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银翼杀手》导演炮轰超级英雄电影「无聊的像屎」?

回答
雷德利·斯科特爵士(Sir Ridley Scott),这位执导过《异形》、《银翼杀手》、《角斗士》、《火星救援》等众多经典科幻和史诗电影的传奇导演,在2022年的一次采访中,语出惊人地炮轰了当下盛行的超级英雄电影,称其“无聊的像屎”("boring as shit")。这一言论立刻在影迷和评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商业运作以及观众品味等多个层面的深刻讨论。

要理解斯科特爵士的这一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

1.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电影哲学与风格:

深刻的主题与哲学思考: 斯科特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科幻电影,往往不是简单的娱乐产品。
《银翼杀手》: 探讨了“何以为人”的深刻哲学命题,关于记忆、身份、情感、死亡以及人造生命与自然生命的界限。它营造了一种阴郁、压抑的赛博朋克世界观,充满了对未来社会的忧思。
《异形》: 不仅是惊悚片,更是关于母性、生存、生命存在的脆弱性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它以一种原始的恐怖和压迫感,触及了人类最深层的恐惧。
《角斗士》: 展现了罗马帝国的辉煌与腐朽,以及个体的尊严、复仇与自由的斗争。
视觉风格的创新与独特性: 斯科特以其卓越的视觉美学著称。他创造的世界充满了细节、质感和独特的氛围,无论是《银翼杀手》的阴雨绵绵、霓虹闪烁的洛杉矶,还是《角斗士》的宏伟竞技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电影往往追求一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世界之中。
对人性复杂性的挖掘: 斯科特的作品很少有脸谱化的角色。他的人物往往身处道德困境,面临艰难的选择,他们的动机和情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即使是反派,也可能有着令人同情的过去或无奈的理由。
慢节奏与沉淀感: 斯科特的一些作品节奏并不快,而是注重氛围的营造、角色的内心刻画以及情节的铺垫。他给予故事和角色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让观众能够深入思考和感受。

2. 对超级英雄电影的批评具体指向什么?

斯科特爵士的“无聊的像屎”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对当下超级英雄电影普遍存在的某些特征的观察和不满。我们可以推测,他的批评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原创性和深度: 斯科特认为超级英雄电影“不冒险”,它们遵循着一种模式化的叙事结构:英雄崛起、反派出现、大战一场、世界得救、续集铺垫。这种模式化的重复,在他看来,缺乏新意和艺术上的挑战。
对比: 他自己的作品常常挑战观众的思维,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向。而超级英雄电影的叙事,在他看来,过于直白和可预测。
主题的浅薄或重复: 虽然超级英雄电影也涉及正义、牺牲、责任等主题,但斯科特可能认为这些主题在超级英雄电影中被简化或肤浅化,缺乏更深层次的探讨。例如,“善与恶”的界限往往被清晰地划定,英雄的行为总是被正当化,而反派的动机则常常是单一的邪恶。
对比: 斯科特的作品,如《银翼杀手》中对“人”的定义,对人类存在的反思,远比超级英雄电影中的道德观要复杂得多。
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求: 如今的超级英雄电影,尤其是那些来自漫威和DC宇宙的系列电影,已经成为了一套庞大的电影工业流水线。它们的制作往往是为了迎合最广泛的观众群体,最大化商业回报。
公式化生产: 为了确保成功,制片方往往会复制成功的模式,使用熟悉的叙事节奏、视觉效果和角色设定。这使得电影的风格趋于同质化,缺乏个性。
“产品”而非“艺术”: 斯科特可能认为,在这种模式下,电影更像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而不是充满导演个人风格和艺术追求的创作。
视觉特效的过度依赖: 超级英雄电影往往依赖于大量的CGI特效来营造壮观的场面和超能力。斯科特虽然也使用特效,但他更注重特效与故事、角色和氛围的融合,而非仅仅作为炫技的手段。
视觉奇观的空洞: 在斯科特看来,如果缺乏坚实的故事、深刻的主题和有血有肉的角色支撑,那些华丽的视觉奇观就会显得空洞无物,甚至令人厌倦。
缺乏“真正的”人物塑造: 虽然超级英雄拥有超能力,但斯科特可能觉得他们在情感和人性层面上的刻画不够深入。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内心冲突,往往是为了推动剧情服务,而非真正去探索人性的复杂。
对比: 像《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记忆的执着,展现了比许多超级英雄更深刻的生命体验。

