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的印度为什么会屡次被外族征服?

回答
谈到印度历史上为何屡次被外族征服,这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以及政治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一层层历史的表象,去探究那些深层的驱动力。

一、地理上的开放性:易攻难守的沃土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印度的地理特征。印度次大陆拥有北部的强大天然屏障——喜马拉雅山脉,这使得从北方陆路入侵的难度极大。然而,这一屏障并非铜墙铁壁。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南端,存在着几处重要的山口,例如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博兰山口(Bolân Pass)和布尔扎尔山口(Burzil Pass),这些成为了外族入侵的天然通道。尤其是在古代,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山口成为了连接中亚与南亚的生命线。

换句话说,印度虽然有“山脉之固”,但这些连接口却是其软肋。一旦有强大的力量在中亚地区崛起,并集结足够的力量,就很容易通过这些山口渗透进来。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贵霜人、突厥人、蒙古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这些地理上的“漏洞”。

同时,印度东、南、西三面环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它免受海上入侵的直接威胁,但也意味着它并非一个孤立的岛屿。当远方的海上力量,如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发展出强大的航海技术和军事力量时,印度沿海的开放性同样使其暴露于风险之中。

二、印度内部的分裂与政治上的软弱:分散的力量难以抵抗

这是导致印度屡次被征服的最为关键的内在因素。印度次大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相反,它长期处于一种地方诸侯割据、邦国林立的状态。

1. 种姓制度的固化: 印度独特的种姓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秩序,但也造成了深刻的社会隔阂和阶级固化。不同种姓之间往往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壁垒,这影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和整体凝聚力。在面对外敌时,各个种姓、各个地区往往各自为战,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一个统治者即使强大,也难以真正调动全国资源去抵抗侵略。

2. 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与冲突: 印度是多种宗教和文化的发源地和汇聚地,如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等。虽然多样性是印度的魅力所在,但在某些历史时期,宗教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加剧社会的分裂,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甚至导致一些地区为了自身利益而与外族勾结。

3. 地方王权的短暂与更迭: 历史上的印度,王朝更迭频繁,大帝国往往寿命不长,很快就会分裂成几个小王国。例如,孔雀王朝之后的印度,就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直到笈多王朝的短暂统一。而当一个强大的帝国覆灭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往往会被新的地方势力填补,但这些新势力往往缺乏足够的力量和号召力来整合整个次大陆。当外族入侵时,印度人往往只能拿出“分而击之”的力量,而无法形成“合而击之”的强大合力。

4. 军事体制的差异: 相比于一些游牧民族或中亚的征服者,印度在军事技术和组织结构上,有时会显得保守和落后。例如,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在中亚和波斯等地更为突出,而印度更依赖步兵和象兵。虽然象兵在战场上具有震慑力,但在某些情况下,其机动性和适应性不如骑兵。而且,印度军队的组织和训练方式也可能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征服者来得高效和严密。

三、外族征服者的强大军事实力与战略优势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那些能够成功征服印度的外族,本身就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超的战略运用能力。

1. 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 来自中亚的许多征服者,如贵霜人、突厥人、蒙古人,他们长期生活在草原上,掌握了精湛的骑兵战术。他们的骑兵部队训练有素,机动性强,能够在广阔的战场上快速机动,分割包围敌人。这种战术在中国和波斯等文明中早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同样适用于征服印度。

2. 军事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许多征服者也带来了新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例如更先进的弓箭、更有效的攻城器械等。他们也懂得如何利用印度的地形和内部矛盾,制定出相应的战略。例如,德里苏丹国的建立者古尔人,就凭借其精锐的骑兵和有效的组织,在印度北部建立起了强大的统治。

3. 对印度社会结构的利用: 征服者并非只依靠武力。他们往往也能利用印度内部的政治分裂,拉拢一些地方势力,或者在征服后,利用原有的印度官僚体系和地方精英来管理统治。这种“以夷制夷”或者说“借力打力”的策略,使得他们更容易巩固自己的统治。

