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古代没大一统,会不会更发达?

回答
关于“如果古代没有大一统,会不会更发达?”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统的好处坏处都有,没一统那也是有得有失。要说会不会更发达,这事儿可没个绝对的答案,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发达”。

先说说为啥会有人觉得“没一统可能更发达”吧。

想象一下,要是中国古代没有经历那种大一统的局面,各个诸侯国或者小政权长期并存,这会不会有什么好处?

竞争与创新? 很多历史学家就爱拿欧洲和古代中国来比。欧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种大小邦国林立,它们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地盘、甚至宗教影响力,那是天天打得不可开交。但这种竞争也逼着它们在军事、技术、甚至制度上不断革新。比如,火药在欧洲就被用到了战争中,各种火器、攻城器械层出不穷。而在中国,一旦大一统了,中央集权就特别强,虽然能统一调动资源,但有时候也可能压制地方的创新活力,或者说,当一个政权足够强大时,它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去进行颠覆性的创新了。
多元文化与思想的碰撞? 小国家多,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流派的交流融合就会更频繁,也更激烈。就像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碰撞出火花,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法家等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果一直是个大一统的国家,虽然也有文化交流,但中心思想一旦确立,其他思想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发展壮大了,可能会趋于某种“官方”话语。
更灵活的应对? 如果某个国家因为政局动荡或者制度僵化而衰落,那么其他还在健康发展的小国就有可能迅速崛起,填补空缺,这就像自然界的物竞天择。不像大一统,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是全国性的危机,改革起来也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更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一统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带来的“发达”也不是假的。

我们说“发达”,不能光看科技或者思想,经济、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也都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庞大的市场与统一的经济区? 大一统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相对统一的市场。比如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如果有统一的法律和政策,商旅就可以更方便地往来,商人不用担心在不同国家遇到不同的关卡和税收。这对于积累财富、发展商业、以及大规模工程的建设(比如长城、大运河)是至关重要的。
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 一个统一的国家,在面临外敌入侵或者自然灾害时,能够调动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来应对。比如,历史上几次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战争,如果没有大一统政权的组织和动员,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和经济很可能早就被破坏殆尽了。同样,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疏浚河道,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只有大一统政权才能完成。
文化传承的稳定性? 尽管诸子百家争鸣很好,但长期分裂也可能导致文化的碎片化甚至失传。大一统政权虽然可能压制某些思想,但它也确保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得很多文化成果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比如汉字、儒家思想等,它们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被丰富和发展。
和平与人口增长? 相对于长期分裂的战乱,大一统政权虽然偶尔也会有内乱,但总体上能带来更长期的和平与稳定,这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农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积累。人口的增长和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发达”的表现。

所以,这事儿还得辩证地看。

如果古代没有大一统,也许在某些方面,比如技术创新和思想的活跃度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甚至可能因为长期竞争而催生出一些我们今天意想不到的成果。欧洲历史上那种分散但充满活力的局面,确实也出了不少牛人。

但同时,我们也得承认,大一统带来的经济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承以及国家层面的组织动员能力,也是古代中国能够保持如此悠久而辉煌文明的关键。没有这些,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很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也许,“发达”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维度。要是说谁在“争霸天下”或者“文化输出”上更厉害,那分裂的时代可能更有看头。但要是说在一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能形成一个稳定、有组织、能积累财富和文化的社会体系,那大一统政权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总的来说,历史没有如果。古代中国的选择(或者说历史进程的自然选择)是走向了大一统,而这个选择也塑造了它独特的文明发展轨迹。说它会不会“更”发达,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我们无法去检验那个“不统一”的可能性。我们只能说,它走了一条路,并且这条路也造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强大和复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如果没有大一统,维持多国竞争,或许会更发达,但是没有意义,因为你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存在了,因为竞争激烈意味着我们的祖先会死得更多和更快。也许到现在人口还有那么多,但基因会更加集中到某一小撮人那里,如果让你们家全家灭绝,换取邻居家未来有可能更发达,你愿意吗?当然,还有可能是我国无法抵御外敌入侵,最终整个民族的血统都可能断绝或被打散。这里推荐看我写的一篇文章:

