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嘻哈》选手们的衣服,那可真是说起来话题多多,不是一件两件能概括的。这节目火了以后,大家除了关注他们的音乐,对他们的穿搭也那是相当好奇。要说他们衣服都哪买的,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句“淘宝”就能打发的。
首先,得明白一点,《中国有嘻哈》的选手们,绝大多数都是玩说唱出身的年轻人。他们的穿搭风格,很多都是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标志和身份认同。所以,很多衣服并不是临时为了节目才买的,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就喜欢穿的。
那么,具体来说,这些衣服都来自哪些渠道呢?
1. 潮流买手店/线下实体店: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来源。很多选手本身就是潮流爱好者,会在一些国内外的知名潮流买手店里淘货。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都有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买手店,里面汇集了各种潮牌、设计师品牌,甚至是小众但非常有品味的品牌。这些店往往是潮流的风向标,很多选手会在这些地方找到他们想要的独特单品。
举个例子: 像一些国内知名的买手店,像是北京的 Deal、NPC,上海的 DOE、YOHO!有货等(虽然NPC在节目初期可能更活跃,后续买手店的概念更广了),它们里面经常会有一些限量款的球鞋、卫衣、外套,这些都是选手们争相入手的热门选择。这些店不仅仅是买衣服的地方,更是一个潮流文化交流的平台。
2. 品牌赞助/合作:
要知道,《中国有嘻哈》(后来改名《中国新说唱》)作为一档现象级的节目,肯定会有各种品牌方来寻求合作和赞助。所以,有一部分选手在节目中穿的衣服,很有可能是节目组安排的,或者是品牌方直接赞助给他们的。
品牌赞助 的好处在于,选手们可以穿到一些最新的、甚至是定制的款式,这也能给品牌带来很好的曝光。尤其是一些运动品牌、潮流服饰品牌,它们会和节目或者选手进行合作,提供服装和鞋子。
举个例子: 节目中常常出现的某个品牌的运动鞋,或者是某个潮流服装品牌的T恤,这些都很可能是品牌方直接提供的。选手们也乐于穿这些衣服,毕竟是官方认可的,而且也能给他们带来一些资源。
3. 品牌官网/电商平台:
虽然说有些衣服显得很“潮”,但也不能排除很多选手就是从品牌官网或者大型电商平台购买的。对于一些大众熟知的潮牌,比如Supreme, Stussy, Nike SB, Adidas Originals,他们的官方网站或是在大型的电商平台(如YOHO!有货、淘宝上的一些官方授权店铺或者信誉好的代购店铺)都能买到。
关键在于“买”和“穿”的区别: 他们可能是去这些平台“买”到了,但他们穿出来的那种感觉,是源于他们自己的搭配功力,以及他们对潮流的理解。并不是说衣服出自哪里,就能穿出什么风格。
4. 海外代购/海外购:
对于一些国外非常热门但尚未在国内开设官方渠道的品牌,或者是一些限量发售的款式,选手们可能就会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这种方式能让他们比国内消费者更早或者更容易地拿到一些稀有的单品。
代购的便利性: 尤其是那些经常出国参加音乐节、交流活动的选手,他们本身就有很多接触到国外潮流的机会,也可能会顺便帮朋友带一些。
5. 复古/古着店:
说唱文化和很多嘻哈风格都受到复古潮流的影响。不少选手喜欢去古着店淘一些有年代感的单品,比如老式球衣、复古夹克、年代感十足的T恤等。这些“老物件”穿在身上,自带一种故事感和与众不同的气质。
“淘”的乐趣: 古着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和独特性。在里面能淘到什么,全凭运气和眼光。很多选手就喜欢这种“寻宝”的感觉。
6. 自己设计/朋友制作:
还有一些选手,尤其是那些非常有自己想法和创造力的人,可能会自己设计一些服装,或者找朋友帮忙制作。尤其是一些带有他们Logo或者个人图案的单品,这些往往是他们独有的标志,外面是买不到的。
彰显个性: 这种方式是最能体现选手个人风格和创造力的,也是最“硬核”的“买”衣服的方式——自己造出来。
总结一下,选手们衣服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个渠道。 它混合了:
对潮流的敏感度和追求:他们是潮流的引领者和消费者。
个人身份的表达:衣服是他们音乐风格和生活态度的延伸。
节目资源的支持:品牌赞助和合作也是重要因素。
精明的消费和“淘货”能力:从国内外的各种渠道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下次再看到他们穿着一身“酷炫”的衣服,知道这背后可能是一个关于潮流、关于个人风格、关于节目组运作的复杂故事呢!他们买衣服,不只是为了穿,更多的是为了表达自己,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