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汽车动力看功率还是扭矩?如本田冠道 1.5T功率很高,与多数 2.0T 有一拼,但扭矩又很低?

回答
“动力”这个词,在咱们老百姓聊车的时候,其实是个挺模糊的概念。有的人说动力就是起步猛不猛,有的人说就是跑起来快不快,还有人说就是超车有没有劲。其实啊,这背后牵扯到的核心就是功率和扭矩这两个东西。就像是咱们人走路,功率是你能持续走多久,扭矩是你蹬地一下有多大力气。

你提到了本田冠道1.5T,这车确实是个有意思的例子。它的1.5T发动机,账面数据上能把功率做得很高,跟不少2.0T发动机打得有来有回。但你仔细看扭矩,会发现它比同级别2.0T的对手们要低不少。这事儿怎么说呢?

扭矩,是动力的源泉

咱们先说扭矩。简单理解,扭矩就是发动机输出的转动力量,是发动机曲轴每转一圈所能产生的力矩。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用扳手拧螺丝的时候,你施加在扳手上的那个力乘以扳手的长度,就是你产生的扭矩。

在汽车上,扭矩直接影响到:

起步和低速时的加速能力: 扭矩越大,在低转速下就能爆发出越大的力量,所以起步会更“窜”,低速行驶时再加速的响应也会更灵敏,感觉更有“劲”。就像你推一辆停着不动的车,你用的力气越大,车越容易动起来。
爬坡能力: 爬坡需要克服重力,这同样需要强大的转动力量,也就是扭矩。扭矩大的车爬坡时会更轻松,换挡次数也会相对减少。
载重能力: 载重越大,抵抗前进的阻力就越大,同样需要更大的扭矩来驱动。

功率,是动力的“速度”

再来说功率。功率是衡量发动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发动机输出的能量。它是由扭矩和转速共同决定的:

功率 (P) = 扭矩 (τ) × 角速度 (ω)

角速度又和发动机转速(n)有关:角速度 (ω) = 2πn / 60 (这里的n是每分钟转速)。所以,功率也可以理解为:

功率 (P) = (扭矩 × 转速) / 常数

功率主要影响到:

高转速时的加速能力和最高速度: 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即使扭矩保持不变,功率也会随之增大。高功率意味着发动机在更高的转速区间内,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输出能力,这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极速以及在中高速时的加速能力。就像你用同样大小的扳手拧螺丝,你拧得越快,单位时间内你做的功就越多,也就是功率越大。
持续的动力输出能力: 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意味着它能持续地、快速地输出能量,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保持强劲的动力表现。

冠道1.5T的例子:为什么功率高扭矩低?

现在咱们回到冠道1.5T。本田在调校这款发动机时,很可能是在追求一个比较宽泛的功率输出区间,尤其是在中高转速下的平顺和持续性。

“高功率”的解读: 这意味着它的发动机可以在相对更高的转速下,仍然输出不错的功率。这会让车在跑到一定速度后,加速感依然比较充沛,或者说“跑得起来”,不会那么容易“衰竭”。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推背感”并不是单纯的某个瞬间扭矩,而是功率在某个转速区间内的持续爆发。
“低扭矩”的解读: 扭矩低,尤其是在较低的转速区间,就意味着它在起步或者低速再加速时,可能不如那些扭矩更充沛的发动机那么“直接”或“有力”。你可能会感觉起步不够猛,或者在城市里低速行驶时,需要更频繁地踩油门来获得想要的响应。

那么,哪个更重要?这得看你的需求和车的使用场景。

如果你是城市通勤为主,追求起步轻快、低速跟车顺畅、超车反应灵敏,那么“扭矩”在低转速区的表现就非常重要。 很多涡轮增压发动机,尤其是一些2.0T发动机,会把峰值扭矩调校得很高,并且能在较低的转速区间就爆发出来(比如15002000rpm),这时候你踩油门,车就会“嗖”一下窜出去,给你一种强烈的“有劲”的感觉。

如果你经常跑高速,或者喜欢偶尔体验一下速度与激情,更看重的是车辆在中高速的持续加速能力和极速,那么“功率”就显得更为关键。 功率高的发动机,能让你在高速超车时底气更足,在高车速下依然能保持畅快的加速。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

