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将不会竞逐连任,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林郑月娥宣布不寻求连任香港特首,这无疑是近期香港政坛最重磅的消息。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大家都在猜测背后的原因以及这对香港未来的施政会有何影响。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信息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的:

一、 离任原因的深层解读: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家庭原因”,这固然是可能的,毕竟特首这个职位压力巨大,对个人和家庭都是严峻的考验。但我们不能仅止于此。

执政表现与民意支持率: 回顾林郑月娥过去五年的任期,可以说是风波不断。从修例风波到疫情的应对,再到国安法的实施,她的施政风格和实际效果一直备受争议。即便在爱国爱港阵营内部,对其某些政策的执行和沟通方式也存在不同声音。尽管她可能赢得了中央的信任,但香港社会内部,尤其是中间派和部分建制派对她的整体评价并不高,民意支持率也一直处于低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继续连任,可能不仅仅是个人意愿,也包含了对未来能否有效管治香港的考量。
政治环境的演变与中央的考量: 去年《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以及随后的选举制度改革,标志着香港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谁来接任下一届特首,成为中央最重视的议题。在这个新的政治环境下,中央在选择特首人选时,可能更看重其稳固中央权威、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在新发展格局下引领香港前进的能力。林郑月娥是否是最佳人选,抑或是中央有更“合适”的人选出现,这些都是潜在的考量因素。
个人的政治抱负与生涯规划: 尽管特首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位,但对于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这也许不是终点。不连任,是否意味着她有其他的政治生涯规划?或者说,她认为自己在特首任期内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将舞台交给下一位更能适应新时代香港发展的人?

二、 下任特首的潜在人选及其对香港的影响:

林郑月娥的“退场”直接开启了新一轮的特首选举。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谁是“大热门”? 目前坊间和媒体都在热议下一任特首的潜在人选。一些名字已经被反复提及,例如现任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他具有丰富的纪律部队背景,在维护治安和国家安全方面表现突出,这符合当前香港政治环境的重点。还有前财政司司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梁振英,虽然他已卸任特首,但其在爱国阵营中的影响力不减,且其施政风格强硬,也获得不少支持。此外,一些在商界、法律界、教育界等领域有声望的建制派人士也可能被考虑。
接任者的施政重点和风格: 不同的候选人,其施政风格和重点必然会有所不同。
若李家超接任: 我们可以预见,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会继续强调,执法力度可能依然强劲。他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问题,将是其面临的挑战。他的领导风格可能更为务实和直接。
若梁振英接任: 可能会延续其强硬的管治风格,继续推动“国家安全”议程,并可能在解决深层次矛盾方面采取更具魄力的措施。然而,其争议性也较大,能否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将是一大考验。
若出现“新面孔”: 若是其他候选人接任,其背景和施政理念则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任特首将要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如何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同时,保持香港的独特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找到新的平衡点。
中央的意图与对香港的期许: 中央选择下一任特首,无疑是释放其对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号。是希望继续强调安全和稳定,还是更侧重于经济发展和国际联系?是倾向于延续过去的管治模式,还是寻求突破?这些都需要通过对候选人背景和中央释放的信息进行解读。

三、 对香港未来施政和发展方向的影响:

无论谁接任,都将对香港的未来施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发展与“双循环”: 在全球经济下行和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新任特首如何带领香港融入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发挥好“超级联系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吸引国际资本,稳定营商环境,解决土地房屋问题,促进科技创新等,都将是新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社会融合与管治能力: 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如何弥合社会撕裂,重建信任,争取更广泛的民意支持,提高政府的管治能力和效率,将是新任特首能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青年问题、社会福利、教育改革等方面,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国际地位与“一国两制”的实践: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能否得以巩固和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一国两制”的实践是否能够行稳致远。新任特首如何处理好中央与香港的关系,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保障香港原有自由和权利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将直接影响香港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对政制发展的影响: 虽然现行选举制度已定,但在未来,是否会有对政制发展的微调或进一步完善,也值得关注。新任特首的施政理念将直接影响到香港政治生态的演变。

