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海军 DDG-1000 朱姆沃尔特驱逐舰?

回答
破局之刃,还是华而不实的庞然大物?——深度剖析美国海军 DDG1000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DDG1000,以“朱姆沃尔特”命名,这个名字在美国海军的序列中代表着一次大胆的革新,甚至是一次豪赌。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旨在重新定义未来水面舰艇作战模式的舰艇,它自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无数的疑问。要评价它,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数据,更要深入理解其设计理念、技术突破、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市场(也即军事需求)反馈。

一、 革命性的设计理念:隐身与全能的极致追求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颠覆性的外形。它没有我们传统印象中战舰那种层层叠叠的甲板结构和暴露在外的武器系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科幻的“积木式”设计,船体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几乎所有的设备和武器都隐藏在光滑的船体和上层建筑中。这种设计绝非为了美观,而是出于一个核心目标:隐身性。

低可探测性(Low Observability, LO)设计: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设计团队将隐身技术运用到了极致。船体采用了独特的倾斜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雷达反射面积(RCS)。上层建筑同样采用“穿浪船型”(Tumblehome hull)设计,进一步降低了正面和侧面的雷达回波。舰桥和各个舱室的窗户都采用了特殊镀膜,减少反射。就连烟囱也被巧妙地隐藏在后部上层建筑中,通过导流板将废气排出。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它在敌方雷达屏幕上尽可能地“隐身”,难以被发现和锁定。

全电推进(Integrated Electric Propulsion, IEP): 这是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另一项革命性技术。传统的战舰大多采用燃气轮机或蒸汽轮机直接驱动螺旋桨,而朱姆沃尔特级则是一种全电推进舰艇。它使用两台LM2500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产生电力,然后通过电缆输送到电机,驱动螺旋桨。这种设计带来了诸多优势:
灵活性: 发电机组可以布置在船体中部,不受直接驱动的限制,使得船体内部布局更加自由,也更容易实现隐身设计。
效率: 电力传输和电机控制可以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静音性: 电机的运行比机械传动更加安静,进一步降低了声学特征。
平台能力: IEP系统提供了巨大的电力储备,为舰上先进的传感器、武器系统和未来的定向能武器(如激光炮)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支持。

高度集成化和自动化: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采用了高度集成的“作战管理系统”(Total Ship Computing Environment, TSCE),将舰上的所有传感器、武器、推进系统、通信系统等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计算平台下进行管理和控制。这不仅大大减少了舰员数量,也提高了作战反应速度和协同效率。理论上,它的操作人员可以比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减少近一半。

先进的火力配置: 尽管隐身性是其名片,但朱姆沃尔特级也配备了强大的火力。它拥有:
两座新型“通用垂直发射系统”(Mk.57 PVLS): 每座有20个发射单元,共40个单元,可以发射导弹(如战斧巡航导弹、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等)以及其他制导弹药。相对阿利·伯克级的96个垂发单元,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其设计更灵活,能够适应未来更多新型弹药的装备。
两座155毫米“先进舰炮系统”(AGS): 这是朱姆沃尔特级最为人熟知的武器之一,能够发射远程精确制导弹药,射程远达150公里以上,并且精度极高。它的出现,旨在提供强大的岸火力支援能力。
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 装备有密集阵舰载近程防御系统,用于应对反舰导弹和近距离威胁。

二、 技术突破与现实的碰撞:雄心勃勃与代价高昂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出现,是美国海军在技术层面一次不计成本的尝试,其背后蕴含了许多尖端科技的突破,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暴露出一些现实的挑战。

成本的“黑洞”: 这是朱姆沃尔特级最致命的弱点之一。原计划建造32艘,但由于设计上的不断调整、技术的复杂性以及研发和制造成本的失控,最终仅建造了三艘就宣告项目终结。每艘的造价高达70亿美元以上,远超最初的设想,甚至超过了航母的造价,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预算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高昂的单价直接导致了采购数量的大幅削减,使得其战略价值和规模效益大打折扣。

