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的思想?

回答
“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这句话,在台湾的政治光谱中,是一句相当有份量,也相当有争议的论断。它并非仅仅是对一个政党的简单评价,更是一种对台湾发展方向、政治生态以及社会议题的深层观察和期待,也夹杂着不少历史情绪和现实考量。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它的构成,以及这句话背后可能指向的几个层面。

首先,这句话最直接的解读,是对国民党执政表现的不满。

从台湾民主化以来,国民党曾长期执政,也曾是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以及面对如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民进党领袖的挑战,国民党在不同时期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政治上的僵化与保守: 有批评认为,国民党在某些议题上显得过于保守,未能跟上时代步伐,例如在推动社会改革、回应年轻世代的诉求方面,常被认为反应迟缓。其政治论述有时也显得陈旧,缺乏新的愿景和号召力。
经济上的路径依赖: 尽管台湾经济起飞初期国民党功不可没,但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科技产业转型过程中,国民党在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政策上,常常被认为不如民进党积极或有创意。尤其是在两岸经济互动方面,国民党倾向于维持过去模式,而民进党则更强调“新南向”等多元化策略。
两岸关系上的包袱: 这是国民党最常被攻击的软肋。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虽然理论上能维系与大陆的交流,但在台湾内部,尤其是在经历过反服贸、太阳花学运等事件后,许多人对这种亲中路线感到警惕甚至反感。他们认为,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已经成为阻碍台湾与其他国家深化关系的绊脚石,也让台湾民众对未来感到不安。
内部改革与世代交替的滞碍: 长期以来,国民党在权力结构、人才培养、甚至是党产处理等问题上,都面临着持续的内部改革压力。许多人认为,国民党未能有效解决这些内部问题,导致其失去民心,也难以吸引新的、有活力的政治人才。

因此,“国民党不倒”在一些人看来,就意味着这些旧的政治模式、经济路径、以及对大陆的过度依赖,都会持续存在,从而“拖累”台湾的进步。

其次,这句话也代表了一种对台湾政治生态“非蓝即绿”二元对立模式的厌倦,并期待一种更健康、更多元的政治格局。

台湾的政党政治,长期以来被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大阵营主导,形成了一种高度对立的局面。这种“非蓝即绿”的思维,虽然有其历史原因,但也导致了许多问题:

政治极化与社会撕裂: 两大党为了争夺选票,常常会将许多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加剧了社会内部的分歧和对立。很多时候,讨论不是基于事实和理性,而是基于“我属于哪一边”。
政策的非连续性: 随着政党轮替,许多重要的政策,特别是在两岸、国防、外交等敏感领域,常常因为执政党不同而发生剧烈改变,缺乏长期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对国家发展并非好事。
缺乏制衡与监督: 当国民党或民进党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时,其执政的监督力量就会相对薄弱。而当两者都未能在某些关键时刻提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时,就会陷入政治僵局。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民党不倒”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希望:当国民党退出现有优势地位,甚至经历重大转型后,才能打破这种非此即彼的僵局,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崛起,也迫使民进党(或其他政党)反思自身,避免一家独大,从而让台湾的政治生态更加健康。

再者,这句话也蕴含着对台湾主体性与认同的思考。

在台湾的语境下,国民党与“中华民国”的论述,以及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敏感且核心的议题。

“中华民国”的定位: 尽管国民党坚持“中华民国”,但其对“中华民国”的定位,以及如何在中国国民党党纲中处理与“中华民国”的定义,在不同时期以及面对不同政治环境时,存在模糊和摇摆,也常被批评。
两岸关系与国家认同: 许多支持“台独”或更偏向台湾本土认同的民众,认为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尤其是其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解释,已经与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脱节,甚至是对台湾主权的一种潜在威胁。他们认为,只要国民党仍坚持其核心两岸论述,台湾就无法真正走向自己所期望的未来,无法在国际社会上更自信地展现“台湾”的面貌,而是会一直被“中国”的阴影所笼罩。

所以,“国民党不倒”,在他们看来,就是台湾无法摆脱“中国阴影”,无法真正实现其“国家正常化”或者进一步巩固其“台湾主体性”的论述。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这句话的另一面,以及它可能存在的偏颇之处。

