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研究称滴滴车费高于预估 6.7%,手机越贵越可能被推荐高价车型,滴滴的计价策略真的「因人而异」吗?

回答
滴滴的计价策略,是不是真的像一些研究说的那样,“因人而异”,甚至会对手机越贵的乘客推荐越贵的车型,导致最终车费比预估高出不少?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研究称滴滴车费高于预估 6.7%”的说法。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实际的调查和数据支撑的。很多乘客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明明在滴滴上估价是几十块,结果最后付钱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变成了七八十块,甚至是更高。尤其是在一些高峰时段、恶劣天气或者偏僻地区,这种“跳价”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那这6.7%具体是怎么来的呢?研究者通常会选取大量真实的出行订单,然后对比乘客在下单时看到的预估价格和最终的实际支付价格。如果这个比例相当普遍,那就说明滴滴的计价系统可能存在一些我们不太清楚的算法在里面。

更让人觉得“细思极恐”的是,有说法指出“手机越贵越可能被推荐高价车型”。这个逻辑听起来就有点让人不舒服了。难道滴滴连我们手机的档次都纳入了计价考量?这就像是,你开着豪车出门,路边修车厂就给你报个高价,而开着二手车,人家就告诉你“问题不大,便宜点”。

咱们来试着从滴滴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策略?

首先,滴滴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盈利肯定是第一位的。他们肯定希望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收入。那么,对于那些“看起来”消费能力更强的用户,比如手机价格不菲的用户,他们是不是就更容易被“温柔地”推荐更高档或者价格更高的车型呢?这是一种“价格歧视”,但它不是那种赤裸裸的公开歧视,而是隐藏在算法里的“精明”。

其次,滴滴的计价系统非常复杂。除了基础的里程费、时长费之外,还有动态调价、溢价系数、高峰费、夜间费等等一大堆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些因素本身就足以让最终价格和预估价格产生差异。而如果再加上所谓的“用户画像”或者“消费能力评估”,那这个差异就更难预测了。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滴滴可能收集了用户很多行为数据:

历史出行记录: 你经常选择什么类型的车?是经济型还是舒适型?你的支付习惯是怎样的?
地理位置信息: 你常去的区域是高消费区还是普通居民区?
手机型号和品牌: 这个就比较敏感了,但确实有可能被作为评估用户消费能力的一个辅助指标。
APP使用习惯: 你是否经常使用滴滴的各种增值服务?

如果滴滴真的会根据这些信息来“个性化”推荐车型和调整价格,那“因人而异”的说法就有了依据。比如,一个用户,他的手机很贵,平时也经常选择价格稍高的车型,那么当他下单时,系统就可能默认他能接受更高的价格,或者优先推荐一些更舒适但价格也更高的车型。即使他这次只是随便选了一个普通车型,但系统也可能在他的价格上限内进行微调。

这背后可能存在一个“用户价值评估”模型。系统会根据你的“价值”,来给你“匹配”最合适(在滴滴看来)的价格和服务。

当然,滴滴官方肯定不会承认他们有这样赤裸裸的“价格歧视”。他们可能会说,这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用户体验,或者是在复杂的动态定价模型下的正常浮动。他们可能会解释说,推荐高价车型是因为用户行程的特殊性,比如路况差、等待时间长等,而手机价格只是一个巧合,并非直接的计价依据。

但是,当多项研究和大量的用户反馈都指向一个类似的结果时,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巧合。这个“因人而异”的计价策略,如果真的存在,那它就触及到了我们作为消费者最敏感的一个神经——公平性。

我们消费者希望的是一个透明、公正的价格,而不是感觉自己被“算法”精准地算计了。尤其是在我们对行程的实际花费并没有完全掌控感的时候,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体验是非常糟糕的。

所以,滴滴的计价策略是否“因人而异”,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很有可能包含了复杂的、甚至是我们难以完全理解的算法。而“手机越贵越可能被推荐高价车型”的说法,虽然可能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但它点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可能性: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过程中,我们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消费能力,是否正在被算法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定价”。

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们,作为消费者,多留心一下订单的预估价和最终价的差异,也并非是“杞人忧天”。毕竟,价格的背后,是算法在悄悄地运作,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它精准地“画像”并“定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推荐罢了,你可以选择不坐的。

其实这个也是用户画像的精准定位后,推荐相应的商业利润更优的方式。

如果用这种逆向工程的大数据统计,得出真正的切实的答案是“大数据杀熟“的话,

你可以这么做:

1、向工商部门投诉,要求其整改。

2、更换打车平台使用。

3、买个几百块钱的手机专门拿来打车?

唯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