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思考一个问题,任意给定一个非零有理数和一个无理数,能否通过加减(可以无限次)使极限收敛到整个实数集?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一起来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问题的前提:“任意给定一个非零有理数”和“一个无理数”。这里“任意”两个字很关键,说明我们不能挑拣着来,任何一对组合都要考虑。而“非零有理数”呢,就是可以表示成 $p/q$ 的数,其中 $p, q$ 都是整数,$q$ 不等于零,$p$ 也不等于零。比如 $1/2$, $3/7$, $5$(可以看作 $5/1$)等等。至于“无理数”,那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些,比如 $pi$, $sqrt{2}$, $e$ 这类,他们的小数表示是无限不循环的。

然后,我们要探讨的是“通过加减(可以无限次)使极限收敛到整个实数集”。这里有两个核心概念:加减(无限次)和极限收敛到整个实数集。

“加减(无限次)”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给定一个非零有理数 $a$ 和一个无理数 $b$,我们可以形成一系列的数,比如 $a+b$, $ab$, $a+a+b$, $ab+a+b$ 诸如此类。实际上,所有这些通过有限次加减组合出来的数,都可以表示为 $m cdot a + n cdot b$ 的形式,其中 $m, n$ 是整数,并且 $m$ 和 $n$ 的和不能同时为零(因为我们至少要用到 $a$ 或 $b$)。如果允许无限次加减,那会涉及到序列的概念,比如 $x_k = sum_{i=1}^k c_i cdot a_i + sum_{j=1}^l d_j cdot b_j$ 之类的,但更直接的理解是,我们能形成的数是形如 $m cdot a + n cdot b$ 的有限次加减组合。因为任何有限次的加减操作,都可以化简成一个有理数乘以 $a$ 加上一个整数乘以 $b$ 的形式。

“极限收敛到整个实数集”,这句话有点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我们是在问,我们能生成的这些数的集合,是不是就是整个实数集?而不是说,通过某种加减序列,最终“达到”了某个特定的实数,然后“收敛”到它。这里更准确的说法是:我们能否通过对 $a$ 和 $b$ 进行加减运算,得到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包含了所有的实数,或者说这个集合的“密度”足够大,使得任何一个实数都可以被“逼近”到任意精度。但如果理解为“集合包含所有实数”,那问题会更尖锐。

好了,带着这些理解,我们来分析一下。

假设我们给定的非零有理数是 $a$,无理数是 $b$。我们能通过加减得到的数,最基本的形式就是 $m cdot a + n cdot b$,其中 $m$ 和 $n$ 是整数。

考虑一下 $m cdot a + n cdot b$ 这样的数的集合 $S = { m cdot a + n cdot b mid m, n in mathbb{Z} }$. 这个集合 $S$ 是一个整数格(lattice)在实数集上的映射。

我们知道,一个非零有理数 $a$ 乘以任意整数 $m$,可以得到一串有理数 $dots, 2a, a, 0, a, 2a, dots$。这串有理数在数轴上是等间距分布的,间距为 $|a|$。

现在,我们加入了一个无理数 $b$。我们生成的数是 $m cdot a + n cdot b$。

让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们能通过加减组合出所有的实数,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生成的集合 $S$ 要么就是 $mathbb{R}$ 本身,要么至少是 $mathbb{R}$ 的一个稠密子集。稠密子集的意思是,在实数轴上的任何一个区间内,总能找到 $S$ 中的点。

我们能否生成一个稠密的集合?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 $a$ 看作一个“单位”,那么 $m cdot a$ 就能覆盖一些等间距的点。而 $n cdot b$ 则是另一个“方向”上的偏移。

考虑一个特殊的无理数,比如 $b = sqrt{2}$,非零有理数 $a = 1$。我们生成的数是 $m + nsqrt{2}$,$m, n in mathbb{Z}$。这类数被称为二次域的元素。这些数虽然分布得越来越密集,但它们在实数轴上还是“稀疏”的,并不是整个实数集。比如,任何一个有理数都不能表示成 $m + nsqrt{2}$ 的形式(除非 $n=0$)。所以,这个集合远远不是整个实数集。

关键在于,我们能得到的数是不是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结构”?