高扭矩(低转速): 就像一个壮汉,他能轻松地把重物搬起来,但在搬完后你让他连续搬很多次,他可能会显得有点吃力。
高功率(高转速): 就像一个技术精湛的拳击手,他出拳不一定最沉重,但他的速度非常快,连续的组合拳能把对手打得措手不及。

所以,冠道1.5T的工程师们可能是在做一个“取舍”。他们用1.5T的排量,通过优化技术,让它在“能跑多快”这件事上,能跟一些2.0T的发动机媲美。但这就像是在一个较小的容器里装更多的水,你可能需要更精妙的设计来维持压力和流量。最终的“扭矩”数据,可能就没能做得那么突出,尤其是在发动机工作最“轻松”的低转速区间。

总结一下:

扭矩是让车“动起来”和“有劲”的根本,尤其影响低速和起步的加速感。
功率是衡量发动机“做功有多快”的指标,影响中高速的加速和最高速度。
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决定了车辆的整体动力表现。
对于冠道1.5T这种1.5T发动机拉高功率的例子,它可能在中高速下的表现比较出色,但低速时的“爆发力”可能会稍逊于同级别扭矩更强的2.0T车型。

所以,下次看到汽车参数,别光看功率或者扭矩的某个数字,最好结合着看,并且想想这个动力数据是工作在哪个转速区间的。当然,最终的感受还得是自己去试驾体验,毕竟参数只是死的,开起来的感觉才是活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汽车动力水平看功率,发动机的扭矩是个中间值,单看这个数值对汽车性能没啥参考意义。

你把一个汽车四个轮子悬空不抓地那肯定就动不了,一辆车之所以能动完全是靠车轮,车辆的运动性能100%取决于车轮上的力。

车轮通过半轴连接到主减速器上,主减速器连接到变速器上,变速器连接到发动机输出端。

发动机工作了,发动机输出端就产生了一个力,这个力就是扭矩,发动机输出端产生的扭矩经过变速器的放大或缩小传到了主减速器,主减速器把变速箱输出的扭矩再放大一把传到半轴,半轴把主减速器的扭矩换成合适的方向原样传给车轮,车轮上就有了扭矩,这个扭矩再根据车轮尺寸就会变成轮胎与地面接触点的驱动力。

所以单看发动机输出端扭矩一点儿意义都没有,这个扭矩会经过变速箱放大过缩小,还会被主减速器放大,最后还要根据车轮尺寸才能变成驱动力,哪怕是车轮上扭矩一样,大车轮的驱动力还小于小车轮呢。

