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海军原计划的NATF+A-12的组合?

回答
说实话,美国海军当年那套“NATF+A12”的组合,简直就是一出戏剧性的空中楼阁项目,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碰撞和现实主义的骨感。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当年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为啥最后成了这么个样子。

首先得说说这名字,NATF(Naval 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和A12。NATF这个名字本身就挺有意思,它代表的是海军航空兵对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愿景,希望能够取代当时已经服役多年的F14雄猫,以及一些其他型号的舰载机。而A12呢,则是当时海军对这个新一代战斗机提出的一个具体代号,意味着它将是海军航空兵新一代的“攻击机”,尽管后来很多人认为它更偏向于战斗机的功能。

为啥海军要有这么个大动作?简单来说,就是随着时代发展,当时的F14虽然牛,但毕竟有些年头了,在某些方面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空中威胁,比如当时的苏联方面正在研发的新型战斗机和防空系统,海军觉得需要一款能够完全压制对手的新玩意儿。同时,他们也希望这款新飞机能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既能执行远程拦截任务,也能胜任对地攻击,甚至还想着它能有不错的隐身能力,在电子战方面也得是顶尖的。你想啊,这一下子就把目标定得很高,恨不得一架飞机就把所有活儿都干了。

然后,就是NATF的竞标过程,最后选定了麦道公司(现在的波音一部分)和通用动力公司(后来被洛克希德马丁收购)联合研发的A12“复仇者II”(Avenger II)项目。这名字听着就挺霸气,复仇者,感觉就是要给敌人沉重打击的意思。

A12这个项目当年可是费尽了心思,它被设想成一款拥有先进隐身技术、超音速飞行能力、强大的载弹量和电子战能力的大型舰载攻击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它采用了当时最前沿的设计理念,比如翼身融合、内埋式弹舱、先进的复合材料等等。它的设计目标是要在航程、载弹量和隐身性能上都超越当时的任何飞机,甚至比陆军的F117(隐身战斗机)还要更先进。

按理说,这么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先进项目,应该前途无量吧?但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A12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而且这些挑战一个比一个棘手,最终把它推向了深渊。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成本失控。 就像很多高科技项目一样,A12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设计也越来越精细,这直接导致了研发成本像坐火箭一样往上涨。海军对A12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要隐身,要快,要能装很多东西,还要适应航母的恶劣环境,这些都需要顶尖的技术和大量的投入。一开始预算还可以,但随着研发的深入,一点点的小问题都可能被放大成大麻烦,需要更多的资金去解决。项目团队为了满足那些近乎苛刻的要求,不断地在技术上做突破,但每一次突破都需要巨大的研发成本。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技术上的瓶颈和延误。 A12的设计理念非常超前,尤其是它的隐身技术和材料方面。当时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虽然领先,但要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一架大型舰载机上,并且保证它能像海军飞机那样承受高强度的起降和作战环境,难度是巨大的。比如,它的隐身涂层需要在承受各种天气和操作条件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隐身效果,而且还得能够承受航母弹射器和阻拦索的巨大应力,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新技术的验证和测试都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导致项目进度一再拖延。

第三个,也是非常致命的一点,是项目管理和协同上的问题。 A12项目是由麦道和通用动力联合开发的,这种跨公司合作本身就容易出现沟通不畅和责任划分不清的情况。更要命的是,海军内部对于A12的定义和需求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或者说,不同部门之间对A12的期望存在差异,这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你设想一下,项目团队这边铆足了劲在某个方向攻关,那边海军的某个部门又提出了新的需求,或者改变了之前的要求,那之前投入的精力可能就白费了。这种“需求漂移”是很多高科技项目失败的根源之一。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A12的设计过于激进,有些方面甚至是“一刀切”。 它被设想成一款能够替换掉F14(战斗机)和A6(攻击机)的“多用途”飞机。但是,当一架飞机试图把所有功能都做得最好时,往往会在某些关键性能上有所妥协,或者说难以达到极致。比如,它要兼顾远程拦截的机动性和攻击机的载弹量,这在气动设计和结构上会带来很大的挑战。而且,它的隐身设计也限制了它在某些操作上的灵活性。