武器系统的“鸡肋”:
155毫米AGS舰炮: 虽然射程和精度令人惊叹,但其发射的155毫米炮弹价格昂贵,且主要依赖特制的精确制导弹药。更关键的是,其原本设想的“火力支援”任务,在无人机和精确制导导弹日益普及的今天,其效能和必要性受到了质疑。相比之下,美国海军陆战队对这种火炮的反应也显得较为冷淡。此外,这种大口径舰炮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舰上宝贵的空间和重量,影响了其他武器系统的配置。
垂发单元数量的不足: 相较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朱姆沃尔特级的垂发单元数量显著减少。虽然单兵备弹能力和舰载计算机会更强,但在强调弹药储备和同时攻击能力的现代海战中,垂发数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隐身设计的“双刃剑”: 尽管其隐身设计是革命性的,但也带来了一些操作上的限制。例如,为了维持隐身性能,一些外部装备的部署和使用可能不如传统舰艇灵活。同时,其低雷达截面积的船体也意味着其自身的雷达探测能力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维护保养的复杂性: 革命性的技术往往伴随着复杂的维护。朱姆沃尔特级上的高度集成化系统、全电推进以及先进的船体材料等,都可能使得其维护保养更加困难和昂贵。

三、 对美国海军未来战略的影响:定位的困境与无奈的退场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最终命运——从最初的32艘缩减到3艘,并宣告项目终止——充分说明了它在实际军事需求和经济可行性之间未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定位的模糊与转变: 最初,朱姆沃尔特级的设计目标是具备强大的对陆打击能力和舰队防空能力,旨在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然而,随着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无人作战系统、高超音速武器以及网络战的兴起,传统的面舰艇作战模式正在被颠覆。朱姆沃尔特级所强调的隐身性和先进性,在某些方面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的挑战,或者说,性价比受到了质疑。

“技术先行”的代价: 朱姆沃尔特级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先行”的产物。它尝试将当时最前沿的科技一股脑地塞进一艘舰艇,希望以此定义未来。然而,技术的成熟度、经济的可承受性以及实际作战需求往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于激进的尝试,虽然能展示技术实力,但也容易因成本过高而无法大规模部署,最终沦为“概念验证”的产物。

对阿利·伯克级的补充与替代的失败: 朱姆沃尔特级本应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力量的升级换代,但其高昂的成本和配置上的不足,使其难以完全替代甚至有效补充在数量上占有压倒性优势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阿利·伯克级虽然设计成熟,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升级潜力,并且其维护成本和操作灵活性也更具优势。

总结: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次昂贵的探索

评价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概括。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美国海军对未来作战模式的一次大胆而昂贵的探索。

从技术层面看, 它是毋庸置疑的先进。其隐身设计、全电推进、高度集成化等理念和技术,为后来的舰艇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它在很多方面确实代表了未来舰艇发展的一个方向。

从战略和经济层面看, 它无疑是一次失利的实验。过高的成本导致了其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其设计的某些“超前”之处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质疑。它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非能够广泛部署、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实用武器。

可以说,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出现,展示了美国海军追求技术领先和作战模式创新的决心,但同时也敲响了警钟:在军事装备的研发上,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与实际作战需求、经济成本和战略可行性的结合,才是决定其最终价值的关键。它留下的是一道深刻的教训,关于如何平衡大胆创新与务实需求的永恒命题。它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科技进步与军事战略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单舰造价约44亿美元,

折算人民币(6.85)大概301亿

够造:

1.1艘6.5万吨“伊丽莎白女王”航母、

1.2艘第五批次“弗吉尼亚”核潜艇(按照SSN-804定价)

1.5艘4.6万吨“美国”级第2批次两栖攻击舰(最新价)或者“短鳍梭鱼”潜艇(澳大利亚合同价)

2.2艘“伯克2A”驱逐舰(最新价)

2.4艘7万吨10510型“领袖”超级核动力破冰船(俄原子能公司最新报价)

2.8艘“摩耶”级驱逐舰(预算案)或者26型“全球战斗舰”护卫舰(合同单价)

4.2艘2.6万吨“出云”直升机母舰(按“加贺”预算最终价)

5艘055“南昌”驱逐舰(按POP3)或者F125“符腾堡”护卫舰(合同价)

5.7艘3.6万吨22220型“北极”核动力破冰船(合同价)

6.1艘1.4万吨885M型“亚森M”核潜艇(按照K-561喀山号)

6.6艘“朝日”驱逐舰(预算最终价)

7.3艘“苍龙”潜艇(按照SS-510)