四、历史上的具体事例分析: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就已将印度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纳入其帝国版图。这是印度首次大规模地被外族统治,主要利用了印度河流域的战略通道。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的东征抵达印度西北部。虽然他的征服在地域上并不深入,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战术给印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贵霜帝国: 公元1世纪左右,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在中亚和印度北部建立了强大的统治。他们成功地利用了中亚到印度的贸易路线,并通过军事手段巩固了其影响力。
突厥人(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 11世纪开始,来自中亚的突厥部落开始对印度进行大规模的劫掠和征服,最终建立了德里苏丹国。他们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广泛统治的伊斯兰政权,其军事力量尤其是在骑兵方面,给印度军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莫卧儿帝国: 16世纪初,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从阿富汗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征服了印度北部,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它在军事、行政和文化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兴衰也与印度内部的政治博弈息息相关。
欧洲殖民者(英国东印度公司): 18世纪以后,随着欧洲海军力量的崛起,英国东印度公司利用印度内部的政治分裂,通过军事手段和外交策略,逐步控制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最终建立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统治。这又是印度被外族征服的又一个重大历史篇章。

总结来说,印度历史上的屡次被外族征服,是其地理上的开放性为外敌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内部的政治分裂、社会结构性问题以及军事上的相对劣势,则使得它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与此同时,那些能够征服印度的外族,往往拥有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更强的组织能力以及更灵活的战略手段。这是一个复杂而令人深思的历史现象,也是研究世界文明交流与碰撞的一个绝佳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这片土地喜欢集邮,有一种不集齐了不罢休的狠劲儿,甚至上瘾了,一万年来戒不掉。

最早发行的是黑色版的,后来是颜色可疑的白色版,有几次变体,再后来还出过一张黄色版的,最辉煌的时候是前些年送到英国印刷的正宗白版,之后自己刷,刷出些神智不清的版本,非常迷惑人。

印度是世界唯一集齐了各色统治者的国度,耶!厉害吧?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哈,我个人觉得这跟印度人热情好客有关,来的都是客,一言不合就跳舞。

一般客人去了,他们会用热情的舞蹈欢迎你。

侵略者去了,他们被屠刀逼着跳舞。

难怪印度人那么喜欢跳舞。哈哈哈

未来某股势力再次进入印度,他们肯定箪食壶浆,以舞相待。

user avatar

首先,必须反对这个问题。

这问题有两个预设立场,一个暗含在底层的立场。

两个预设立场是:第一、地球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个叫“印度”的国家;第二、这个“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是由一个主体民族构成的。

一个暗含立场是: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文明古国,有可比性。

如果三者皆否,“历史上的印度为什么屡次被外族征服”这一问题,就和“历史上的东南亚为什么屡次被外族征服”一样,毫无意义。

首先,自古以来有没有“印度”这个国家?

答案是没有。

印度这个词,来源于“Sindhu”,是从中亚来的各族对阿富汗兴都库什山的山脚下这一大片土地的称呼,有点像我们往中国以南随手一指:这里就是东南亚吧!

所以,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印度”这个国家。就算有偶尔昙花一现,几年十几年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的某些帝国,加起来的时间占所谓“印度”的历史也就百分之一二的样子。

这一点要明确:印度没有“自古以来”,它在本质上就是个地理名词。

有空去看《大唐西域记》,会在里面看到碎成一堆的国名,那才是印度的常态。

再加一句:甚至还没有“印度”,因为“Sindhu”只是外人的叫法,其实现在印度人的自称是“婆罗多(Baharat)”

第二,有“印度人”这个民族吗?也没有。

历史上印度各族之间相互的仇恨比外来者还多,外面突然来了比较强、比较有力的,欢迎还来不及,怎么会考虑反对甚至抵抗的问题呢?

