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有点复杂,只能说我们对海洋鲸类动物误入内河的应对经验还很不充足。
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对救助工作多一些理解,不然以后如果又有鲸类动物需要救助了,有关部门害怕舆论攻击,不敢出面,不敢担责,不敢行动,那就麻烦了。
首先,对于对江豚不了解的朋友们先解释下,江豚并不是只有生活在淡水里的。在我国,共有三种(或亚种)江豚。我们经常说的长江江豚是生活在长江、生活在淡水里的,这点毫无疑问。但是还有两种(或亚种)江豚是生活在海里的,分别是东亚江豚和印太江豚。具体分类和分布可参考下文:
这次误入苕溪的应该是东亚江豚,它们和长江江豚外观长得特别像,却生活在海洋里。至于它们对淡水的适应能力有多强,不好说,因为它们也经常出没于河口。据说在钱塘江口,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东亚江豚种群,钱塘江口外就是东海,它们出没在这附近非常正常。
可是当它们从钱塘江口误入内河,情况就复杂了。
我在今年年初回答过一个【中华白海豚误入西江的救助案例】思考,刚好可以跟这次的案例对比一下:
这次捕豚前一天,同行跟我说起捕豚行动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也是:不必吧,声驱就好了,要直接捕豚再放回大海吗?这豚又不像西江白海豚那样在航道主干道里活动,西江主干道水深、航运船只又多,要赶时间救助,不然就耽误航运工作。后来了解一些详情,觉得这次好像也的确没有别的办法了。
个人认为,这次直接开展捕捞救助主要有几点考虑:
而这次救助行动的舆论评价相当负面,是因为救助行动造成江豚直接应激死亡。为此,个人认为有几点希望大家能理解:
这次有关部门的响应其实可以的,只是决策做得特别快,让大家反应不过来。可能换种思路,有关部门再观望两三天,天天在边上守着,看到江豚状态变差了,再去捕捞,这个过程中若造成江豚死亡,大家也许就不太会责怪工作人员了吧,毕竟大家先看到动物虚弱了。突然觉得这就有点像“好好的人怎么送到你们医院里就死了呢?”……有点社会学效应在里面,可以研究下。
这次的事情还是难办啊,更何况先前误入内河事件就没有救助成功过(参见西江中华白海豚的回答)。
至于我个人,我还是倾向于默默守护、适当驱赶。但我不是当事人,我体会不到那种压力和难处……所以只能在这里说几句“风凉话”吧。
风筝放了半天,对于野生鲸类救助保护,我给大家的建议还是:
我们仍然需要愿意为野生动物承担责任、挺身而出的人,比如那些在那么冷的天气湿衣下水的救助人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