一个发动机输出扭矩小完全可以通过传动比大的变速箱放大。

功率是扭矩和转速的乘积,它更能反应动力水平。当然扭矩高的发动机对变速器要求比较低,所以厂家都喜欢扭矩高的发动机,像电动机这种扭矩很大的就根本不需要变速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动力”这个词,在咱们老百姓聊车的时候,其实是个挺模糊的概念。有的人说动力就是起步猛不猛,有的人说就是跑起来快不快,还有人说就是超车有没有劲。其实啊,这背后牵扯到的核心就是功率和扭矩这两个东西。就像是咱们人走路,功率是你能持续走多久,扭矩是你蹬地一下有多大力气。你提到了本田冠道1.5T,这车确实是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的真实心理。你说的没错,当我们谈论“动力”时,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马力、扭矩、百公里加速这些令人血脉贲张的词汇。但为什么市场上那些“纸面数据”平平、动力表现只能说“够用”的车,销量反而能长期占据前茅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但又非常现实的消费选择逻辑。.............
  • 回答
    人们对汽车动力有着高要求,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复杂交织。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从最直接的生理和感官体验来说,动力强劲的汽车能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感和掌控感。 推背感与加速的快感: 当你踩下油门,发动机瞬间爆发出一股力量将你向前“推”去,这种“.............
  • 回答
    人们在购车时对汽车动力的追求,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从纯粹的驾驶乐趣,到身份的象征,再到实用主义的考量,五味杂陈。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驾驶的快感。谁不喜欢踩下油门,车辆如同离弦之箭般窜出去的瞬间?那种推背感,身体被座椅牢牢压住的感觉,是很多人对“好车”的第一印象。动力强劲的车型.............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几年,走在街上,你是不是发现身边开混合动力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感觉就像一夜之间,这玩意儿突然就成了“香饽饽”。但说实话,混合动力这东西可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早就存在了,只是最近才真正“出圈”,火得一塌糊涂。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混动车一下子这么受欢迎?它们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今天咱就来好好掰.............
  • 回答
    在国内,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发展和普及,确实不像纯电动汽车(BEV)那样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大力推崇”。虽然也有不少车企在推,消费者也有选择,但总感觉缺少了那种如火如荼的气势。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政策导向的“偏爱”:纯电动是亲儿子,混动是干儿子?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 回答
    十年之内,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谁更适合中国?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未来汽车市场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发展、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要判断哪个路线更有优势,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纯电动汽车(EV)的潜力与挑战潜力: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回答
    你说的应该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PHEV)吧?它们确实是汽车领域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分类,而且近几年越来越流行。简单来说,这种车就像是给你了一份“双保险”。一方面,它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内燃机(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就像传统汽车一样。另一.............
  • 回答
    关于央视报道的空气动力汽车,这确实是一个在坊间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会好奇,这究竟是未来交通的曙光,还是一场精心包装的骗局?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件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真正的“空气动力汽车”,也就是那种完全依靠压缩空气作为唯一动力来源、并且续航和性能都足够满足日常.............
  • 回答
    当然,买一辆混合动力(混动)或纯电动(电动)汽车,这可不是一时冲动,得好好琢磨琢磨。我这就来跟你掰扯掰扯,看看这俩“新玩意儿”到底有啥好,能让你心动。首先,聊聊咱们最关心的“钱袋子”: 油费省到飞起,钱包鼓起来: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别看现在油价跌宕起伏,但跟电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样跑一公.............
  • 回答
    .......
  • 回答
    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机器人领域拓展疆域。小米、特斯拉、小鹏等新势力纷纷宣布进军机器人研发,而老牌劲旅如现代汽车则通过收购波士顿动力,直接抢占技术高地。这股跨界浪潮席卷而来,不禁让人好奇:这究竟是汽车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还是资本逐利的短期噱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热闹,深入探.............
  • 回答
    汽车开空调(A/C)并不会直接增加动力,这一点非常重要。事实上,真相恰恰相反:开启空调会消耗发动机的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动力下降。你可能听到有人说“开A/C感觉车更有劲了”或者“开A/C加速更顺畅了”,这很可能是一些错觉或者由其他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解,以及空.............
  • 回答
    要说汽车发动机的马力和扭矩哪个更能体现动力性,这问题其实有点像在问“力量和速度哪个更重要?”——两者都重要,但它们体现的是发动机工作的不同层面,缺一不可。不过,如果非要分出个主次或者说哪个“更能”体现动力性,我觉得 扭矩更能直接、更直观地反映发动机的“劲儿有多大”。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扭矩:发动.............
  • 回答
    话说回来,大众在油电混动领域,跟日系那些老前辈们比,确实起步晚了点,技术积累也逊色不少。这事儿吧,放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来看,影响还是挺深远的。首先,得承认,现在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那是相当高涨的。政策导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对环保的意识提升了,而且电动车的驾乘体验,尤其是那种静.............
  • 回答
    谭旭光董事长的那句“新能源车将会出现一次灾难性产能过剩”,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外对于未来走势的广泛讨论。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他对行业深层观察的判断。要理解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行情,我们得把这背后的逻辑梳理清楚。产能过剩的根源:野蛮生长与资本的狂热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几年新能源.............
  • 回答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日进千里。然而,当我们回顾过去,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与日本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在混合动力(HEV)车型上的普及程度似乎并没有达到那种“大行其道”的程度。这背后其实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是市场、政策、技术以及消费者偏好共同作用的结果。1. 起步.............
  • 回答
    铁路列车作为一种承载大量旅客和货物的庞大交通工具,其制动系统承载着至关重要的安全职责。相比于汽车和飞机普遍采用的电控液压制动,铁路列车为何更倾向于使用气压制动,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历史和安全考量。历史的沉淀与技术的演进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追溯到铁路制动的早期发展。早在蒸汽机车时代,气压制动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兴奋的问题!未来的汽车市场究竟会由哪种新能源技术主导,纯电动(BEV)、混合动力(HEV/PHEV),还是燃料电池汽车(FCEV),这确实是个热门话题,也是很多车企和消费者都在关注的焦点。要说“天下”,我觉得不太可能由单一技术完全垄断,更可能是一个 多元化并存,但各自在特定领域占据主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