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F14战机提前退役?

回答
谈到F14“雄猫”,这架战机在无数军迷心中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那标志性的可变后掠翼、惊人的高空高速性能,以及在电影《壮志凌云》中的英姿,都让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然而,在2006年,美国海军却正式将其从现役序列中除名,这无疑让很多人感到惋惜,甚至觉得是“壮士暮年”的无奈。那么,美国海军为何会选择提前让F14退役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多重原因,绝非简单的“过时”。

一、技术与维护成本的巨大压力:昂贵的“雄猫”

F14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设计是其可变后掠翼。这个设计在设计之初是为了在不同的飞行速度下提供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低速时,机翼可以向外展开,提供更大的升力,方便起降和低速机动;高速时,机翼可以向内收拢,减少阻力,提高速度和航程。这无疑是那个时代航空工程的杰出代表。

然而,这个复杂且精密的系统,也成为了F14最大的“软肋”。可变后掠翼的设计涉及大量的液压、机械联动部件,其维护工作异常繁琐且昂贵。每一次的调整都需要精确的控制,并且要承受巨大的应力。这导致F14的故障率相对较高,维修周期长,备件需求也特别大。想象一下,每次出动前都要仔细检查翼根的连接处、液压管路等等,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F14的设计也越来越显露出时代的局限性。许多核心的电子设备和航电系统,在面对新一代战机时,显得力不从心。为了保持其作战能力,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是必然的,但这种升级不仅技术难度高,而且维护成本更是呈指数级增长。美国海军一直在为维持F14的运行付出高昂的代价,这笔费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已经“难以承受”。

二、新一代战机的崛起与战略重心的转移

世界军事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特别是航空技术。当F14还处于巅峰时期时,另一款划时代的战机——F/A18“超级大黄蜂”——已经悄然崛起。F/A18的设计理念与F14截然不同。它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兼具了战斗机和攻击机的能力,这在海军航空兵的运用上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更重要的是,F/A18的设计更注重可靠性、维护性和经济性。它的结构相对简单,取消了可变后掠翼,大大降低了维护的复杂度和成本。在航电系统方面,F/A18更是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能够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具备更强的态势感知能力和战场协同能力。

随着军事战略的调整,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的作战任务发生了转变。从过去大规模的空域争夺转向了更频繁的区域冲突、反恐作战以及精确打击。在这些任务中,一架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多面手”比一架专注于高空高速拦截的“专才”更具优势。F/A18的这种多功能性,使其能够胜任从制空作战到对地攻击的各种任务,而F14在这方面的灵活性则相对较弱。

三、战略核威慑角色的变化与反舰能力的下降

最初,F14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作为舰队防空的核心,特别是在冷战时期,它需要能够拦截苏联的远程轰炸机,例如图22M“逆火”。F14装备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远,速度快,为舰队提供了坚实的空中保护伞。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来自苏联远程轰炸机的威胁消失了。同时,新的威胁也随之出现。例如,来自苏联的另一款先进的舰载反舰导弹,如AS4“厨房”等,对舰队构成了新的挑战。F14凭借其强大的雷达和“不死鸟”导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应对这些威胁。

但是,到了21世纪,反舰导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得更加隐蔽、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F14原有的设计,尤其是其雷达系统,在面对这些新型导弹时,其探测和拦截能力就受到了更大的考验。而F/A18则通过不断升级航电系统和搭载新型武器,能够更好地应对新一代的反舰威胁。

此外,F14在最初设计时,其对地攻击能力相对有限。虽然经过了改造,但其主要优势仍然体现在空战方面。随着任务的转变,海军对能够执行更广泛对地攻击任务的战机需求日益增加,而F/A18正是凭借其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逐渐填补了这一空白。

四、后勤保障的挑战与退役的必然性

要维持一支庞大的F14机队,需要建立和维护一套庞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包括专门的生产线、大量的备件库存、以及高度专业化的维修人员。随着F14的生产早已停止,很多关键零部件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困难。从供应商那里购买旧的零部件,或者自行生产,其成本都非常高昂。