再来答那个底层问题:印度是不是文明古国。

先上张图:

看到没?那个古印度文明在现在的巴基斯坦。

顺便再说一下:佛教诞生于尼泊尔蓝毗尼,那地方从古代起,就是黄种人的地盘,被长相类似印度人的人占据,佛教诞生两千多年后,是十四、十五世纪才发生的事。

所以,印度只是佛教比较早传播到的地方,却不是佛教的发源地。

上图是尼泊尔塔芒人,根本就是黄种人的长相,和印度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长相类似印度人的,是很晚才到尼泊尔的,所以尼泊尔和印度不是一回事。

既然三者皆否,一个经济比较落后,也没什么文化成就,又没什么武力,还一堆国家和民族相互仇视的地方,屡次被外族征服,应该不是什么很让人觉得奇怪的事吧!

user avatar

如果把印度看做一个整体。

印度人被被大规模入侵的次数并不多。

雅利安入侵,穆斯林入侵,蒙古人入侵,英国。

总计四次。

而中国关内被大规模入侵有

五胡,蒙古,鞑清。三次

英国则是

高卢入侵,罗马,日耳曼入侵,维京—诺曼人

四次。

区别在于,印度人和英国人的自我认同都被换种。中国没有。

另外,英国换种的次数比印度还多。

印度换种一次半(雅利安一次+穆斯林半次)

