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冠肺炎死亡率仅 0.2%」这个说法正确吗?新冠死亡率和防控力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回答


关于“新冠肺炎死亡率仅0.2%”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数据来源、统计方法、国家差异以及防控措施的影响,才能全面回答这一问题。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析:



一、关于“新冠死亡率0.2%”的说法是否正确?
1. 数据来源与统计口径
权威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官方统计,新冠死亡率因国家、时间、病毒变异株、医疗条件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例如:
中国:2020年初疫情初期,中国死亡率约为0.3%(约1.2%的死亡率可能因统计口径不同而波动)。
美国:20202021年,美国死亡率约为1.2%1.5%,2022年因疫苗接种和变异株(如奥密克戎)影响,死亡率降至0.5%左右。
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等,死亡率在2020年初期约为1.5%2%,2021年后因疫苗普及降至0.5%以下。
全球平均:根据WHO数据,20202021年全球新冠死亡率约为0.5%1.5%,但因统计误差和数据不透明,实际数字可能存在偏差。

“0.2%”的可能来源:
特定国家或时间段:例如,中国在2020年疫情初期(未大规模接种疫苗时)死亡率可能接近0.3%,但若仅统计重症或死亡病例中占比,可能被误传为0.2%。
统计口径差异:若将死亡率与感染率混淆,或仅统计重症死亡率,可能得出较低的数字。例如,全球重症死亡率约为3%5%,但若仅统计轻症或无症状患者死亡率,可能接近0.2%。

2. 数据可信度问题
统计误差:部分国家因医疗资源不足、检测能力有限或报告制度不完善,可能存在死亡率统计不准确的情况。
病毒变异影响:奥密克戎等变异株致死率较低,可能使死亡率下降至0.2%左右,但需注意这是在疫苗接种和防控措施到位后的结果。



二、新冠死亡率与防控力度的关系
1. 防控措施对死亡率的影响
严格防控措施(如封城、隔离、核酸检测):
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疫情初期通过严格防控,有效遏制了病毒传播,死亡率较低。例如,中国2020年疫情初期死亡率约为0.3%,但因防控严格,未出现大规模社区传播。
宽松防控措施(如“清零”政策失败的国家):
某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因早期防控措施不足,导致病毒快速传播,死亡率较高。例如,美国2020年死亡率约为1.2%,但2021年后因疫苗接种和防控加强,死亡率降至0.5%以下。
疫苗接种与医疗资源:
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如以色列、英国)死亡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国家(如部分非洲国家)。
医疗资源充足的国家(如德国、日本)能更快救治重症患者,降低死亡率。

2. 防控力度的复杂性
时间因素:早期防控措施的及时性对死亡率影响更大,例如中国2020年1月23日封城武汉后,疫情迅速被遏制。
政策执行差异:即使有相同的防控政策(如戴口罩、社交距离),执行力度和民众配合度差异会导致结果不同。
病毒变异与传播阶段:病毒传播初期死亡率较高,但随着变异株(如奥密克戎)出现,死亡率可能下降。

3. 死亡率与防控力度的非线性关系
防控措施的边际效应:当病毒传播到一定规模后,即使加强防控,死亡率下降幅度可能有限。例如,奥密克戎传播期,即使不封城,死亡率仍可能低于前几波疫情。
DEALINGS



三、死亡率的统计方法与影响因素
1. 死亡率的定义
总死亡率:指所有新冠感染者的死亡人数占总感染人数的比例。
重症死亡率:指重症患者中的死亡率,通常更高(3%5%)。
死亡率与感染率的差异:新冠感染率可能远高于死亡率,但死亡率受病毒致死性、医疗条件、年龄结构等影响。

2. 影响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病毒致病性:不同变异株(如德尔塔、奥密克戎)致死率差异显著。
人口结构:老年人、基础病患者死亡率较高,而年轻人死亡率较低。
医疗资源:重症监护、疫苗接种、检测能力等直接影响死亡率。
社会经济条件: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和疫苗接种率可能较低,导致死亡率较高。



四、结论:新冠死亡率与防控力度的关系
1. 防控措施与死亡率的正相关性:
严格防控措施(如封城、隔离)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速度,从而减少死亡人数。
疫苗接种和医疗资源的改善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2. 防控力度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病毒变异、人口结构、医疗条件等同样重要。例如,即使采取严格防控,若病毒致死性高,死亡率仍可能较高。

3. “0.2%”的合理性:
若指全球平均死亡率(考虑疫苗接种和奥密克戎传播),可能接近0.2%0.5%。
但这一数字需结合具体国家和时间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五、建议
数据来源:参考WHO、国家卫健委、学术研究等权威数据。
避免片面结论:新冠死亡率受多因素影响,需综合分析。
政策评估:防控力度需结合病毒传播阶段、医疗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综合判断。

总之,新冠死亡率与防控力度存在关联性,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需结合具体情境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释一下我对新冠死亡率的认识。

在Science这篇文章里,讨论巴西的研究结果,推算当地实际感染率76%,仍可能继续上升,还没有实现“群体免疫”。

死亡率是0.17%-0.28%,是因为,有大量死于ARDS的病人没有确诊新冠。ARDS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现,也就是我们说CT显示出来的“肺炎”。