美国海军也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通过“延寿计划”来延长F14的服役寿命。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缝缝补补”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F14机龄的不断增长,其机械磨损和设备老化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将进一步增加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最终,美国海军意识到,继续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F14机队,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作战效能上,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先进、更易于维护、更具多用途性的新一代战机上,是更符合战略利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

五、历史的传承与“雄猫”的落幕

F14的退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它承载了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辉煌,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实战检验。它的退役,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技术发展和战略需求的必然结果。

美国海军之所以在“壮志凌云”拍摄后不久就选择退役,也有其对战机性能寿命的评估以及对未来作战需求的考量。与其让“雄猫”在日渐力不从心的状态下勉强服役,不如让它以一个相对光荣的姿态谢幕,并将技术和经验传承给下一代。

当然,对于许多喜爱F14的军迷来说,它的退役无疑是令人遗憾的。但从军事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款战机都有其服役的黄金时期。当新的技术和新的需求出现时,旧的装备也必将面临被替代的命运。F14,这只曾经翱翔于蓝天的“雄猫”,它的故事已经载入史册,而它的精神,则通过F/A18等后继者,继续在海军航空兵的战场上延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占个坑。

讲f-14,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可以叫《猫的前半生》,讲海军舰队防空机项目的前世今生。

第二个部分可以叫《猫的后半生》,讲80年代lehman时代对海军三代机机队之后的,面向(当时的)未来,准备怎么搞海军未来机队决策的相关故事。

具体的等我开完项目组年会回家再说。()


先讲讲《猫的前半生》吧。

许多人了解猫都是通过阿汤哥的《top gun》,帅气的年轻阿汤哥开着巨大的钛合金喵喵飞过甲板,确实挺帅的。

但是除此之外呢?

猫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飞机?

为什么美国海军想要猫?

这,说实话我看了其他答案和评论区之后,我对大部分爱猫人士可能需要了解的猫的历史知识稍微想了想,略微整理了一下,看能不能通俗的说出来。肯定有纰漏,毕竟只是爱好者,不是专业人士,还请大家见谅哈。

1.Fleet Defence Fighter

进入50年代,喷气式轰炸机+反舰导弹的组合(在这个核子狂热的时代,这些反舰导弹还被美海军假定会携带核弹头)已经成为了新的海上威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1957年,美海军提出了他们的要求,舰队防空战斗机。

虽然叫是叫防空战斗机,但实际上这玩意和战斗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个需求代表着舰队防空两种思路的一种,也即,把一个长滞空时间,强雷达性能的多人机组飞机送到天上去,在预警雷达的指引下进行截击作战,具体来说就是发射强劲的重型防空导弹。

这种防空战斗机滞空时间可达6小时,使用多达三人的机组,并排座舱。至于机动就别想了,基本上就是个亚音速喷气支线客机,使用两具无加力TF-30-2引擎。这就是道格拉斯F6D导弹手。

长滞空解决了,那么还得解决好几个分系统。

重型防空导弹:本迪克斯公司负责开发XAAM-10鹰式导弹,这是一种极速可达4.5马赫的可储液体燃料导弹,使用主动导引头。

预警雷达:格鲁曼公司负责开发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他们交出的答卷也令人满意:W2F型舰载预警机。这型飞机在1963年美国海空军型号统一后被称作E-2 鹰眼。

强雷达性能:威斯汀豪斯负责这一分项目,他们研发的产品是AN/APQ-81雷达。这是一种当时堪称科幻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在TWS模式下在80海里距离追踪8个轰炸机大小目标。

技术上来说,导弹手需要拥有携带6发鹰式导弹攻击6个目标的能力。

当然了,导弹手项目最后死了。但是他的很多子系统并没有这么简单的下马。是不是对很多指标很眼熟?没错,这个项目本身就可以看做是大猫的起点,很多指标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