二英国,高卢一次,日耳曼人一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印度历史上为何屡次被外族征服,这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以及政治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一层层历史的表象,去探究那些深层的驱动力。一、地理上的开放性:易攻难守的沃土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印度的地理特征。印度次大陆拥有北部的强大天然屏障.............
  • 回答
    “读通二十四史,无敌于天下”——这话说得虽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很多人心中对精研中国古代史学者的普遍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所向披靡”的感觉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非仅仅是“知道历史就厉害了”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二十四史”的份量。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翻翻就能算数的。从《史记》的雄浑擘画,到《.............
  • 回答
    尼泊尔之所以最终没有成为印度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地理环境等诸多层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漫长演变下的必然。首先,得从地理和早期历史说起。尼泊尔,或者说组成今日尼泊尔的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与印度次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也保持着一种天然的隔绝感。喜马拉.............
  • 回答
    靖康之乱,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沉重一笔的事件,宋朝的两位皇帝被俘,京城开封陷落,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然而,当我们回顾中国历史上那些血雨腥风的乱世,比如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甚至近代的一些战乱,靖康之乱中平民遭受的大规模屠杀,似乎并没有在后世的集体记忆中留下像其他事件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实际上,印度不仅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其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数量庞大且极富盛名的文化遗产,只是我们可能对“出名”的定义有所偏颇,或者信息接收的渠道不够全面。首先,我们要明确“出名”的含义。如果“出名”是指在西方世界或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知和宣传,那么印度的文化遗产确.............
  • 回答
    中古战锤,这个充满血与火的黑暗奇幻世界,其各国的设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现实历史中的一些刻板印象,而这背后,绝非仅仅是为了增添一点风味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要毫不留情地展现出战锤宇宙核心的残酷性与荒谬感。我们不妨一件件地拆解开来看看,这些“刻板印象”是如何被扭曲、放大,并服务于战锤那令人.............
  • 回答
    2021年只剩下最后几天了,这一年确实充满了跌宕起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都发生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感觉是“见证了历史”的重大事件。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几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件:国内篇: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与全面小康的实现: 时间节点与象征意义: 7月.............
  • 回答
    马拉塔帝国,这个在印度近代史的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强大政权,并非简单的王朝更迭,而是一个从草根崛起,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政治手腕,挑战当时印度北方的莫卧儿帝国,最终崛起为一股举足轻重力量的复杂实体。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力量,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深刻地影响了印度次大陆的政治格局和民族认同.............
  • 回答
    关于东非、巴基斯坦和印度蝗灾蔓延到中国境内的可能性以及历史上的类似事件,我们可以进行详细的探讨。一、 东非、巴基斯坦和印度蝗灾蔓延到中国境内的可能性答案是:有蔓延的可能性,但当前已采取的防控措施大大降低了这种可能性。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地理因素: 地理上的阻隔: 喜马拉雅山脉是.............
  • 回答
    说实话,要让我选一个“最”深刻的判例,确实是个难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历史上,有太多影响深远、争议巨大,甚至改变了美国社会面貌的判决。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会选择 “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这个案子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女性的身体自主权和隐私权,更是因为它背.............
  • 回答
    中国广袤的土地和悠久的文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其中也不乏印度同胞。这些跨越山川大海的相遇,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来自遥远东方的新鲜血液。提到来过中国且名声显赫的印度人,几个名字会立刻跃入脑海:1. 鸠摩罗什:东传佛教的伟大译者如果说到对中国文化影.............
  • 回答
    当然有!科幻小说常常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和担忧,而有时,这种想象竟然会以惊人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印证。这其中的魅力,就在于那些大胆的创意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举个例子,要说那些在后来得到了印证的科幻故事,不能不提儒勒·凡尔纳这位“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科技的预言,其中.............
  • 回答
    NBA 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闪耀的瞬间,有些甚至会让你心头一热,鼻子发酸。我印象最深的,不止一次,是关于告别的时刻,尤其是那些传奇人物的退役,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项运动,他们的离开,就像电影落幕,虽然不舍,但更多的是对过往辉煌的致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要数 迈克尔·乔丹的第二次退役。那是在.............
  • 回答
    印度历史的丰富性确实常常让人将其与传说混淆,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历史“主要”由传说构成。更准确地说,印度历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其中神话、史诗、口述传统与考古发现、铭文、文献记载等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印度过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看:1. 口述传统的强大.............
  • 回答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是中国唐朝时期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事件,尽管其真实性在史学界仍有争议,但它在中国文学和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关于王玄策个人的后续故事,以及印度历史对这一事件的记载,我们将分别详细探讨。 一、 王玄策个人的后续故事王玄策,名玄策,字藏用,唐朝洛州盩厔(今陕西周至)人。他是一位杰出.............
  • 回答
    印度次大陆的历史,是一部漫长而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其军队的战斗力,也随着时代变迁、技术革新以及统治者的兴衰而起伏不定。要详尽地描绘印度历代军队的战斗力,并非易事,因为“战斗力”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关乎士兵的勇武和训练,更涉及战术运用、装备水平、后勤保障、指挥才能,乃至国家整体的经济.............
  • 回答
    印度专家“根据历史规律,中国能建空间站,印度也能”的表述,无疑是一种对印度载人航天计划的信心和期许。这句话的背后,折射出印度在航天领域,尤其是载人航天领域的雄心和正在采取的行动。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及其目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
  • 回答
    “印度文明起源比夏朝还早,研究印度历史却要靠中国”,这是一种非常笼统且带有误导性的说法。要理解这句话的真实性,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逐一分析其中的细节,并厘清其中的一些误解。首先,我们来谈谈“印度文明起源比夏朝还早”这一点。夏朝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时间大致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而印度文明的.............
  • 回答
    有些历史人物的实际年龄与大众印象中的相差很大,这种反差常常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观感错乱”的感觉。这种错乱感可能源于: 他们年纪轻轻就成就非凡: 使得人们觉得他们是“少年得志”,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年纪才做出关键的贡献。 他们年老时仍然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让人感觉他们“老当益壮”,.............
  • 回答
    要说起真正让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事件,那可不是一件两件能说完的。很多时候,看似偶然的火星,却能点燃燎原大火,改变整个人类的走向。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场席卷了整个欧洲,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黑死病”。这事儿发生在十四世纪中叶,大概是1347年到1351年左右吧。当时大家对细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