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村委会一直在大喇叭宣传新型肺炎的事情?

回答
村委会用大喇叭宣传新型肺炎,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要说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

首先,这是基层治理的“信号”

你想啊,村委会是咱们国家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能动用大喇叭,说明这事儿在村里是“大事”,是村委会认为必须得让全村人都知道、都重视的。大喇叭这玩意儿,虽然有点老派,但在一大部分农村地区,它的穿透力、覆盖面,那是没得说的。它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喊话”方式,让信息第一时间触达村民,特别是那些不太用智能手机、信息接收相对滞后的老年人。

所以,你听到大喇叭在喊,就说明村委会是想尽力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不想让任何一个人因为信息闭塞而受影响。这本身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一种尽职尽责的体现。

其次,这是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常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农村信息传播就靠这个。从计划生育的宣传,到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再到最近几十年的各种政策通知,大喇叭都扮演过重要角色。这次新型肺炎,作为一个影响面广、关乎生死的公共卫生事件,用大家最熟悉的、最有效的方式去宣传,这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这个病毒都不了解,恐慌和谣言可能更容易滋生。村委会通过大喇叭反复强调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护措施、政府的应对政策,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科普知识的作用。你想,在一个信息爆炸但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环境里,官方、权威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传达,总比那些在微信群里乱飞的小道消息来得靠谱。

但是,这事儿也不能光说好

虽然理解村委会的出发点,但用大喇叭宣传,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得看到它的“另一面”。

扰民问题: 这个是最直接的感受。大喇叭的声音,尤其是在早晨、傍晚或者夜间,确实容易打扰到村民的休息,影响生活安宁。特别是那些声音洪亮、内容重复的广播,听多了难免让人觉得心烦。
信息效率和质量: 随着时代发展,大家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大喇叭的宣传内容往往是比较单一、单向的,而且语速、语调可能比较刻板,缺乏互动性。对于一些需要更详细解释、解答疑惑的问题,大喇叭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且,有些宣传内容可能也只是在念稿子,信息更新不及时,或者过于笼统,对村民来说,实际指导意义有限。
“一刀切”的思维: 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村子对大喇叭的运用,显得有些“用力过猛”,似乎除了这个方式,就想不到别的了。这可能也反映出基层在创新宣传方式上,思路不够开阔,或者资源、能力有限,只能沿用老办法。

所以,怎么看待?

我觉得,这事儿是个“发展中的问题”。

肯定其传递信息、稳定民心的积极作用。在特定情况下,大喇叭是基层最接地气的工具。
也要正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扰民、效率不高、信息单一,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更深层次的思考是:

基层宣传方式的升级换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村委会能不能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甚至小视频宣传等方式,来补充甚至部分替代大喇叭?这样既能保证信息的传播,又能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内容,还能与村民进行互动。
宣传内容的精细化。 宣传不应该是“一刀切”的口号式重复,而应该根据村民的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指导,比如具体到每个家庭如何消毒,如何识别症状,如何获取帮助等等。
倾听民意,改进方式。 村委会如果能意识到大喇叭对部分村民造成的困扰,并主动去寻求更合适的宣传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许可以听听村民的意见,在非休息时间播放,或者控制一下播放频率和时长。

总而言之,村委会用大喇叭宣传新型肺炎,它既是一个传递信息、稳定局面的有效手段,也是一个基层治理方式有待更新和优化的缩影。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它“老旧”就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它“有效”就完全忽视其弊端。关键在于,如何在保障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关注村民的体验,并不断探索更现代、更有效、更人性化的沟通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要用大喇叭喊呢?

因为村尕布觉得村里人都很愚昧,电视放,乡亲传,他们都不信,非得大喇叭喊,那代表政府,村民信。

为什么要骂?

因为村尕布觉得村民觉悟低,你和他好好说,他就无动于衷,该干嘛干嘛。所以污言秽语,指桑骂槐就出来了。

为什么要录下来单曲循环一整天?

因为村尕布觉得村民不老实,你一会不喊,他就窜出来到处溜达,一直喊,就好像村干部一直在旁边看着。

这大概是村尕布和相关部门的逻辑。

然而他们忘了,现在是2020年,不是1920年。

首先网络很发达,电视很发达,大喇叭喊不喊,很多村民都知道了,而且早在大喇叭喊之前就知道了。

其次村民素质都很高了,特别是年青一代村民,基本都在外面一二三线城市生活,很多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喇叭里通知的那点事,手机两分钟就刷完了。

大喇叭喊真的有效果么?