8.6艘052D“昆明”驱逐舰(按POP3)

8.8艘“独立”濒海战斗舰(按LCS-22价)

9.9艘20386“疾风”护卫舰(合同价)

10艘“自由”濒海战斗舰(按LCS-19)

10.2艘22350“戈尔什科夫”护卫舰(按最终估价)

15.1艘052B“广州”驱逐舰(按POP3)

15.9艘20385“轰鸣”轻护(按合同价)或者11356“格里戈罗维奇”护卫舰(按合同价)

16.4艘677“达拉”潜艇(按合同价)

16.7艘20380“守护”轻护(按合同价)

20.1艘054A“江凯2”护卫舰(按POP3)

28.7艘6363“基洛改”潜艇(按合同价)

30.1艘054“江凯”护卫舰或者1.7万吨的071登陆舰(按POP3)

38.3艘22160巡逻舰(按合同价)

42.5艘056A(按POP3)

45艘056“江岛”轻护(按POP3)

95.6艘21631“暴徒M”小型导弹舰(按合同价)

143.5艘22800“卡拉库特”小型导弹舰(按合同价)

或者可以买18架Tu-160m2(够装备1个团)

或者可以买个140架SU-35S(大约可以装备6个团)

或者680辆VT4坦克(可以装备8个重型合成旅)


根据1998年的DD-21计划备忘录,全部单价定8.5亿美元,低于当时伯克的9亿

到2001年海军估计DD(X)首舰造价为20亿美元,后续舰的单舰造价为10~12亿美元

到2005年细部设计审查完成之际,首舰预估建造经费的33亿美元,后续舰到24亿美元

到现在最终完成的44亿,

20年翻了5.2倍

----------重点他居然还是丐版中的丐版

火炮从电磁炮砍到化学炮

最核心的雷达装了半套

上层复合材料建筑换成了铁塔(造第三艘的时候供货商倒闭了)



有多能打不知道,

作为金融产品还是够厉害的:折算利滚利每年8.6%

和高利贷差不多

---------我敢说全中国五大行加几大保都没这样的东西

user avatar

任何一个武器强不强,并不是看单舰性能。

朱姆沃尔特也是如此。

现在很多人觉得朱姆沃尔特不强,有很多毛病,比如1.4万吨的舰体只有80个坑,整艘战舰就是围绕两门炮设计的。

但是在我看来,一定程度上这艘战舰简直强的恐怖好么——假如剧本真的按照美国人那么写。

苏联海军完蛋了以后,谁能跟美国海军争夺制海权?

2门AGS就等于一个6门炮的炮兵连——实际火力远远不止,毕竟你普通炮弹打不到185公里以外,2门炮30分钟就能向185公里以外扔360枚炮弹(按10秒1发算),一支航母战斗群如果配置4艘DDG1000,30分钟就能扔1440发炮弹——合计大概160吨(单算装药大概是16吨左右)。

如果真的能达到美国海军规定的成本(其要求3.5万美元一枚),这次打击也就5000万美元左右。

拿战斧来说,一枚战斧150万美元,5000万也就30枚左右,弹头重量才100多公斤,30枚装药加起来不到4吨,同样价格,当量不到四分之一,而且对付绝大多数国家,那么远射程是浪费——这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沿海。

DDG1000是干什么。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对代是一去不返了。

朱姆沃尔特他是干什么的。

他就是干这个“在你东方海岸上架起大炮”这种事的。

AGS你没法拦截——当时的技术战斧你都不好拦截。

你的打击手段对我用处不大——垂发塞满ESSM和火箭助飞鱼雷,至于其他的有CG21解决。

打击效果非常高——假设真的有32艘DDG1000,美国人派出了24艘,以66%的出动率(驱逐舰达到这个水平没问题)轮流出动,一天哪怕只炸30分钟都是6000吨弹药,如果以航母舰载机来说,至少要5艘航母才能达到这个水平,还得冒着被击落的风险。

后来美国人觉得中俄连阿利伯克和提康德罗加组成的防空网都突不破——事实的确如此。

就把CG21也给砍了。

然后开始大搞反恐战争。

结果到了新世纪发现DDG1000这玩意有点得不偿失——不是我不懂,是TG变得太快啊……

如果中国没有起来,那DDG1000就最好。

说句最难听的话就是,只靠这两种装备(DDG1000和CG21),美国就能干掉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往你岸边一开堵着开始轰就行,就算你可以跑到内陆去,你也得吃饭吧?你也得跟外面交流吧?