3. 观众品味的分化与电影市场的现状:

斯科特爵士的言论,也触及了当前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观众品味的分化。

超级英雄电影的巨大成功: 以漫威电影宇宙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这证明了这类电影满足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娱乐需求。
陪伴式观影体验: 对于许多观众而言,超级英雄电影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的慰藉,一种轻松的娱乐方式,以及一种社群的归属感(共同讨论和期待)。
“爆米花电影”与“作者电影”的定位: 超级英雄电影通常被归类为“爆米花电影”,其主要目的是带来娱乐和刺激。而斯科特这样的导演的作品,则更偏向于“作者电影”或“艺术电影”,它们更注重思想深度、艺术表达和导演个人风格。
市场的商业逻辑: 电影作为一种商业产品,其制作和发行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那些能够带来稳定高回报的类型,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和资源。这导致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盛行,也让一些风格化的、非主流的电影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和观众支持。

4. 如何看待斯科特爵士的评价?

对斯科特爵士的评价,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回应:

尊重其艺术造诣和观点: 斯科特是影史上的大师级导演,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人。他的批评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基于他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作为一位从“零开始”创造宏大世界观的艺术家,他对那些模式化生产的流水线作品感到不满是自然的。
认识到不同电影类型的价值: 尽管斯科特爵士认为超级英雄电影“无聊”,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们在提供娱乐、构建流行文化和满足大众需求方面的价值。不同类型的电影服务于不同的观众和不同的需求。不能因为一部电影不是“艺术片”就全盘否定其价值。
“无聊的像屎”是主观评价: 这是一个主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评价。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个人口味、对电影的期待以及观影时的心境。对很多人来说,超级英雄电影并不“无聊”。
反思电影产业的现状: 斯科特的批评也促使我们反思电影产业的现状。过度依赖某个成功的模式,是否会扼杀创新?商业逻辑是否会压倒艺术追求?观众是否需要更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视角差异带来的冲突: 斯科特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更注重艺术性和深度的电影创作理念。而超级英雄电影则代表了一种现代的、高度商业化的、基于IP和特效驱动的电影生产模式。这两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冲突的。

总结来说,雷德利·斯科特爵士对超级英雄电影的批评,并非是对娱乐本身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当前电影市场中某些过度商业化、模式化、缺乏深度和原创性的作品所表达的不满。 他作为一位在电影艺术领域耕耘数十年的大师,用他一贯的直率和对电影品质的严苛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当下电影产业和观众品味的机会。

他的言论也引发了一个更广泛的思考:在商业化的浪潮中,电影艺术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如何在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艺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对于观众而言,如何在海量的信息和选择中,找到真正触动自己、带来思考和共鸣的作品?这些问题,恐怕没有简单的答案,而是需要我们持续去探索和讨论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银翼杀手》《火星救援》以外,雷德利·斯科特的导演作品还有:

