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浙江一饭店结账收款时反向抹零,向顾客多收 2 毛引不满,你遇到过类似情况吗?如何看待结账时的抹零行为?

回答
这件事儿听着挺糟心的,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虽然金额小,但确实让人有点不舒服。

我经历过的类似情况: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家挺有名气的甜品店。当时买了几样小点心,总价算下来是 52.8 元。结账的时候,我递过去一张 100 元的。服务员小姑娘熟练地在收银机上操作,然后递给我找零,我看了一眼,是 47.2 元。

我当时就有点愣住了,心想不对啊,10052.8 应该是 47.2 元才对啊。我再仔细一看找零的钱,确实是 47.2 元。我当时有点困惑,心想是不是我算错了?但数学不好也不至于差这么多。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句:“不好意思,我算错了,还是您那边算得对?”

服务员小姑娘挺不好意思地说:“您好,我们这里是系统自动计算的,可能有点误差。您再看看找的零。”

我当时就觉得这解释有点奇怪,误差怎么会差这么准?而且她语气里也带点闪烁其词的意思。我就直接把账单递给她,指着上面的总价说:“您看,总共是 52.8 元,我给您 100 元,找零应该是 47.2 元,您这里找了 47 元。”

这下,服务员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地说:“哦,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们弄错了。”然后又从钱夹里拿出 2 毛钱给了我。

那一刻,我感觉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这种行为本身让人很不舒服。好像故意在占小便宜一样,而且还想用“系统自动计算”来搪塞过去。虽然只是 2 毛钱,但这种小动作确实会让人对商家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我对结账时“抹零”行为的看法:

其实,结账时的“抹零”行为,在很多商家那里都是一种常规操作。关键在于“抹零”的方向和方式。

1. 善意的“抹零”:

主动少收: 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就是商家主动给顾客少收零头。比如总价 49.8 元,商家直接说 49 元或者 50 元。这种行为是“优惠”,是给顾客的“小惊喜”或者说“方便”,能极大地提升顾客的好感度和满意度。特别是当总价是 9 毛或者 8 毛这种零头的时候,商家主动给抹掉,顾客心里会觉得这个商家很大方、很实在。
方便找零: 有时候商家为了方便找零,比如凑个整数方便收钱,也会选择稍微少收一点点。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顾客都能理解,并且会觉得商家考虑得周到。

2. 恶意的“抹零”/“反向抹零”:

多收零头: 浙江这家饭店的情况就是典型的“反向抹零”,也叫“缺斤短两”或者“偷斤减两”式的操作。明明算下来是 52.8 元,但结账时却变成了 53 元,多收了 2 毛。这种行为是在故意欺骗消费者,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顾客不仔细核对的机会,一点一点地蚕食消费者的钱。
误导顾客: 有些商家可能会故意少报总价,或者在找零时故意出错,企图让顾客不好意思或者懒得去计较。这种行为本质上和上面那种多收零头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

为什么这种“反向抹零”行为会引起不满?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购买商品的真实价格,并且有权获得应有的找零。商家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
破坏了信任: 商家和顾客之间最基本的就是信任。这种“反向抹零”行为,即使金额再小,都会严重损害商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你会觉得这个商家不老实,下次就不会再去了,并且还会告诉别人。
小钱也伤感情: 2 毛钱虽然不多,但它代表的是一种态度。你花费了金钱,商家却试图在这种小细节上占你便宜,这种感受非常糟糕。这就像是在一个本应愉快的消费体验里,突然被塞进了一根刺。
连锁反应: 很多消费者可能觉得“就 2 毛钱,算了”,但正是这种“算了”让一些不良商家更加肆无忌惮。如果每个消费者都仔细核对,并且敢于质疑,这种行为才能得到遏制。

如何看待结账时的抹零行为?

我认为,在结账时,商家应该以诚信为本,以方便顾客为出发点。

透明公开: 清晰明了地展示账单,让顾客能够清晰地看到各项费用和总计金额。
善意为先: 如果要“抹零”,应该主动为顾客“抹掉”零头,做到少收或者不收零头,让顾客感到便利和惊喜。
准确无误: 确保收银设备和人工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错误,尤其是故意“反向抹零”的行为。
尊重顾客: 当顾客对账单或找零提出疑问时,商家应耐心解释,并认真核对,而不是敷衍或回避。

总而言之,结账时的“抹零”行为,如果出于方便顾客、表示善意,那是一种加分项。但如果变成了一种故意占消费者便宜的手段,哪怕只是几分钱,那也是一种严重的失信行为,必然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和抵制。作为消费者,我们在消费时也应该保持警惕,仔细核对账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觉得把,零钱,尤其是这种一毛两毛的零钱不叫啥,后来听到的一个故事,我才知道啥叫聚少成多,积沙成塔。

这个事发生在很多年前,说是,一个银行的经理贪污,并且数额巨大,一年几百万。并且,这么一贪就是十几年,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

这个经理贪污的方式很独特,居民存款,按照利息生成收益,这种计算一般涉及小数。打个比方,利息式3%,你存100块,会有三块的利息,这就成了103块,这103块再存一年,就变成了106.09,重要是要来了,再存一年,钱会变成109.2727块。

要知道,我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是1毛,或者叫1角。虽然上世纪出现过比角还小的单位—厘,但是很快就没有了。

因此,109.2727你最多只能取出109.27来,剩下了0.0027,去哪了?

