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浙江某高校选修课要求新媒体账号涨粉 5 万,变现 3 千,说明了什么?

回答
浙江某高校一门选修课,居然给出了涨粉五万、变现三千的硬性指标,这事儿一出,可真是把不少同学给整不会了。这背后到底在玩什么花样,反映了什么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这门课的定位就有点意思了。 一般来说,高校的选修课,要么是拓宽学生视野,要么是培养兴趣爱好,要么是补充专业知识。可这门课,直接把“涨粉”和“变现”摆在了明面上,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象牙塔”里的小打小闹了。它更像是给学生们甩出了一个“社会实践”的挑战,而且是很接地气的、紧跟时代潮流的那种。这说明,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或者学校的某个部门,可能早就洞察到了新媒体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想通过这种方式,逼着学生们去了解、去适应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

其次,五万粉丝这个数字,绝对不是随随便便来的。 你想想看,在如今信息爆炸、内容泛滥的环境下,想让一个素人账号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庞大的粉丝群体,这得多费劲?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发布几条内容那么简单。它需要学生们去研究用户画像、学习内容创作技巧、掌握传播规律、甚至可能还需要了解一些运营推广的套路。这意味着,学生们不仅要成为“内容创作者”,还得具备一定的“运营思维”和“商业嗅觉”。这门课,其实是在教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新媒体个体户”或者“微型KOL”。

再来说说变现三千这部分,这才是更要命的。 涨粉只是一个基础,有了流量,怎么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钱,才是关键。三千块,听着不多,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已经足以证明你掌握了某种变现能力。这可能意味着你要学会接广告、卖产品、开直播带货、或者提供付费服务等等。这门课,可以说是直接把“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搬进了课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价值创造”是怎么一回事。这不仅仅是学习理论,而是真刀真枪地去试错,去探索各种可能性。

那么,这件事情到底说明了什么?

高校教育的“务实化”和“市场化”趋势。 传统的高校教育,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但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反思,如何让教育内容更贴近社会需求,更直接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这门课就是一个极端但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它直击了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技能、有经验、有变现能力。这可能是教育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市场化”的体现,希望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甚至在毕业前就能为自己积累一定的资本和人脉。
“斜杠青年”和“个体经济”的崛起。 在互联网时代,“一人多职”或者“拥有副业”已经不再新鲜。这门课无疑是在鼓励学生拥抱这种趋势,将个人能力和兴趣转化为一种可变现的技能。学生们通过经营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打造一个潜在的“个人品牌”和“收入来源”,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益。即使这门课最终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内容为王”和“社群运营”的现实检验。 新媒体的本质是内容,而粉丝就是社群。这门课迫使学生们去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吸引人、留住人、并最终转化为价值。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构建自己的内容体系,如何与粉丝建立连接和互动,如何运营好自己的“流量池”。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对商业逻辑和用户心理的深刻理解。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将如此具体的、结果导向的任务作为考核标准,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更多地交给了学生。这种“项目制”或者“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虽然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解决复杂的问题。
潜在的风险和争议。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教学模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过度强调“涨粉”和“变现”,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不健康的竞争心理,甚至采取一些“捷径”或“不当手段”。其次,如果学校对此没有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学生们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信息茧房、网络诈骗、甚至触碰法律红线等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这门课的设置过于功利化,而忽略了学术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那将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这门选修课的要求,就像是在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互联网生存课”。它不是在教书,而是在“练兵”,逼着学生们跳出舒适区,去拥抱这个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这既是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回应,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大胆挑战。当然,如何在这场“练兵”中既收获技能,又不迷失自我,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能耐,也考验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引导能力。这件事儿,绝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答案啊,都有待商榷。

老师怎么会不懂?老师怎么会不知道涨粉之难,变现之难?

考试要求是可以随着时间变化逐步调整的。

老师的根本用意,是要让学生知道涨粉的艰难,变现的艰难。由此

1、树立起全社会尊重大V,崇敬大V的良好社会风气。不要不把大V当回事,每个大V都是不容易的。

2、早早放弃靠新媒体变现就业的幻想。以前总有很多传说,说很容易做大V,很容易变现,年入百万。结果发现,半年3千都做不到。这样学生就能好好读书,实业救国啦!

