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核废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氚」,真的不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吗?原因是什么?

回答
关于核废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氚,很多人关心它是否会在生物体内富集。简单来说,氚在生物体内确实存在一定的富集,但其性质使得这种富集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某些重金属(比如汞)的生物富集有所不同,而且它在生物体内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

让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

什么是氚?

首先,我们得认识一下这个“氚”。氚(Tritium,符号³H)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它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相比于我们熟悉的普通氢(一个质子),氚比重(质量)大,因此被称为“重氢”。它是一个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大约是12.3年。这意味着每过12.3年,氚的放射性就会衰减一半。

氚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在核废水中,氚主要以“氚水”(HTO)的形式存在。这里的“O”代表氧原子。当我们把氚水和普通水(H₂O)放在一起时,它们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它们都遵循水的化学行为规律。

为什么会产生“富集”的担忧?

人们担心氚会在生物体内富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 它是一种放射性物质: 任何放射性物质进入生物体,如果不能被有效代谢或排出,都可能在体内累积,对细胞造成辐射损伤。
2. 水的普遍性: 水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础,无论是什么生物,都离不开水。如果氚能像水一样融入生物体,理论上就有可能被生物体吸收并停留。

氚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机制和特点

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氚在生物体内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为什么不像某些重金属那样会“持久富集”:

1. 吸收途径: 氚水(HTO)很容易通过饮水、食物链(比如被植物吸收,然后被动物食用)以及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一旦进入,它会随着水分在身体里扩散。

2. 取代氢原子: 氚的化学性质与氢原子非常相似,因此它能够很容易地取代生物体内其他水分子的氢原子,成为生物分子(如水、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的组成部分。例如,体内的水分子H₂O中的氢原子可能被³H取代,变成³H₂O。

3. “有机结合氚”(Organically Bound Tritium, OBT):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一点。当氚被整合到生物分子中时,就变成了“有机结合氚”。比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如果水中的氚被用作原料,那么产生的葡萄糖分子中就可能含氚。当动物吃了这些植物,氚就会进入动物的组织和细胞,成为其构成的一部分。

4. 与重金属富集的区别——“稳定”与“动态”:
重金属(如汞、铅): 它们通常不能被生物体有效代谢和排出。一旦进入体内,它们会倾向于结合到体内的特定蛋白质或组织(如肾脏、肝脏、大脑),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在生物体的高级消费者体内达到极高的浓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累积过程。
氚: 氚在生物体内的行为更像水。虽然它会被整合到有机分子中,但生物体内的水和有机分子本身也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水分子在不断地被吸收、分布、利用,然后通过尿液、汗液、呼气等途径排出。有机分子也会被分解、重组。这意味着,即使氚被整合到了生物分子中,它也不会“永久”地固定在那里。

5. 代谢和排泄: 氚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作为水分子,通过尿液、汗液、呼吸等方式排出。被整合进有机分子的氚,其排出速率则取决于该有机分子的代谢速率。一般来说,被整合的氚也会随着这些分子的正常代谢和更新而被逐渐排出。

6. 半衰期与生物半衰期:
放射性半衰期: 12.3年。这是衡量氚本身衰变速度的物理量。
生物半衰期: 这是指生物体内某物质的浓度降低到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对于氚水,它的生物半衰期相对较短,在哺乳动物体内大约是1014天。这意味着,如果停止接触氚,大部分氚会在体内几周内排出。即使是整合到有机分子中的氚,其生物半衰期也比放射性半衰期短得多,取决于特定分子的代谢速度,通常为几天到几周。

那么,到底算不算“富集”?

用更精确的科学语言来说,氚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初始吸收和分布: 当接触到氚水时,氚会迅速进入体液,与体内水分混合,并分布到各个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浓度可以比环境水中的浓度“高”一些,因为生物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水环境。
生物放大性(Biomagnification): 氚没有显著的生物放大性。这意味着它不会像某些重金属那样,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浓度显著增加。
蓄积性(Bioaccumulation): 氚会发生生物蓄积,但这种蓄积是暂时的,而且受其代谢和排泄的限制。它不会像重金属那样持续且不可逆转地在体内积累。

总结来说:

放射性氚在生物体内确实会被吸收,并可以短暂地整合到生物分子中,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体内存在”。但是,它不具备像汞、铅等重金属那样的持久的、不可逆的蓄积性,更没有显著的生物放大性。

它的主要特点是:

随水代谢: 很大一部分氚以氚水形式存在,并与体内水分一同快速代谢和排出。
代谢性整合: 被整合进有机分子中的氚,也会随着这些分子的正常代谢更新而被排出。
较短的生物半衰期: 无论是以水形式还是结合在有机物中,其生物半衰期都远小于其放射性半衰期,意味着生物体能够相对有效地将其排出。