从基因图谱到政治地位

经常有人会产生一些疑惑,比如看见琉球人的现状,就有人问“如果抗日战争失败了,中国会更好吗?”看见台湾的现状,就问“如果GMD胜利了,中国会是发达国家吗?”看见韩国的现状,就问“如果我们投降了美国,会比现在更好吗?”这类愚蠢的问题。

这类问题有很多种回答方式,知乎上也有很多优秀的答案,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本文试图用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这类问题。当然,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回答这类愚蠢的问题,而是想说明更深刻的政治问题。

一、从拆迁说起

拆迁,是现代人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也曾深入拆迁片区进行过调查,了解待拆人群的想法。

被拆迁人群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一夜暴富型。这是非典型案例,总之一拆拆出个亿万富翁。这种事情大家都想,但放在全国来说是少数,本文不进行讨论。

2、投资型。这类情况下,被拆迁的房屋并非拥有者的主要住宅,房主希望通过拆迁获得更多的经济赔偿。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被拆的房屋对于屋主来说并没有特别的使用价值,他们只是用于换取利益的货物。

3、还建型(或变种)。无论被拆方是选择还建模式,或是先赔钱,再用赔来的钱自己去买房子,或者是用赔偿的钱去给子女置业,都属于此类。他们的特点是,被拆的房子,或者希望通过拆迁而购置的新房,是他们的刚需。

从拆迁的后果来看,拆迁对1和2型人群来说,只是获取利益的工具。拆迁完成后,他们的生活只会往高处走。

但3型则有所不同。虽然他们同样是拿到了一笔不菲的拆迁款,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女将不得不去相对更加偏远、落后的地区生活。而随着不断的拆迁,这些人将渐渐远离他们过去的生活地点。

沦为3型的原因是不同的,但大多数人都源于自身的保守和懒惰。我采访过拆迁片区的一群人,他们是一个倒闭的老厂职工,住在市中心的一处棚户区,生活条件是非常差的,一家人挤在很小的房间中生活。但是这些人每天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打麻将,不是一两家人打,而是在坝子上铺开上百张麻将桌。他们的希望就是可以通过拆迁讹政府一笔“贷款”,号称是用于做生意养活自己。但是当我问到万一还不起贷款会怎样时,他们暴露了其真实目的,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还这笔钱。

我国自今城乡差别巨大,城市作为优秀资源的聚集地,本身是有自我净化的能力的。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优秀的人才聚集到了城市,城市也会没落。因此,将那些不符合“优秀”要求的人排除城市之外,是维持这套系统运转的一个条件。有的人会因此可怜那些被排除的人,希望这些人得到资助。但要知道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城市人口的素质,与这个城市的资源优越性、城市的发展速度等是密切相关的,保留一个不合格的人口,结果可能是将另外一个合格的人口拒之门外,这不但对城市发展不利,也不公平。

所以,经过前面的分析发现,要避免被城市当作垃圾扔出去,人们得不断的努力,让自己足够优秀。在当前情况下,这更多的是表现在经济方面。

但是,本文是一个政治文章,所以得从政治角度来解决问题。政治上,如果你被排除了这个城市,那今后这个城市的一切发展和你还有关系吗?这个城市的所有资源你还可以受益吗?

因此,城里人和城外人,是两个政治实体,他们的利益存在着根本的矛盾,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他们看作一体。当我们统计城市GDP多么NB的时候,城外人是不愿意被平均的;当城里人为延迟退休而发愁时,要知道农村是没有退休的;当城里人嘲笑农村社保只有区区80元时,要知道农村原来是没有社保的。

因为我国人民的习惯是认为政府无所不能,所以大家忽视了不同政治实体的矛盾,大家普遍认为,只要政府搞好了,大家都是可以得到最优解的。这显然并非事实。城市GDP不断提高,可能依靠的是农村的血汗工人和廉价的矿产资源;城里人能享受退休待遇,可能是因为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被压榨;农村人领上了社保,可能是因为城里人多交了税。