为老师的高瞻远瞩,点赞!

为去空心化教育和就业,点赞!

user avatar

我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想看看,谁是那个最聪明的同学,直接在这道题下公开自己的身份,向诸位知乎回答者求一个关注。

我这里承诺,一定关注第一个这么做的同学。至于ta能不能涨到五万粉,我相信会这么做就说明ta已经掌握了新媒体的套路,五万粉不在话下。

可以看了一百多个答案,都是各位大牛评头论足,还没看到这位同学的身影。这么好的机会,可惜了啊!

user avatar

这门选修课叫:韭菜种植技术?或者 菜农的自我修养?

user avatar

如果这事发在教育学院,那我觉得这位老师在开玩笑。

但是这事发生了传媒学院新媒体课程上,那我就觉得这个老师非常的有良心,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老师强迫大家去实操新媒体平台,对大家利大于弊。

比如说你的专业不是新媒体,那么你通过这一学期的了解,很有可能对新媒体的运营摸得很熟悉,以后新媒体运营可以成为你的第二就业选择。

如果能有火起来的,比如说涨个十万二十万的粉丝,这同学真的感谢老师,估计磕头都愿意。

那现在惹起争议,问题出在了哪里?

第一,老师说达到50000粉丝,变现3000块钱才能达到成绩及格线。

我敢说,这99.99%是句吓唬人的话。

为什么我敢这么推断?

先别管这位老师懂不懂新媒体运营,涨50000粉丝实际上对99%的学生来讲是不可能达到的,做新媒体的老司机们都知道这个难度。

所以到了期末,全班就一两个人完成了任务,其他的都挂科了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是重大的教学事故,老师要被校长喊去喝茶的。

第二,大家可能因为涨粉的这个事情,占用了生活里的大部分时间,对此感到不满。

这一点才是最主要的。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尽力而为!

user avatar

如果这是一门创业指导课程,那么这个老师做的很好,没毛病。

但是如果这门课程叫新媒体,那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可以洗洗睡了。

新媒体,首先是媒体,无论再“新”,它本质还是媒体。

媒体是什么

教导员当年可是对媒体有过深刻的定义,对媒体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的。

这才多少年,媒体竟然沦落成了变现的工具?

挂个“新”字,祖宗都不认了!

user avatar

看是哪个平台吧

如果是在知乎,那就是地狱难度

因为这里涨5万粉要花太多时间精力了

有点好东西就被抖音快手的人拿去变现了,等你去的时候,你就是抄袭者。

而且就算涨到5万粉,要想变现3000,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笑死我了笑死我了笑死我了笑死我了╯∀╰


如果是在微博,只要多打拳,多带节奏也能混到5万粉,变现难度应该也不低,可能只比知乎好那么一点点。


然后就是短视频平台了

首先说抖音快手这两家

4个月5万粉,只要你愿意用心做,都不是难事。

但几万粉丝的变现,广告机会几乎没有

除非卖课和带货,卖课基本就是你去买一份别人的,然后拿回来改改就是自己的,甚至有些不改,直接换个名字就当自己的卖。

带货可能没那么容易,只能带利润高的产品,保证直播间能留住人,3000块钱应该不难。


至于B站

大概类似于知乎

知乎是文字的修罗场,B站是视频的修罗场


总体来说,选对平台很重要

平台不对,努力白费


最后,虽然任务不简单

但这也会是同学们的机遇

万一你们之中有人就适合做这些呢

也不失为发家致富的路子

user avatar

反正要是我上这个课绝对不及格

新媒体无非就是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知乎……这些

个人没什么才艺,丑男一个,别人唱歌要钱我唱歌要命,别人跳舞涨粉,我要跳舞直接封号了。

所以对于颜值和才艺要求比较高的抖音、快手、小红书直接放弃。

剩下的平台都要是才了,从我写知乎的经验来看,我写的东西不光别人不愿意看连平台也不愿意看,平台不愿意看到什么程度呢,一个月我可以违规9次,关键是我还不知道我哪里违规了。

真要认真运营一学期别说涨粉5万了,号还在不在都不一定呢?至于变现,别说3000了,我写这么久的知乎,累计阅读量也有200多万了,唯一的变现是2元打赏,还不知道去哪里提现。

