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取消「互助献血」原因是什么?那些等用血的患者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建议?

回答
北京取消“互助献血”的原因复杂,涉及多方面考量,而等待用血的患者的困境也由此凸显。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取消互助献血的背景、原因、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梳理。

一、 北京取消“互助献血”的背景

“互助献血”是一种在血液供应不足时,由患者家属、朋友或单位组织人员前往献血点献血,以保证患者用血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许多城市都曾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突发状况下,它曾起到过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对血液安全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公民无偿献血意识的普及,无偿献血逐渐成为主流和官方倡导的模式。

二、 北京取消“互助献血”的原因解析

北京作为首都,医疗资源集中,血液管理也更加规范和严格。取消互助献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提升血液质量与安全性:
献血者的健康筛查: 与常规无偿献血者相比,互助献血者往往是临时组织,其献血前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以及是否符合献血条件(如是否存在高危行为)的筛查可能不如常规献血者系统和严格。这增加了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的风险,对受血者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献血流程的规范性: 互助献血有时难以完全遵循标准的献血流程和消毒程序,尤其是在非专业的献血点或紧急情况下,操作的不规范可能导致血液污染或交叉感染。
血液的溯源和管理: 无偿献血的血液有完整的记录和溯源体系,一旦出现问题,便于追溯。互助献血的血液溯源和管理相对复杂,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追责和处理也更为困难。

2. 促进和完善无偿献血体系:
引导公众走向理性献血: 政府和卫生部门希望通过取消互助献血,引导公众认识到血液是全社会共享的公共资源,鼓励大家成为稳定的、规律性的无偿献血者,而非仅在亲友生病时才献血。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健康的血液供应体系。
提高血液采集效率和质量: 建立常态化的无偿献血队伍,可以更有效地规划和组织献血活动,确保血液的稳定供应,并逐步提升血液质量。互助献血模式的短期性和临时性,不利于血液供应的长期稳定。

3. 避免潜在的社会不公和“道德绑架”:
资源分配不均: 互助献血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会有人献血,有人无人献血”的局面,容易引发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感。家境好、关系广的患者更容易获得血液,而普通患者则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人情往来负担: 互助献血要求献血者付出时间和精力,并可能承担一定的健康风险。这种“为了某个人而献血”的行为,无形中给献血者带来了人情压力,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献血可能会被视为“不够朋友”或“冷漠”,造成道德绑架。
商业化风险: 虽然名义上是互助,但一些情况下,互助献血可能存在变相的利益交换或“卖血”的灰色地带,这与无偿献血的公益性质相悖。

4. 规范医疗机构的责任:
医疗机构应承担主体责任: 血液供应是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取消互助献血,也是为了促使医疗机构更加重视和落实自身在血液保障方面的责任,积极与血站合作,而非将血液保障的压力完全转嫁给患者家属。

三、 那些等用血的患者怎么办?

取消互助献血无疑给一些急需用血的患者带来了直接的困境。他们面临着“血源短缺”的现实问题。

四、 解决患者用血困难的建议

针对患者的用血难题,需要从系统性、公益性、人道性等多个角度提出建议:

1. 加大和优化无偿献血的宣传与动员力度:
常态化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持续宣传献血的公益性、安全性,普及血液知识,消除公众对献血的误解和恐惧。
精准动员: 针对特定群体(如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社区居民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活动,提高献血率。
提升献血体验: 优化献血流程,缩短等待时间,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舒适的献血环境,让献血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
激励机制的探讨: 在严格遵守无偿献血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人性化的激励措施,例如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用血时优先保障,增加献血者的献血荣誉感和获得感(但要避免物质报酬化)。

2. 加强血液中心与医疗机构的联动与血液调配:
信息共享与预测: 建立更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血液中心需要根据各医院的用血需求和历史数据,进行更准确的预测,提前做好血液储备和调配。
应急预案的完善: 针对突发事件(如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导致血液需求激增的情况,应有更完善的应急预案,快速调动血液资源。
血液库存的精细化管理: 提高血液的储存、检测、分离和配送效率,减少血液浪费,确保有效利用。

3. 鼓励并保障机采血小板和成分献血:
推广成分献血: 相较于全血献血,成分献血(如血小板)更能满足临床特定需求。应加大对成分献血的宣传,并为成分献血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提高机采血小板能力: 很多大医院都配备了机采血小板设备,应鼓励和支持这类服务,以满足临床对血小板的即时需求。