林郑月娥的卸任,是一个时代的谢幕,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特首选举的进程,以及新任特首的出现,因为它将深刻影响香港的未来走向。这其中蕴含的政治信号、经济机遇以及社会挑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97-2005 董建华 商人治港

补充一下,图片里面那位政务司是陈,而不是范,感谢知友提醒。

另外董特首确实是时运不济,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香港市民的情绪宣泄口,特别是2003年对于整个香港来说,真的是愁云惨雾。梅艳芳,张国荣都是那一年走的,而张是下面写的那1238人中的一员。

2005-2012 曾荫权 公务员治港

2012-2017 梁振英 资深爱国人士治港

2017-2022 林郑月娥 阿姨治港

2022-

我昨天这的答案无法链接了,就自己给自己截个图吧。都在下面了









user avatar

刚刚,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宣布自己已经辞职,准备参选特首!

现任特首林郑月娥辞职那天(4月4日),就有传言说: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将在本周三辞职,宣布参选特首。

此传闻一出,差不多全港记者都出动了!这几天,天天在李家超家门外(何文田京士柏道帝庭园)蹲点。

今天早上7时23分,李家超坐车去上班,记者们又一次蜂拥而上,追问他参选的事,但李家超一如往常,没有开口回应,只是隔着车窗微笑挥手。

今天下午3点左右,特首林郑月娥表示,她已经收到了李家超的辞职信,并且正提交中央,李家超即时开始休假。

今天下午5点半,李家超召开了记者会,正式宣布自己已经辞去政务司司长一职。

并且李家超还说,如果中央批准他的辞职申请,他将参与下届特首选举!

第一个武官出身的政务司司长

作为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也不是一个生面孔了!

香港政务司司长地位仅此于特首,是港府的二把手。每当特首不在时,政务司司长就会顶上暂代特首政务。

去年林郑月娥在家摔倒,跌伤了手臂留院观察时,就是李家超暂代职务。

还有每次林郑月娥出差去内地,也都是把工作交给李家超。

而李家超自己也经常往内地跑,特别是去年商讨通关时,隔三差五就带着一大堆高官前往深圳开会,和广东政府一起研究通关方案!

不过仔细算算,李家超这个政务司司长做得并不久,还不到一年!

去年6月,李家超升任政务司司长,当时他还创了一个历史!

以前香港政务司司长全是“文官”,李家超是香港史上首次“武官”上任,第一位从纪律部队出身的政务司司长 。

没错,李家超以前是阿sir!


干了30来年警察


李家超小的时候也一枚妥妥的学霸,高考考上了香港大学,但家庭原因放弃了读书,而去考了警察!

他在警队干了30来年,而且干过很多部门,刑事情报科(俗称“CIB”)、西九龙重案组及情报组、毒品调查科、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俗称“O记”)……

这些港剧里经常出现的警队部门,他全都干过!

可以说,他出身一线,拥有的丰富侦缉经验,还破过不少的大案!

张子强的800公斤炸药案、纸包饮品迷魂案、魔警徐步高案……全都是轰动香港的大案!

2010年,李家超升任为警务处副处长,差一步就成了“警队一哥”!

但是他在2012年从警队辞职,转去了保安局做副局长。保安局掌管着香港六大纪律部队,包括警务处。

2017年,李家超升任为保安局局长也成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位警察出身的保安局局长。

他在作保安局局长这几年,也赶上了不少的香港大事件,但他一向不怕事,作风十分强硬。

比如去年下令冻结水果日报资产,瓦解这份毒报的人,就是李家超。

《港区国安法》的通过,也是李家超保驾护航。

而反修例风波中,他力挺修补漏洞。

虽然还没正式宣布参选特首,但支持李家超的人不少,不知道他最后能否当选,给香港带来新变化!