所以我要上这个课妥妥的没办法及格,也劝上这节课的同学们不想挂科尽量不要选知乎作为你们的突破方向。

user avatar

我有一个办法,即使没有拿到5万粉,没有变现,也能在期末拿到好成绩。

这篇回答3000字,多张干货图片,内容覆盖主流内容平台的类型,玩法,以及赚钱方法,如果对自媒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收藏起来。

我在北大做职业导师的时候也给小伙伴们布置过类似的功课,当然我只是一个就业中心的外聘辅导老师,所以不可能给不及格,我给小伙伴们的功课是:

知乎创作10篇回答,最高赞的回答达到50赞;
或者
创作3-5个视频,发表在抖音、B站或者小红书,拿到10个点赞或收藏
或者
建立一个公众号,至少有两篇内容阅读量过100

当然,我自己也动手教同学们怎么做知乎创作,至于抖音、B站,公众号,我请了擅长的老师做分享。

老师出题,不是为了让学生考不及格的;老师出题是为了让学生重视自己的课。

对学生来说,能不能挣到钱或者涨到足够多的粉丝,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展示你对这门课的重视。

三步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1)What+ Why:选择什么平台?为什么?

目前国内的内容平台很多,相比国外YouTube一家独大,在国内还属于混战阶段,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内容平台都在用打仗、备战这种词汇(你从来不会听到微信喊打仗)。

战役的背后还是两家头部企业,阿里和腾讯,在他们的影响力之下:

  1. DAU破亿的平台有:抖音、快手和微博
  2. MAU破亿,DAU千万级的平台:知乎、B站、小红书

如何选择平台?

选择什么平台,取决于你选择什么赛道去做内容。

  • 如果想做硬核的知识科普,无疑是知乎——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
  • 要是团队中有同学有一门神奇的手艺,抖快短视频可能更合适;
  • 如果是游戏或者二次元的爱好者,B站——二次元起家的年轻人社区
  • 如果是女性向护肤,美妆分享,首选小红书——女性社区

一方面研究自己的内容,选好赛道;一方面了解平台,你不可能上来每个赛道都做,这不现实。你们小组也没有那么多精力。

你可以选择其中一条最擅长的赛道。

2)How:怎么做适合平台的好内容?

想要有粉丝,就要有好内容,想要有好内容,就要对平台有深入的研究。研究清楚平台的分发机制。

我拿我最了解的知乎举例:

我记得有一次和一个20万关注者的知乎KOL聊天,是个年轻人,他看了看我的账号表示:你这70多万粉没什么了不起。

如果在B站,70万粉丝还不错,但在知乎,重要的不是粉丝数。

我很欣喜,因为我和他的观点一样:

知乎围绕一个个真实的问题运转的,知乎的重点是问题。

放一张我之前在一场知乎培训中讲过的PPT

「知乎内容的传播方式」

如果在你的领域里,找到长效问题,写出优质的回答,你就能持续获得赞同和收藏,不仅如此,你还能有收入,甚至几万收入。就算你没有粉丝也可以做到。

这里卖个关子,晚点详细分享。

B站的中心是up主,微博的中心是明星大V(除去热搜之外)

抖快小红书都是算法导向。

当然具体的信息,还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读各种互联网报告,并自己亲身体验,才能有收获。

举个例子,小红书的搜索场景是一个亮点,如何覆盖和自己话题相关的关键词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运营细节。

等你收集好这些信息,汇总成一个PPT给到老师的时候,我很难相信因为你最后没有做出5万粉+3000块,老师就会给你不及格。

3)How much:怎么挣钱?

3000块的目标还真的不简单。

有些赛道,比如说我写的职场、职业规划赛道,本身就是不太赚钱的。我在知乎最常见的收入来源是付费咨询。不算拒掉的咨询,也有1200+单。

至于商单,职场博主是没法和美妆博主、数码博主相提并论的。

据说知乎的头部KOL接单最多的大佬, @李雷 老师,无论是医疗、美妆、健康、母婴,他都能以专业的身份去创作。

这是人专业能力,咱必须佩服。

1、粉丝少,能赚到钱吗?

