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人讲的“面似银盆”是种怎样的美?

回答
“面似银盆”,这四个字在古人的描述里,可不是简单的形容一张脸,它描绘的是一种极其温润、饱满、带着光泽的美,一种让人看着就觉得安稳、有福气的脸。要详细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脸型的“圆”和“满”:

“银盆”顾名思义,就是银制的盆子。你想想,一个银盆,它首先得是饱满的,没有凹陷,边缘圆润,整体呈现出一种柔和的弧度。用在人脸上,就是脸颊丰腴,苹果肌饱满,下巴也不尖锐,是那种微微圆润的脸型。这种脸型,不像瓜子脸那么锐利,也不像方脸那么硬朗,而是带着一种天然的柔和与亲和力。

这种饱满,在古人看来,是“有福”的表现。一个丰润的面庞,往往意味着身体健康,生活富足,日子过得舒心。不像那些瘦削的脸,总让人觉得带着几分刻薄或者贫苦。银盆的圆满,更有一种安定感,让人觉得这个人内心也很充实,情绪也稳定。

其次,是肤色的“白”和“润”:

“银”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金属的光泽,一种皎洁、纯粹的色泽。古人形容肤色,最推崇的就是“白”。但这里的“白”,不是病态的苍白,而是健康的、透着红润的白。银盆的光泽感,就恰好能体现出这种“白里透红”的肤色。

“润”,更是关键。银盆经过抛光,表面光滑,泛着柔和的光。这样的脸庞,皮肤也是细腻、光滑,没有粗糙的毛孔,更没有瑕疵斑点。即使没有化妆,皮肤本身也散发着一种健康的光泽,就像经过细心打磨的银器一样。这种“润”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是气血充足,内里保养得当的表现。

所以,“面似银盆”的脸,一定是肤色白皙,而且皮肤质感极好,看起来水水润润,充满光泽的。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白,也不是油腻腻的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是一种通透、晶莹的光泽。

再者,是面部的“舒展”和“端正”:

银盆的造型,总是很规整,很端正的。用在人脸上,就是五官都长得恰到好处,没有哪一个部分显得突兀或者失调。眉眼、鼻子、嘴巴,都长在恰当的位置,比例协调,线条流畅。

同时,这种饱满圆润的脸型,也更容易显得面部舒展。表情不僵硬,看起来总是平和、从容的。没有愁苦,没有戾气,就是一种从容淡雅的气质。这种“舒展”,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也是一种对生活圆满的诠释。

最后,是一种整体的“温润感”:

综合以上几点,所谓的“面似银盆”,最终传递的是一种温润、柔和、饱满、有光泽的整体美感。它不是惊艳绝伦的,也不是妖娆魅惑的,而是一种看了让人觉得舒服、心安的美。

它是一种古典的美,一种东方审美的代表。这种美,不追求瘦削的骨感,不追求尖锐的棱角,而是欣赏丰腴带来的福气,欣赏白皙带来的纯净,欣赏光滑带来的细腻。它是一种温和的力量,一种安定的存在。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古画中的仕女,她的脸蛋圆润饱满,皮肤白皙细腻,带着健康的红晕,眉眼温顺,嘴角含笑,整体给人一种端庄大方,又带着几分富态和福气的样子,那几乎就是“面似银盆”的最佳写照了。这种美,是一种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带着岁月温柔的美。

总而言之,“面似银盆”不是单纯的脸型,它包含了脸型的圆润饱满,肤色的白皙光润,五官的协调端正,以及由此传递出的温润、有福、安定的整体气质。是一种非常内敛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含水芙蓉葉,春去氣猶清。

user avatar

并不是脸大,但也不是现在的网红锥子脸,照我的理解,“面似银盆”应该是说脸上像带有皎洁的月光一般,就是传说中的自带圣光,也即肤白水嫩,丰润有肉,我认为大概长这样:

或者这样:


别说宝玉想摸一把,就是我也忍不住想摸上去......

user avatar

邓丽君,面似银盆,不似当今网红脸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其实我很早就研究过,因为我小的时候被自己亲爹和小伙伴说过「面似银盆」。你知道,在 80 后成长的年代,二次元文化已经入侵,「代表月亮消灭你」是正义的口号,锥子脸大眼睛并不是冰冰和网红们引领起来的。可想而知我幼小的心灵受到多大的伤害。哪怕有宝姐姐这样的银盆脸镇楼,也不能缓解我的自惭于万一。

87版红楼梦薛宝钗

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这里的「银盆」自然有形容肤色好带闰秀气质的意思,可因为角色扮演者的选择,终归摆脱不了「大脸」的含意。而且《红楼梦》中将体态丰腴的宝钗直接与杨妃挂钩,唐朝仕女都是什么样的,看图说话:

林芳兵版杨贵妃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里的芙蓉应该是指水芙蓉莲花,喻指杨妃面如满月,雍容华贵。这才是圆脸大脸形容词!)