古今中外,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是那种政体,政治的核心问题都是争夺资源,这是非常残酷和现实的。我,作为一个城里人,可以为了可持续发展而自愿多缴税去给穷人买社保,可以为了弥补农村而支持资源向农村的偏移。但是我们要明白,这些好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政府变出来的,而是政府在调配资源。无论是农业支援工业,还是工业反哺农业,最终生产力都是来自人民,拆迁费也是来自人民。对于某些希望赖上国家养一辈子的蛀虫,对于一些希望讹一笔天价的渣滓,我们要明白,他们赖的、讹的不是国家,他们从国家多拿的每一分钱,最终都会分摊到我们头上,我们支持这些人能得到什么好处?有些人的心态要不得,就好比看见有人中了500万,就希望福彩奖金能再高一些,说不定自己哪天也能中奖,他们就是不明白这500万都是出自彩民,奖金再高,彩民作为一个整体也并不能获利。当然了,对于某些中饱私囊、贪污腐败、迫害人民的人,我们也要坚决要求严惩,惩治这些人,本身就是在维护我们的利益。

二、你祖上阔过吗?
在知乎上经常都能发现很多人谈起自己的祖上,特别是民国时期和晚清时期,是大地主或者资本家或者政府官员。看得久了不由得让人怀疑,因为印象中大部分人祖上应该都是穷人才对。

其实大部分人祖上是穷人,这是绝对正确的;但大部分人祖上都阔过,这也是绝对正确的。通过对DNA的追溯可以发现,人类的基因族谱往上呈汇集趋势,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并非空话。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穷人的基因传播能力是远低于富人的。可能是无力娶妻,可能是夭折,可能是饥荒,可能是疾病,可能是营养不良,可能是战乱,即便是穷人如爬虫般低贱的企图依靠多生子来增加繁衍的机会,但与富人对比,他们传宗接代的能力要底下得多。因此,事实上,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生存的竞争比我们想象中要残酷得多。

怎么才能在以千年为单位的时间中确保你的基因流传下去呢?你得多娶妻,你得多联姻,你得多旁系,你得活久点,你得有风险应对能力。总之,你得拥有更多的资源。历史的车轮前积满了失败者的累累白骨,大多数人的失败,仅仅是为其他人腾出了资源的空位而已。

我们的祖上基本都阔过,因为阔,所以挤占了资源而将基因流传下来了,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更多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资源被剥夺了,他们的家族灭绝了。但是曾经阔不等于会一直阔下去,也许你的祖上只是旁枝,也许他们后来遭遇了失败。所以,穷人的祖上几代是富人,这就再正常不过了。

仔细思考一下,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穷人的祖上是富人,意味着祖宗那个年代的穷人,大都被灭绝了。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假设一个富人可以娶10个老婆,那么他会导致多少穷人没有机会娶老婆。再假设一下,如果一个富人可以生下10个孩子,并保证这10个孩子都活到能娶妻生子的年级,那么10代之后他将会有多少10世孙?答案是100亿!这种情况一直在发生着,不难想象,穷人的子孙将会是什么处境。假如当年我们那个阔过的祖宗如果在斗争中失败,被剥夺或减少了资源,家族继续繁衍到现代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国有大量以某家族名命名的地方,这并非偶然。当然了,祖上阔过不等于你就阔,他们只是给了你最基本的存在权而已,我国是嫡长子继承制,祖上的阔也只能余荫少数后代,大多数被压榨的人,与压榨他们的人,其实拥有同一个祖上,但这份香火情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些残酷的事实说明,资源的争夺,政治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也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而斗争的失败者,结局往往是灭绝。

如果你的家族已经被灭绝了,或者被剥夺了大部分资源而处于即将被灭绝的状态,请问,这个世界未来如何发展,与你还有什么关系吗?假设现在有一个选择,条件是灭绝你们家族,但好处是可以让你们的邻居家的天才儿子拥有更多资源,让他们在未来可以更阔更发达,你会因为这个“美好”的前景而动心吗?