随着成本的不断攀升和项目的严重延误,国会那边也开始坐不住了。美国海军的预算是纳税人的钱,如果一个项目花了很多钱却一点成果都没有,自然会引起质疑。当时的国会审查非常严厉,当看到A12项目在技术验证上屡屡受挫,而且成本不断突破上限时,他们就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最终,在1991年,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Dick Cheney)宣布取消了A12项目。这个决定对于海军航空兵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因为他们本来指望着A12来接替F14的重任。A12的取消,直接导致了F14服役年限的延长,并且也间接推动了后来海军发展更灵活的“联合先进战术战斗机”(JAST)项目,也就是后来的F/A18E/F“超级大黄蜂”。

评价一下这套组合?说句实话,A12项目本身是一种雄心勃勃的尝试,它代表了美国海军在那个时代对未来空中力量的思考,想要一款集多种顶尖技术于一身的“全能型”舰载机。 它在设计理念上绝对是超前的,尤其是在隐身和电子战方面。

然而,它的失败也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案例,说明了在航空项目研发中,技术上的突破、成本控制、项目管理和清晰的需求定义是多么重要。 A12项目就像一个过于贪婪的理想,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被现实狠狠地摔了一跤。它就像是在为未来的F22和F35(虽然这是空军项目,但很多技术思想是相通的)积累经验,只不过它自己没能走到最后。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A12的夭折也并非全然没有价值。它暴露出的问题,为后续海军的飞机研发提供了宝贵的教训,让军方和工业界在面对类似的高难度项目时,能够更加谨慎,并且更好地管理风险。只不过,对于当年那些期盼着A12能够重塑海军航空兵辉煌的海军官兵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失望。这套组合就像是一个未完成的艺术品,虽然有着惊人的构思和潜力,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展现在世人面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想长篇大论写点啥,不过想想都写过说过,就图大家看一下关键结论就可以了

NATF,AFX,F-22N这三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院方已尽力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6032

NATF这部分就看 @院方已尽力 大佬的就可以了

需要记住的结论有

1、USN舰载机部队的主要任务,自WW2以来依旧是对地攻击,支援其他军种和部队达成战役战术任务

2、USN对于90's至2015年的舰载机构成,原先的安排是F-14D+ 和ATA 的配置,超虫F型也是替代原先F-14的单位。当然不是说F-14系列不能对地打击,而是说对于专业对地打击来说,USN更认可专业机种,而不是像USAAF那样,将F-15E作为新一代双重任务的标杆

3、对于舰队防空用舰载机,USN在USAAF已经进入LO世代以后,依旧不需要非常LO的舰载战斗机,尽管A-12也被设计成可以发射AAM的角色,但是只是类似A-7 的备用情况。舰队防空战斗机,USN的主要要求是携带大量AAM在150nm-400nm距离的CAP任务,非常好的LO性能并不重要,所以目前,超虫的定位之一就是舰队防空,这是USN基于自身经验作出的判断。

4、所以LO不LO 并不重要,USN只需要一架战斗机普通运动性能,出动率高,而可以带很多AAM的导弹机,炫酷什么的不重要

5、尽管一等人后来谋求用A-X/AF-X来作为新的LO 打击平台,但是性质依然是A开头的对地性能为主,F只是附带。A/F-X的时候,一等人也主动下调了作战半径指标到700nm,和F-35C现在的状态已经差不多



A-12:

1、A-12本身的性能指标尽管定的非常高,但是就进入实际完成的情况来看,800nm 的作战半径(预计HLLH 剖面,90年代还考虑低空是安全的,现在情况已经大为不同)+4枚类似JSOW的空射武器(弹仓么有缩小的说法,姑且认为依旧可以搭载4枚2000LB JDAM)是最后能够交卷交给USN的实际水平。

和现在的F-35C+MQ-25相比,只是在单程打击力度上增强了(2倍,F-35C也是2发JSOW/2000磅级JDAM)