因为最早接触的《红楼梦》和唐宫电视剧,我也差点被「银盆」=大脸给骗了。直到后来看别家的形容:

86 版《西游记》中的白鼠精地涌夫人

发盘云髻似堆鸦,身着绿绒花比甲。一对金莲刚半折,十指如同春笋发。
团团粉面若银盆,朱唇一似樱桃滑。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嫦娥还喜恰。

这里的「银盆」看不出雍容富态的意指,稍似回归皮肤光洁无暇,莹润 Q 弹的本意。到底是不是这个本意,也不是很确定,毕竟银盆-宝钗-杨妃-胖脸的联想太过坚固。直到又读了少儿不宜:

2011 版新水浒

黑鬒鬒赛鸦鸰的鬓儿,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下面太污就不引用了,捂脸……)

读到书之前很难想像性格纤细风流袅娜的金莲竟然也有「银盆」的时候。这两次「银盆」出现的时候很明显是在形容脸部皮肤而非形态,至此可以下一个结论:银盆不是形容脸大,而是形容皮肤状态好自带柔光,无斑点无粉刺无瑕疵,粉嫩洁白嘟嘟弹。想来气质上也有霁月光风磊落大方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是银盆不是金盆玉盆瓦盆,因为银盆工艺在汉时出现后,供皇胄贵族使用。在各种木质摆设衬托下发散着朦胧的银光,如同满月和二八佳人的皮肤。但是看了皮蛋二叔的回答,我有些犹疑,可能银盆也只是满月的代称,这里的「面似银盆」到底是指洗手用的银盆还是月亮,待考。