很多平台都是头部效应。

头部接单接到手软,不信你问 @半佛仙人

头部吃肉,腰部只能喝汤,尾部只能喝西北风了。

我那天看了一下小红书抖音的招募活动,哭死,上万粉丝只能赚几十块……

但是在知乎,其实腰部还是有一些赚钱的方法的。

前面卖的关子,其实是知乎一个不算知名的好产品:复用任务

2、什么是复用任务?

复用任务简单说,就是在我们的内容里植入客户的广告。客户会一次性支付一笔费用,还会为我们的内容投放流量。

详细参考知乎官方的资料:

我一个实习生,自己在知乎写考研内容,粉丝才几千。如今接了好几单复用,收入已经好几千了。

我也赚了一些零花钱。

这个赚钱的方式和粉丝数无关,和内容是否优质,是否高赞相关。

有一些知乎的客户,看到了我写的关于一些求职面试建议的高赞内容,希望在我的回答里植入他们的宣传信息。

我的主要客户都是一些教育客户和招聘平台。他们不但会付钱,还会持续为我的内容买流量。所以我的

我还挺喜欢这种赚钱方式的,也经常拿来激励我的实习生:

写出优质的内容,就可能有收入。而且还会持续获得流量。

这是100%的正向激励。

当然知乎赚钱的方式很多:

  • 品牌任务:李雷大佬的战场
  • 付费咨询
  • 好物推荐:数码头部博主据说一年躺赚几十万没问题;
  • 招募任务
  • 知+自选:据说有学生一个月通过这个自选月入3万+
  • 视频流量补贴

具体可以参考:知乎的创作者学院

而在其他平台,我还没有赚到钱,我没有发声的资格。

3、分享一个赚钱窍门

我分享一个窍门,无论哪个平台,他们都是希望创作者能挣大钱的,因为创作者挣钱,意味着平台也能获得收益。

扯一句闲话,我和领英聊的时候,他们提到去年微软谈tiktok的时候被张一鸣一顿忽悠「创作者如何厉害,如何重要」,现在也特别重视创作者了。

我们要想赚钱,先花时间学习。

要想在知乎赚钱,知乎官方的赚钱账号是不是要关注起来?比如: @知乎芝士平台 ,再比如 @知乎好物推荐 @知乎付费咨询

B站是花火平台,小红书是XXX平台(想要学习小红书的同学们自己在小红书搜一搜,答案是一种植物,晚点评论区揭晓)

此外各个平台的创作学院,一定要看。

我作为一个知乎站外的萌新,B站、今日头条、抖音和小红书的创作者学院,我都看过一遍,目前在二刷,因为仅仅是看没有印象,必须二刷。


希望这个回答不仅能帮助报了这个选修课的同学,也能帮助到其他想要开始做自媒体的同学。觉得有用的同学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我 @Sean Ye

BTW,北大的同学们看过来:

今年的心手计划,我会开设一堂选修课,话题是《毕业后是不是该做自媒体》,没有作业,请大家大胆报名

user avatar

知乎的号,我开了很多年,2020年想起来经营一下,因为疫情在家没事干,一年的时间我干了四五万粉丝。小红书的号,是摄影方向的(不好意思以前是摄影师出身),2019年开始做,从9月干到12月,整了快三十万粉丝,抖音的号,我开了个财经口播,因为需要带公司的新媒体团队,我自己先试个水,完全自己搞文案,自拍,自己剪,自己运营,今年春节后开始搞,现在6万粉,所以我觉得这个指标对于新媒体的学生来说,属于有难度,但仍然在射程范围内可以实现的。

至于变现的确有难度,但可以自己挂出来自己买嘛 ,钱左手倒到右手,任务已完成。我觉得没有太大难度,这个团队交到我手里,我有信心带出来。

user avatar

感谢三巡邀请我回答这么有趣的问题。

说来好笑,我在知乎玩的一部分动力也是来自于将来给学生讲点新媒体写作的内容。

没想到浙江传媒学院这么猛,哈哈,果然不愧是搞传媒的。

半年涨五万粉,在知乎可是不容易的,我在知乎三年了,才七万粉。

但是去抖音就容易多了。

关键是找准选项,包装,传播。

说实话,这课特别适合美女学生去选修,男生只能帮忙出主意,负责后勤保障和提供文案。

所以团队里有美女的就占尽优势了。这个没法啊。美女就是得天独厚,扭一扭都能吸粉无数。开个直播,粉丝唰唰涨。再打上传媒大学生的牌子,别说五万,五十万皆有可能。

哪像我等如此卖力写文字,一天涨几十个粉丝,悲催!