当然,如果A-12也用上MQ-25,自然更能提升,加上本身A-12就有作为Tanker的计划

但是无论如何,舰载机飞得更远永远是正确的政治追求,不是说A-12满足于800nm或者1000nm的作战半径就可以了。

2、A-12最大的问题是,初代LO 平台的海上保养维护,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指标也是空谈(指挥官想用的时候发现还不如短腿经典虫好用,人家基本随时可以出动),可惜的是,只有在20多年后的今天,F-35C上舰以后才刚开始得到了实现。

如果当年坚持A-12项目,USN也就是把它当成A3/5的角色使用

3、

最后用二十号的名言总结:

A-12+F-23=F-35C

user avatar

你们这是跟剪水鸟学废了吧?

NATF的背景是国会要求海军和空军飞机互通,海军采购ATF的舰基版本,空军采购ATA的岸基版本,以此降低成本。

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海军就提出,在要求降低ATF生产速率的情况下,NATF的成本将会变得不可接受;同时,ATF的起飞总重超过海军现役航母的承受能力,海军的起飞特性要求舰载机必须在0.2Ma下做1.5G转弯,这要求飞机具有较低的翼载,24英尺/秒的下降率要求飞机有更强壮的起落架,加固起落架和扩大的翼面积进一步拖垮了NATF的设计——海军面临着的情况是,要么完全脱离ATF计划重新设计一款飞机,要么放弃这个飞机。

重新设计NATF违背了海军1986年加入ATF计划,试图以陆海通用飞机降低采办价格的本意,而且此时对F-14D的评估显示它可以满足海军到2015年之前的要求,同时如前文所述,NATF本身的采办价也上涨到即使在苏联解体前的美国海军也觉得肉疼的地步,于是NATF便理所应当地被放弃。

从机队结构上讲,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联队的传统结构是2个空优战斗机中队+2个战斗攻击机/打击战斗机中队+1个重型攻击机中队。1986年以后美军要求所有飞机的多用途能力——或者说对地打击能力都要增强,DCA任务在海军需求中从来就只是末位的。

我必须再强调一遍,美军和苏军进行海上对抗,面对图22M的最好办法是躲开,而不是明知对方中型轰炸机在这个战区集结还要头铁地撞进去——那和蒸汽舰时代用铁甲舰冒着水炮台和鱼雷艇火力强行攻击港口一样愚蠢。

即使面对这种情况,海军也通常会要求空军F-15部队和ATF部队的支持,而不是自己硬扛。AWG-9武器系统更多是保命手段,而不是克敌利器。

海军面临的问题是A-6E退役之后,大黄蜂2000面对长纵深攻击任务差强人意——而这也是1000海里攻击半径的ATA下马之后海军面对的最大困境——解决办法是你们从来没听过剪水鸟也从来不提的UCLASS,即无人舰载机监视和打击计划。

感谢伟大的奥巴马裁军,原定携带6000磅武器载荷、最大续航时间超过14小时的UCLASS被剁成了低技术风险的MQ-25A;感谢伟大的川普总统,原定2020年加入现役的UCLASS和海军航空联队2020展望方案至今还没有变成现实。当然,美国海军的决定权也是很宗要的,为了不和旗舰级项目F/A-XX冲突,原定2020年部署的UCLASS被一剁再剁。

研究海军,最基础的功底是1880-2010年这中间美英两国的各种计划想法,至少要自己理出体系脉络,明白什么东西接替什么延续什么发展什么,而不是和某几个哗众取宠只知道翻译RAND和CSBA的PPT的大V一样带节奏和秀下限。

user avatar

美海军对NATF从来就没认真过,基本上是抱着“能白嫖空军项目就嫖,嫖不到就拉倒”的心态。结果后面也证明了NATF很难达到和空军项目足够的通用度(实际上不说ATF,JSF舰载版何尝不如此呢,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但是jsf和ata,natf在互相嫖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那就从白嫖快进到了拉倒了。