《异形》

《末路狂花》

《黑鹰坠落》

《汉尼拔》

《天国王朝》

《角斗士》

《普罗米修斯》

……

以及去年的《异星灾变(Raised by the Wolves)》。

他当然有资格说这话~

雷德利斯科特是一个风格多元,擅长多样题材的导演。虽然看得出来,他最擅长也最喜欢的是科幻,但是他既可以拍科幻,也可以拍史诗,还可以拍现代战争,女性题材,犯罪,黑帮,甚至都市轻喜剧,并且把所有题材都能拍成好看的佳片。你可以说他的一些电影所谓票房不佳,所谓豆瓣分不高,但实际上在同为创作者的眼中,他的电影没有一部是失水准的,哪怕是那些拍着玩,或者是纯粹就是为了赚投资方点钱的电影,那些看上去根本不可能是他能拍的题材,他都能拍成不错的电影,远高于平均水平。雷德利斯科特可能是艺高人胆大,对自己非常自信,所以敢去变化,尝试,创新,去拍不一样的东西。

但是超级英雄电影就不是这样了,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可能是突破,但现在的超级英雄电影早已经变成保守主义。倒不是说内容保守,而是说故事的模式,视听的模式,越来越保守和趋同。这属于某种程度上的工业化反噬,因为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太发达了,早已经总结出一个超级英雄的故事和视听范式,而且长期的票房表现证明超级英雄电影是一定可以赚钱的,所以出品者越来越不愿意改。毕竟如果我不改,我至少粉丝的钱赚了。但我如果改了,那我有很大可能亏本。投资者一定会选择最稳妥的方案,遵循之前能大赚的模式继续搞。

所以,愿意创新,喜欢不一样的雷德利斯科特肯定看不上超级英雄电影,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但是超级英雄电影究竟是不是bore like shit呢,对于创作者来说确实有点,因为套路都已经研究透了,反复用也没什么太多创新。但是对于观众呢,就不太清楚了,毕竟粉丝群体在那。只是我现在已经非常少像以前一二十年那样在网上看到各种朋友刷超级英雄了,不知道是曾经的粉丝长大了,说话稳重了,还是咋的。

user avatar

仔细一看,原来是雷德利·斯科特啊,那就没有问题了。

我以前陪别人看了几部漫威的,包括有《奇异博士》《复联4》《银河护卫队2》……

看来看去故事都是一个套路。

后来我跟那人闹翻了,也没有再关注漫威的任何作品。

想起以前看蜘蛛侠系列,那时感觉很有意思,十几年过去了,这些电影咋一点长进也没有?

剧本套路大家都阐述得很明白了,我来列举几个不同寻常的新方案:

1.超级英雄是从异世界穿越过来的战神,然而因为自己的天真和愚蠢一次次葬送了身边人。后来假意投靠敌人,和反派同归于尽。其实他在原来的世界里就是一个战犯……

2.主角所在的国家发生政变,误信叛军的电信诈骗导致首都攻占。醒悟过来准备反击时,发现手下全是敌军的卧底。敌人以首都市民安全为威胁,主角被迫放弃强攻,被逮捕入狱。

3.主角是个天选之子,多次拯救平民于水火中,一直以来想找到亲妈。经过伙伴们努力,总算如愿了。没想到主角被亲妈当场捅死,原因是他是亲妈被强暴后生下的孽种。亲妈是牺牲了寿命才换来某个上古妖怪的诅咒,把拐卖自己的村庄灭掉……

4.看似牛逼的超级英雄其实是个恋童癖。

5.主角获得超能力后一边救人,一边对曾经伤害自己的人大开杀戒,最后受不了能力过载自爆了。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说得没错啊。