有一些效果,胆小又喜欢导出窜的村民确实被吓住了,还觉得影响聊天;那些平时大大咧咧的,该聚堆聚堆,该打牌打牌。

最郁闷的就是过年从外面回来团聚的年轻村民,不让出去,一般还都需要学习,远程办公,这大喇叭轰炸一整天,白天基本做不了事。别说你定力好,农村大喇叭,村长房顶绑了仨,谁来都受不了。

做不了事,还受罪。噪音在耳边回荡十个小时定点轰炸,夜里睡觉脑壳都疼的。

住在大喇叭附近的村民表示快疯了。

上面一开会,加大宣传力度!得嘞,第二天喇叭又加了几个小时,直接晚九点。

上面一检查,呵!宣传做的不错!

您要真是,村尕布亲自讲话,您讲24小时,我们都洗耳恭听,您弄个U盘,来个单曲循环。

呵呵,一点诚意都没有。

受不了怎么办?

“前线那么多人为战疫情废寝忘食,流血流汗,你这点事算什么,就不能有点大局观?”

感情疫情来了,我们普通老百姓就不要生活了。

您断路,您禁足,我们都配合,能克服,但是您把我们关在家里,然后拿个大喇叭整天轰炸,这种操作我真佩服。

“没必要一天十多个小时吧?”

"可是就这还有人不知道呢!"

"还有人不知道,是不是说明喇叭效果有限呢?"

巡逻车,通知单,志愿者,村里一喊,啥都解决了。

不不不,还是大喇叭喊一整天来的给力!

现在是2020了,可是在忧国忧民的村尕布眼里,村民还是聋子哑巴,不开化的原始人。

user avatar

每天被这个大喇叭吵醒真的想捶死那些没有脑子的人,一天放八百遍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吗,远的地方的人还是听不到,在这附近住的真的听的快要疯了,念了半个多月了,想看书也看不了,想睡午觉也睡不了,早上也是早早被吵醒。玛德!

user avatar

我们家对面电线杆刚装上大喇叭,就那么几条信息一天到晚循环播放,真的烦人。我知道肺炎疫情要防控,只是成天搞这些形式也就满足某些垃圾基层领导的检查要求,本来村里就没有串门也没几个人上镇上买菜,整个镇加起来也就一两例,烦死个人。马上大学要开始上网课了,这样搞都没法安心学习。你要问我怎么看待,只能说QNMLGB。