如果 $b$ 是 $a$ 的倍数,比如 $b = k cdot a$,其中 $k$ 是有理数,那么 $m cdot a + n cdot b = m cdot a + n cdot (k cdot a) = (m + n k) cdot a$。因为 $m, n, k$ 都是有理数,所以 $m+nk$ 也是一个有理数。这样我们生成的数仍然是 $a$ 的有理数倍,只是“密度”可能变大了,但集合仍然只是有理数集的一个子集,更不是整个实数集。但问题说的是一个无理数,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回到 $S = { m cdot a + n cdot b mid m, n in mathbb{Z} }$。这里 $a$ 是非零有理数,$b$ 是无理数。

考虑一下 $b/a$ 的值。因为 $a$ 是非零有理数,$b$ 是无理数,所以 $b/a$ 必然是一个无理数。
我们生成的集合 $S$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可以写成 $a cdot (m + n cdot (b/a))$。
这意味着,集合 $S$ 中的所有数,都是由 $a$ 和另一个无理数 $(m + n cdot (b/a))$ 的组合产生的。

我们能否生成任意一个实数 $x$?

这意味着,对于任意的实数 $x$,我们需要找到整数 $m$ 和 $n$,使得 $x = m cdot a + n cdot b$。
或者等价地,找到整数 $m$ 和 $n$,使得 $x/a = m + n cdot (b/a)$。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由 $m + n cdot eta$ (其中 $eta$ 是无理数,$m, n$ 是整数) 构成的集合,能否包含实数轴上的所有实数?

答案是:不能。

让我们考虑一下我们能生成的数的“性质”。
如果 $a$ 是一个非零有理数,那么 $m cdot a$ 始终是有理数。
如果 $b$ 是一个无理数,那么 $n cdot b$ (当 $n eq 0$) 始终是无理数。
那么 $m cdot a + n cdot b$ 是什么?
如果 $n=0$,我们得到 $m cdot a$,这是一个有理数。
如果 $n eq 0$,我们得到 $m cdot a + n cdot b$。我们知道,一个有理数加上一个无理数,结果是无理数。

所以,我们生成的集合 $S = { m cdot a + n cdot b mid m, n in mathbb{Z} }$ 实际上只包含两类数:
1. 有理数:当 $n=0$ 时,我们得到 $m cdot a$,它们是有理数。
2. 无理数:当 $n eq 0$ 时,我们得到 $m cdot a + n cdot b$,它们是无理数。

我们的集合 $S$ 只包含有理数和一类特定的无理数。

问题来了:我们能生成的这个集合 $S$ 是不是“稠密到可以逼近所有实数”?

根据著名的狄利克雷逼近定理(Dirichlet's Approximation Theorem),对于任意给定的实数 $alpha$ 和任意正整数 $N$,都存在整数 $p$ 和 $q$(其中 $1 leq q leq N$),使得 $|qalpha p| < 1/N$。
这个定理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一个实数 $alpha$,我们总能找到有理数 $p/q$ 来“近似”它。

让我们用这个思路来思考我们的问题。我们关注的是集合 $S = { m cdot a + n cdot b mid m, n in mathbb{Z} }$。

我们可以考虑集合 ${ n cdot b mid n in mathbb{Z} }$。这组数是 $b$ 的整数倍,它们在实数轴上以 $|b|$ 为间隔分布。这个集合显然不是稠密的。

现在我们加入 $m cdot a$。
考虑 $a=1$, $b=sqrt{2}$。集合是 ${m + nsqrt{2} mid m, n in mathbb{Z}}$。这个集合是 $mathbb{Z}[sqrt{2}]$ 的元素。这个集合不是稠密的,它能逼近很多数,但不能逼近所有的数。例如,任何一个有理数都不能表示成 $m+nsqrt{2}$ 的形式(除非 $n=0$)。

如果我们想逼近一个任意的实数 $x$,我们需要找到 $m, n$ 使得 $m cdot a + n cdot b approx x$。
这等价于 $n cdot b approx x m cdot a$。
或者 $b approx (x m cdot a) / n$。