所以男生的话选修这个课估计挑战不小,五万粉到哪里去采?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也得累死。

我能想到的,美食、数码、旅游、摄影、历史、地理、时事,还有奥数?

感觉半年内要迅速涨粉,还是得有点实力和功夫的。

反而是三千元的变现,个人感觉容易得多。

……

啊呀,我这个伪工具人在这里啰嗦啥呀!

知乎那么多年入百万的大v,让他们来跟大家谈谈如何涨粉和变现的事情。

我就是抛砖引玉。

user avatar

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做新媒体账号要涨粉5万?

这个消息令安粉守己的我心急如粉。

看到诸位大佬粉墨登场,不粉青红皂白,众说粉纭,我却为此感到粉愤不平。

一朝怀胎十月粉娩,做账号涨粉岂能如此儿戏?

普通人即使粉不顾身,艰苦粉斗,争粉夺秒地刷数据,涨粉5万那也是令人粉外眼红的小概率事件。

user avatar

一点也不难。

大伙不能用知乎的标准衡量,知乎啊公众号这些平台,你内容牛逼,或者哪天灵光乍现出来个爆款,数据一下就上天。

但对于剩下的人,别说做到5w粉,500粉都难。

这类平台有天然的内容质量天花板,不到位,洗洗睡。

但别的平台规则不一样啊,有些平台的规则里边有个“数据奖励”原则,只要你注册时间够久,输出量到位,数据一定不会太难看。

虽然说数据不一定真实,但平台工作人员为了鼓励持续输出,给点假数据,你开心,他能完成KPI,大家都乐呵。

你但凡稍微有点水平,5w粉,说实话,一个月都用不了。

给你们看个实例

这是今天早晨一小朋友发的朋友圈,一个月,10w带V。

当然了,从赞同和粉丝数量的比例看,做自媒体的内行一眼就能看出来数据注水,但不重要,不就是要10w粉么,又没提其它数据。

哦对,这个小朋友还是有点实力的,人家之前是做平模出身的,颇靓,所以数据蹿的快是情理之中。

按照咱大部分人平均水平,一个学期时间,输出100条内容,平均一天一条,只要你选对了平台5w粉不是梦。

这种平台的涨粉规则有点类似于打网游练级,只要你上线,有交互而不是单纯当个观众,则粉丝一天天必涨。

至于具体是哪些平台,我就不指名道姓了,说出来跟骂人似的。不过这老师已经点明了“视频创作100条”,其实他已经告诉学生该去哪些地方发力了。

这么暗戳戳的点拨,堪比佛祖灵鹫山巅拈花一笑,谁悟了,谁就是那得了佛祖真传的摩诃迦叶,日后修行,必有精进。

要是不打算下功夫做个视频号,也能办。

去找个中小型的广告公司,或者自媒体公司,直接买。

别以为5w粉丝的账号有多么带V,人家公司手里孵化失败的废号都是论斤卖的,全班同学若干个组批发价拿货,找个嘴皮子利索懂还价的同学去谈,每个号成本控制在三位数轻轻松松。

再不济,几百块钱都不想花,直接去自媒体公司应聘兼职。

人家孵化账号,都是一个矩阵一个矩阵的玩耍,矩阵里每一个账号就像那漫天的繁星啊

——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同学们建个号,按照公司要求往里边填充内容,跟别的号频繁互动转发,左右横跳,没几天数据就起来了。

等到了5w粉,截图给老师检阅,账号物归原主。

这么低,公司用了免费劳动力,学生免受挂科之苦,互利互惠,不亦乐乎?

