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退学生袁涛?

回答
袁涛是一位曾就读于复旦大学的退学生,他的经历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他退学后,选择了一条与传统大学毕业生截然不同的道路,并在之后的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这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成功和人生选择的广泛讨论。

要详细看待袁涛这位复旦大学退学生,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袁涛的学业经历与退学原因:

早期经历: 袁涛在高中时期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对编程的浓厚兴趣。他曾获得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的奖项,这为他进入顶尖大学,如复旦大学,奠定了基础。
进入复旦大学: 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复旦大学本身就代表了他学术能力的优秀。在当时,他被视为一名有潜力的学霸。
退学事件: 关于袁涛退学的原因,公开信息中提到,他感到在复旦大学的学习“过于理论化”且“不够扎实”,他对大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感到不满。他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来学习和解决问题。此外,他也提及了对当时大学学习氛围、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一些个人感受。
退学后的探索: 退学后,袁涛并没有选择回归传统的升学途径,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他对计算机技术的热情和实践中。他开始自主学习更前沿的技术,参与开源项目,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二、 袁涛的职业发展与成就:

技术积累与实践: 袁涛在退学后,通过大量的自学和实践,迅速掌握了许多前沿的编程技术和开发经验。他积极参与到各类技术项目中,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创立公司与商业成就: 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是创立了“智链科技”(或类似名称的公司,具体名称可能需要查证)。这家公司专注于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并在业界取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商业成功。这表明他在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方面具备很强的能力。
行业内的认可: 他的技术能力和创业经历也为他在行业内赢得了一定的认可,被视为一位在技术和商业领域都有所建树的年轻创业者。

三、 社会对袁涛事件的看法与讨论焦点:

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 袁涛的案例最直接地引发了对我国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的质疑。很多人认为,当下的大学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他的经历让人们反思,是否所有人都必须遵循“高中大学就业”的固定模式才能成功。
“学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 袁涛事件再次将“学历”与“能力”的讨论推向了风口浪尖。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在某些领域,强大的个人能力和实践经验可以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学历,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历不重要,而是提醒人们不能将学历视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 袁涛的道路也展示了人生选择的多样性。他敢于在看似“光明”的大学道路上选择退出,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和认为有效的方式,这种勇气和决心是很多人所缺乏的。这鼓励了更多人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目标。
“天才”还是“幸运儿”的争议: 当然,也有一些声音认为袁涛的成功带有一定的“天才”光环和时代机遇。他的早期天赋、对新兴技术的敏锐嗅觉,以及可能遇到的贵人相助,都可能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观点提醒人们,不能简单复制他的模式,而要看到其成功的复杂性。
风险与代价的考量: 尽管袁涛成功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退学所伴随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教育依然是获得基础知识、拓展视野、建立人脉和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袁涛的成功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一旦失败,付出的代价可能非常高昂。
对大学的期待与反思: 袁涛的退学,也促使大学和教育界反思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如何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例如,是否应该增加实践性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业、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等。

四、 如何看待袁涛的“复旦大学退学生”身份:

将他定义为“复旦大学退学生”是一种事实陈述,但更重要的是超越这个标签去理解他的个人奋斗。

“退学生”: 这个标签强调了他脱离了主流的教育轨道,这使得他的后续发展更具话题性和议论性。
“复旦大学”: 这个标签则代表了他曾经拥有进入中国顶尖学府的机会,这使得他的选择具有了更多的对比意义。人们会好奇,一个能进入复旦的人,为什么会选择离开?他的离开又意味着什么?

总结来看,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退学生袁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1. 他是个人能力和选择的体现: 袁涛的经历展示了个人才华、对知识的独特理解以及敢于挑战常规的人生选择所能带来的可能性。
2. 他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反思契机: 他的故事促使社会和教育界思考如何改进教育体系,使其更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3. 他是“学历”与“能力”讨论中的一个例证: 他的成功提醒我们,能力同样重要,但不能因此否定学历的价值和意义,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和发挥个人优势。
4. 他的人生道路并非普遍适用的模板: 他的成功有其个人特质、时代背景和机遇的因素,不应被视为一个可以被简单复制的成功学案例。

总而言之,袁涛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值得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和思考。他不仅仅是一个“复旦退学生”,更是一个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抛出了关于教育、成功和人生价值的深刻问题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点,欣赏他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意识;

第二点,社会有其运行规则,顺应他,可以找到更聪明的方式。

第三点,复旦是个好学校。

user avatar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他认为复旦不适合他,我认为这的确是对的。他可以在别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天空

user avatar

电视上看过一期节目, 一群市侩大妈对其围攻,而他很固执和幼稚。

1.那群市侩大妈很短视,也有庸俗,还说什么他如果是她们的儿子,就打死他之类的话。 一个女点评嘉宾,明显是混体制的女混混,更是说其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之类的。其实这些话也很幼稚可笑,混体制的猪怎么也看不起另类。