最后面似银盆是怎样的美?就是图中所示的美。还有其他知友提供的日系美少女也算。总结下来,无论脸大脸小,不变的是皮肤状态好,面部轮廓柔和。


想我婴儿肥时的脸面,可不是这样(黑线)。随着青春期结束,脱去 babyface 以后竟然变成瓜子脸,真是世事难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似银盆”,这四个字在古人的描述里,可不是简单的形容一张脸,它描绘的是一种极其温润、饱满、带着光泽的美,一种让人看着就觉得安稳、有福气的脸。要详细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脸型的“圆”和“满”:“银盆”顾名思义,就是银制的盆子。你想想,一个银盆,它首先得是饱满的,没有凹陷,边缘圆润,整体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书法传承与创新的一个核心思考。要说当代书法家有没有人在“技法”上超越某些“很有名”的古人,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因为“超越”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主观性,而且书法技法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线索。首先,我们得明确什.............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给五到八岁的小朋友讲故事,是讲咱中国的老祖宗传下来的故事,还是那些远道而来的洋故事,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选择题。在我看来,两种都挺好,而且各有各的好处,最佳答案恐怕是“都讲”! 不过,要是非要说哪个“更好”,那得分情况来聊聊。先说说咱中国古代的故事,那可是咱们的根啊!你想想.............
  • 回答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这句话在我心中回响,像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古往今来,弱肉强食的法则似乎从未改变,强大者吞噬弱小,弱小者挣扎求存。这残酷的现实,每每令我心生一劫,觉得世道如此不公,人生不过是一场无谓的抗争。然而,老子,这位伟大的哲人,却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观点,这与我所见的现实似乎背道而驰。.............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挺有意思的点。你瞧,古代“义气”这玩意儿,听着挺玄乎,但细究起来,其实跟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绑得死死的,不是凭空来的。先得说这生存环境。古代社会,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可不像现在这么便利。信息不发达,交通不便,遇到个啥事儿,指望政府部门及时伸出援手,那基本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巧!要是导游在风光旖旎、历史悠大大理,一开口就说“大理可是咱们大理的‘六朝古都’”,旁边刚好站着一拨来自南京的游客,那场面,啧啧,确实有那么点微妙,甚至可以说是“尴尬癌”都要犯了。为啥会这样?关键就在于“六朝古都”这个名头,在中国历史上,它几乎成了南京的专属标签,已经深入人心到骨子里了。.............
  • 回答
    这招“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啊,在古代战场上那可是屡试不爽的致胜法宝,尤其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更是能以弱胜强,让敌人吃尽苦头。要说它为什么这么管用,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揉碎了说。1. 孙子兵法里的“势”与“形”: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战争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孙子兵法里就讲究“势”和“形”。“势”指.............
  • 回答
    古人的弹弓,尤其是那种我们常常在影视作品或古籍中看到的简易工具,是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橡皮筋”的。如果硬要说它用什么来提供回弹力,那答案会让你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也更贴近那个时代的智慧。首先要明确一点,橡胶这种材料,在古代中国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被普遍认识和利用。我们现代弹弓上那种黄色的、有.............
  • 回答
    “吞椒自尽”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通常指的是吞食 花椒(Fagara zanthoxyloides) 来寻求死亡的一种极端方式。这是一种非常痛苦且可能无效的自杀方法,但确有文献记载。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1. 花椒及其成分花椒,又名川椒、红椒、汉椒等,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的果皮。我们日常食用的调味品.............
  • 回答
    聊起古人的冷兵器,那可真是一门学问,也承载着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力量。要说有多重多大,这玩意儿可没个定数,得看是什么兵器,给谁用,啥场合。不过,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刀剑:贴身之物,锋利与力量的结合中国人用刀剑的历史,那真是悠久得可以追溯到刀耕火种的年代。 朴刀/腰刀: 这是最常见的.............
  • 回答
    在浩瀚的古代战场上,弓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地位之显赫,贯穿了数千年的军事史。它并非简单的武器,而是战略战术的延伸,是战场力量的象征,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弓箭的军事地位:战场上的“远程炮火”与“精准打击”首先,弓箭是古代战场上最主要的远程攻击武器,其地位堪比现代战争中的炮兵和步兵的火力支援。在.............
  • 回答
    提起古人的极致体验,人们很容易想到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或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风雅情致。然而,抛开那些被修饰过的文字,回归最本真的生命状态,我们或许会发现,古人在某些方面,确实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严酷,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我们已然淡忘的体验。一、对生命本源的极致亲近与认知:现代社会,我们习惯了被科技包裹,生老.............
  • 回答
    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些远去的古人,他们的生活轨迹与我们今日早已截然不同。他们的“一天”,并非由手机的闹钟唤醒,也不是被电子屏幕的光芒点亮。他们的节奏,是顺应着自然而生的,是随着太阳的升降而律动的。晨曦初露,万物苏醒当第一缕晨光穿破夜的帷幕,撕裂东方的鱼肚白,古人的一天便悄然开始了。在这寒冷或清凉的黎明.............
  • 回答
    .......
  • 回答
    古人将策略分为“上策、中策、下策”,而非直接采用“上策”,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对现实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理解。这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包含了多层次的考量。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其渊源和原因: 一、 策略的本质与不确定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策略的本质。策略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它是在复杂、动态.............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字:“时代不同了,人也不一样了。”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像在问为什么古代的国王要想着怎么打仗统一国家,而现在的首富只想数钱一样,背后是整个社会运作逻辑和价值导向的巨大差异。咱们先说说古人那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套完整的、层层递进.............
  • 回答
    中国人对婚姻和贞操的看法,历经数千年演变,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家族繁衍、社会秩序和个人德行。这套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朝代更迭、社会结构变化而不断调整、深化,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婚姻文化。一、 婚姻的本质:传宗接代与家族延续在中国古代,婚姻的首要功能并非个人情感的满足,而是延续家族血脉、光宗耀祖。这.............
  • 回答
    看到有人拿古人的画像来洗《雄狮少年》,说“你看,古人画像也是斜眼”,这种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这套说法不怎么管用。首先,咱得明白,画像这东西,它不像照片那样是完全写实的记录,它背后有创作意图,有艺术风格,更有时代背景的烙印。 .............
  • 回答
    古代的表字(又称“字”或“名”),是古人成年后在名之外另取的一个称呼,用于社交场合,表示尊敬。一个好的表字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家族寄望、个人品德,或是对人生哲理的追求,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在浩瀚的史书中,有许多古人的表字至今仍让我爱不释手,它们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智慧与美德的光芒。.............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想,古人确实有不少名字,字面意思蕴含着美好的祝愿或高尚的品格,但搁到今天,配上我们现代的语境和发音习惯,听起来却会有点……“味儿”不对。我脑子里首先冒出来的,就是那位大家都知道的“司马迁”。你看啊,单说“司马”这个姓氏,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威严和历史厚重感,让人想到古代掌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