4. 引入“O型血互助”等特殊情况的补充机制(需严格管理):
针对稀有血型或紧缺血型: 对于一些临床上特别紧缺的血型(如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或者在紧急情况下某类血型供应极度不足时,可以在政府和血站的严格监管下,谨慎地、有条件地重启“互助”机制,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限定范围: 仅针对特定血型或特定紧急情况。
严格审批: 需要医院、血站的联合审批。
实名登记: 献血者和用血者信息必须实名登记,并全程可追溯。
非营利原则: 严禁任何形式的买卖血液。
保障安全性: 献血者的健康筛查必须符合更高标准。
建立稀有血型库: 鼓励和登记拥有稀有血型的志愿者,建立相对稳定的稀有血型献血者数据库,在必要时进行联系动员。

5. 提升公众对血液捐献的认知和公益心态:
社会层面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社区活动中,加强关于生命科学、健康知识的普及,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媒体的引导作用: 媒体应更多地报道无偿献血的感人故事,赞扬献血者的无私奉献,树立榜样,引导社会风尚。

6. 医疗机构的责任担当:
主动联系血站: 医疗机构应主动与血液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提前申报用血计划,并积极配合血站的血液调拨工作。
优化用血管理: 医院内部应加强对血液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消耗,提高血液的利用率。

总而言之,北京取消“互助献血”是出于对血液安全、体系完善和社会公平的考量,但这一举措也给部分患者带来了挑战。解决之道在于多方协同发力,通过优化无偿献血体系、加强血液调配、创新服务模式以及提升全社会的公益意识,来确保临床用血的顺畅与安全,最终回归到以公众无偿献血为基础的、可持续的血液供应模式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人卖血牟利。。。。

献血系统绝不允许牟利绝不允许市场化。

这是全球各国的普遍经验。

根据WHO的经验,血液的来源唯一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让免费的自愿者进行捐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个道理很简单,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到目前为止,不存在一个方法可以真正完美检验血液的质量。


所以,假设血液市场化,卖血者有充足的动机,销售劣质、带有疾病的血液给患者使用。

多喝水就够你吃一壶的了。


因此,不存在方法可以鉴别,更不要说政府不可能信任血站那批人。

就算免费献血,也总会有些带传染病的人或有意,或无意跑去血站,更不要说收费了。


注意了,血站并不是重要无比的工作,它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低,就算是关键岗位,也不过要求你从事相关工作两年,进修3个月。

从逻辑上分析,国家和政府不可能放一大堆有责任心的人才在那里为公众服务。

这是对人才的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监督必然失效。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永远有人铤而走险。

无论是从人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都没办法将血液市场化。

全球无论中美欧洲,统统试验过,根本不行,做不到。

那只能用国家法律禁止血液市场化。


好了,那么为什么要取消互助献血呢?

互助献血的初衷,是在小范围内,满足供血来源,这个东西就和有些人说的,出门穿紧密点保护自己一样。

在个人层面,出门注意保护自己,有助于维护个人的人身安全,这种建议在个人层面是有用的。

但是,在社会层面,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像是防贼一样,天天都像是个球一样将自己裹起来,这是对人权的侵犯。

所以,这种建议在社会层面是无用的。


互助献血能够满足的需求很少,它寄希望于家属不属于市场,他们献血是为了帮助家属,不是为了卖钱,是一个不忍心看着掉队的人死掉的制度。

很多疾病的用血量不是家属互助那点血可以解决的。

所以,互助献血不是一个常态,也无法作为供血的常态,当互助献血制度危害了整个献血制度的安全,那么就只能强行禁止,避免更多的人利益受损。

有偿献血制度和无偿献血制度是矛盾的。

你不可能在推行有偿献血的同时,推行无偿献血,所以,如果互助献血存在,那么无偿献血的量将会大量减少。其结果是整个社会的供血量减少,并且从安全的无偿献血,转变为危险的有偿献血。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北京发现有人进入了互助献血市场,他们通过向患者收取现金,充当患者的家属去互助献血。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别无选择。

但是,这些人吃人血馒头吃得可开心了,政府就只能封杀。

如果政府不封杀,政府就是不负责,就是视患者的生命于不顾。


除此之外,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献血是免费的,而用血不是免费的。

——我们假设用血免费,或者价格低廉,那么会发生什么?