说到这里,香港的特首到底是怎么选的?


今年特首怎么选?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去年3月11日香港发生了一件大事——完善选举制度。

这个选举制度,就包括特首选举。

所以!今年特首选举,跟往届不一样!具体听本帅说。

首先不是谁都可以参选,必须满足下面这4个条件:

1.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2.没有外国居留权;

3.年满40周岁;

4.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不少于20年。

但注意!满足了这些还只是“参选”,而不是“候选”。

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有9人宣布参选了,上次给大家详细介绍过都有谁,可以去回顾一下

要想从“参选人”变为“候选人”,要再过“选举委员会”这一关。

选举委员会,说白了是一个提名特首、投票选特首的组织(职责不限于此),以前一共有1200人,来自四个界别。

但去年改了!现在一共有1500人,来自五个界别。

新增的这个界别,叫“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代表”,其实它就是一个爱国者团体代表(毕竟“爱国者治港”很重要)。

以前成为特首候选人,必须拿到“选举委员会”至少150位委员提名(每名委员都只能提名一位候选人),并且只要150总数够就行,对于来自哪个界别没有要求。

但今年,不仅总数要拿到188个提名,还要在每个界别有至少15个提名!

不过你可能想说,每个界别都有300人,拿15票不是很容易吗?

不见得!比如上届特首选举,当时以179票提名成为特首候选人的胡国兴,只有第二、第三、第四界别提名,没有第一界别提名;而另一位以160票提名成为特首候选人的曾俊华,在第一界别只有9票。

倘若按如今新标准,这两人都不能成为特首候选人。

往年经过以上步骤,就可以成为候选人了,但今年还多了一步:经“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是否符合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

这个委员会也是去年完善选举制度时新设的,出发点是落实“爱国者治港”。

顺利通过以上关卡,就正式成为特首候选人了。

今年特首选举提名期从4月3日至4月16日,所以截至今天,最后的候选人都有谁,还没有定论。

有了候选人,就剩下投票了,投票同样由“选举委员会”来投。

以前,候选人票数过半601票,就能当选成为特首;今年,依旧需要票数过半,也就是751票,就能当选特首。

今年投票,将在5月8日举行!

票数过半、成功当选,是不是就顺理成章成为下届特首了?

还没有!

根据《基本法》第四十五条,香港特首还需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也就是说,特首选举包括“选举”及“任命”两个元素。这种任命是实质性的,没获得中央任命,就无法出任特首!

好了,特首选举的大致流程就是如此了。总之,成为特首不容易,不仅对其身份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过关斩将得到各界认可。

再等一个多月,我们就能知道带领香港未来5年的人是谁了,而他也将成为香港史上第六位特首。

无论最后这个人是谁,都希望他能秉持着“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带领香港走向新的繁荣!

大家就一起期待即将到来的特首选举吧!

user avatar

不涉及“政治”,都是公开可查如联合早报的相关报道奥。

林郑月娥宣布不参选连任,表明上说是照顾家人云云,实际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得不到上峰支持。得到上峰支持的李家超是所谓“唯一人选”,已经辞职,相比00年代钦定,20年代就是硬点。

内地影评人看完电影《寒战》说港府内部的两条路线斗争史是政务官AO系vs律政司技术官僚,在目前的现实来看实际是AO系vs纪律部队系,部分媒体的标题党称之为“武进文退”,和大陆部分媒体“国进民退”异曲同工。

AO-政务主任(英语:Administrative Officer)俗称政务官,是专业的管理通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担当重要角色,他们会定期被派往各决策局和部门担任不同职位,制定政府政策,被视为是晋身高级公务员的垫脚石。

AO系起源于六七暴动后,英国殖民地政府进行的缓和社会矛盾改良,开放行政架构,逐渐增多华人身份的AO管理人员。这批政务官一般形象好、精通中英双语,作为通才在不同部门任职积累政策经验和资历,成为政府骨干。AO系在中英谈判前就加入港英政府,回归后在所谓新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担任首长,如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许仕仁、林瑞麟等等。