这里额外补充一点,就是,F6D导弹手由于是亚音速平直翼飞机,其起降性能要远远超出他的那些超音速后继者,他的甲板性能,不能说是普普通通吧,至少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导弹手甚至可以在弹射器和甲板尺寸不足以支持F-4的小型航母(当时的小型航母方案,new cvs)上运作

弗里德曼是这样看F6D的失败对于舰队结构的冲击的:

大猫就是舰队防空战斗机这个概念的最终成品。

2.传说与神话:Typhon巡洋舰。

海军的舰队防空项目并不仅仅压宝在空中。在50年代末,美海军还在着手于一种指标比舰队防空战斗机更科幻的舰载防空系统。

typhon提丰战斗系统是一种即使在今天介绍起来都令人感到丧心病狂的系统:(请记住这是50年代末)他的天线前段,AN/SPG-59是一种全电扫相控阵雷达,由于当时相扫发射元件的极高废品率,它不得不使用隆勃透镜天线以降低全系统元件用量。

这带来了极大地功率损耗:整套巡洋舰级提丰系统耗电近一万马力,这样的耗电量根本无法由常规动力舰艇支持,所以无论是巡洋舰级提丰系统还是驱逐舰级提丰系统全部都是核动力舰艇底盘支持着的。

Rim-50 typhon LR导弹则同样恐怖:这种1.6吨重的两级火箭-冲压动力导弹射程长达200海里...


当然了,总的来说,这种科幻项目的唯一结果,就是下马:尽管APG-59已经在62年在诺顿海峡号实验舰上测试了,但63年,整套系统仍然下马。下一次USN对相控阵雷达的尝试要等到1974年了,那一次的结果某种意义上总算终结了困扰USN长达30年的舰队防空问题:宙斯盾系统。

顺带一提,按照核算来说,导弹手项目可以以低于提丰一半的价格为整个舰队提供类似的舰队防空能力。但其实也很正常,一艘导弹手cvs价格估价才一亿多美元,比长滩都便宜,更别提导弹手可以部分部署在现有的航母上.....

3.麦克纳马拉的完美之猫:F-111B

导弹手完蛋了,但海军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关于麦克纳马拉因为节约预算打算让海空军通用TFX飞机的故事已经有很多人讲过了很多遍,这里我就不细讲了。只讲结果:F-111被强塞给了海军作为舰队防空战斗机。

平心而论,如果单纯只看舰队防空相关性能指标,F-111B是极其恐怖的,它可以携带六发aim-54的同时仍然维持2.2马赫的极速。同等条件下F-14A仅有1.65马赫极速;且巨大的内油(轰炸机的底子)和超强的亚音速升阻比(毕竟变后掠翼)令其拥有良好的滞空能力。

但是F-111B太巨大了(当然要我说这就是矫情。A-5比F-111B更大,起降性能更差,海军不还是要了。当然,要了没几年就退役了),除此之外,它有很多和海军性能需求不相符的点。

有一些点很容易改,比如机头。F-111B本来就要承载巨大的AWG-9雷达,自然要修改机头,顺带就把原先细长的陆基版本F-111机头给改成了更短粗的机头,既改善了着舰视野,也缩短了全机长(F-111B其实比J-15短....)。

但是有一些点就需要大刀阔斧的改进才行了。比如着舰重量,海军始终不肯接受一种大着舰重量的飞机。

一些具体指标我以前在知乎谈过,这里发个链接,有兴趣的可以瞧一瞧:

就当时来说,美海军不愿意接受这一巨大的战斗机:美海军的要求是,长度不能超过20米(这个要求日后成为了各路美海军重战的生死线,连NATF都受到其支配),着舰重量不能超过50000磅。

虽然实际上拦阻系统的冗余至少在小鹰以后的航母上足够支持F-111,并且事实上,在日后,美海军还是捏着鼻子接受了一种五万磅着舰质量的舰载机----f-14a带六个AIM-54着舰的质量有52000磅,而F-14D甚至带四个AIM-54着舰都要超过这一重量....这足以证明实际上这都是工程问题,是完全能解决的。但是当时海军就是在矫情,你管他的。