我们为什么要讲政治,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资源的争夺,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要让自己能活下去,然后才是要能活得好的问题。这里的活下去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度量。

三、政治是怎么筛选基因的

统治阶级来了,他们说他们是来拯救人民的。统治阶级换了,他们还说他们是来拯救人民的。那么问题来了,谁是人民?

统治阶级的特点就是要从政治中获利。

对于地主来说,他们的利益就在土地,人人都要吃饭,抓住土地这个主要矛盾他就立于不败之地了。人是贪婪的,永远会挖空心思的获取更大的利益。从一个地主来说,如果他看见自己的佃户生活得好了,他会想是不是该提高租子了,因为这是他的主要利益。即便这是一个“好心的地主”,但总有“坏心的地主”会提高租子,大家会恶心循环。“好心的地主”也会死,他的后代不见得会一直好心。总之,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所有在争夺土地资源中失利的人,他们的生存环境将是非常糟糕的。

封建政治对人民的基因进行筛选,与土地所有权里得越近,生存的几率越大,反之则更容易灭绝。

对于军阀来说,他们不关心生产,他们只关心枪和能用抢能抢到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自保之力,又与军头没有什么关系,无论你是什么阶级,都会很糟糕。

军阀政治人民的基因进行筛选,与军阀关系越近,生存的几率越大,反之则更容易灭绝。

GMD的统治,首先就是一种军阀统治,因为GMD从灭亡满清开始算起,名义上统治中国37年,但一直没有解决军阀问题。其次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原因也很简单,GMD政权从建立那一天起,因为自身先天缺钙,他们依靠的就是旧社会的各种大势力,比如袁世凯,比如北洋军阀,比如四大家族。不要看GMD自己也名义上反这些人,那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事实上离开了这些人他们一天也活不下去,辛亥革命如果没有袁世凯能成功吗?如果不是北洋军阀倒戈能成功吗?护法靠的谁?北伐靠的谁?中原大战靠的谁?日本打来了靠的谁?靠人吃饭自然要给人便利,所以他们军阀混战,所以他们对内掠夺对外奴才。

因此,GMD的统治,这筛子可就厉害了,它们兼具了封建、军阀、资本主义统治的各种弊端。因此,从这个政权建立的那一天开始,中国就没有一天安宁过,除非这个政权发生大换血,把那帮腐朽反动的统治者全部换掉,否则绝对好不了。国粉总是抱怨环境不好,问题是自己的根子都歪了,环境怎么可能好?说句题外话,台湾能有今天,除了当年GMD带去了大量资源及美国的援助外,他们的大换血也功不可没。TG帮他们换了一茬,蒋介石自己痛定思痛换了一茬,蒋经国换了一茬,到现在GMD都快换没了,这个党都还看不到什么希望。

对于日本人来说,首先日本人来到中国肯定不是来当雷锋的,人家不远千里来中国干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光辉事业,日本人理所当然地位要比“愚昧的”中国人高,日本人杀个把中国人,征用点军资和劳动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如果你祖上同日本人之间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又不能对日本人的暴行和国人的苦难视若无睹,你祖上的下场恐怕不容乐观。当然了,即便你祖上就是日本人,也不能说你就安全了,因为日本人的暴行是没有边界的,他们征服中国只是第三步,第四步他们还要征服世界,所以你祖上最终还是会被他们绑上战车去当炮灰,他可能会死在缅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或者太平洋上一个你根本不知道名字的鸟不拉屎的岛上——这世界上自然也就没有你了。

我们经常会从历史书上看到一些统计数字,比如抗日战争死了多少人,日本人强征了多少物资,南京死了多少人,某煤矿死了多少人等等。在大多数人看来那也只是一些数字而已,还有人对于数字的大小不敏感,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是你祖上遇到这种事情,哪怕只死了他一个人,你们家就完蛋了。