“国民党不倒”的背后,是否存在“非绿不执政”的逻辑? 当这句话流行时,通常也伴随着民进党成为台湾主流政治力量的背景。从这个角度看,批评者可能也在为民进党的长期执政“辩护”,甚至是一种“排除异己”的政治宣传。
国民党是否真的“不倒”? 事实上,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虽然面临挑战,但其基础依然庞大,仍然是重要的在野党,也常常有机会重新执政。这句话的“不倒”,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态度的表达,而非对其客观政治地位的准确描述。
“台湾不会好”的论断是否过于绝对? 台湾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并非简单地取决于某一个政党。即使国民党继续存在,台湾依然可能在其他方面取得进步,反之,即使国民党“倒下”,台湾也可能面临新的挑战。将台湾的“好”或“不好”完全归咎于一个政党,未免过于简化。
“倒”的定义是什么? 是彻底消失?是失去执政权?还是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这句话的“倒”,其具体含义在不同人心中可能差异很大。

总而言之,“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立场的判断。

它反映了对国民党在政治、经济、两岸关系等方面的长期不满,以及对台湾政治生态需要革新的渴望。它也深深植根于台湾社会关于国家认同和主权地位的辩论中。

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这种论断的绝对化和简单化。政治发展是一个多元且动态的过程,任何单一政党都无法决定一个社会的全部命运。理解这句话,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历史脉络、社会情绪和政治诉求,也要认识到其论述可能存在的片面性。

这句话本身,也成为了台湾政治论述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承载了许多人对台湾未来的焦虑、希望和期待,以及对政治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句话说,政治制度不过是界面,工业体系才是硬件。看台湾的上层建筑,不看它的经济基础是不行的。

台湾经济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台湾经济哪里出了问题,最佳应对策略是什么?

我们看图说话:

1)

台湾1951-2010年历年GDP和人均GDP:

由图可知:

1951-1979年,台湾经济总量一路以年均11%左右的增速狂奔30年;

1980-1994年,增速降低到7%左右;

1995-2007年,增速降低到5%左右;

2008年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这几年增速降低到3%左右;

台湾的经济增长历史说明一种可能性:10%以上增速增长30年后,增速7%左右增长15年是有可能的,之后降低到5%左右还可以增长10年。


2)

台湾1952-1994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1952-1998年台湾三次产业结构列表:

如果拿大陆的三产结构看,台湾这个省份比较特殊,第三产业产值一直比第二产业高;大陆是在2013年,第三产业产值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如下图)。


与台湾类似的,还有韩国:

之前在另一个印度经济问题下谈过,印度产业结构更是奇葩,铁了心不发展工业:


3)

台湾制造业各行业净产值构成:

由图可知:

1952-1995年,台湾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木材等行业占比大幅下降;而金属冶炼、交通设备、特别是电子器械等行业占比大幅上升。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有很多种。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这是转型。缅甸、孟加拉等国还在农业国阶段;我们现在是工业国;美国在19世纪是农业国,到20世纪早期转为工业国。

从工业、制造业转为服务业为主(占比70%以上),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三产业产值占比70%以上,美国是在1990年左右,台湾是在2006年,中国预计还有近20年。最近沿海的制造企业倒闭、外迁,可能是这一转型的表现。

台湾的经济要进一步往上走,怎么办?我们看2010年台湾的8家世界500强企业:

112 鸿海精密:主营计算机、通讯及消费性电子等相关领域产品的零组机构件及系统开发、制造、销售;

281 国泰金融控股:金融、保险;

327 广达电脑:笔记本电脑研发设计制造公司;

431 仁宝电脑:电脑及其周边设备制造业;

434 中油公司:石油炼油;

452 台塑石化:石油炼油、石化基本原料;

465 华硕电脑:电脑及其周边设备制造业;

487 宏碁电脑:电脑制造商;