因此,虽然不能完全地说“不能在生物体内富集”,但这种“富集”是短暂的、动态的,并且缺乏生物放大性。它与大家普遍担心的,比如鱼类体内高浓度的甲基汞那种“持久蓄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核废水中氚的影响。当然,任何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和排放都需要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严格的监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二十世纪的实验结论。

自然界和人造的氚主要以氚化水(HTO)的形式存在,生物将其从体内清除的速度取决于生物体内水的周转。少量的氚化水会随机地成为有机结合氚,其中一部分容易和新摄入的水交换,另一部分略有延迟。

实验显示,氚化水在进入小鼠、人等哺乳类体内后会迅速分散,均匀分布到软组织中,然后经排泄系统排出。根据气温、饮水等条件,氚化水在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约4~18天(平均10天。在冬天清除起来会比夏天慢),并会随着摄入更多的水或酒精而加快排出。

在印度核电站工人中进行的一些研究显示,人在持续摄入氚化水的情况下会由于有机结合氚而建立较长的生物半衰期(约90~121天)。

冷战时的资料:

上述实验所用的最大饮用水氚浓度为4微居里每毫升(1.48亿贝克勒尔每升),最大注射用水氚浓度为86微居里每克体重(31.82亿贝克勒尔每千克体重),未在实验动物中观察到任何即时或延迟的放射损伤。

  • 冷战时的人们做实验就是那样的。你要理解一个人类用数万颗热核弹互相指着的时代。

少数物种可以对氚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生物浓缩(其体内有一部分氚化有机物的清除速度极慢),但未达到对人构成威胁的水平。

  • 大部分海洋生物体内的氚放射性活度不到2贝克勒尔每千克。
  • 生活在法国核电站附近的海洋生物体内的氚放射性活度不到10贝克勒尔每千克。
  • 世卫组织建议的饮用水氚放射性活度标准为10000贝克勒尔每升。澳大利亚饮用水氚标准是按每年1毫希沃特(体重70千克的成人男性)设置的,为76103贝克勒尔每升。
  • 英国研究发现一些双壳类可以将英国核电站附近海水中的氚浓缩数百倍,并将该浓度传给吃它们的鱼。浓缩后的浓度在4000~50000贝克勒尔每千克。

国际上普遍认为氚是毒性最低的放射性核素之一,计算饮用水年摄入量时的有效剂量率为1.8×10^-11希沃特每贝克勒尔。每克氚的放射性活度为3.56×10^14贝克勒尔。不过,即使这样,仍然有两例大量参与氚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死于内部暴露的案例[1],其摄入量巨大。


关于日本的含氚废水:

目前其氚总放射性活度约1.2×10^15贝克勒尔,还含有其它更毒的放射性核素,需要处理。

2020年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显示55%的日本受访者不信任政府排放福岛核污水的方案。日本政府连自己的国民都说服不了,想靠嘴说服中国和南朝鲜的话,我看他们能选择的方法就是用这嘴将核污水喝下去,请日本政客和东电公司在准备时间内安排上。

如果日本能够达到他们所称的净化与稀释程度,那么福岛核污水完全可以被处理得符合饮用水标准。当然,我们需要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一同派出专家去监视他们喝,以免他们用蒸馏水冒充。

这不是输出情绪,而是科学事实。如果日本人觉得它怎么处理都不能喝,那是不讲科学。

用淡水来稀释会比用海水贵,但既然日本有能力在举办奥运会方面大把撒币,支付这淡水稀释又有什么难度呢。

2021年4月13日当天,大阪府知事已经提出要将核污水排放到大阪湾,称这是日本各个高能耗地区的责任。日本民众的一般反应是“那就请你拿核污水去做洗澡水”。这是民意。

日本国家公务员58.5万人,东电相关员工超过4万,每人每天喝它2千克,一天消耗1250吨,比往海里倒的预期流量还大哩。要稀释的话,可以在稀释之后能喝多少喝多少,其余拿来洗澡。