所谓的账号养成嘛,应了内句话: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租不如白嫖。

变现3K就更没技术含量了。

比如学生家长每月一号给打生活费,头一个月30号叫学生在账号里发布个商业通稿。

随便发什么都成,夸外卖夸奶茶夸面巾纸卫生巾都可。

截图。

然后告诉家长下月生活费一次性多打一些,给3k。

到账记录,再截图。

把俩图给老师康康,说30号的商品是甲方,1号到账是佣金,打款的不是你爸爸是甲方爸爸。

完活。

不就是一个展示嘛,又不是这笔钱老师收走,大家心照不宣的事。

老师要百般质疑万种刁难,你让他自己做个5w粉的账号,给不才学生先打个样儿。

他当场就怂。

真有能耐做自媒体的人,有几个在学校里教人做自媒体啊……

所以他给你个纸上谈兵的嘴把式

你就还给他个花里胡哨的假把式

并不为过。

user avatar

说明了知乎高粉大v都是穷鬼。。。

顺便告诉学生们一个不挂科的方法,我刚刚从某个无耻大V的回贴中发现的:

user avatar

瞧不起谁呢,5万粉才给3000,这对人均百万的我来说是莫大的羞辱,羞辱。

user avatar

写网文吧,也算新媒体,涨粉五万贼容易,月入三千小意思。

我觉得学校做的对……

挺好的……


其他平台不熟,起点是大概一万多收藏,就能有五万粉丝……

网文还真有新媒体渠道,在起点直接就能上新媒体渠道九天……

网文平台也是类似平台中,唯一会给用户官方推荐,而且是连着好几十个的那种……

而且,论兑现能力,网文在新媒体这块,也算是首屈一指了……

一万收藏就是普通上架的标准……

user avatar

我瞅了一眼了一下文刀半瞎涨粉速度。

近90天,文刀半瞎关注数变化情况。

新增2657位大佬,流失1065位大佬,净增1592位大佬。

按照这个速度,他需要2941天才能涨5万粉。

也就是8年时间。

当然,兴许哪天会遇上天官赐福的好事,一天增粉一万也说不定。

可毕竟不是谁都是王冰冰,一天就完成百万粉大V。

当然,这是知乎现状。

微博抖音快手涨粉倒是简单。

可微博抖音快手,我问了,五万粉,90%恰不到饭。

有饭,也是2块钱一单的饭。

如果活粉不高,数据不好,五万粉别说赚钱了,兴许还会亏钱。

如果没有媒介渠道,想等着饭主动找你,兴许人饿死了都没饭来。

其实我觉得,涨粉是涨粉,变现是变现,这两个不能混为一谈。

有些平台涨粉容易,变现难。

有些平台变现容易,涨粉难。

有些人能写,可以通过代笔,代写变现,可以通过参加写作,通过投稿变现。

有些人长得好看,知乎哥学搭也能变现,但是涨粉速度就难说。

有些人能唱会跳,通过才艺展示也能涨粉变现。

变现渠道和方式有很多,但是涨粉的话,每个平台尿性都不一样。

分享一位我很喜欢的抖音博主麦小登(抖音ID:maixiaodeng) 摆过地摊 做过编辑,辞职返乡的瓜二代。2020年初,麦小登回到家乡全职创作视频。她照顾生病的爸爸,也拍摄乡村生活里的小温暖和好风光。她还教会全村人拍视频,带动销售当地特产,让家乡变得越来越好。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6674272470863872

user avatar

乐了,问了浙传的同学,五万粉三千块是真事儿,“而且还是及格线呢”(原话)

先为报这门选修课的同学默哀0.1秒。不论老师是否有真才实学,不论课里是否有财富密码,从零开始运营一个新媒体账号达到变现水平,无论在哪个平台都是很困难的。

其中,很显而易见的,不同平台有不同的环境。

在知乎,“涨粉”这件事远比其他平台困难。我在一个科普社群里摸鱼,偶尔听到大佬感慨“今天又涨了3个粉丝,真是难得”。

在微博,5万粉意味着没什么影响力。这个赛道人太多了,想赚钱至少得有几个号同时运营,甚至要去和工作室们抢那些不那么正规的“单子”。

在公众号,无论是五万粉还是三千块都是很困难的。运营公众号需要把公域流量变成私域流量,说人话就是要去各个平台引流,等于至少得“双修”,更苦更累。

在B站、在抖音快手、在小红书,这些我都不甚了解,不敢妄下断言。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媒体是越来越难做了。公域流量增速放缓,各赛道头部创作者的虹吸效应,这片蓝海在无数创业者的厮杀中慢慢染红。