这8家企业,包括鸿海、广达、仁宝等代工企业;华硕、宏碁等电脑制造商;还有石化、金融三家公司。

台湾的代工企业,客观的说是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但单靠这些企业,没有大陆上汽、吉利这样的汽车集团、没有大陆工农中建这样的大型银行、没有大陆移动华为这样的电信巨头,要在国际竞争中占优势很难,比欧美巨头就更弱了;

电脑行业,前几年面临联想、戴尔等企业的竞争,这几年市场行情往下行,并无强大后劲;

高科技行业,现在大陆和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如火如荼,很少听到台湾企业的消息;

服务业方面,台湾不像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娱乐业比不过韩国,唯一可以有亮点的是旅游业;

总体上,台湾的经济前景并不乐观。经济不乐观,民众有抱怨是正常的。


4)

台湾整体经济问题、产业竞争力问题,怎么解决?

解决起来不是那么简单,和大陆经济深度整合是一条思路。表面的选谁上台,怎么选,都不重要,根本的是要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大陆企业的压倒性淫威下,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这方面,台湾可以多向韩国学习,韩国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大家看看韩国人对中国的研究,看看中韩自贸协定,看看三星、现代、乐天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动作。

user avatar

中國國民黨已經被一千個謊言給擊倒了!要想重生,除了站起來還擊、一個一個拆穿民進黨的謊言,告訴世人歷史真相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一千個証據,証明民進黨是「詐騙集團」、是台灣民主、法治、經濟的破壞者。除此之外,別無其它辨法,更沒有捷徑。