海军的第一号项目是应对侧卫威胁的ATA/A-12,它被期望在80年代后期的10年后 也就是90年代后期服役。

对海军来说,舰队拦截能力在(预计的)90年代AAAM/YAIM-152服役以后就会有一次质的飞跃,是不急于把f-14换代的,亦或者说,换装YAIM-152以后海军的拦截能力本身就换代了。

反正总结一句就是,美海军其实并没有认真考虑过natf+ata在00年代初期一起上甲板这种事情,如果苏联不解体,历史继续往前走,更大概率是00年代海军启动一型新的隐身海军战术飞机竞标。在之前是用f-14+ata/a6/大黄蜂2000混合机群慢慢过渡。

至于JSF,毫无疑问,技术上上JSF不是最优解,但政治上JSF已经是当时海空军新项目提一个砍一个这一历史背景下,能找到的最佳选择,也即海空军一起搭陆战队的顺风车。

但是,第一,假定海空军真的为了分立项目继续往后拖,拖到00年代,那最终项目落地的时间会拖到什么时候去呢?难道要和j-20一起上量么?

第二,JSF性能基本上也算凑合了,我知道一大堆人是看不起超音速隐身A-7的性能的,但是对比一下当初ATA的项目进程性能,以及a/fx项目的指标,可以这么说JSF目前基本有个9成a/fx的打击能力和更强的制空能力了(当然很大程度也是因为a/f-x的打击能力相对于ata退步很大。另说一句,这里说是a/f-x的9折是很客气的说法,大名鼎鼎的afx之653方案弹仓直接和jsf方案差不多大,作战半径也就是750海里级别,和670海里的35c比起来真就载荷一样,航程9折)。