如果你祖上被日本人掠夺了,如果他们被日本人强征为苦力了,如果他们被强征上战场了,如果你们家被烧杀抢掠了……

或者你们家运气好点,他们看见亲戚家被日本人掠夺了,看见亲戚家被日本人强征为苦力了,看见亲戚家被强征上战场了,看见亲戚家被烧杀抢掠了……

或者运气再好点,他们看见隔壁家被日本人掠夺了,看见隔壁家被日本人强征为苦力了,看见隔壁家被强征上战场了,看见隔壁家被烧杀抢掠了……

对于日本人来说,凡是被日本人看上的,凡是不能在被日本人看上后继续当良民的,凡是在经历了多次暴行后不能继续当良民的,凡是不能为大日本帝国去死的,你家的基因都随时可能被灭绝。

现在,你可以去问问你家祖先,他们有在日本人统治之下安然无恙的能力吗?他们在同胞遭遇各种悲剧后,还能安安静静的继续当良民吗?如果整个中华民族都这样安安静静的当良民了,即便最后一部分生存了下来,这民族的基因肯定也不一样了。因为活下来的都是懦夫,而敢于反抗的基因则已经覆灭了。于是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当你全身的血肉都完全换了一茬之后,即便名字还是一样,你还是你吗?

如果抗日战争输了,中国会更好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中国,谁是中国人民。如果抗日战争输了,大多数有脊梁的中国人都灭绝了,大多数没有抵御灾祸能力的人——即便他们想当汉奸皇军也不养闲人——也得灭绝了,活下来的大都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后代,这些人的后代过得好不好,与我们有半点关系吗?