炸掉你沿海的港口,工、商业基地,你玩什么?

简单地说,如果朱姆沃尔特必须达到他之前的需求,就必须把CG21也给折腾出来。

同时还得中国海军没发展起来。

否则防空巡洋舰-次级防空舰-辅助防空舰才是一支航母战斗群的最佳选择。

你看现在美国就回到了次级防空舰(阿利伯克Ⅲ)-辅助防空舰(FFGX)。

我现在就等美国下一代主力防空舰招标了。

毕竟TG就是走防空巡洋舰-次级防空舰-辅助防空舰这一套。

055……就是防空巡洋舰好么。

美国人对055的称呼都是CG,还专门造了个新的“仁”字头出来,当然你说驱逐就驱逐吧。

你说护卫舰都行。

————————————————————————————————————————

有的人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朱姆沃尔特提出的时候是92年。

92年人家就开你海岸线开炮怎么了?96年哪家航母穿越台湾海峡忘了?

92年中国还真没有办法,别说开到近海炸你,人家就是开到岸边你有办法?

除非你愿意在沿海地区直接自爆核弹,否则你没有一点办法能挡住这玩意的打击。

别说岸基反舰导弹和炮群,你冒个头试试?

92年要是中国没有核弹,美国打中国无非就是另一次沙漠风暴行动而已。

没核弹,堵在你长江口炮轰你都没办法。

中国当时手上反舰导弹和投送工具一起上,能不能突破一支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都是个问题。

为逆火和苏联海军航空兵准备的东西。

苏联撕不撕的开都两说,你中国撕得开?

美国人那一套DDG1000+CG21+LCS的一套人家放在当时是非常有用,也很强的。

现在是环境变了,但不能否认强,只能说时代不同了。

冷战结束后的落后思想,但那个时代人家这思路就是没错。

这就像是说一战时期某战列舰有多强冒出来一句,航母才无敌一样。

根本不是一种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有什么好对比的?

要谈朱姆沃尔特,就得看清楚在那个时代,美国为什么会提出这种玩意。

user avatar

1024更新最新消息:

美国海军与陆战队在南加州外海举行“黎明闪电17”演习期间,一辆HIMARS(M142)从美国海军“安克雷奇”号(LPD23)两栖船坞登陆舰上发射了一枚制导火箭弹, 并准确命中了70公里外的海上目标。

————————原答案————————


啊啊,总算有时间写写答案了。

猪母这个船之所以会整成现在这个鬼样子上面 @框框框子@军用橙子 的答案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但是我觉得还没说到最根本的地方上。母猪之所以失败,最关键的失败点其实是AGS舰炮系统的失败。

整个母猪本质上是在CG(X)的舰体(虽然这货压根没出生过)上搭载AGS舰炮系统,然后再装点别的辅助系统,诸如点防空、垂发什么的。AGS是母猪的主战装备。任何一种武器平台,其根本性的作战性能都是来自于其主战装备。事实上,大部分武器平台的研发思路就是先决定主战装备,然后围绕主战装备来搭建一个武器平台。母猪也是如此。母猪好不好用,最关键的因素是AGS好不好用。

AGS是一种射程180km,射速10发/分(母猪用型)的155mm身管火炮系统,主要用于对地打击任务。每艘母猪两门AGS火力投射能力相当于一个155mm榴炮连,还是射程180km的榴炮连。听上去很牛逼是不是?@框框框子 说,24艘母猪的对地打击火力能顶上5艘航空母舰。是不是真有那么牛另说,反正确实是很牛就是了。

因此,很多人觉得,作为一种21世纪的浅水重炮舰,母猪还是很强力的,只是谁让中国崛起了呢?母猪一下变得没用武之地了。

事实真是如此吗?