换句话说,我们是否能用 $b$ 来“近似”形如 $(x m cdot a) / n$ 的数?
其中 $m, n$ 是整数,$x$ 是任意实数,$a$ 是非零有理数。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生成的数的集合,始终是具有特定结构的。

如果我们把 $a$ 和 $b$ 看作两个“基向量”,那么 $m cdot a + n cdot b$ 是以这两个基向量为方向的线性组合。在实数集上,这是一个由两个线性无关(因为一个是可约数,一个是无理数)的“向量”张成的集合。

考虑一下,如果 $b$ 是一个超越数,比如 $pi$。非零有理数 $a=1$。我们能生成的数是 $m + npi$ ($m, n in mathbb{Z}$)。这个集合是 ${ dots, 1+pi, pi, 1+pi, 2+pi, dots }$ 加上 ${ dots, 2, 1, 0, 1, 2, dots }$。这个集合是稠密的吗?
比如,你能用 $m+npi$ 来表示 $sqrt{2}$ 吗?
$sqrt{2} = m + npi$
$sqrt{2} m = npi$
如果 $n eq 0$,那么 $pi = (sqrt{2}m)/n$。由于 $m, n$ 是整数,$(sqrt{2}m)/n$ 是一个实数。如果 $n=0$,那么 $sqrt{2} = m$,这是不可能的。如果 $n eq 0$,那么 $(sqrt{2}m)/n$ 可以是有理数(如果 $m=0$ 且 $sqrt{2}/n$ 是有理数,不可能)或者无理数。但我们知道 $pi$ 是超越数,而 $(sqrt{2}m)/n$ 是代数数(因为 $sqrt{2}$ 是代数数)。超越数不能等于代数数。所以,$sqrt{2}$ 不能表示成 $m+npi$ 的形式。

这意味着,我们能生成的集合 不是整个实数集。

那么,是否能通过“加减无限次”这个更广泛的操作来生成整个实数集呢?

思考一下,所有通过有限次加减得到的数,都可以表示成 $m cdot a + n cdot b$ 的形式,其中 $m, n$ 是整数。
如果允许“无限次加减”,这暗示着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序列,比如 $x_k = sum_{i=1}^{N_k} c_i cdot ( ext{a or b})$ 的形式,其中 $c_i$ 是加减符号。
但是,任何一个有限项的加减组合,都可以化简成形如 $M cdot a + N cdot b$ 的形式,其中 $M, N$ 是整数。
比如:$a b + a + a b = (11+1+1)a + (11)b = 3a 2b$.
所以,“无限次加减”最终能生成的数的集合,还是由形如 $m cdot a + n cdot b$ ($m, n in mathbb{Z}$) 的所有数的集合。

因此,答案是:不能。

我们能生成的数的集合 $S = { m cdot a + n cdot b mid m, n in mathbb{Z} }$,其中 $a$ 是非零有理数,$b$ 是无理数,不是整个实数集 $mathbb{R}$。

原因在于:
1. 结构的限制: 任意一个生成的数都形式为 $m cdot a + n cdot b$。如果 $b$ 是一个超越数(例如 $pi$),而 $a$ 是 $1$,那么我们生成的数 $m+npi$ 只能是代数数(如果 $n=0$)或者具有特定形式的超越数。而实数集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超越数,并非所有超越数都能表示成这种形式。例如,我们无法用 $m+npi$ 来表示另一个独立的超越数 $gamma$(如果 $gamma$ 和 $pi$ 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更简单的例子是,如上文所示,我们无法将一个无理数 $sqrt{2}$ 表示成 $m+npi$ 的形式,因为它是一个代数数,而 $m+npi$ 的形式,如果 $n eq 0$,通常会是超越数,但当 $n=0$ 时,它就是有理数。所以,生成的集合中存在有理数,但不存在某些代数数(除非恰好有 $n=0$ 的情况)。

2. 线性无关性: $a$(非零有理数)和 $b$(无理数)虽然在实数集上“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局限”的。就像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如果你只有两个不共线的基向量,你只能张成一个二维平面内的所有点,而无法触及三维空间中的所有点。在这里,虽然我们是在实数集上,但 $a$ 和 $b$ 的关系(即 $b/a$ 是无理数)限制了我们生成的数的“多样性”。