于是乎,新的解决方案就被抛出来了——毕竟F-111B着舰质量虽超过50000磅,但也没超多少,属于“五万多磅”,长度虽然超过20米,但也同样没超多少,是20点几米。

那就苦一苦格鲁曼的工程师,减重去呗。

3.CWIP方案

时间进展到1960年代中期,提丰系统的完蛋让海军在舰队防空上暂时只剩下了华山一条路:走通舰队防空战斗机。但F-111B虽然既有10吨多的内油还有裸奔2.5马赫载弹2.2马赫的极速,可以说的上又快又能续,但是海军还是希望它能被改的更“海军”。

因而被称作“Colossal Weight Improvement Program”,也即“超级重量提升计划”的项目应运而生。

这个项目,作为F-111爱好者的我当然以前也在知乎提过,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总结一下cwip版本f-111b的指标:
1.空重压到了38000磅/17吨级别 堪比f-14a了
2.降落重量从f-111b的接近57000磅(25.5吨以上。装载6发aim-54),降低到了22.5吨-23吨之间(尚不清楚是何等载荷,但按照重量核算,至少为4发aim-54,大概率为6发aim-54)。这个着陆重量甚至略低于f-14a类似载荷下的数据。
3.过载从5.5g提高到6.5g。当然还是不如正经舰载战斗机同时期常见的7.5g指标,但还是好些了。
顺带一提,70年代的sac里,猫猫的过载被结构限制在,略高于,6g……换句话说,这两者机动性其实……不会差太多……
4.内油降低了约1800磅。但从cap时间来看,航程反而提升了,这多半是由于减肥增加的航程抵消掉了内油减少的损失后,还有富裕。

换取这些的核心改进是:

1.弹仓换成了半埋aim-54挂点。

2.取消了f-111的整体逃生舱,代之以独立弹射座椅。

3.外围改动,比如更小的轮胎轮毂(毕竟飞机也更轻了)

航电和座舱设备全部保留。

总的来看,cwip项目上已经能看到日后f-14的影子(比如说那个“设计燃油荷载”就接近日后的f-14a水平),但总体指标明显更高。

但这究竟是由于卫星的发射,还是技术的沦丧,就很难讲清楚了,我倾向于两者兼有。

4.VFX和VAFX

早在F-111B的推进过程中,海军就非常清楚地明白,111B什么都好(至少在空中是这样。在甲板上当然就有很多不好了),就是不能狗斗。那么我们就整个能狗斗的东西呗——其结果就是VAFX,海军实验战斗攻击机。

VAFX是个很小巧的飞机,起飞重量被设定在45000磅,实际上是一种F-4的替代---说实话当时美海军有一大堆魔改F-4方案,换机翼的,加CFT的。比较夸张的做法是给F-4装一副19-70°的可变后掠翼的方案[F-4J(FV)S],当然翼盒就只能放在机身上方了,于是就变成了上单翼。

但在F-111B渐行渐远,渐渐走远的同时,海军也开始打起了VAFX的注意。其最终结果是VFX项目和VAFX项目合并,VAFX项目被加上了一副沉重的负担:简单地说就是AWG-9&AIM-54系统。

今天回过头来看,如果,啊,在这个时候,海军选择用一种“轻型F-111B”(复杂而强大的重型双座舰队截击机/重型攻击机),配合VAFX(多用途,高勤务性的双座全天候中型多用途战斗攻击机),来把甲板上的飞机逐个替换掉(技术上来说甲板上有这两种飞机就够了),可能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事儿了。但是,啊,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的结果是,这样从下往上增肥的项目同样达到了至少是F-111 CWIP-III的重量,空重超过了17吨,什么45000磅完全滚一边去了。至于最终变得像VAFX指标的飞机么,可能要等到80年代了,也就是大黄蜂。

5.F-14A.....