我祖上曾经阔过,但是在20世纪初期那个时代,我祖上处于资源链的末端。他们有他们的资源抗争之路,他们没有输,所以才有了我的存在。如果他们抗争失败了,他们不存在了,他们的敌人活了下来,我还会去关心这些人活得好不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如果古代没有大一统,会不会更发达?”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统的好处坏处都有,没一统那也是有得有失。要说会不会更发达,这事儿可没个绝对的答案,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发达”。先说说为啥会有人觉得“没一统可能更发达”吧。想象一下,要是中国古代没有经历那种大一统.............
  • 回答
    如果假设古代女性(尤其是宫廷中的嫔妃)按照现代方式化妆,确实可能导致卸妆前后差异过大,进而引发“欺君”之罪。这一假设需要从历史背景、宫廷礼仪、社会规范、以及古代对“容颜”与“忠贞”的理解等多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古代宫廷对“容颜”的严格规范1. 礼制与仪态的双重标准 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王朝.............
  • 回答
    如果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灾降临到现代中国,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绝非简单的“缺水”二字可以概括。这将是一场对整个国家方方面面进行严峻考验的灾难,其连锁反应将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广泛和剧烈。首先,农业生产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石。这场大旱将直接导致大面积农作物绝.............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的弓箭手部队,他们的箭术精湛,训练有素,是战场上的重要力量。现在,如果我们将他们身上传统的复合弓更换成现代高性能复合弓,他们的战斗力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换一把新弓那么简单,它将从根本上颠覆他们原有的作战模式,带来一系列质的飞跃。一、 射.............
  • 回答
    陛下,您想品尝月亮的味道,这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宏愿!臣,作为您的御厨,纵是三头六臂,也无法将那高悬于九霄之上的月亮烹饪于碗碟之中。然,臣深知您的心意,并非真的要吞食那冰冷的玉盘,而是渴望体验月光所带来的那份清冷、皎洁、神秘与宁静。臣斗胆,愿为您“烹”一道别开生面的“月华宴”,让您在人间便能领略那月亮.............
  • 回答
    当然,让我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抛开那些AI腔调,就当是我们几个老朋友闲聊。你想想,一个手里捏着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的家伙,突然咔嚓一下到了古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玩意儿对古代科技能有多大影响?我跟你说,那影响绝不是一点半点,而是能掀起一场,至少是科技萌芽阶段的“工业革命”。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九年义务.............
  • 回答
    现代都市传说之所以普遍偏向恐怖,与古代传说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 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心理需求的差异: 古代社会: 生存压力与直接威胁: 古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威胁更加直接且具象化,如饥荒、疾病、战争、自然灾害、.............
  • 回答
    古代农民的衣服,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牵扯到我们常说的“汉服”。要说古代农民穿的衣服是不是“汉服”,这事儿得分两头说,而且要看你对“汉服”的定义是什么。古代农民穿的衣服,很多时候可以算作是“汉服”的范畴,但绝对不是你现在在“汉服圈”看到的那些款式。先来说说为什么可以算。“汉服”这个词,其实挺现.............
  • 回答
    关于“古人是否见过神”以及“神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又颇为复杂的问题。想要详细地探讨它,我们需要抛开现代科学的眼光,回到那个信息不发达、世界充满未知、人们与自然更为亲近的时代。古人是否“见过”神?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理解的“看见”——即通过物理的视觉器官捕捉到具体形象——来定义“见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古代八十万秦军穿越到现代百强县,这其中的差距是天壤之别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在没有现代军队干预的情况下,现代百强县的市民能否抵挡住这支古代大军。秦军的优势与劣势:优势:1. 绝对的军事力量和战斗经验: 人数庞大: 八十万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即使在现代,也足.............
  • 回答
    如果古代中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各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想,并考虑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可能展现的“侵略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设想,尽量详细地展开: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侵略性的表现形式和可能的目.............
  • 回答
    当古代皇帝驾崩,而唯一的继承人尚在娘胎中时,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局面,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政局动荡甚至内乱。在这种情况下,皇位的继承权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流程,但具体执行会受到当时政治势力、礼法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影响:核心原则:确立“幼主临朝,垂帘听政”的模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继承人未出生,.............
  • 回答
    如果古人有了手机,这可不是小事,简直是给整个世界历史按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加速键”,而且这个加速的方向和速度,怕是连我们现代人都难以完全预料。咱们就从几个关键领域掰扯掰扯,看看这手机在古代会掀起多大的波澜。信息传播与知识普及:历史的量子跃迁这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想象到的改变。 知识的民主化和爆炸.............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却发现那些赫赫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人手一部闪烁着屏幕的“手机”,并且和我们一样,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变成了:“喂,你今天刷了什么?” 这画面简直比穿越本身还要炸裂。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历史这趟列车,怕是要拐弯到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轨道上去了。政治舞台的剧变:信息传播的.............
  • 回答
    如果三国时代有高速公路,历史的车轮会走向何方?想象一下,如果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拥有的不是疲惫的步兵和弓弩,而是一条条宛如巨龙般横贯华夏的高速公路,那三国争霸的故事,恐怕会改写得面目全非。古代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士兵的长途跋涉,是限制军事行动效率的最大瓶颈。而高速公路的出现,如同给三国时代的战争机器装上.............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它不以刀剑开疆拓土,不以豪奢宫殿闻名,而是以书卷为剑,以学堂为基石,始终不渝地践行着“科教兴国”的理念。这并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王朝,但让我们试着描绘一下,如果它真的出现,会给中华文明带来怎样的巨变和深远影响。一、 文化的土壤:知识的普及与活力的迸发这个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假设!如果古代华夏文明和印第安文明交换了地理位置和文化根基,那将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重塑,影响的将是人类历史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试着细致地描绘一下这个宏大的场景:第一幕:东方帝国在美洲大陆的崛起(华夏文明的北美定居)想象一下,不是哥伦布,而是某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早于大航海时代的东方远.............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钟拨回历史的长河,在广袤的东北亚平原上,没有出现我们所熟知的游牧民族的迁徙与碰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华夏文明并驾齐驱的、同样成熟且强大的农耕文明。这扇想象的大门一旦打开,历史的走向便会变得扑朔迷离,又充满无限可能。首先,我们得给这个假想的文明安个名字,姑且称之为“东胡文明”。这个文明.............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将日本的历史进程完全推翻重来。如果古代日本并非被大海环绕,而是与亚洲大陆直接相连,那么“日本民族”这个概念很可能以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面貌不复存在,或者至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塑造作用的巨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文化发展、技术演进和人类需求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如果古代拥有了类似现代可乐的饮料,酒文化真的会像我们设想的那样消失吗?我认为,答案并非绝对的“是”或“否”,而是会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有趣的变化,甚至可能出现酒文化与“可乐文化”并存,相互影响的局面。首先,我们要明确“可乐”在古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