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个和这博主认识,差点成为合作伙伴的朋友讲了这事儿,他们是大学同学。
又跟一个前小米市场部的老朋友聊了聊。
算是对事件双方都了解了一下。
-
事情本身挺无聊的,小米送机器给「博主」,「博主」做了内容,放电脑上,被他妈妈不小心发送到 QQ 群,泄漏了。
泄漏之后,小米正常起诉,相关机构正常仲裁,「博主」正常道歉赔偿。
都没问题。
-
但,这里的「博主」,表面上是个媒体大号对吧?
其实他没有任何在正经「媒体机构」受雇佣,工作的经历。
他就是一大学生,做了个微博号,吸了点粉丝(估计那小朋友还买了点),既没成立公司,也没赚过什么太多钱。
就这么一个所谓的「博主」,小米就去找他做送测投放,签百万违约金的保密协议。
我就要问问,小米市场部这媒体投放策略怎么做的?
只要有表面流量,也不管人家是谁,就无脑往上贴是吧?
这次碰到一个还勉强赔得起一百万的。下次如果碰到个真穷学生,整个百万诉讼,官司打完人家心态崩了,出点意外。家属到你小米去一哭二闹三上吊,就算人家不占理,你小米扛得住吗?
-
小米是一家有「草莽文化」的公司,这没错。黎万强写的《参与感》我也看了。
但让粉丝有参与感,和找「学生自媒体小将」送测是一回事儿吗?
当你决定给这种人送测的时候,你的保密工作就已经失败了。
要么你胆儿够肥,就签个亿元级别的保密协议,违约了直接让人全家给你打一辈子工。
还是那句话,一家公司、一个品牌,要做投放,不能只贴流量啊。被骂了快 10 年「x 丝」品牌,这道理还没整明白呢?
找一帮天天输出爆论、dump 垃圾内容,互刷流量的大学生博主做投放,送机器,邀请去发布会。
做出来数据可能是还可以,你品牌最后落到啥形象,总得掂量掂量。
-
这一点上,国内厂商都要学 OPPO,人家的市场投放策略,先不说效果多好多坏,但做得至少滴水不漏,这就是本分。
不是拉踩,OPPO 的市场人员,是我接触过所有品牌里,素质最高的,即便是代理公司,也能明显感觉到受过培训。
小米的人,也很好,是很容易成为私底下朋友的那种好。但小米市场这方面的工作架构,真有点问题。
从创业时代开始,小米的负面公关就不要太多。流量是有了,但……你这么恰烂流量,咋冲击高端啊?
就到今天,厂商洗牌都洗成这样了。我觉得至少我,作为一个媒体人,已经不会对哪个厂商有什么特别负面的情绪了,但有很多工作,确实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连快手都停 996 了,我觉得小米的流量焦虑,可能也是时候放一放了。
信息也遵循供需关系,产品的发布会之前如果没有任何关于产品的消息,那么大家的期待值就会很高,发布会的关注度也高,产品的曝光率也就跟着高了,销量自然也高。
但是如果产品被提前曝光,那么发布会的这种垄断消息地位就被打破了,消息本身的稀缺度也就降低了,如此一来,发布会的关注度,产品的曝光度和销量也都相应的降低。
100万的赔偿,其实已经很少了,因为虽然只曝光了米10纪念版的开箱,但降低了整个发布会的热度,而发布会可是涉及到多个产品,其带来的综合销量的降低,绝对不是100万能够弥补的。
而且保密协议的赔偿条款,一般不是固定的数额,而是要根据具体违反协议后所造成的损失来赔偿,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弥补损失和威慑的作用。
这个案件之所以能够通过调解和解决纠纷,很明显与违约博主的态度好有关。有朋友称该博主还是在校的学生,偿还能力也有限,从道歉当中也能看出来这位博主也是真诚的后悔当初的行为。
这样的结果,对于小米和博主来说,都是一个不好事件所能产生的相对较好的结果。
这是双输的结果。
对于Beautiful科技来说:
对于小米公司来说:
我也签过不少的保密协议,对于里面的内容尤其是保密范围和期限肯定要重点注意,小心再小心。
这个博主能犯这样的错误,在这之前我是真想不到的。
当时事情出来的时候,我还想过他之所以泄密是不是因为收获远大于损失,结果……
而违约金从100万美元降到100万人民币,已经是小米公司手下留情的结果。这点对小米无可指摘,甚至可以称赞一下大气。
总之,像保密协议之类的东西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
哪怕你认为泄密所带来的收获远大于损失,我也建议你三思而后行。
毕竟,泄密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大概率会伴随你的一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