医生、家属在符合指标用血的时候,直接多拿几袋回来备用,反正免费嘛。。


你很难去监督,因为这个东西,存在很大的自由量度权。

医生根据其临床经验,他自己心底知道,他可以准确判断用血量。

但是,外人很难根据他提高的用血量,去判断他输血是不是多了。

所以,用血不可能是免费的,也不可能是便宜。


请注意,在输血问题上,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是血液合格不合格的问题。

如果血液不合格,输进去的时候只会对患者有害。

政府要的不是血液,而是必须保证是合格的血液,不然,输一个死一个,输血还有什么意义?


那等用血的患者怎么办?

凉拌呗。

谁让有人就是想吃你们的人血馒头。


——像是宣传什么无偿献血有害身体;

无偿献血贪污,所以我不献血;

血站把钱赚了,民众混不下去;

统统都是吃人血馒头,反正人的命不值钱,吃得开心了,患者就没血用了呗。


——关于输血的10个事实 某些人要的链接。。。

——国际输血协会通过新版“伦理规范”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无偿献血证没用?

请仔细思考一下,决定谁需要用血的指标是什么?

是这个人曾经献过血?

还是他现在很需要用血?


我们能不能因为一个人曾经献过血,就毫不犹豫给他用血,而直接丢掉一个现在很需要用血的人不管?


所以,优先献血只能在某些场合适用,它是不可能时刻维持的承诺

这个制度从制定开始,就注定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什么情况下它可以延续下去?

大家都愿意无偿献血,血源充足,它才会生效


所以,这个承诺的生效可能性,取决于整个社会无偿献血的人数,无偿献血的人越多,它生效的可能性越大,政府没有能力改变和确保这个承诺。

一旦血源紧张,他也就没办法从空气中变出血来。

所以,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无偿献血,那么这个承诺就是不可能生效的。

这个承诺生效的可能性和政府无关,和中国民众的素质息息相关。

如果这个承诺无法生效,那就是民众的素质问题。


再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血站经常会多抽血?

原因很好理解:因为政府给抽血人员以经济奖励。

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奖励能不能不给,如果不给,会发生什么。


紧接着,给抽血人员经济奖励都会发生这种事情,如果你给献血人员经济奖励,又会发生什么?小范围的有偿献血可行吗?

user avatar

谢邀。

不作不死,这就是俺的回答。

作的就是网民。

对互助献血的各种喷怼。对血站的各种喷怼,对医院的各种喷怼。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各种诋毁,比如知乎上一个人回答无偿献血会引发白血病,尼玛居然几百个赞。

死的也是大部分网民屁民,有权人是不会没血用的,必要时部队战士就是巨大的免费血库。

为什么有人在3XX医院看病吗?人医疗体系就跟俺们不一样。

的确互助献血活动看起来很不符合法律法规,但,咱不是有中国特色的国情吗?一个绝大部分人都对无偿献血有误解有抵触的社会,怎么才能满足巨大的供血需求呢?

无解。

俺不知道帝都如何,深圳还好,全国无偿献血第一的城市,基本上能满足用血需求。

无偿献血其实是底层老百姓自己的互助,那些诋毁无偿献血,以血站的不完善诋毁整个无偿献血机制的。都是大傻逼。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城市无偿献血不足,启用互助献血模式也是无奈之举,虽然吃相难看;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城市无偿献血不足,停止互助献血模式,面子问题解决了,但肯定有很多老百姓的手术因为血液不足而暂停或延期,这是必然的结果。

(2.10,看见一个用户的回答,验证了俺的判断:

zhihu.com/question/2668

俺在深圳俺不担心,在帝都海里的也不会担心,在帝都地下室的肯定风险增加。

解决之道只有大力宣传无偿献血活动,指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吧,不过在中国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深圳能解决,主要在于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年轻人多,意识年轻,观念年轻吧。

——看了一些评论,2/9日补充:


俺曾在下面的链接里回答了“为什么你知道献血的各种黑幕但依旧去献血?”zhihu.com/question/2658

基本上俺还是这个观点,现实社会中,愿意无偿献血的人,大部分不会因为有黑幕而不去。

网络上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怒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再干净透明的机制他也能找到各种理由不献血。而且这种喷子给中国进入无偿鲜血社会带来的阻碍,在互联网时代谣言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已经严重到超过其他因素的地步。

他们喷的唯一心理潜意识就是,因为黑幕因为血站如何如何因为医院用血收费,俺不献俺光荣俺不傻逼。其实这种人再好再透明的无偿献血机制下他们都不会献。


他们的所谓理由俺一个脑细胞就能推倒他们的逻辑:

1.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献血黑幕血站黑幕医院黑幕,所以不献;