在这个故事里,这个经理设立了一个账户,将所有类似于上面这个0.0027的钱都汇进了这个账户。他就是用这种“抹零”的方式一年贪了上百万。

那他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是有一个多年的老会计,来看银行的流水单,看完他提出了一个疑问,“你们银行所有的单子都抹零,但抹下来的零去了哪呢?”

银行这才查出了这个经理所干的勾当。

我觉得新闻里饭店所干的事和这个银行经理干的差不多。

首先,他本质上是一种不劳而获。我们都会用一本万利来形容一些生意,但他这种行为是没有成本的,却还获利了。一本万利是优秀的生意,无本万利是可耻的勾当。

其次,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话古人早就说过了。

user avatar

非常恶劣。

但是,商家之所以这么有恃无恐,正因为有很多这样的顾客存在:

其实选择纵容商家,确实是自己的自由,也不能说有什么错。

但客观的来说,确实是因为很多这样人的存在,商家才可以有恃无恐的侵吞顾客利益。

今天大家能够看到这么一个新闻,现实中肯定是因为非常多的商家已经反向抹零了很多年。所以才有了一天恰好遇上一个较真的顾客上新闻。

类似的事情在卖称菜的地方也不少发生吧?其实我就挺奇怪,称菜的目标客户应该还算价格敏感的,为啥很少有人对称菜师傅「反向抹零」提出质疑?

user avatar

为了两毛钱这么多人共情、气愤。

说明大家手头不宽裕+太闲了。

也说明不宽裕和太闲了往往是共轭的。

user avatar

歪个楼。

几年前住的地方只能用XX的网络,又贵又慢。。。后来搬家了,第一件事就是注销我的网络。

结果碰到恶心的事情。。。

营业员说办完了,完全没有要给我退款的意思。

我说,“我记得有十几块钱啊。”

营业员又摆着臭脸,一顿操作。

几分钟过去了,依旧没有给我钱的意思。

我问,“多少钱啊?”

不理我。

我又问,”多少钱啊?”我也工作很多年了,什么恶心的人没见过,你以为甩个脸不理我就行了。。。我就一直问,一次比一次声音大。

她终于回复了,”17块X毛X。”(具体,我也忘了。)

然后搞笑的事情来了。

她对我说,”就这么点钱,你别要了!”

我靠,我当时是震惊的。。。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

反应过来后,我大声质问她,”凭什么?”

她又嘟嘟囔囔好久。

我也懒得理她。我就说,”反正就这么点钱,别走流程了,你给我转过来算了。”

她一脸震惊。。。反问我,”凭什么?”

我就笑了说,”你不是说就这么点钱吗?让我不要的时候不是挺大气吗?让你出就不行了?”

她恶狠狠地看着我,说,”我的钱凭什么给你?”

我笑着反问,”那我的钱凭什么不要?你少给我试试!”

然后,她转头,对着电脑噼里啪啦,过了会,退我了。


好多人莫名其妙的,让人不知道为什么。。。

你既然大方,钱你出啊。劝别人大方,恶心谁呢。。。

——————分割线——————

没想到这个竟然这么多赞。。。

最主要的是,竟然有人夸我文笔好。。。我太开心了~~

我还想多说一些,很多人根本不讲道理,揣着明白装糊涂。我们吵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发泄一丢丢情绪。。。但一定要注意,在钱财面前,安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单身女性,如果在小饭店等地方,即使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只要不是太严重,最好认怂。毕竟真被打了,即使讨回公道,疼的也是我们自己。

谢谢给我点赞和评论的人,我不太会整,所以有些评论没有回复。这个帖子告一段落,我后续也不打算再回复了。

最后,祝大家遇到的人都平和,且讲道理。

——————食言分割线————

看吧,总会遇到各种人。。。

当然,我也不是个有素质的人。。。我竟然激将他给我钱,或叫我奶奶。。。实际上,他就算叫我奶奶,对我有什么实质性好处吗?没有。。。那他可能给我钱吗?更不不可能。。。多少人有100W,还说给就给。。。王校长都不会吧。。。(当然,我也不认识王校长。。。)

如果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人怎么办?希望我遇不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