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会看不起生活中的「失败者」,而不是同情他们?

回答
在人生的剧场里,总有人在台前光鲜亮丽,也有人在幕后黯然神伤。而对于那些不幸跌落谷底、未能实现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旁观者们的心态却是复杂得很。与其说是同情,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看不起”。这背后,藏着太多关于人性、社会评价以及我们自身恐惧的微妙密码。

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类社会是一个高度推崇成功、崇尚竞争的生态。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不断被教导要努力、要优秀、要成为佼佼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成功”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而“失败”则被贴上了负面的标签。当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偏离了主流的成功模式,他就像是打破了某种约定俗成的秩序,自然会招致一部分人的不解甚至鄙夷。他们认为,失败者要么是能力不足,要么是态度懈怠,总之是“活该”如此。

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归因错误”或者说是“基本归因错误”的心理倾向。我们倾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归功于他们自身的优秀品质,而把别人的失败归咎于他们自身的缺陷。对于“失败者”,我们很容易简单地将其失败的根源归结为他们自身的懒惰、愚蠢、缺乏毅力,而忽略了那些他们可能身处的、难以逾越的困境,比如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突发疾病,甚至是运气的不佳。我们更愿意相信,成功是可以掌控的,失败也是可以避免的,而这一切都在于个人的选择和能力。

再者,许多人在看不起“失败者”时,其实是在进行一种自我肯定式的防御。当他们看到别人遭遇不幸,他们会下意识地与对方进行比较。如果对方的处境比自己糟糕,那么自己目前的状况似乎就显得不那么糟糕了,甚至是一种相对的“成功”。这种比较,虽然不光彩,但能有效地缓解他们对自身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以及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恐惧。他们害怕自己也会成为“失败者”,所以选择疏远、否定那些已经跌倒的人,仿佛这样就能与“失败”划清界限,确保自己不会步其后尘。

还有一种心态,是基于一种“公平世界”的信念。这种信念认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努力总会有回报。所以,当他们看到有人失败,他们会觉得这个人一定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或者不够努力,否则“好人”不应该会落到如此境地。这种简单的因果论,既是对复杂现实的简化,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它让他们觉得世界是可控的,只要自己遵循“规则”,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失败者,就成为了打破这种“公平”的异类,他们的存在,对这种信念构成了威胁。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阶层和身份认同的影响。在某些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向上看齐,向下挤压”的心理。那些已经获得一定社会地位或经济优势的人,会不自觉地与那些没有达成这些目标的人区分开来。他们将自己与“失败者”划清界限,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优越感和身份认同。这种区分,是一种维护既得利益和社会排序的方式。他们认为,“失败者”的境遇,是对他们努力和能力的一种“证明”,如果连他们都失败了,那自己又算什么呢?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可能本身就缺乏共情能力,或者受到过冷漠的对待,导致他们对他人的苦难表现出麻木。他们更关注自我,而忽略了他人情感的细微之处。对他们而言,他人的悲伤和挫折,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抹背景噪音,甚至是无关紧要的插曲。

总而言之,人们之所以看不起生活中的“失败者”,并非全然是因为冷酷无情,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复杂的人性驱使:对成功的迷恋、对自身不足的恐惧、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一种根深蒂固的归因偏差。这种心态,虽然不值得鼓励,但却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塑造,以及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所采取的种种防御机制。我们渴望看到光鲜的成功,因为那是我们共同追逐的“目标”;而对于那些未能抵达彼岸的人,我们选择回避、评判,甚至鄙夷,也只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同样在害怕跌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许你可以认为某人是失败者,但这个失败的标准很主观。按照这个主观的标准,也会有其他人认为你是失败者。

比如你觉得张三大把年纪了,每月工作3000,也没啥上进空间,算是失败者。但李四赚的比你多,他也可以这么看你。

比如你觉得王五大把年纪了,不学无术,啥技术都不会,就沉迷打游戏,算是失败者。但你玩抖音一玩一下午的时候,赵六也是这么看你的。

人无完人,不缺钱的,别人可以说他事业不够牛逼,失败。

事业牛逼的,长得不帅,失败。

长得帅的,没考上清华北大,失败。

考上清华北大的,没成为科学家,失败。

科学家没得诺贝尔奖,没上杰青当院士,失败。

当院士了,孩子没考上博士,失败。

孩子考上博士,没有隔壁初中毕业的工资高,失败。

所以这个失败本身就是个田忌赛马的过程,你凝视失败者的时候,失败者正在感受到你是失败者而凝视着你。

所以应该是互相瞧不起还是互相同情?