我们生成的集合 $S = { a(m + n(b/a)) mid m, n in mathbb{Z} }$。令 $eta = b/a$,则 $eta$ 是无理数。集合就是 ${ a(m + neta) mid m, n in mathbb{Z} }$.
这个集合的结构与集合 ${ m + neta mid m, n in mathbb{Z} }$ 是非常相似的,只是多了一个有理数的缩放因子 $a$。

即使 $eta$ 是一个像 $sqrt{2}$ 这样的代数无理数,集合 ${ m + nsqrt{2} mid m, n in mathbb{Z} }$ 也只是 $mathbb{Z}[sqrt{2}]$,这是一个整数环上的一个格点结构,它不是稠密的,也并非整个实数集。

所以,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非零有理数 $a$ 和什么样的无理数 $b$,通过有限次加减得到的数的集合,始终是形如 $m cdot a + n cdot b$ 的数。而这样一个集合,在实数轴上总会存在“空隙”,它无法包含所有的实数。即使是无限次加减,也无法脱离有限次加减所形成的集合的范畴。

举个更直观的例子:如果我们从 $1$ 和 $sqrt{2}$ 开始,我们只能得到形如 $m + nsqrt{2}$ 的数。这些数,比如 $1 + sqrt{2}$, $2 + sqrt{2}$, $1 + 2sqrt{2}$ 等等,它们在实数轴上的分布是稀疏的。我们永远无法通过这些数来精确表示像 $1/3$ 这样的有理数(因为如果 $n=0$,结果是有理数,但只有整数倍的 $1$;如果 $n eq 0$,结果是无理数)。即使我们允许无限次加减,最终生成的也还是这个集合内的数,并没有跳出这个框框。