2.同样,生活中他们一样会喷社会这个社会那个,然并卵,社会这么多问题,贪官这么多,体制这么腐败。按你不献血的逻辑,你在这个社会不要有一丝出力和消费呀,你的所有消费行为都是在为这个国家制造税费,哪怕你拉一泡屎,要冲掉吧用水吧,那就有排污费,水费,当然你可以堆家里不冲,但要用纸张擦干净吧,纸张有税吧。你去打工除非低工资,否则要交所得税吧,你吃一碗饭要消费吧,消费的物品在流通过程中都要产生费用,除非你自己种植。种植要水、要农业工具吧……这个政府有那么多黑幕,你他妈怎么不在道德制高点上坚贞不屈不给这个政府贡献一分钱税收呢?你倒好,恬不知耻天天给这个政府贡献税费鼓励他们腐败;

既然如此,几个月甚至一年甚至几年无偿献血一次,怎么就好像玷污了你的清白了呢?更何况无偿献血大部分还是用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


所以,对于那些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无偿献血用血机制唧唧歪歪的人,俺一向对态度都是,阿呸,滚一边去。


中国的特殊国情造成无偿献血机制在很多城市开展困难,这也有一部分拜托他们所赐,造成不得不出现互助献血的情况,实乃无奈之举。


如果说互助献血引发血头介入,那打击血头呀,如果说互助献血造成无亲朋家庭无互助血可献,那改进互助献血机制呀。


在没有更好地提高无偿献血比例满足当地供血需求的情况下,一刀切地禁止互助献血,就是口水杀人政策杀人。大家都没血用。


谁都知道政策清明政府廉洁是最终目的,但不清明不廉洁的时候,雾霾天你就不呼吸了就憋死?

谁都知道献血无黑幕、血站透明、无偿献血普及是最终目的,但有黑幕不普及的时候,病患就在那因为无血等死了?

就不能循序渐进的地整改,降低互助献血比例直到无,提高无偿献血比例直到全部。

现在一刀切造成部分城市断崖式供血不足,咋办?

凉拌炒鸡蛋,

反正做决策的官老爷不用担心自己用血;

反正网上在道德制高点上喷怼的网民无所谓病房里心急如焚的病患和病患亲属。


MMGP。


——再补:

唐娘娘:你也知道深圳比内地规范所以完全满足,也就是说只要血站规范一些,无偿献血能满足,那至少问题不是出现在献血的人而是出现在血站。所以现在枪口不是应该对准血站吗?你满屏的喷因为血站黑幕而不献血的人是什么逻辑?让病人无血可用的到底是血站还是其他人?

俺:

首先,深圳血站也不是没问题,俺认识的一个无偿献血资深人士(不想多说说多了暴露其信息)给俺吐槽过一些。但不影响其本人巨量的献血量。


其次,深圳血站的建设,不是从天而降到今天这个高度的,但深圳市98年就完成了百分百无偿献血了,现在中国绝大部分血站的条件和问题不会比九几年的深圳血站差,特别是这里讨论的北京血站,更不会比二十年前的深圳血站差,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体制;

第三,如果这个社会把问题推给血站就不作为就能解决问题,那这个世界就太简单了,所有问题都可以推给政府,在政(血)府(站)没解决问题前,坚决不上班不消费不纳税(不无偿献血),就是你认为的解决问题之道?

世界如此简单,小学生都可以治理政府了。

第四,如果血站问题不解决,大家把枪口对准血站,问题就解决了?二十年前深圳血站问题肯定比现在深圳血站问题多的多,如果都是你这样的思维逻辑,深圳永远也无法实现无偿献血百分百满足,深圳血站也无法像现在这样在全国领先。

第五,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在无偿献血无法满足北京等城市用血前提下,政府突然停止互助献血方式的看法,俺认为,受损的是屁民手是草民,包括网上的底层网民;

第六,俺认为造成无偿献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注意是之一,就是很多无知自私混杂的网民在互联网上胡喷(俺举例说明了),造成无偿献血不足后,政府曾经不得不默认互助献血模式,这属于无奈之举,但好过无血可用,两害相权取其轻;但又有人不是建议如何规范互助献血、如何提高无偿献血比例,而是又开始喷互助献血乱象,于是乎,政府出手,停止互助献血;

那么,最终受害者是谁?最开始煽动不要无偿献血的是谁?

喷血站?乱喷血站?只喷血站?胡乱喷无偿献血机制?管用吗?如果靠喷血站喷政府,这个社会就进步了,那也太简单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