先做好自己吧,天天八卦评判别人的人,往往没啥出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人生的剧场里,总有人在台前光鲜亮丽,也有人在幕后黯然神伤。而对于那些不幸跌落谷底、未能实现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旁观者们的心态却是复杂得很。与其说是同情,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看不起”。这背后,藏着太多关于人性、社会评价以及我们自身恐惧的微妙密码。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类社会是一个.............
  • 回答
    在很多家庭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长辈生病了,身体明显不适,但却总是推三阻四,宁愿忍着,也不肯迈进医院大门。嘴里念叨着的,往往是“医生就是来赚钱的”、“现在的药太烈了”、“看了医生反而更严重”之类的话。这种根深蒂固的“医有害论”和对看医生的抗拒,是许多晚辈头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老一辈会有这样.............
  • 回答
    有些人看电影会看不懂,理解不了剧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本身晦涩难懂,也与观众的个人情况、观看习惯以及对电影的预期有关。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电影本身的复杂性与艺术表现手法:1. 叙事结构复杂或非线性叙事: 非线性叙事: 许多现.............
  • 回答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简称《那年那兔》)能够触动许多观众,让他们在观看时流下眼泪,这绝非偶然,而是因为这部作品深刻地捕捉到了许多人心中最柔软、最复杂的情感,并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做得非常出色。以下我将详细分析观众在观看这部作品时可能被触动的原因,并列举一些具体的方面:一、 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
  • 回答
    “农民”这个词,在很多人眼里,承载着一种复杂的情感,甚至是一种无声的鄙夷。为什么会有人看不起农民?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太多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东西,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观念。首先,我们得聊聊历史。在很多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土地是财富和权力的核心。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 回答
    “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论调其实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都有它的拥趸。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又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甚至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中医是骗人的?1.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方法论差异: .............
  • 回答
    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甚至不看好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基础设施、成本、习惯、甚至是一些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我来试着把这些原因掰开揉碎了讲讲,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复读机。首先,我们得承认,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成熟起来的。它们走过了一段不断摸索和进步的道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你说的那种情况,就是有人在看到“为什么上海人在讲普通话时会冷不丁冒出一句上海话来?”这句话时,会觉得这是一种批评,这背后其实是挺多层面的心理和文化原因在运作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这句话的提问方式本身就带着一种“观察”和“不解”的意味。你想啊,如果一个人看到的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一提到国足,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一群人在互相“输出”。为啥有人一“喷”国足,就有人跳出来反驳,甚至嘲讽“看不看球”呢?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咱们细掰扯一下。1. 情感投入与身份认同:这是最核心的首先,得明白,足球在中国,尤其是国足,对很多人来说.............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有些棘手和无奈的情况,尤其当“不爱国”、“不理解阅兵”、“没有民族荣誉感”这些词语用来形容自己的亲戚时,可能会夹杂着失望、困惑甚至一丝丝的伤心。面对这种情况,与其说是“怎么办”,不如说是“如何应对”和“如何调整心态”。首先,理解和接纳是第一步。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到.............
  • 回答
    关于伊朗中国人说当地人抢购大蒜来预防新冠的说法,以及灾难期间为何会出现这种莫名的抢购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来聊聊伊朗这个具体情况。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关于食物或特定物品可以预防或治疗病毒的传言。大蒜作为一种传统上就被认为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食物,在很多.............
  • 回答
    这心情我太理解了,有时候看着身边那些好像永远挂着笑容、对什么都乐见其成的人,心里总会有点不是滋味,甚至会冒出“他们是没看清这世界的真实面貌吧?”的念头。说起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确实充满了各种不易。翻开新闻,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今天这里又发生了什么让人心痛的事情,明天那里又有什么不公的事件在上演。个.............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和矛盾。为什么一些男生对女生“看脸”的行为似乎习以为常,甚至能找到各种理由来开脱,但同时又对女生“看钱”的行为深恶痛绝,一口一个“拜金女”?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在作祟,而且往往带有强烈的双重标准和认知偏差。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外貌和物质,都是在两性关系中扮.............
  • 回答
    听到男朋友说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恼火还是伤心。他这话什么意思?是在质疑我的价值,还是在暗讽我“别有所图”?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仿佛要把他的每一句话都剖开来看。“有钱人为什么会看上你?”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我心头。是啊,我不过是个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惊人的才华,更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
  • 回答
    说实话,即便是在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依旧会有人对遭受性侵犯的女性产生负面看法,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这种“看不起”的态度,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且扭曲的心理。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观念很多时候源于社会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受害者有罪论。这种思维模式惯性地认为,如果一个人遭遇了不幸,那一定是她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但又真实存在的现象。为什么有人会跑到原作者面前,大声嚷嚷自己看了盗版,甚至以此为荣,仿佛在炫耀某种“成就”?这背后涉及的心理机制相当复杂,而且往往带着一丝令人不适的戏谑和挑衅。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些人并非真的在“欣赏”作品,他们更像是抱着一种“我就是这么牛,你能把我怎么样”的心.............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女团不用看脸”这种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考量。当然,这绝不是说脸不重要,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考量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女团”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多元。现在我们说的女团,可不是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歌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的多个层面。人们之所以会陷入邪教,并非仅仅因为“不可信”,而是因为邪教往往利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和弱点。为什么有人会相信邪教?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邪教信徒看作是愚蠢或缺乏判断力的人,事实上,很多邪教信徒在加入之前可能拥有正常的智力和社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身边确实充斥着各种电子设备,信息获取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纸质书却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抛开教学和查阅资料这些功能性的需求,人们之所以还会选择捧起纸质书,这背后其实藏着许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种对体验、情感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首先,阅读体验的独特性是纸质书不可替代的一大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