作为后来者,我们只能祝自己好运。

user avatar

谢邀,我觉得布置新媒体运营做作业是好的,但题目里面要求纯扯淡。

但老师必须自己此前有实操经验,才能比较稳妥地制定绝大多数同学可以完成的目标。

比如要是我,假设将平台设置在知乎,那么我认为一学期(拿四个月计算)下来每月涨粉1000是比较有可行性的。

毕竟我自己大号股且不谈,试过随便玩2个月小号就涨到一万,这方面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人生经验,不至于让学生一筹莫展。

三叔侃侃:【娱乐】一个星期,你就能成为知乎大V

但即便如此,5万的标准纯属扯淡,除非你让学生铤而走险搞黄色,而且不被小管家咔嚓。

同样,因为不同学生兴趣点有区别,不可能说大家都适合在知乎做吹牛逼的内容,也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好微信公众号,因此老师需要的是充分了解不同平台、账号运营特点,然后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并合理规划任务量。

头条的话,四个月每小组做到接近一万粉并不难,但想要实现每个人都能赚3000不容易。

公众号的话,四个月能做到一千粉丝已属不易,变现的要求起码得减两个0。

至于说抖音、B站这些偏向于视频类的平台,说难听点能涨多少粉、能不能盈利都是玄学。

相比起来微博涨粉的任务就不难,毕竟买粉只要几十块钱而已,可没几十万账面粉丝估计连恰饭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我才说,这位老师的要求纯扯淡,甚至是拿学生其他学习时间开玩笑(除了微博,其他任何平台想做到5万粉都极其耗费精力)。

万一弄到专业课挂科,啧啧……这不误人子弟嘛?

也因此,虽然这件事情大多数人只是拿来当趣闻看,可间接说明了如今高校的一部分教育者长期困在象牙塔,可能对网络新事物的理解只停留在新闻里,压根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想当然就安排学生去完成任务。

可想而知,这些教师也无法提供优质的教学质量。

user avatar

其他平台不知道,在知乎可能性接近于零,我在知乎混了五年,才攒了五万粉丝,一百六十万赞,点赞排到知乎前一百,所有赞赏加起来不过几碗粉钱。

建议去抖音或者b站,涨粉和变现都容易一些。


user avatar

非常欣赏这位老师的做法。

大学教育中,即使是新兴领域的授课,与实践结合的机会也不多,很多课程,老师拿个ppt讲一遍,学生背一堆定义和流程,纸面考试,就算过关了。

有些老师自己都没有实操过。

这样知识与实操往往是脱节的,学生很难深刻领会行业的实操和细节,容易陷入纸上谈兵。

陷入纸上谈兵就会把未来看的过于简单,走向社会时没做好准备,就会被社会毒打。

所以这种要求学生实践的考试方式,值得尝试,也值得认可。

多年前在北传和北科大授课的时候,我也只是要求学生设计游戏大纲和玩法,限于时间,没有组织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做成独立游戏。

下面简单给修这门课的同学分享一些研究的经验

1,知乎:四个月涨粉5万,在知乎是几乎不可能的。

我从开始做到1万粉丝用了1年,做到5万粉丝用了1年,做到50万粉丝又用了1年。

知乎的粉丝难度在于选择优势领域和持续不懈的输出,这很熬人,且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迭代。

较为轻松的办法是不断的每天蹭热点,但这也需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以及很尖锐的观点。

2,抖音:4个月涨粉是可行的,需要成本。

在抖音委托我弟做了一个知识成长领域的号,2周做到1.6万粉丝,但是需要优质内容以及购买dou+,预估在优质内容的加持下,5万粉丝的时间可以缩短到2个月,成本约为2万人民币。