具有海对地打击需求的又不是只有鹰酱一家。兔子在世纪之交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功课。军迷们普遍知道的火箭炮舰九江号就是这些功课的成果。但九江号只是这些试验的冰山一角。兔子对于如何实施海对地打击进行的试验是非常全面的,包括“陆炮上舰”试验、大口径舰炮、舰载火箭炮等。这些试验从90年代末开始做,一直做到2006年。

在上述这些项目中,首先出局的是“陆炮上舰”,因为精度不行。即使是具有自动炮控的自行榴弹炮也无法对抗波浪。这一点德国人搞的PZH2000上舰实验也证明了陆炮上舰不可行。大口径舰炮和火箭炮之争很快也分出输赢——大口径舰炮需要的大型舰艇平台当时的中国海军无法提供。因此舰载火箭炮中选,并发展出两条路线,一条是122mm的50联装H/HJP12,安装于九江号,另一条是300mm的8联装H/HJP3,安装于82舰世昌号。

2006年,九江号和世昌号一同参加了登陆演习并进行了对比试验。最终世昌号的H/HJP3显示出更加优越的技术性能。首先,H/HJP3是集装箱化的,安装不需要在甲板上穿孔,这样它几乎可以安装于任何一艘舰艇甚至是民船的甲板上。其次,300mm火箭弹本身具有简易制导,发射后可以自行调整姿态,不需要安装过于复杂的稳定机构和舰载火控。最后,H/HJP3可以和陆军的03式300mm火箭炮通用弹药,射程也远大于122mm火箭弹,可以和母猪一样藏在地平线以下,让敌人难以发现和打击。

根据试验结果,中国海军决定不再建造九江号这样的火箭炮舰,而改为储备H/HJP3集装箱,在需要时改装民船作为火箭炮舰使用。

因为H/HJP3通用陆军03式火箭炮的弹药,因此我们可以用03式火箭炮使用的火龙140A火箭弹来计算该炮威力。火龙140A射程140-150km,战斗部重150kg,圆概率误差<5米。上图是西藏军区的03远火打地靶图。可见火箭炮在混凝土地靶上砸出了深2米以上的巨大弹坑。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AGS的数据。AGS发射三种炮弹,一种是射程40km的常规无制导炮弹,弹丸重量47kg,一种是毫米波雷达制导的反舰炮弹(仍然在纸上),最后一种就是牛逼轰轰的LRLAP增程滑翔弹,初期射程150km,完全体宣称射程185km,弹丸重量118kg,圆概率误差<20米。

看上去好像LRLAP和火龙140A差距不大?美帝用155mm炮弹实现了土鳖300mm的性能,科技水平强——无敌!

呸!

LRLAP的弹丸大是大,但其实是包括制导头、火箭发动机、舵机和战斗部的一个整体。118kg的弹丸上实际装药只有10.8kg。

当然,也别太挑剔了,155mm榴弹一般装药就只有这么点,有的还要低点,通常6~8KG。

也就是说,LRLAP虽然单价10万美刀(计划,现在据说要100万直逼战斧),但单发威力其实就是一发普通的155mm炮弹的水平。

那150kg战斗部的火龙140A装药多少?

WELL,这么大个战斗部要都拿来装炸药岂不浪费?火龙140A一般装的是子母弹,大约500个,子弹的动破甲厚度不小于50毫米,有效杀伤半径不小于7米,子弹散布半径100±40米。

简单说,一发下去好几个足球场就没了。

装单个弹头攻坚战斗部,可穿透混凝土>1米。

顺带说一句,LRLAP那种杀爆弹砸混凝土上连个坑都未必有。

————————————————————

因此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LRLAP的性能远差于火龙140A,AGS的火力也要远逊于H/HJP3。

————————————————————

每艘母猪包括2套AGS系统,总共600多发炮弹。而一套H/HJP3则由3个标准集装箱组成:发射器箱、装填箱和指控箱,备弹总数不详。不过一个标准40尺集装箱的尺寸是12米长、2.4米宽、2.8米高,装8米长、300mm粗的火龙140A装个几十发鸭梨不大。一艘典型的300TEU4200吨集装箱船的甲板上能够堆多少H/HJP3呢?大家可以自己算算:

——————————————

因此,在采用远火作为对地打击武器的情况下,一艘改装中小型集装箱船,就可以轻易拥有超越母猪AGS系统的对地火力,而成本仅为母猪的几十分之一。

我们可以说,在21世纪的技术条件下,专门开发母猪这样的濒海炮击舰,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需要时在舰队中混编几艘安装有远火模块的快速集装箱船,就可以满足使用需要。当然这种改装型集装箱船没有点防空也不能反潜,没有独立作战能力,但也并不碍事,跟两条武士A当带刀侍卫就行了。就算三条船加在一起,也远远比母猪便宜。

——————————————

那么,美国海军为什么没有走火箭炮上舰的道路呢?