所以,最终结论是:不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

给定有理数 ,将其写成既约分数 。给定无理数 ,令无理数 。

设 表示一个实数的小数部分。对于一个无理数 ,一个熟知的结论是, 全是无理数,并且在 上稠密。所以对于任意的 , 存在整数 ,使得 。对于任意实数 ,都可以用 的整数倍近似,误差不超过 。所以,形如 的数可以逼近任意实数。所以,形如 的数也可以逼近任何实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一起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问题的前提:“任意给定一个非零有理数”和“一个无理数”。这里“任意”两个字很关键,说明我们不能挑拣着来,任何一对组合都要考虑。而“非零有理数”呢,就是可以表示成 $p/q$ 的数,其中 $p, q$ 都是整数,$q$ 不等于零,$p$ 也不等.............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挠头又着迷的问题,而且我发现自己越是琢磨,越觉得答案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你说,人跟人之间天生是不是就差了那么一道坎?还是说,只要我们肯下笨功夫,就能把这道坎跨过去,甚至比那些“天生就厉害”的人走得更远?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更倾向于“努力万能论”。你看,身边总有些例子,某某某资质平平,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编程语言设计和实现的根本。直接说,动态语言 通常情况下不能 像变魔术一样,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被“直接”转换成拥有静态类型特性的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或者我们无法从中获得一些“静态”的好处。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动态语言和静态语言的核心区别在哪里。动态语言(.............
  • 回答
    没问题,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化学的奥秘! 请尽管提出你最近在思考的化学问题,我会尽力为你解答,并且保证描述得详细、生动,让你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在回答。请先告诉我,你到底在想些什么? 是关于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某种物质的性质? 还是一个更宏观的化学概念,比如化学的未来发展,或者某.............
  • 回答
    我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个非常宏大、几乎可以说是“宇宙终极”的问题,这个问题之大,足以让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在深夜里辗转反侧,感到一阵阵的渺小与敬畏。我想了很久,也翻阅了一些资料,但总觉得没有一个答案能够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所以我想把它抛出来,看看能不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一些启发,或者只是纯粹地梳理一下我自.............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你以为知乎是个什么地方?一个许愿池吗?随便丢个铜板进去,就能捞出别人辛辛苦苦挖出来的金矿?当然不是。让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为啥随便提个问题,不一定能立刻收获到那种让你拍案叫绝、感觉“哇塞,这人怎么这么懂!”的回答。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门道”和“概率.............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年纪,能有这样触类旁通的思考!你把数学各个领域的联系梳理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数学直觉和学习能力。相信你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我来试着跟你聊聊这个思路,看看能不能更细致地帮你琢磨琢磨。不过,在你开始分享你的想法之前,我想先跟你确认一下,你在这个思路中看到的“联系”是怎样的呢?你有没有.............
  • 回答
    有时候,精神疾病的某些特质,或者说“病症”背后隐藏着的独特视角,确实会让一些人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可不是说所有精神病人都会去钻研康德或者尼采,但确实有这么一些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哲学探索的本质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现象。首先,对现实的重塑和质疑。很多精神.............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挺能理解的。那种感觉就像在迷宫里打转,明明知道有出口,但就是找不到一条清晰的路,每走一步都觉得在绕圈子,还总是不经意间就撞到墙。而且,一旦发现自己好像走了弯路,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真的挺折磨人的。你说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够脚踏实地”、“做得乱七八糟”,这些词语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一.............
  • 回答
    知乎上那些“细思极恐”的问题,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好奇的灵魂前来探究。而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总会有人不自觉地将我们现实世界无法解释的现象,与灵异事件联系起来,甚至将其作为“终极答案”来推崇。这种现象,其实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驱动。首先,我们得从“细思极恐”这个词本身说.............
  • 回答
    我有一个关于培养材料领域人才的想法,想跟您好好聊聊,看看它到底有没有谱,毕竟这是我一直琢磨的事情。我的核心思路是,我们不能再把人才培养局限于传统的“象牙塔”模式了,得让它“接地气”,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地气”,要跟产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具体来说,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产学研创一体化”的生态系统。这就.............
  • 回答
    .......
  • 回答
    你好!我完全理解你的想法,也觉得你的想法挺实在的,尤其是在18线小城市,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说实话,很多人都羡慕你这种“躺平”的姿态,能认清自己想要什么,不被社会上那些“鸡血”文化绑架,这本身就是一种清醒。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你的目标: “咸鱼”心态: 这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它可能是.............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棒,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核心。寻找一本能够“综合中国古代所有学派思想”且“详细阐述”的书,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存在一本完全意义上“综合了中国古代所有学派思想”的书。原因如下:1. “所有学派”的界定与遗失: 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众多,远不止.............
  • 回答
    这篇《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谷雨》文章,读下来很有意思,也挺有触动的。它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重新审视了“思考者”这个身份的定义,以及知识和精神追求是否真的有门槛。首先,文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在于它对“农民工”这个身份的“去标签化”。我们通常想到农民工,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辛勤.............
  • 回答
    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思辨能力,不能仅仅依靠一两次的“标准测试”,而需要通过更具观察性和互动性的方式。这就像品一杯好茶,需要时间,需要细细体会,而不是简单地尝一口就下结论。以下是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人:一、 观察其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 如何消化信息: 追问源头和证据: .............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怎么从知乎的千千万万个回答里,挑出那些真正浸润了作者思考的“干货”。这事儿,就像在人群里找那个眼神明亮、言语沉稳的人,不是看他穿得多华丽,而是看他有没有“料”,有没有“思”。咱们一步步来拆解。第一步:审视“开篇”——有没有“引子”?一个经过思考的回答,很少会直接跳到结论,它会给你一个“.............
  • 回答
    微博上那个关于成功与挫折的段子,我看到了,说实话,挺戳我的。它讲的是一个创业者,一开始信心满满,经历了一轮轮的融资、市场推广,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最后一步,因为一个微小的失误,整个项目崩盘了。然后下面有人评论说:“你看,成功多么容易,就差那么一点点,但就这一丁点,把他打回原形。”我当时就想,这话.............
  • 回答
    期权策略思考(一):资金不足时,卖期权能否“以钱生钱”?很多新手在接触期权时,都会有一个疑问:如果我手头资金不多,但看准了市场走势,能不能通过卖出期权来快速积累本金,甚至实现“以钱生钱”?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但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期权交易的本质以及其中的风险。核心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