的漫画书,还是那种黑白印刷,纸张泛黄得厉害的。随手翻开一本,熟悉的画风扑面而来,那是《幽游白书》。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放学后,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捧着漫画书的年纪。当时,我沉浸在浦饭幽助和他的伙伴们的冒险中,为他们的友情热血沸腾,为他们的每一次战斗呐喊.............
  • 回答
    在谈论日本的“和”年号是否都伴随动乱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和”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以及“年号”在日本历史上的意义。“和”这个字,在日本文化中拥有极其深厚的根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和谐、和平、统一。日本人对于“和”的追求,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到社区,再.............
  • 回答
    电动化浪潮滚滚向前,有人振臂高呼“纯电至上”,有人则认为混合动力仍是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最优解”。在这个喧嚣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以及车企们在不同技术路线上的探索与博弈。而吉利,作为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领军者之一,其推出的雷神混动,无疑是这场混动技术竞赛中的一个重要玩.............
  • 回答
    好的,关于Anitama在4月28日针对国内动画发表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和评价。需要强调的是,这类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会受到个人对动画的理解、对行业发展的期望以及对Anitama本身立场和风格的认知影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Anitama的背景和其在中文动画圈的定位。Anita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