这个么,就是时代的眼泪了。

在母猪立项的那个时候,也就是1990S,制导武器还远不像今天这样普及。那个时候的远火,包括龙卷风、M270、WM80、WS-1等,基本都是无制导的,圆概率误差在射程的1:100左右。兔子当年搞的WS-2,号称射程200km,结果第一次全射程打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把靶区观测仪器给炸掉了……

而相比之下,155mm榴弹炮的圆概率误差能达到射程的1:300以下,比火箭炮要强得多。

所以美国人一直认为火箭炮射程远了也没用,反正毛线都打不着。M270很长时间都在使用射程只有32km的M26火箭弹,这还是用的子母弹。当然M270可以共架发射150km射程的陆军战术导弹,但那是导弹。

因此,在90年代美国海军搞AGS和母猪方案的时候,火箭炮被认为不能满足100海里距离上打击精度的要求。虽然力推武库舰的布尔达上将同时也在力推将M270使用的227mmMLRS火箭弹作为武库舰的对地打击武器,但是在布尔达上将戏剧性地举枪自尽之后,继任美国海军部部长的约翰逊上将在枪毙掉武库舰的同时,也同时枪毙掉了不贞节的陆军泥巴种上舰的可能性。

美国海军认为,在衣阿华级战列舰及其16寸舰炮退役之后,只有另一种大口径火炮——也就是155mm的垂直发射舰炮VGAS,才能填补16寸巨炮的空缺。

VGAS因为不能直瞄及使用常规无制导炮弹,最后在1999年妥协成了AGS。

这就是AGS系统的决策过程。

——————————————

但是在90年代以后,情况逐步发生了变化。首先坏规矩的是毛子。他们给龙卷风火箭炮安装了一个简单的加速计作为惯性制导原件。这一小小的改进竟然让龙卷风的圆概率误差压到射程的200:1~300:1的水平,号称不逊于身管火炮。进一步坏规矩的是兔子。进入21世纪以后,兔子除了自身装备射程70km的03远火,还开始向国际市场上推销各种制导火箭炮。这些火箭炮采用了惯性导航+卫星制导,基本上可以视为一枚小导弹。比如巴铁和坦桑尼亚等多国采购的A100,射程120km,圆概率误差为射程的300:1。孟加拉国和泰国购买的WS32,最大射程150km,圆概率误差40米。白俄罗斯购买的A-200,射程200KM,圆概率误差30-45米……

当然,还有03远火的拉皮外贸版AR1/1A/2/3,已经卖给巴基斯坦、亚美尼亚等多国。

最可恶的是,脑洞大开的航天科技7院竟然搞出了反舰型WS-64,号称毫米波末端制导(AGS:你山寨!航天7院:靠你丫自己的反舰弹还没做出来呢),射程280km。

也就是说,如果母猪真打算在180km距离上拿AGS搞炮舰政策,说不定会被WS64糊一脸……

一等鹰酱:兔子你混蛋!

三等鹰酱:啊!还有这种姿势!

美国陆军也开始上道了。进入21世纪以后,M270开始装备新的M30火箭弹,射程提高到70km,赶上了龙卷风和03远火的水平。2015年,美国波音和瑞典萨博共同研制GLSDB火箭炮发布。该火箭炮使用M270火箭炮规格的火箭发动机发射GBU-39B小直径炸弹(战斗部93kg,圆概率误差5~8米),射程150km。除了战斗部重量还是比火龙140A差不少,其他性能算是赶上了兔子的水平。

——————————————

综上所述,美国海军真正的问题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未来弹药发展趋势。他们认为在新技术条件下身管火炮将迎来复活,但实际上21世纪却是远程火箭炮大发展的时代。随着精确制导元件的白菜化,火箭炮不再是精度低劣只能杀伤面目标的武器,而一跃成为圆概率误差低至10米甚至5米以下的精确打击武器。除中国陆军大规模装备03远火,并大量外销各类大口径远程火箭炮外,美国陆军在取消十字军项目以后,也增加了M270和M142的装备数量并对其进行持续改进。重型机步师的火箭炮由一个连9门扩编到1个营36门,155mm自行火炮由3个营72门减少到2个营48门。这使得机步师的火箭炮火力超过了86年编制的军属火箭炮(一个营27门)。当然由于反恐战争没钱改,这个改装方案应该还没执行完。