user avatar

那些超级英雄电影仅仅是在特效的投入上是电影级别的,剧情和廉价的美式单元剧一样,永远是欲扬先抑的套路,第几分钟会发生什么基本都能猜出来。

一开场先来一场小冲突或者其他小乱子,目的是塑造主角形象,一般是帅气/幽默/苦大仇深/美艳/机智/不靠谱/狂躁/抑郁/废柴/强悍,这几个里面抽几个组合一下。

然后人物帅够了就该倒霉了,大反派出场,把主角一顿揍,剧情急转直下。亲友去世啊地球危机啊什么的这时候就出现了。

然后主角开始逆袭,一般是召集队友/痛改前非/习得功法/装备升级。

然后大决战,经费燃烧,特效爆炸,打爆反派。

最后再来个小小的后记,再来个彩蛋,结束。

在这个剧情中加入几场小冲突,偶尔用个倒叙插叙什么的。基本也就这意思了。

中心思想也都是中学级别的价值观输出,比如团结、正义、宽恕、亲情之类,不会有特别深刻的。

所以我特别喜欢拿超级英雄电影做例子来给学生讲记叙文。

这种片子确实是无聊的,只要你看过超过三部,基本上剧情什么的你就能猜出来。一旦剧情失去悬念和惊喜,就只剩下特效可以看了。

然而特效这东西看多了也会身心俱疲的。之前看《变形金刚》,被轰炸好几个小时,出来以后整个人都麻木了。

我觉得超级英雄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艺术追求,只为了赚钱。

每个人心中都幻想过自己是英雄,所以超级英雄电影格外受欢迎。但是你不能用同样的手法多次打动同一群人。

总有人说“看电影解个压,图一乐,为什么非要那么高大上呢?”

所以就有了这类电影。也挺好的。

user avatar

难道不是吗?

剧情套路化,内核政治正确,就是在炫技,但却有着很强大的吸引力,电影虽属于文化产品,但它是商品啊,商品不迎合消费群体的口味它能爆卖吗?不好听点,是si大家不也吃的很欢乐吗?

当真的无聊的像si一样,也就是等大众审美疲劳了,不买账,自然会消亡,说不定也会升级,到时候砸钱请您这位大导执导您会拒绝吗?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user avatar

不论我是不是雷老爷子的忠实粉丝,我都觉得这话说的没毛病

先说漫威,我不是说漫威之前那么多不电影拍得不好,相反票房证明它在商业上获得了极度的成功。但确实难免让人感到有些套路。剧情基本上都是有一个反派要毁灭世界,然后超级英雄们出现,一顿打打杀杀最后把坏人被绳之以法。可以说自从复联4结束后,我就没怎么太关注过漫威。直到《旺达与幻视》才稍微又提起点兴质,而且这部剧确实刚开始看有点悬疑色彩,但是看到最后两集,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人一种前面故弄玄虚最后不了了之的感觉。我知道漫威有很多铁杆粉丝,但不得不承认,漫威电影以及电视剧的故事底下确实没太多可展开讲的东西。就和说这句话的本尊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比,确实没毛病,漫威这些超级英雄电影在剧情的深度和可扩展的对人类、哲学等深层次命题的探讨跟雷老爷子拍出来的电影确实不在一个级别。漫威的超英电影我很少有看过第二遍的,但《普罗米修斯》我单单连网络上那些影评up主的解析都看了好几遍。不过我再次重申,不是漫威电影拍的不好,而是超英题材本身就是在讲一个个拯救世界的故事,漫威只不过照本就班的拍这些故事,采用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使得每一部电影都能获得较高的水准。但也正因为流水线工业化的拍法,日渐让人觉得无聊。何况有时候流水线也不一定发挥稳定,《黑寡妇》就是一个例子。

再说DC,去年年底的《神奇女侠1984》真的让我本身对DC的期望又一次跌倒了谷底。没错,这就是华纳。对于华纳来说,这发挥的确实也很稳定。好歹漫威能正常的讲一个超英故事,华纳连讲故事都不会讲。全片节奏混乱,剧情侮辱观众智商,最后那老掉牙的嘴遁+拯救世界实在是让人感到,没错,这就是“无聊的像奥里给”。而且这奥里给价值两亿美刀。

