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计划 2022 财年提供 7285 亿美元国防支出,海军获较多经费倾斜,这一行为释放了哪些信号?

回答


美国2022财年国防预算中海军获得的显著经费倾斜,释放了多重战略信号,反映了美国在国际安全格局、技术竞争和全球战略部署中的优先方向。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应对中国海军扩张与印太战略的强化
战略对手的挑战:中国近年来在南海、台海及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活动(如常态化军演、岛礁建设、潜艇部署)加剧了美国对“海上安全竞争”的担忧。海军预算的增加被视为对华战略威慑的直接回应,旨在通过增强海军力量维持对关键航道(如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的控制权。
印太战略的深化:美国《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明确要求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海军预算的倾斜与“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经济倡议相辅相成,通过军事威慑与经济合作并举,巩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两栖作战与岛屿控制:海军预算中对两栖舰艇、登陆艇和后勤保障的投入,可能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如日本、韩国、菲律宾)的岛屿部署(如“自由航行”行动)相关,以确保对关键战略区域的控制。



2. 技术竞争与海军现代化
高技术舰艇与武器系统:海军预算的增加可能用于推进“濒海战斗舰”(LCS)、“濒海战斗舰2.0”、“濒海战斗舰3.0”(FBC3)等新型舰艇的建造,以及“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LCS)的升级。这些舰艇具备隐身、高机动性和模块化设计,可适应反潜、反舰、反无人机等多样化任务。
核动力潜艇与战略威慑:预算可能用于“哥伦比亚级核潜艇”(SSBN)的建造,以维持美国核威慑能力,同时通过“战略威慑”(Strategic Deterrence)向盟友(如日本、韩国)传递威慑信号。
无人作战系统与自动化:海军预算可能涵盖无人潜航器(UUV)、无人舰艇(如“水下战舰”项目)的研发,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作战系统,以应对未来海上作战的智能化需求。
导弹防御与反舰武器:海军预算可能用于升级“标准6”反舰导弹(SSM)、“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的射程与精度,以及“海基导弹防御系统”(GBI)的部署,以应对中国在南海的导弹威胁。



3. 全球战略存在与“海上霸权”维持
全球部署能力:海军预算的增加可能用于维持美国舰队在全球的部署能力,包括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舰队轮换,以及在关键区域(如波斯湾、印度洋)的“海上存在”(Maritime Presence)。
反海盗与海上安全:海军预算可能用于打击“伊斯兰国”(ISIS)等组织的海上恐怖活动,以及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反海盗行动,巩固美国在国际海洋安全中的领导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与经济影响力:通过海军力量保障全球贸易航线(如“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关键航道),美国试图在经济与军事领域同时扩大影响力。



4. 对盟友与伙伴国的承诺
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协同:海军预算的增加可能与美国与日本、韩国等盟友的“联合舰队”(如“日韩美三边海军合作”)相关,通过联合军演、舰艇共享、情报交换等方式强化区域安全。
与印度、澳大利亚的“印太安全合作”:海军预算可能用于支持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海上安全合作”(如“印度洋自由航行”行动),以应对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活动。
“海上力量投射”(Maritime Power Projection):通过海军力量投射,美国试图在亚太、中东、非洲等地区维持战略优势,防止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海上扩张”。



5. 预算分配的结构性调整
海军预算占比提升:2022财年国防预算中,海军经费占比超过15%(约1080亿美元),远高于空军(约900亿美元)和陆军(约1100亿美元)。这一比例的调整可能反映了美国对“海上力量”的战略优先。
与“太空军”和“网络战”的平衡:尽管海军预算增加,但美国仍计划在2023财年成立“太空军”(Space Force),表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投入也同步增加,形成“海空天”三位一体的军事战略。
对“传统军种”的挤压:海军预算的增加可能对空军和陆军的预算形成挤压,尤其是空军在“全球打击”(Global Strike)和“网络战”上的投入可能减少,以集中资源发展海军力量。



6. 长期战略信号与国际影响
“海上霸权”与“全球主导”:海军预算的倾斜可能标志着美国试图通过“海上力量”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中国崛起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海军力量遏制中国在亚太的扩张。
“反制俄罗斯”的双重目标:尽管海军预算主要针对中国,但美国也可能通过海军力量强化对俄罗斯的威慑(如在黑海、北冰洋的部署),以应对俄罗斯在远东和北极的军事活动。
“技术优势”与“军事代差”:海军预算的增加可能用于研发下一代舰艇(如“濒海战斗舰3.0”)和武器系统,以维持美国在海军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缩小与中俄等国的差距。



总结:海军预算倾斜的深层信号
1. 战略竞争的焦点转移:从冷战时期的“陆权”思维转向“海权”主导的全球竞争。
2. 技术驱动的军事转型:通过高技术舰艇、无人系统和导弹防御体系,构建“智能海军”。
3. 全球存在与盟友协作:强化在印太、中东、非洲等关键区域的军事存在,与盟友形成“海上安全联盟”。
4. 维持霸权与遏制对手:通过海军力量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同时遏制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海上扩张。

这一预算调整不仅反映美国对当前安全环境的应对,也预示其未来在海上力量、技术竞争和全球战略中的长期规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维持高军费是可以的,但要想清楚军费怎么用。如果主要还是盯着中国花钱那就是犯了战略性错误。