纯自然量非常难做,会被限流。

并非只有女生才能做抖音,男生也可以选择很多领域,比如数码电子、探店、游戏、穿搭等。

3,小红书:4个月涨粉是可行的,成本较少。

小红书的问题是,现在同质内容太多,因此选择一个自己真的有深度研究的领域非常重要。

优点是粉丝价值高,在一些好的领域,大几千粉丝就有商业价值了。

4,B站:很难。

B站也有限流问题,且能够吸粉的视频,几乎都是3分钟以上的,制作成本较高。

以上。

无论哪个平台,如果能做到5万粉,盈利3000难度反而不大了。

供参考。

user avatar

我要是学生我就直接利用这个事件,把学校和老师送上热搜然后自己作为事件亲历者出来收割流量。

这个问题已经上热搜了,那好办啊

「大家好我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学生我们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大家帮帮我……」

简单快捷


仔细想想,这个问题不就是传媒学院的老师或者同学最先捅出来然后上热搜的吗?

细思恐极


不过作为一个完美的炒作还差点意思,还差一步——制造对立

干脆给老师弄点负面新闻,最好涉及男女对立,到时候别说五万粉了……


再不济也可以直接弄一个账号「大家好我就是最近热搜上说的浙江传媒学院……请大家关注我看我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就每天直播你怎么做内容怎么涨粉就行了,5万粉我觉得不难啊




声明:以上仅为开玩笑,我最痛恨的就是搞男女对立流量的

user avatar

如果我是学生,我做一个记录视频,名字就叫《完成傻缺老师作业的日常生活:培养自己当网红》

然后从第一天开始记录,小组研究怎么涨粉,从知乎,微博,小红书,B站,抖音开始研究。什么样的用户涨粉快。特别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是怎么红的。

第二阶段,开始自我分析,看看自己小组里的人有啥特长,有漂亮妹子没有?没有也没事,会不会跳舞?反正不漂亮加滤镜和美图就行。又会弹乐器的没有?男生有没有会健身的?有没有会玩游戏的?有没有会编故事的?有没有大脑缺根筋的?家里有没有养猫养狗的?

第三阶段,大家根据特点开始在各自平台运营,该拍视频的拍视频,该搬运油管和Instagram的去搬运,或者布置点难题让家里宠物去完成。反正各种尝试。

第四阶段,一般记录到这个时候,就应该有点人气了,会有网友粉丝帮忙建议,会有大V注意到,然后互动,和某些大v或者网媒公司,平台合作等等。直播也可以开了。

我觉得做这些事情未必能成网红和变现,但这个记录视频一定会火。同时也可以记录其他小组是怎么做的。这个老师到底傻缺在什么地方。

user avatar

很多人看到老师布置这么不切实际的任务,第一反应就是——新媒体课程老师不懂新媒体!

但实际上,这个老师懂大学生态就行了!

我大学读广告学,有些老师会布置一些看起来很像企业领导拍脑袋搞出来的任务,比如给某个牙医诊所做一套VI,给某个产品做市场调查。有的的确是以模拟实战的方式锻炼学生,有的却不是,而是另一种形式白嫖劳动力、筛选高能力低抗性的学生

比如题目里的这个老师,他的课程人物关键点在于课程结束以后——

  • 这些小组里5万粉丝起步的账号归属权是谁?组长?老师?
  • 这些账号后续产生的收益归谁?如何分配?
  • 课程里脱颖而出的学生,但又没有立马毕业,老师是如何维护和他们的关系?
  • ……

这些无穷无尽的问题,根本就不属于新媒体了。
而是属于大学里的师生生态,以及人性。

user avatar

五万粉真的难,(有五万粉后)三千块真的容易。

这老师有自媒体账号,但应该从没认真运营过,也没变现过。否则不会提这种搞笑的期末作业。

user avatar

马上开庭,进入紧张的庭审之前舒缓一下心情。

现在的选修课完全不像我们那个时候简单了,要求这么高,很庆幸我现在不需要选修了。

就自媒体课程的老师的标准来说,别说以前,就放在现在我玩知乎这么久,关注者都没有到五万,我情以何堪啊。

而且我这个人自带踩雷体质,很容易就在自媒体这个舞台上暴雷,所以涨粉任重而道远。

记得以前我选修的是税法,后来考注册税务师还需要重新学一遍,也累的。毕竟选修对我而言,就是选选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