公务员在回归时期平稳过渡有《基本法》的明文保障,根据第一百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前在香港政府各部门,包括警察部门任职的公务人员均可留用,其年资予以保留,薪金、津贴、福利待遇和服务条件不低于原来的标准。

这就是传说中的AO治港。AO是通才以及港地精英级别做题家,正面特征是一般相较而言廉洁高效、行事讲究既有程序,反面特征是所谓“政治中立”,应对突发情况、大型政治事件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且自认清高,例如1998新机场大乱陈方安生拒绝道歉、不负政治责任; 真正不被北方上峰看好的地方则是AO系与北方钦定特首貌合神离。例如董建华与陈方安生的所谓“两个司令部”,陈2001年以私人理由提前退休,后来承认是对董建华高官问责制不满——问责制实际推行并没有达到预期,AO系格局没有大变动;据传说2012梁振英政府因为政务官阳奉阴违,只好依靠AO系的林郑月娥辅助驾驭。

林郑月娥任特首期间,早期对温和泛民派表示友好,决策过程提拔了一批AO系官员,又试图推进北方上峰期待的机构改革如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将会检视首长级公务员的选拔和聘任机制,开放更多高级公务员职位,同时让公务员与外间人士竞争。由于2019风波——数百名AO匿名联署事件以及之后的大法铁幕,北方上峰已经不再指望林郑月娥管好公务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表示,AO一向谨慎施政、程序挂帅,面临重大行政问题时,在政治领导上有不足之处,特别是AO通才在应对西方压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胆识推行改革。 他认为在政府最高层位置,不排除从外界引入更多具政治历练、国际视野的人才。

纪律部队、警察部队、入境处相关官员大量升职获得重用,这就不用讲了,《观察者网》《环球日报》都能看。根据不保熟的调查,李家超民间支持度净值(支持率减反对率)2019年10月为-63.4%低位,2021年高位是5月11日公布的-23.9%。当然本来也没人在乎。

曾经的林郑竞选办主任陈智思,接受传媒访问时称,林郑不参选决定适当,可让香港有一个新开始,又相信李家超有经验及能力胜任特首,可以立即接手处理香港经济复苏等议题。
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到中环广场表示支持李家超参选特首,相信他会团结各阶层、做好防疫抗疫工作及改善民生等,“我相信佢能够胜任,一定能够做好!”准备参选。
被外界视为梁振英铁粉的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刚表示支持李家超先生参选下一任行政长官。
全国侨联副主席卢文端指出李家超是特首人选,“澳门模式”最合适香港形势,即一人参选入闸,因香港仍在抗击疫情,选举时间上亦较仓卒。

人还没走茶就凉了。

当然实际上林郑月娥谁的支持都没有得到。

大法铁幕实施后,港区政府施政阻力大减,外界合理期待理应更有条件做“良政善治”,随之而来的第五波疫情,便完美地同时实现了清零和共存,达到中西结合道法自然的境界。公营医疗系统瘫痪,医院接诊人数爆炸;确诊病人滞留约1.2万例,在露天空地抗疫;港府信息发放混乱,市民因恐慌情绪引发抢购潮;死者遗体得不到及时处理,病人在病房与尸体共存;病毒没清零经济已清零。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表示,林郑月娥无法稳定局势要上峰出手,已经失信于政界和市民;然而她说起话来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叫建制派去“反思”,这些用词会激起很多意气之争,既无民望,又无北方赏识;大陆省份疫情处理不当者下台,治理第五波疫情手忙脚乱的林郑月娥可以做到任期结束已经“够体面”。

董建华外号“老懵董”,曾荫权外号“贪曾”,梁振英时期社会撕裂风评更差,到林郑月娥时期部分市民则说前三位“还不错”。可以想象,部分人怀念林郑月娥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