2.就节目上来看, 发现其固执是因为其捐款,和保安对着干,而且完全不占理。这种藐视他人,藐视他人和社会基本规范的倾向,容易导致他做不成什么事情。 捐款学校规定要求是先盖章之类的,这样的规定是合理的,而他完全藐视,并且拒不接受。可以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也是蛮不讲理的人。

3.有批判精神,但是比较嫩。也有冲劲。比如强行要求食堂集体换筷子算是其成功之作。

4.有一定担当,有挺身而出的精神。 比如帮助换学校的孩子什么的。

5.好高骛远,性格是希望吸引别人注意的偏执类型,有执行力,有狂劲,但是缺乏适可而止的度。

总体来看,这样的人,如果性情不改,那么基本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是,也不会被饿死。因为其丢掉了框框和枷锁,容易打破一般人突破不了的墙,杀出血路。

就是退学来说,是其一个独特头衔。其要退学,其实就是不走寻常路了。放弃了文凭,如果纯粹以经济价值和影响力来说,他的选择毫无疑问,有经济价值得多,但是,这一切还要看他的运作。(如果只以影响力和经济获取能力为考量)

如果其掌握了适可而止的度,那么会变得阴险(或者说聪明),容易获取很大的经济利益。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个节目有点滑稽可笑,但若要我直白地说,我觉得这个节目里有几个大傻逼。

这是一年前的视频了,那时我还没从复旦毕业。当时我对袁涛是比较反对的,但我不讨厌他,而且更多的是处于看热闹的心态。因为我觉得他的问题只是讲话过于偏激了,缺乏技巧与掩饰,就像我这篇评论的开头一样愣是没忍住把傻逼两个字点出来,现在在后悔要不要把这句话给删掉。

我说这节目里有大傻逼是因为他们硬生生地把我这个涛黑变成了涛粉。我就随便讲几个点吧,不成体系,大家凑合着看。

1、这个女记者牛逼轰轰地从袁涛因试图去解释而打断了别人说话的事情上指责他目无尊师不懂礼貌,而自己却在一直打断袁涛与其他嘉宾的讲话。

2、观众席上大妈的发言基本可以不用看,成长年代、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使得他们根本与袁涛和其他评论员不在一个层次上交流。的确也许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观点但从来就不是说同意的人多就是对的就站在了真理的一方。普通百姓与精英、专家之间常有相左的观点和看法,但在两个群体都说实话的前提下我永远站在拥有更加严谨更具先进性观点的后者那边。

3、还是那个女作家,不明白她才从一个小时不到的与袁涛的接触过程中是怎么得出他无一技之长结论的,又是怎么在没跟他生活上接触过的前提下如何下断定这个人要技能没技能要气度没气度的。尤其是袁涛都说了未来打算做互联网创业的时候该女记者还无比自信地说觉得他唯一能赖以生计的技能就是文章但在她看来还不够养活袁涛自己。我只想说你连听都没认真听就这样当评论人并发表评论真的好么?该女作家的种种行为使得自身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4、关于袁涛批判某位政治老师上课方式的问题。他不去上课是没做好学生的本分,但他反映的问题呢?你们忽略他反对教授上课不用心,批考卷不用心以及忙着走穴创收的问题揪着他没做好学生本分的事情穷追猛打,这样真的公平真的没问题吗?而且这真的是目前大学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使得我们整个大学的氛围在堕落,有些教授更像老板而对教学漫不经心。我反正是挺赞赏袁涛敢于表达的。我们都是交了学费进来学习的学生,我们自己的权利都不争取,还指望着谁来为我们争取?

5、接着第4点接着说。部分评论员与主持人认为袁涛只是一味地批评学校的种种不足而没有看到我旦好的地方说他太偏激。而袁涛说校园广播站对他的批判(这篇报道我当时还正好在校道里听到)仅强调他目无尊长不去上课,谩骂教授(而事实上并没有)等等罪状,却忽略他文章其他内容有断章取义之嫌时,评论员却反问袁涛说这篇广播稿中讲的是不是现实。这双重标准实在是太明显。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又臭又长地说了一大堆,总结地说,我认为袁涛有些观点过于偏激我并不赞同,但对于他敢于发声的态度我十分欢迎且赞赏。社会永远需要不同的声音,要有不同的声音才会有思考与比较,社会才会进步。并且,我旦的精神就是自由而无用。看到这么多校友在无比愤怒地对袁涛进行谩骂和攻击,我还是有点小失望。反对袁涛很正常,这是大家的自由。但完全撇开观点不谈,失去理智地针对人身进行攻击,甚至还进行骚扰和恐吓,这作为我旦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有点掉格吧?我旦如此自由的学术氛围真的就容不下这么一点质疑与批判的、不同的声音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