按有核酸结果确诊新冠的死亡人数计算,死亡率0.17%,按没有核酸但死于ARDS的,不太确定的都算上,死亡率接近0.38%,折中一下,给了个上限0.28%

当地死亡人数是往年的4.5倍,如果100%感染,则大概当年增加死亡人数五倍。

巴西当地年轻人为主,文章因此推算,发生在老年人比较多的英美法国,死亡率应该是0.72% ,对应等同于巴西当地的0.28%,按这个死亡率0.72%计算,美国同样达到76%感染率会死158万人。

我认为文章给的上限还略低,不按0.28%推测,而按当地ARDS基本都是新冠的数据推测的话,欧美死亡率应该是1%

1%死亡率其实是一直以来普遍被接受的数值。

巴西当地医疗情况一般,医疗是否挤兑对死亡率影响不大,如果加上医疗挤兑的风险,包括对正常需要医疗支持病人的挤兑效应,死亡率还会有明显上升。

关于是否需要采取影响经济的管控措施,各国政府已经用大量的实际行动表明了态度。

提出这一观点的某科研人员,解释了他为什么这么认为。他举了钻石公主号邮轮的例子,3711名船上人员,确诊712人,死亡7人,他认为分母应该用3711,理由是都将被感染,所以死亡率0.2%

这一点很难让人同意,船被禁止靠岸的时候开始,船上人员就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没有检测出阳性的,显然是还没有被感染的人群。

确诊712人,死亡7人,死亡率其实非常准确就是1%

巴西玛瑙斯这个研究,证明感染率60%之后,还会上升的76%,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个阶段没查出阳性,恐怕后面还是会被感染。

就是说,他认为没查出阳性的,那种很微弱的感染,也要算在死亡率分母是不对的。假如真是这么弱的感染,以至于没有产生抗体,这样的人群就应该被当做未感染者,后续显然还是会被感染。

以上。

user avatar

从科学的角度说,艾滋病的致死率是0。

按照这个统计方法,新冠0.2%的死亡率其实都是把数算高了。

user avatar

可惜美国人不信他们,美国人如果真信了,美国还真就比现在好。

美国抗议不彻底,又不敢彻底不抗议,结果是一年里断断续续的封锁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那40万老人的人命,然后疫情还完全没控制住。

如果美国人真的不惧病毒,照常工作,照常下馆子,照常party,病了就吃点退烧药,好了就回去工作,死了就挖个坑一埋,美国现在经济真的不会受什么影响,殡葬业还能迎来大增长。

所以美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共识,一半人怕新冠,一半人不怕,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没有决策是最坏的决策,面对紧急事件大多数决策都比没有决策强。中国在半个月时间内形成全民共识并迅速付诸行动的能力,是非常珍贵的能力,但是往往被忽视。

user avatar

UC新闻直呼内行。

任何抛开前提的言论都是耍流氓。

知乎台湾政论化,这套路台湾挺常见的。

新闻标题: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

台湾教授:“我可没说所有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只是一部分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你看统计数据xxx,有些大陆人他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他天天吃茶叶蛋。我说的有理有据,只是你没有文化,你理解错误而已。”

部分科研人员认为:新冠死亡率仅0.2%。科研人员解释:“在充足的医疗前提下,根据统计数据,很多知名论文,得出结论:死亡率就是这个数字,甚至更低啊。你没有文化,你理解错误而已。”

user avatar

关键问题就在于是不是0.2%?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早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在知乎就讨论过了。

和死亡率无关,主要是对基础医疗设施的冲击问题,简单的说:

第一个,你那些病床,呼吸机够不够。

第二个,你那医生护士够不够。

如果说资源是无限的,且能够均摊到每一人头上,那还真没什么可怕的。

为什么还重视呢?因为基础医疗设施不是无限的,基础医疗设施被击穿,死亡率会急剧上升。

因为资源不能均摊到每一个人头上,富人享受的东西和穷人能一样吗?

特朗普也得了新冠了,人家用的什么药,你又用的什么药,人家什么护理水平,你得新冠是什么护理水平,这还用说吗?如果说人人都能享受特朗普那个医疗,我现在宣布,大家都应该撒丫子随便玩,闲着没事传新冠病毒玩都没事。

这不是早就在知乎说了八百遍的东西了么?

只要舍得让老人死,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就是说中国人不搞社达主义,我之前就说过这个事情,这是盎撒人的专属,所以人家盎撒人确实可以这么看,我也没意见。

人和人是不同的,国家和国家也是不同的,要尊重他国思想传统和文化传统,所以对此我不评价什么。

我也为其他国家说两句话,包括英美之类的。

人家是西方选举制,又没有人逼你。

既然选都选了,那总统就代替人民意志做事。

防疫不好,或者干脆不防疫,那也是天经地义。

我替这些总统们辩护一下:

“谁让你选我的?”

“你自己手贱,现在怪我咯?”