换句话说,jsf不是最好的选择,但起码是最不坏的选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美国海军当年那套“NATF+A12”的组合,简直就是一出戏剧性的空中楼阁项目,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碰撞和现实主义的骨感。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当年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为啥最后成了这么个样子。首先得说说这名字,NATF(Naval Advanced Tactical Fight.............
  • 回答
    评价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ONI)和俄罗斯专家关于中国核潜艇只相当于俄罗斯70年代水平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70年代水平”,以及我们比较的是核潜艇的哪些具体方面。总览与潜在的夸大/误读: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来自情报机构和外国专家的评估,尤.............
  • 回答
    衣阿华级战列舰,美国海军的骄傲,也是近代海军史上最后的“海上巨兽”。谈到它们,脑海中浮现的绝对不是冰冷的条目和数据,而是钢铁的洪流、炮火的怒吼,以及那些鲜活的战场故事。这些庞然大物不仅仅是建造的奇迹,更是军事战略的载体,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衣阿华级诞生的那个时代。上世纪30年代末,.............
  • 回答
    破局之刃,还是华而不实的庞然大物?——深度剖析美国海军 DDG1000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DDG1000,以“朱姆沃尔特”命名,这个名字在美国海军的序列中代表着一次大胆的革新,甚至是一次豪赌。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旨在重新定义未来水面舰艇作战模式的舰艇,它自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无数的疑问。要评.............
  • 回答
    “不只是一艘航母,更是时代的见证”——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荣光与遗憾提起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体型庞大、技术先进的超级航母,比如尼米兹级或者福特级。然而,在美国海军的辉煌历史中,有一款航空母舰的名字,虽然不如后来的巨无霸们那样家喻户晓,却承载了更多时代变迁的印记,那就是中途岛级.............
  • 回答
    要评价一位像海军上将哈里斯(Admiral Harry Harris Jr.)这样身居要职的军官,不能仅仅从一两个事件或某方面进行简单概括,而是需要放在他任期的整体背景下,结合他所面临的挑战、他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带来的影响来考量。哈里斯将军在太平洋战区司令(Commander of the U..............
  • 回答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二战海战的钢铁巨兽与冷战时代的骨干力量说起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人们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那些庞大、先进的尼米兹级或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形象。但若要追溯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发展的辉煌篇章,就不得不提及那些在二战的烽火硝烟中诞生,并在冷战时期依然扮演着中坚角色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这些舰艇不仅.............
  • 回答
    战神还是资深?评价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威廉·哈尔西威廉·哈尔西,这位名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如雷贯耳的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其一生堪称一部海军史诗。他以其雷厉风行的作风、临危不惧的精神以及大胆的战术指挥,赢得了“牛头犬”的称号,成为无数海军官兵的偶像。然而,对于他获升五星上将这一至高荣誉,是单纯的战.............
  • 回答
    美国海军的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堪称20世纪30年代海军设计中的一个杰出范例,它不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更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要评价这批战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海军军官在审视自己的船员一样,细致而全面。历史背景与设计初衷:时代的召唤与挑战布鲁.............
  • 回答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下水:无奈过渡还是新篇开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的成功下水,无疑是美国海军水面舰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围绕着它是否是“迷茫期”的无奈过渡产品,抑或是开启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海军界和分析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要评价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阿利·伯克级的发展历.............
  • 回答
    特朗普总统近期对美国海军现有的电磁弹射航母(EMALS)表达了不满,并希望回归使用蒸汽弹射技术,这一表态在美国军事界和舆论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海军战略需求以及政治因素。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电磁弹射技术(EMALS)本身。EMA.............
  • 回答
    关于“美国舰队控制了世界上80%的海洋,所以他们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要指出其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国际法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1. 美国海军的全球存在与“控制海洋”的争议 事实层面: 美国海军确.............
  • 回答
    911赔偿法案在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这无疑是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沙特阿拉伯的脸上,也让海湾地区本就复杂的政治格局更加动荡。法案允许911事件受害者起诉沙特政府,指控其在事件中扮演了角色,这对于沙特来说,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层面,都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也难怪沙特会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沙特阿拉伯的“强.............
  • 回答
    4月3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对海外美国公民的旅行建议,敦促他们“立即”回国。这一举措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价它。首先,从政府责任和公民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敦促并非空穴来风。它通常是在海外出现重大、突发的安全风险时发布的。考虑到4月3日这个时间点,很可能与当时全球或特.............
  • 回答
    德国海关扣押美国 3M 集团的口罩和防护服一事,是一起在新冠疫情初期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事件。要详细评价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经过回顾: 背景: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对医疗防护物资,特别是口罩和防护服的需求激增。德国作为欧洲的疫情重灾区之一,也面临严重的供应短缺。 发生时间:.............
  • 回答
    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全球极端天气频现,警惕美国气象武器对台海峡和地球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非常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内容。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视频的立意和传播方式来看: 高强度的煽动性和警示性: 视频的标题就充满了警示意味,直接将“美国气象武器”与“台海峡”、“地球环境破坏.............
  • 回答
    中国海空军武器与美国相比是否存在代差?现代化作战体系如何评价?要直接断言中国海空军武器与美国相比是否存在“代差”,其实是一个过于简化且可能带有误导性的说法。军事装备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动态的过程,与其说是代差,不如说是在某些领域存在差距,在另一些领域则快速追赶甚至具备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现代战争.............
  • 回答
    董明珠最近又一次就举报奥克斯空调的事情发声,并且这次的言论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她提到“原本和美的、海尔约好一起的,结果被‘放鸽子’”。这个说法,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出董明珠她个人一贯的行事风格和她的“战略”。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当年那件事。奥克斯空调因为虚标能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点名,.............
  • 回答
    美国陆军2028规划中关于重建师级大兵团、削弱旅战斗队(Battle Battle Team, BBT)独立作战能力的改革措施,是美军在应对现代战争形态、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挑战背景下进行的战略调整。这一改革涉及军事组织结构、作战能力分配和部队协同模式的深刻变革,其评价需要从战略意图、组织逻辑、潜在影.............
  • 回答
    要评价美国陆军,我们得从多个层面去审视。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不仅仅是堆砌的钢铁和人力,它承载着美国的国家战略、外交政策,也反映着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1. 规模与结构:全球部署的基石美国陆军是美军五大军种之一,其规模和结构都是为了支撑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而设计的。想想看,它遍布世界各地,从欧洲的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