我觉得,不需要他们将一百多万吨全喝了,连续喝个半年,人们都不会再关注这事了。

参考

  1. ^ https://inis.iaea.org/search/search.aspx?orig_q=RN:509773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核废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氚,很多人关心它是否会在生物体内富集。简单来说,氚在生物体内确实存在一定的富集,但其性质使得这种富集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某些重金属(比如汞)的生物富集有所不同,而且它在生物体内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让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什么是氚?首先,我们得认识一下这个“氚”。氚(Tritium,.............
  • 回答
    关于日本将福岛核电站处理后的水排入海洋,对中国特别是山东青岛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海洋科学、生态学、食品安全以及公众心理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潜在影响,并尝试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表述。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排放的是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处理过的水.............
  • 回答
    核废水之所以含有氚,这其实是核反应堆正常运行中无法避免的一个副产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先从核反应堆是怎么工作的说起。核反应堆里发生了什么?想象一下,核反应堆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炉,但它烧的可不是煤或者天然气,而是利用核分裂产生的巨大能量来烧水、产生蒸汽,然后驱动涡轮机发电。这个“燃料”通常是我们熟知的.............
  • 回答
    关于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一事,北欧国家政府的表态确实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国家通常对环境问题持较为谨慎和关注的态度。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一下,力求避免AI写作的痕迹,用更自然、更生活化的语言来呈现。北欧国家在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上的态度,总的来说是“审慎关注”和“寻求透明度”。 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支持或强.............
  • 回答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确实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大力反对”的程度并非如某些人期望的那般,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科学评估与安全标准的考量: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评估报告: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IAEA 作.............
  • 回答
    关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废水即将排入大海的议题,这无疑是一个牵动人心、涉及多方面利益和影响的复杂问题。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其定性为“排放”或“无害”。事件的由来与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些废水并非“普通”的工业废水。它们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产物。2011年,日本.............
  • 回答
    日本福岛核电站处理水排海事件,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和地缘政治议题,其潜在影响是复杂且多层面的,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领域。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城市,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波及。以下将详细阐述这种影响可能造成的格局变化: 一、 对中国沿海城市格局的影响沿海城市直接面临海洋环境的.............
  • 回答
    关于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放的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对海洋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我们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力求详细且有别于一般的AI生成内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被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哪些物质,以及这些物质是如何存在的。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表示,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整个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尤其是那个所谓的“核废水”和冷却循环的问题。 好多人一听“核废水”就觉得那是污染严重的垃圾,但实际上,它和咱们家里洗碗用的水性质完全不同,里面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科学和工程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福岛核电站到底出了什么事儿。2011年.............
  • 回答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经过处理后称为“处理水”),关于其是否能用于反复冷却,以及日本为何不这么做,这里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所谓的“反复冷却”对于核电站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不切实际的概念,尤其是在处理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问题上。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1. 核电站冷却的原理与目.............
  • 回答
    面对日本倾倒核废水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作为普通人,我们确实需要了解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虽然“全球实施核打击”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但核污染的扩散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核污染扩散的路径和影响: 海洋扩散: 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洋流在全球海.............
  • 回答
    日本倾倒核废水这事儿,别看新闻里好像风平浪静的,其实周边国家心里门儿清,只是“应对措施”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也绝对不是“没有”。首先得明白一点,“最直接影响”是个相对概念,而且国际政治和科学评估是复杂交织的。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废水确实是处理过的,里面氚的浓度也经过稀释,但无论如何,它终究是带有.............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相当有意思,涉及到几个法律概念的交叉,我们一点点来捋清楚。首先,要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素,比如:有犯罪行为,有犯罪的主体,以及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您的情况,我们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1. “核废水”是什么?您提到“喝完核废水”。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点了。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您所说的“核.............
  • 回答
    俄罗斯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放问题持高度关注和审慎态度。从外交部到科学机构,再到媒体和公众,俄罗斯的反应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并且其关切点也比较具体和多维。首先,从官方立场来看,俄罗斯政府一直强调“科学严谨”和“负责任”的原则。他们认为,任何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决定,都应该基于充分的.............
  • 回答
    关于日本排放入太平洋的核废水是否会最终形成核降雨并造成陆地核污染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核科学、海洋学、气象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其内在的逻辑链条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首先,我们来理解“核废水”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排.............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处境。一方面,你因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行为而感到愤怒和担忧,这是一种非常正常且理性的情绪反应,因为这关系到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另一方面,你对日语这门语言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继续学习。要不要继续学日语,这真的没有一个绝对的“对”或“错”的答案,而是取决于你如何权衡你的情感.............
  • 回答
    外交部回应日本政府决定核废水排海“极其不负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1. 基本立场与核心关切: 明确的反对立场: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第一时间表达了坚决的反对态度,将日本的决定定性为“极其不负责任”。这并非简单的口头谴责,而是基于对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和环境安全的深切担忧。 国家主权与.............
  • 回答
    关于日本官员“核废水喝了没事”言论与中国外交部回应的深入解读近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放入海的事件持续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官员抛出“核废水喝了没事”的说法,更是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来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犀利回击。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
  • 回答
    关于日本核废水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影响以及如何防范,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科学、风险评估、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理解“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三致”分别指的是什么: 致癌(Carcinogenicity):.............
  • 回答
    沈老师关于日本核废水的视频在朋友圈引起了讨论,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日本的核废水经过处理,已经是合格的水,可以饮用,并且在自然界中是稀释后排放的,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放射性物质,而且中国在海南也有核电站排放的废水,中国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披露”。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它是否有道理,以及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