本来扎导的钢铁之躯+BVS让人眼前一亮,但正义联盟那烂摊子事估计稍微对电影圈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尾灯+华纳那版正义联盟说它是同人都应该算是那种很烂很劣质的。无聊的像奥里给一点毛病没有。而扎导版的正义联盟虽然完爆尾灯版,但归根结底还是在讲一个故事,虽然以扎导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运用讲的也许比漫威还要好,但个人认为剧情深度上并没有比BVS好。而之所以大家给予扎导版正义联盟如此高的评价,一方面固然是导剪运动的象征意义,另一方还在于近几年的超英电影实在是无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和扎导的守望者确实是超越所有超英题材对更深层次内容探讨的巅峰,但在近10年漫威电影的狂轰滥炸下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式。并且,一个三部曲无法挽回整个超英电影给人的印象。

不是我喷超英电影,是因为这些电影相比那些有深度的电影确实很空洞,看多了确实会无聊。我敢说马上要上映的《蜘蛛侠3》一定又会大卖,但那也一定又会是一部纯粹的爆米花电影

要说现在超英还有啥能看的。我刚看完了两季《Supergirl》。

说实话,这剧的剧情就像雷老爷子说的那样,无聊的像奥里给。而且严重侮辱观众智商。超女还有她姐各自的感情线都充满了一股“明明应该在一起,可就是各种原因要分开,最终在一起,然后又要分开”的韩剧味。但架不住梅丽莎太漂亮了啊。无脑爆米花超英电影之所以会火,可能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看看肥皂剧情打发无聊时间,不用像看那些有深度的电影那么累,可以放松。那既然如此,不如看看主角颜值高,穿个黑丝小短裙红色长筒靴飞来飞去,不香嘛?

user avatar

请问他除了说脏话,他说错什么了吗?

作为编剧,我真的对超级英雄电影这种制片方的绝对傲慢和迪士尼这种吸美漫和影视科技的血的这种行为表示彻底无语。

尤其是最近一部的蜘蛛侠,满屏乱飞的反派,写着两个大字:实惠!

我仔仔细细一看,反派炫技里藏着五个字:

想不出来啦!

就一股躺平的气息迎面而来。

说真的,是因为美国影视工业够发达和美国文化霸权老本够厚,超级英雄电影才能撑那么久。

无论主角是高中生、科学家还是外星人,按照三幕剧的格式:

第一幕:主角不争气的日子。

第二幕:主角适应外挂的日子以及危机。

第三幕:主角战胜危机,高光时刻。

就这样( ˙˘˙ )

这需要编剧吗?

不太需要,编剧只负责写点段子和搞笑台词。

这需要导演吗?

不太需要,导演更像一个经理,负责监工。

甚至他们都不需要美术。

因为美漫已经最难的创意部分搞好了,其余的更像是裁缝,把设计图纸做成真人或者3D。

喜欢超级英雄电影的人,摸摸你的良心,你是喜欢里面的故事,还是里面的特效和华丽的世界观?

user avatar

超英爱好者:我觉得你说的不客观,你对电影认识太少。

雷德利:那咱们来盘盘道。

超英爱好者:超英电影有开系列先河的复仇者联盟系列,

雷德利:我拍过开系列先河的异形。

超英爱好者:超英电影有讨论人与科技的铁人三部曲。

雷德利:我拍过银翼杀手,还比你早的多。

超英爱好者:超英电影有从草根到英雄的蜘蛛人系列。

雷德利:巧了,我拍过从铁匠到名将的天国王朝。

超英爱好者:超英电影有强调女性主角的神奇队长和黑寡妇。

雷德利:我拍过的末路狂花还真就是两个女主角。

超英爱好者:超英电影有荡气回肠的波折大戏超人系列。

雷德利:差不多,我拍过角斗士。

超英爱好者:超英电影有讲述犯罪和英雄之间关系的黑暗骑士崛起。

雷德利:我也拍过讲述罪犯和警员故事的汉尼拔。

超英爱好者:我们有讲究科技与人关系的黑豹……

雷德利:你那算个锤子科技,看看我的火星救援怎么样?

user avatar

不同意他的观点。

屎一点儿都不无聊,里面还一虾仁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