“我们是自由的国家,你自己要怕新冠你自己呆家里啊, 谁不让你呆家了?”

user avatar

一个可重复感染的传染病


你说死亡率“仅”0.2%


是想表明自己不会成为那倒霉的1/500


还是想说自己所有的亲戚朋友交际圈合起来都感染不到500次?


谈论死亡的时候,一点基本的概念都没有……

user avatar

已知美国约3亿人(为了方便计算就不精确了),按全部感染算,3亿*0.2%=60万 留给美国的死亡名额不多了······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算,按美国死亡40万人计,40万/0.2%=2亿,三个人有两人感染······

现在还问这种问题?

user avatar

美国历史上有至今有46位总统。其中被暗杀的有4位。不到总数的1/10。实际死亡率不高,因此美国总统的安保服务实际上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建议取消白宫安全顾问,降低总统安保级别,大幅削减人员。

0.2%不高。

换个说法,如果新冠疫情在中国失控,精准感染中国人,美国人一切照常,那么0.2%是高还是不高?

这些都是话术。

关键在于,这对美国是不是有利。

现在美国还有钱,问题不大,自然有人帮美国说话。

真到了美国走霉运的时候,这些人调转枪头比谁都快。

这就是码头上的残棋摊,不难不难,只需三步赢100元。


我讲过嘛,这些都是话术。

真的假的,好的坏的,认真的骗人的,关键在于有人讲,有人听。

群体免疫,玩的怎么样?

美国再次强大,现在有多强大?

指鹿为马,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

我就是个知乎答主,美国总统吹牛没事,我就不能说几句?

去年,我还一本正经地回答。

有什么用?

再严密的逻辑,都敌不过真实历史的胡说八道。

在这件事情上,我就这个态度。

美国新冠疫情死了457884人。这就是0.2%,根本不多,无需重视。

美国历史上拢共非正常死亡4个总统,就有人开始哭爹喊娘了。

这个比例,可不得了。总统能死吗?总统多金贵。

总统、现代议会、公民这种关系,一个总统抵得上3亿美国人。

这是什么?

这是封建社会。

要认真讲这是封建社会,那么《罪己诏》呢?

以谢天下呢?

视万民为草芥,草芥!

这话儿,就没人较劲了。不还是有人讲这就是现代文明国家?

这就是实打实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user avatar

美国肯定不会错,知乎认证的科学答主也不会错,那只可能是除法错了。

user avatar

直接丢个0.2%出来太没有说服力了,不同人种,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不同气候,不同医疗条件,不同就诊时间,不同治疗方案,显然死亡率都不同。

只说这一个数字,对于死亡率较低的群体来说倒是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死亡率较高的群体来说,存在极大的误导。

比如老年人,比如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医疗条件本就不发达的地区,他们如果听信了这个数字,不及时就医,不寻求帮助,那不幸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概率,就是100%。

user avatar

新冠的0.2%,但是对死亡的来说是100%

如果0.2%可信,那群体免疫早就OK了。

但是高呼群体免疫的也开始戴口罩打疫苗了。

统计数据只是统计数据,但是要透过数据看现实啊。

怎么可以选择漠视人命呢!

人命不值钱么?

新冠死亡率当然跟防控力度成反比

这个中美对照就能看的出了。。。

美国都死超过二战阵亡的人数了。。。

这时候谈死亡率有意义么?



user avatar

首先,做科研的是不是先把四则运算学好?

461930/27150457=1.7014%

109335/3871825=2.8239%

那死亡率0.2%怎么算出来的?

其次,这种论调是不是就家里不剩什么人了?

你父母甚至祖父呗填进去呗,你亲儿子填进去呗。怎么说呢,这种人毫无责任感吧。你死不了就完事了,就天天祸祸别人去呗。

最后,不是有人喜欢吹民主吗?吹了半天没想过民主什么样吗?

大多数民众觉得防疫举措有必要,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反对抗议,这就是中国民主制度得出的结论。

还是你想说,和你想得一样就是民主,和你想得不一样就是洗脑呢?

别太把自己当盘菜。

user avatar

按这个说法,新冠死亡率才0.2%,美国约3亿人口,如果全部感染,只需要死大概60万人,而美国现在已经死40万,也就是说美国只需要再死20万就万事大吉了,美国实在是太厉害了。

user avatar

这没啥看不看待的,根本不是科学事实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价值观从根上就不一样。

面对洪水,有的人就是要治水,有的人就是要造方舟,他们互相都看不上。

user avatar

1.死亡率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三,四月份,意大利的新冠死亡率一度超过10%?这比“0.2%”恐怖多了。

2.控制在低死亡率是有前提和代价的。比如,充足的医疗投入,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充分的经济实力支撑……如果上述条件不够,请参考第1点:死亡率是动态的。

3.不要局限于新冠本身的死亡率,还要考虑“附带伤害”对全社会整体死亡率的影响。比如,新冠患者太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致使其他疾病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从而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4.新冠作为传染病,杀伤力不仅局限于对患者的直接致病致死因素,更包括了对社会体系本身的破坏。

5.很多时候,所谓的“岁月静好”,仅仅只是还没越过某一个(或某些)“临界点”。一旦越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