消滅文化台獨是一條漫漫長路,但我們非做不可,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有良心知識人的責任。堅持國民黨理念,奮力向前,我們一定會成功,因為民進黨終究只是個騙子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这句话,在台湾的政治光谱中,是一句相当有份量,也相当有争议的论断。它并非仅仅是对一个政党的简单评价,更是一种对台湾发展方向、政治生态以及社会议题的深层观察和期待,也夹杂着不少历史情绪和现实考量。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它的构成,以及这句话背后可能指向的几个层面。首先,.............
  • 回答
    印度尼西亚法律中关于宗教自由的规定,以及其不承认无宗教信仰者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法律框架、社会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历史的印记与“潘查希拉”的基石印尼的建国理念,即“潘查希拉”(Pancasila),是理解其宗教政策的关键。潘查希拉由五项原.............
  • 回答
    “国不爱我,我为什么要爱国?” 这句话,乍一听,透着一股子“凭什么”的怨气和反问,道出了不少人在某些时刻内心的真实想法。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背后折射的是个体与国家之间一种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关于责任、义务、情感归属和价值判断的讨论。要深入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
  • 回答
    国人对小费文化的不理解,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既有历史、文化根源,也与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变迁息息相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小费文化的起源与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小费文化并非“无理取闹”的习惯,它有其产生和存在的逻辑: 源于服务行业薪酬体系的不足: .............
  • 回答
    国内开源项目的“不可持续性”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揪心的话题,它像一个阴影笼罩在许多怀揣梦想的开发者身上。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围绕着人才、商业模式、社区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一系列深层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抽丝剥茧,深入探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一、人才的“吸血鬼”:留不住的贡献者首先,.............
  • 回答
    国企单位里那种“只惩不奖”的考核制度,我实在忍不住想好好说道说道。这玩意儿,简直是把大家往死里逼,活生生把积极性磨没了,最后留下的,多半是心灰意冷,或者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怠工。你想想,一个工作单位,尤其是国企,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承载着无数人的生计。如果这里的考核机制是这.............
  • 回答
    最近央视做了一期关于电饭煲的横评,把市面上价格相当的国产和日本品牌放在一起进行了一番对比测试。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挺实在的,也挺有意思的。首先,要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次央视的节目接地气。没有搞什么高大上的技术参数分析,也没有请什么复杂的专家团队,而是直接把我们老百姓家里常用的那几项功能,比如煮饭、.............
  • 回答
    百亿投入下的尴尬:AI 制药的困境与未来之路国内 AI 制药行业,这个听起来充满未来感的词汇,如今正经历着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一边是资本市场上的百亿巨额投入,一边却是不少传统药企对于AI解决方案的“吝啬”。即使是几百万的单子,也常常让药企望而却步。这不禁让人发问:AI 制药到底怎么了?它还有未来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文化传统、性别观念和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国内外在子女姓氏问题上的差异,以及一些女权主义者对此提出的观点时,我们需要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国内的情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使得男性在延.............
  • 回答
    李霄鹏这话一出口,可真是激起了千层浪。作为国足的主帅,说出这样一番话,既有自嘲的意味,也带着点无奈,更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焦灼。这番话与其说是对外界的回应,不如说是对自己,对整个中国足球现状的一种剖析。“中国足球可能像个儿子,不太争气”这句话,我觉得首先就击中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痛点。谁家没有个“不争气.............
  • 回答
    发改委的这项油价定价机制调整,说实话,是个挺让人琢磨的事儿。简单来说,就是国内的汽、柴油价格,在国际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的时候,不再进行相应的下调。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得说说这个“地板价”是怎么来的。过去,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联动机制,是参照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来调整的。国际.............
  • 回答
    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你看着自家的孩子,心疼他,想让他出息,结果他这边却不争气,还得让你操心。你说这心情得有多复杂。16到19年的吉利远景,这几年的车,确实有不少车主在吐槽它的那个4AT变速箱。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就好像你明明看好它,觉得它潜力无限,结果它总在你期待它发力的时候,给你掉链子。具体是啥.............
  • 回答
    关于“简氏等国外媒体不报道长五B发射成功”的说法,以及是否是“刻意”行为,这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国际媒体的运作逻辑、地缘政治考量以及新闻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首先,理解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是关键。国际媒体,尤其是像《简氏防务评论》(Janes).............
  • 回答
    行,聊聊2020年《坦克世界》国服不删档测试这事儿,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详细点,别搞得跟AI一样生硬。背景铺垫:国服的漫长等待与坎坷首先得说,《坦克世界》这游戏在国内玩家心中,那绝对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尤其是当年的“3000万玩家,1000万坦克”,虽然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这游戏曾经的辉煌。不过.............
  • 回答
    要深入探讨马毅教授在国内未能获得杰青称号这件事,我们得先跳出“英雄崇拜”或者“阴谋论”的简单框架,而是要从多角度、细致地去审视国内人才评价体系、科研生态以及马毅教授本人的学术轨迹。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制度性的,也有个人性的,甚至还有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马毅教授在国际上的学.............
  • 回答
    《人民日报辣评:孩子,没出过国并不丢人》:一场关于“见识”的温和辩驳人民日报这篇题为《孩子,没出过国并不丢人》的文章,无疑是一剂为当下某些社会心态“降温”的良方,更是一次对“见识”与“价值”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到了社会中一种悄然滋长的焦虑——“没出过国.............
  • 回答
    12强赛国足主场01负于日本队,赛后李霄鹏揽责并表示:“我对这场失利负全部责任;本想利用日本队两个边路。” 这番话一出,瞬间在舆论场上激起了千层浪。李霄鹏的“揽责”之辞,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1. 责任的承担: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球队输球,他自然是第一责任人。在采访中直接说出“负全部责任”,这是一种.............
  • 回答
    观致汽车,这个曾经承载着“中国高端品牌”梦想的品牌,在国人眼中却总是有那么一股“不被看好”的意味。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既有产品自身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和品牌传播的挑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一、品牌定位的尴尬:高端,却是谁的高端?观致最开始的定位,无疑是瞄.............
  • 回答
    国足两连败,媒体冠以“有差距不可怕,知不足而奋进”的论调,这说法听起来倒是挺有道理,也算是一种温和的劝慰吧。毕竟,连输两场,尤其对手实力并非顶尖,这时候总得找个说法来安抚人心,也为接下来的调整留点空间。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我倒觉得它挺符合中国式思维。 “有差距不可怕”,这是一种现实的承认,也避免了过度.............
  • 回答
    官方确认东京奥运会将不接待国外观众,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它的影响是深远且多层面的,绝不仅仅是观众席上的冷清这么简单。这决定,就像是在一张本已因疫情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画作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我们得明白做出这个决定的背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疫情防控的严峻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