相比起身管火炮,火箭炮的发射加速G值较低,对电子元件冲击较小,改装成精确制导武器更容易。此外,火箭炮不需要承受身管火炮发射时巨大的膛压,不需要大口径炮弹厚重的弹壳,有效载荷优势随口径增加而逐渐提升。一枚800kg重的16寸高爆弹弹丸,实际上装药只有60几公斤,远不如250kg航弹或300mm火箭弹。更不要说火箭炮战斗部可以方便地改为巡飞弹、侦察弹等特种载荷,也可以使用威力巨大的子母弹,这都是身管火炮所不能及的。

身管火炮的优势在于在较近射程内有火力反应速度优势、持续火力优势、直瞄优势和炮弹成本优势。因此各国陆军普遍使用身管火炮和远程火箭炮在军师级单位内构成高低搭配,身管火炮前置,远程火箭炮后置。

AGS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地平线下打击,即在30nm(50km)~100nm(180km)距离上实施打击,以确保本舰不受陆基武器威胁。在21世纪的技术现实来看,这个距离是远火的优势距离,而非身管火炮的优势距离。AGS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技术路线。

——————————————

AGS和母猪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排除政治和战略上的因素,这个错误在技术上讲源于美国海军深入骨髓的身管火炮情节,或者说,巨舰大炮主义。美国海军一直到70年代仍然维持着数量不少的纯火炮舰艇,并且以对地支援为由多次启用成本高昂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虽然二战经验就已经证明在对地支援上16寸巨炮并不比驱逐舰的5寸炮更有优势。在70~90年代,美国海军一直贼心不死地企图复活8寸以上口径的大口径舰炮。实验一次次打脸证明8寸炮毫无前途,美国海军仍然死抱着“对地支援舰炮无可取代”的救命稻草,硬要通过制导炮弹恢复6寸炮的荣光。哪怕陆军的实践已经证明火箭炮是更好的制导化平台,海军却仍然不改初衷。