在海军15年的努力以后,F-14A作为海军防空战斗机的最终解被拿了出来,服役了。

问题在于,最终解不等于最优解。

如果F-111B的问题是太极端,那么F-14A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妥协而牺牲了一大堆性能指标。

他的机动力相当差。即便是更换了F-100的F-14B,最大可用过载也被限制在了6.5G。可以对比的是F-111E的过载被限制在5.8G。但是请注意,鸡力不是机动性的全部,在可用攻角,加速,爬升性能等方面,那还是F-14A更强的。

他的可靠性就更一言难尽了,70年代的F-14可靠性属于一个中队12架飞机,抽不出6架能用的飞机,这样一个水平。许多时候,F-14A不得不带着坏掉的AWG-9上天执行任务....这还不提实际上在F-111上已经基本解决了可靠性问题的TF-30(冷知识,F-111在入役后是美国空军当时服役的战机里安全记录最好的)在F-14A上又闹将了起来,而发动机可靠性问题之后伴随了大猫一生,甚至是到了大猫换F-110的晚年,D型猫仍然出过让整个机队一度禁止使用加力的大事故....

但不管怎么说,大猫还是入列了。大猫的“从哪里来”的问题,也算是说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得讲后一半,大猫“到哪里去”的问题了。不过这点也该吃晚饭了,以后有时间再谈这个问题了。

user avatar

fa18便宜啊,不单单飞机便宜,维持费用也低,一小时飞行成本才12000美元,空军f16 8000美元,f15 27000美元,f14 31000美元,要知道f22才47000美元,f35目前是35000美元。

更何况f14的数量相比fa18少太多了,同样维持后勤配件成本高太多了。

维持一个f14中队的钱够维持2.5个fa18中队了。

况且90年代苏联垮台后,再也没有那种能出动几十架轰炸机一次发射几百枚反舰导弹攻击航母编队能力的国家了。

也就不需要把战机飞到到航母四百公里远还要具备发射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

fa18腿短速度慢带不了不死鸟的缺点就不再是缺点了。

user avatar

为什么要猫




为什么不要猫



文章截图内容来自601总师王永庆的《固定翼舰载机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一文

文章认为,舰载机的发展趋势是——高威胁时突出专用,强调能力;低威胁时突出多用途,降低成本。

综合来看,舰载机联队作为航母编队的主要作战力量,其主战装备的研发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结合时代背景、军事战略和对手威胁整体筹划的结果

所以随着中国军力崛起,防区外武器射程越来越远+中导高超大量部署导致对舰载机作战半径需求越来越大——MQ25无人加油机增程+F/A-XX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F14“雄猫”,这架战机在无数军迷心中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那标志性的可变后掠翼、惊人的高空高速性能,以及在电影《壮志凌云》中的英姿,都让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然而,在2006年,美国海军却正式将其从现役序列中除名,这无疑让很多人感到惋惜,甚至觉得是“壮士暮年”的无奈。那么,美国海军为何会选择.............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印度承认误射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事,是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6月,印度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枚“阿金科特”(Agni5)远程导弹因技术故障.............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外交部发布的所谓“乌克兰政府对顿巴斯的暴行”视频,这一问题涉及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信息战的特征以及国际社会的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视频的来源 冲突背景: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赫尔松两州)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俄乌矛盾的焦点。2022年2月,俄罗斯以“保.............
  • 回答
    关于抖音用户“李赛高(佤邦)”被封号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账号主体身份 “李赛高”可能是某位公众人物或网红,而“佤邦”可能与其身份或背景有关。佤邦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存在复杂关系,涉及民族、历史、政.............
  • 回答
    沈逸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尤其关注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分析曾引发争议,但需注意的是,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信息来源、分析框架和时代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沈逸的分析背景与观点1. 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的预测 .............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地狱笑话吧的突然爆火,是网络文化、社会情绪、平台算法和亚文化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社会情绪的释放与心理需求1. 压力与焦虑的宣泄 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地狱笑话以其“荒诞”“反讽”“黑色幽默”的特点,成为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