美国应该从维持东亚军事均势的大梦中醒来了。在中国相对于美国的实力还有如此强的增长潜力的情况下,在中国军费相对于美国军费还有如此强的增长潜力的情况下,中国已经追到这一步了。如果美国还执迷不悟,在西太平洋和中国继续搞军备竞赛十五年,那将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我可以畅想一下,十五年后下面这些事中的很多件可能都会发生。

1 美国军界压倒性的意见是:在东亚打常规战争中国几乎必胜。

2 美国军界压倒性的意见是:中国核武器威慑力已与美国相当。

3 大三角关系依然对美极为不利。

4 由于美国在整个二十年代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了东亚这一块, 欧洲中东乃至拉美的势力范围受到严重冲击。

5 由于长期针对东亚特殊情势备战,美国的军事力量如要转移到其他区域,面临着复杂的规划任务,非常高昂的转移经费和可能更加高昂的转移时间成本。

6 日韩表态,如果美军力量大量转移走,他们就直接投共。

7 台湾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美国屡次试图将台湾卖给中国但遭到中国拒绝。甚至美国屡次表示可以放弃保卫台湾只求一个体面退出台海问题并继续主导日韩安全格局的方案,也被中国用不置可否的念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类)给搪塞过去。

8 当美国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军事决策难度增大的时候,中国就会在台海方向方向制造紧张。

9 台海导弹危机已经发生过一次并以美国政治失败而告终,或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大家都在谈论快要发生了。

到时候美国如果面对这样的局面,想到过去十多年耗费的巨量战略资源,恐怕要问一句:“虽然这十几年西太平洋没有出现中国武力破局,但这一切都值得吗?就算值得接下来出路又在哪里呢?”

说实话, 我认为如果只是想维护西太平洋和平,美国根本没有必要再在东亚进行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甚至可以转移一部分军备出去。从美国利益的角度看,二十年代的军事布局应该是由下面两条核心政策组成:

一,在东亚坚决避免与解放军有任何形式的军事接触。所有的演习全部叫停,尽可能对解放军进行保密。这个意见我以前也提过。这种保密短时间内会被视为示弱,但时间长了之后会极大增强中国武力破局的决策困难度。 虽然中国以常理推断美军应该是在藏弱,但终究属于知己而不太知彼的状态。这个时候,继续下大棋派就很容易在内部决策中胜过武力破局派。也就是说,美国可以以远低于现实规划的成本维护西太平洋的地缘安全格局。

二,美国把资源调出来,去中东和东欧与俄罗斯搞各种美俄都熟悉的冷战边缘摩擦。 这样可以保证军费需求不断,而且有极大可能美军在绝大多数时候占到便宜。占到便宜的消息传到东亚又会进一步鼓舞自己的盟友避免他们投共。美国也可以借此巩固在东欧和中东的地盘避免被中俄伊等国侵蚀太多。

这里还有个问题。俄罗斯和美军频繁军事接触就会掌握美军的很多状况,那俄罗斯会不会把这些军事情报分享给中国?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美军冒的一个险。美军可以赌俄罗斯和中国在这方面无法建立起足够的互信。从俄罗斯的角度看,他有极大的动机在向中国传递美军军事情报时诱导中国误判,最好是诱导中国主动在台海武力破局,这将彻底扭转俄罗斯的窘境。这一点俄罗斯知道,中国知道,俄罗斯知道中国知道,等等等等。也就是说,俄国与中国进行美军军事信息交流有可能无助于甚至加剧中国的武力破局决策难度。

这次乌克兰事件里美国应对十分糟糕,但如果能以此为借口把军事布局重点从亚太转移出来,那也算是化危为机。拜登是时候提出“重返欧洲”的口号了

user avatar
  1. 海军之所以是“一等人”,是因为海军是挣钱的,相当于公司的销售部门。

美国的四大帝国支柱(海运安全控制、石油美元、科技、文化)中,美国海军一肩挑起了海运安全与石油美元两根柱子,堪称美国霸权的架海紫金梁。海军巨大的军费投入,换来了美元铸币税、海岸国家保护费。给美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国会老爷们自然会把海军当亲儿子看。

2. 美国海军目前的战术问题主要有三个:

一是误判了国际形势发展(不止是对中国),过度追求由海向陆浪费了一个技术进步阶段,远洋制海能力已经没了技术代差优势。

二是过度追求装备数量而忽视了可部署的数量,比如这次国会老爷们还强要保留已经开不动的提康德罗加与三流国家都威胁不到的濒海战斗舰。这些军舰在役可以从账面上吓唬人,可完全不能执行美国海军的各种日常任务,浪费了大量预算。

三是美国现在的军事装备太贵了,军费比中国多几倍,可作战舰艇采购数量却远不如中国。

3. 美国海军目前的战略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兵力不足,60%的兵力用来保持在东亚对中国的军力优势。那欧洲和中东就只能看住一个。而且随着中国003、海飞丝的服役,60%的兵力够不够保持军力优势都是个问题。

二是挣钱能力下降,60%的兵力看着中国,可这些兵力在不在中国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经济策略,从挣钱角度看这些兵力完全是浪费的。而真正需要重兵看着的中东却处处是窟窿了,中国中东沟通平台已经上线,中国中东自贸区也越来越清晰,加上人民币石油打开的口子。会明显的影响美国稳定收益。也就是说,美国把重兵放到不挣钱的地方,而自家金库的保安都雇不起了。马汉要是看到这个得被活活气死。

对美国海军来说,致命的威胁不是中国追赶的脚步,而是越来越下跌的收益,收益低于成本,那才是美国海军覆灭的日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