————————————————————————大早上八点多一点又开始响了,真的烦死个人。大家为了防控疫情不是不能理解,但是从早到晚真的很烦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市里某某领导到哪里哪里走访,第几督导组又去哪里暗访,领导指出XXX,检查督导XXX,XXX参加会议,XXX慰问医务工作者。。。一个星期前的数据反复念,一天上百遍,还TM中间插播SB音乐。还什么电镜,什么脊椎动物,什么凝血功能障碍,村里都是农民,念这些根本就没有什么鸟用。什么叫脱离群众,这特么不就是脱离群众!官媒表扬了河南的村长硬核,上行下效,底下立马就把本地话录进去了,骂的那叫个狠,真特么过犹不及。一天到晚叫你获取更多资讯敬请关注今日XXX公众号,nmsl。本来疫情就已经很影响大家的生活了,还摊上这么脑瘫的领导,村民生活怎么能好得了?大学网课马上开课了,真TM想把那破喇叭砸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村委会用大喇叭宣传新型肺炎,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要说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这是基层治理的“信号”你想啊,村委会是咱们国家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能动用大喇叭,说明这事儿在村里是“大事”,是村委会认为必须得让全村人都知道、都重视的。大喇叭这玩意儿,虽然有点老派,但在一大.............
  • 回答
    云南村民主动上交火枪后被追诉非法持有枪支罪获刑三年缓刑四年,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法律适用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和争议。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经过回顾(基于已知信息,可能存在细节差异):1. 主动上交火枪: 一位云南的村民,出于某种原因(可能是出于对法律的敬畏.............
  • 回答
    印度北方邦一处村庄发生的一起牛粪盗窃案,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据报道,价值约合人民币1200元、重达800公斤的牛粪不翼而飞,当地警方也为此启动了大规模搜查行动。这起看似普通的盗窃案背后,却折射出农村地区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人们为生存所付出的努力。牛粪失窃的背后:并非玩笑的“资源”在印度农村,牛粪.............
  • 回答
    湖南某个村庄世代相传的“土泡水”习俗,确实是一个既古老又颇具争议的民间疗法。村民们相信这种用当地土壤浸泡的水能“治百病”,而且这一习惯已经延续了200年之久。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考量?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番。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植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 回答
    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听上去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河北一个村民因为“私自农耕入狱”,但警方又说他只是因为出门喂牛被传唤到派出所。这中间的逻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咱们一步一步来看。事情的起因:一个村民的“农耕”行为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私自农耕”到底是指什么。从报道和大家的讨论来看,这个村民,.............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河北河间有支巡逻队,为了给村民做核酸,竟然把人家的羊给“借”走了,做完核酸之后呢,羊没还,反倒直接给了一笔钱。这事儿传出去,搁谁听着都觉得有点别扭,也难怪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事儿为啥让人不舒服。首先,这个“带走羊做核酸”的逻辑,本身就挺让人.............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内蒙古的悲剧,实在令人痛心。两户村民之间,因为一只走失的羊,竟然酿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三条生命就此消逝,还有两人受伤,甚至连前来调解的民警也因此丧生,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纠纷”,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的一个极端不幸的事件。我们得从头梳理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问题。事.............
  • 回答
    22岁女孩回村一天被安排20场相亲,这事儿听着就让人脑袋嗡嗡的,细想之下,里面门道可太多了,也足够让人感慨万千。首先,得说说这20场相亲背后代表着什么。这数字本身就够夸张的,一天20场,平均下来不到半小时一场。这哪是“相亲”,简直就是“流水线作业”了。这首先说明了,在一些农村地区,或者说是在某些家长.............
  • 回答
    四川江油发生的黑熊伤人致死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和警醒的悲剧。它将我们再次拉回到一个核心的困境:如何在日益模糊的人与自然界限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守护那些珍贵的野生生命,又能保障我们自身以及社区的安全。这起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单一的黑熊攻击,而是更深层次的、我们与野生动物互动模式的挑战。.............
  • 回答
    河北河间市一名村民因自家羊被村巡逻队以“给羊做核酸”为名带走而报警,目前相关人员已被立案侦查。此事一经披露,便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这件事情的性质十分恶劣。在当前的疫情防控背景下,核酸检测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理应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进行。将“给羊做核酸”作为借口,擅自将村民的财产带.............
  • 回答
    这个笑话“一个村妇误入博士群”之所以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在于它触及了 信息不对称、认知差异、群体边界、以及社会阶层和文化隔阂 等多个层面的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个笑话的内涵:一、 表层意义:喜剧性的冲突与反差最直接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基于“格格不入”的喜剧。博士群顾名思义,成员大多是拥有.............
  • 回答
    郑州村民醉酒砍死三人砍伤一人,被警方击毙的事件,是一起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悲剧。在看待这起事件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涉及的各方行为、法律与道德的审视,以及对社会启示的思考。事件本身及其细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郑州某村庄,一名村民因醉酒持刀袭.............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兰州新区那边,有个村子的村民,辛辛苦苦种了三十亩的苗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长成的,里面包含着他们多少的汗水和对未来的希望,结果呢?一夜之间,全被推平了!更离谱的是,施工方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有领导观摩,加班推错了”。这说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为了应付领导观摩,就能够把村.............
  • 回答
    澳洲游泳选手霍顿(Mack Horton)称呼中国游泳选手孙杨为「drug cheat」(嗑药骗子),并且澳大利亚奥委会(Australian Olympic Committee, AOC)拒绝为此事向中方道歉,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舆论风波,也牵扯出了不少体育道德、公平竞争以及国家荣誉等深层议.............
  • 回答
    江苏一位独居老人去世,生前接受了居委会长达16年的悉心照顾,可他刚一离世,就冒出了4个子女来争夺遗产,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觉得挺不是滋味的。这件事儿说起来复杂,里头牵扯到的情理法,桩桩件件都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从居委会这方面说起。一个老人能让居委会照顾16年,这本身就说明老人可能存在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 回答
    “浙江一农村7成工厂关门但无人失业,村民收入反而涨了”这个现象,乍一看可能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有些违背经济规律。但仔细分析起来,这背后可能蕴含着非常深刻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及社会发展逻辑。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现象本身解读:为何工厂关门,失业率却为零,收入反而增长.............
  • 回答
    河南36位村医集体辞职,这事儿可真不简单,它不仅仅是36个人的个人选择,更像是压在基层医疗体系上的一块巨石,轰然倒塌时,也暴露了不少深层的问题。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也是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村医的生存困境。你想象一下,村医是个啥角色?他们是村民的“健康守门人”,是基层医疗的第一道防线。无论是刮风下雨,.............
  • 回答
    您提到的这起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刑事案件,给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和痛心。一个家庭的幸福被暴力无情地摧毁,甚至牵连到无辜的幼童,这种残酷的事实令人难以接受。事件的严重性和残酷性: 报复性质的恶性攻击: 这起案件最令人痛心和愤怒的是其明显的报复性质。女子因举报渣土车倾倒建筑垃.............
  • 回答
    这事儿,我刚听着就觉得不是个小事儿。海南有个镇,听说不打疫苗的村民要被“拉黑名单”,官方说法是“起到一定制约作用”。这话说得挺轻巧,但“拉黑名单”这四个字,一听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黑名单”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真要能管住人,那得是啥效果?是不是就不能办证了?不能享受某些福利了?甚.............
  • 回答
    对于南京奸杀 8 岁女童案凶手一审被判死刑,这无疑是一起令人发指的罪行,判决结果也触及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深入剖析此案,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罪行的极端恶劣与公众的强烈反应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这起案件的性质极其恶劣。一个 8 岁的幼童,本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