大概在一等人的意识形态中,陆军泥巴种,怎么能配得上高贵的战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破局之刃,还是华而不实的庞然大物?——深度剖析美国海军 DDG1000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DDG1000,以“朱姆沃尔特”命名,这个名字在美国海军的序列中代表着一次大胆的革新,甚至是一次豪赌。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旨在重新定义未来水面舰艇作战模式的舰艇,它自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无数的疑问。要评.............
  • 回答
    评价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ONI)和俄罗斯专家关于中国核潜艇只相当于俄罗斯70年代水平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70年代水平”,以及我们比较的是核潜艇的哪些具体方面。总览与潜在的夸大/误读: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来自情报机构和外国专家的评估,尤.............
  • 回答
    衣阿华级战列舰,美国海军的骄傲,也是近代海军史上最后的“海上巨兽”。谈到它们,脑海中浮现的绝对不是冰冷的条目和数据,而是钢铁的洪流、炮火的怒吼,以及那些鲜活的战场故事。这些庞然大物不仅仅是建造的奇迹,更是军事战略的载体,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衣阿华级诞生的那个时代。上世纪30年代末,.............
  • 回答
    说实话,美国海军当年那套“NATF+A12”的组合,简直就是一出戏剧性的空中楼阁项目,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碰撞和现实主义的骨感。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当年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为啥最后成了这么个样子。首先得说说这名字,NATF(Naval Advanced Tactical Fight.............
  • 回答
    “不只是一艘航母,更是时代的见证”——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荣光与遗憾提起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体型庞大、技术先进的超级航母,比如尼米兹级或者福特级。然而,在美国海军的辉煌历史中,有一款航空母舰的名字,虽然不如后来的巨无霸们那样家喻户晓,却承载了更多时代变迁的印记,那就是中途岛级.............
  • 回答
    要评价一位像海军上将哈里斯(Admiral Harry Harris Jr.)这样身居要职的军官,不能仅仅从一两个事件或某方面进行简单概括,而是需要放在他任期的整体背景下,结合他所面临的挑战、他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带来的影响来考量。哈里斯将军在太平洋战区司令(Commander of the U..............
  • 回答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二战海战的钢铁巨兽与冷战时代的骨干力量说起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人们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那些庞大、先进的尼米兹级或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形象。但若要追溯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发展的辉煌篇章,就不得不提及那些在二战的烽火硝烟中诞生,并在冷战时期依然扮演着中坚角色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这些舰艇不仅.............
  • 回答
    战神还是资深?评价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威廉·哈尔西威廉·哈尔西,这位名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如雷贯耳的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其一生堪称一部海军史诗。他以其雷厉风行的作风、临危不惧的精神以及大胆的战术指挥,赢得了“牛头犬”的称号,成为无数海军官兵的偶像。然而,对于他获升五星上将这一至高荣誉,是单纯的战.............
  • 回答
    美国海军的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堪称20世纪30年代海军设计中的一个杰出范例,它不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更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要评价这批战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海军军官在审视自己的船员一样,细致而全面。历史背景与设计初衷:时代的召唤与挑战布鲁.............
  • 回答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下水:无奈过渡还是新篇开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的成功下水,无疑是美国海军水面舰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围绕着它是否是“迷茫期”的无奈过渡产品,抑或是开启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海军界和分析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要评价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阿利·伯克级的发展历.............
  • 回答
    特朗普总统近期对美国海军现有的电磁弹射航母(EMALS)表达了不满,并希望回归使用蒸汽弹射技术,这一表态在美国军事界和舆论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海军战略需求以及政治因素。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电磁弹射技术(EMALS)本身。EMA.............
  • 回答
    关于“美国舰队控制了世界上80%的海洋,所以他们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要指出其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国际法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1. 美国海军的全球存在与“控制海洋”的争议 事实层面: 美国海军确.............
  • 回答
    .......
  • 回答
    4月3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对海外美国公民的旅行建议,敦促他们“立即”回国。这一举措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价它。首先,从政府责任和公民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敦促并非空穴来风。它通常是在海外出现重大、突发的安全风险时发布的。考虑到4月3日这个时间点,很可能与当时全球或特.............
  • 回答
    德国海关扣押美国 3M 集团的口罩和防护服一事,是一起在新冠疫情初期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事件。要详细评价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经过回顾: 背景: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对医疗防护物资,特别是口罩和防护服的需求激增。德国作为欧洲的疫情重灾区之一,也面临严重的供应短缺。 发生时间:.............
  • 回答
    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全球极端天气频现,警惕美国气象武器对台海峡和地球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非常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内容。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视频的立意和传播方式来看: 高强度的煽动性和警示性: 视频的标题就充满了警示意味,直接将“美国气象武器”与“台海峡”、“地球环境破坏.............
  • 回答
    中国海空军武器与美国相比是否存在代差?现代化作战体系如何评价?要直接断言中国海空军武器与美国相比是否存在“代差”,其实是一个过于简化且可能带有误导性的说法。军事装备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动态的过程,与其说是代差,不如说是在某些领域存在差距,在另一些领域则快速追赶甚至具备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现代战争.............
  • 回答
    董明珠最近又一次就举报奥克斯空调的事情发声,并且这次的言论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她提到“原本和美的、海尔约好一起的,结果被‘放鸽子’”。这个说法,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出董明珠她个人一贯的行事风格和她的“战略”。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当年那件事。奥克斯空调因为虚标能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点名,.............
  • 回答
    美国陆军2028规划中关于重建师级大兵团、削弱旅战斗队(Battle Battle Team, BBT)独立作战能力的改革措施,是美军在应对现代战争形态、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挑战背景下进行的战略调整。这一改革涉及军事组织结构、作战能力分配和部队协同模式的深刻变革,其评价需要从战略意图、组织逻辑、潜在影.............
  • 回答
    要评价美国陆军,我们得从多个层面去审视。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不仅仅是堆砌的钢铁和人力,它承载着美国的国家战略、外交政策,也反映着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1. 规模与结构:全球部署的基石美国陆军是美军五大军种之一,其规模和结构都是为了支撑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而设计的。想想看,它遍布世界各地,从欧洲的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