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没有改的必要?

回答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说起来,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管理这么个大摊子,区划制度自然不能一成不变。有没有必要改?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多个角度来看。

首先,咱们得看看现在的区划是怎么来的,它有哪些好处。

现在的行政区划,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省、市、县、乡镇”这个体系。但别忘了,上面还有中央政府,下面还有村(居)民委员会。这个结构是随着历史发展慢慢形成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大的调整才基本稳定下来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 这是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设置省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广袤的国土,考虑到各地的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差异。比如,地域广阔的省份,如果不按省来划分,地方政府可能就顾不过来。
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省下面一般就是这一层了。像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就设立地级市,方便管理。一些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还保留地区。民族聚居区则设立自治州或盟。这一层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将省的指令传达到基层,同时也能把基层的具体情况反馈上去。
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 这一层是地方政府最直接的执行机构,也是老百姓最常打交道的政府层级。它负责辖区内的具体事务,比如教育、医疗、交通、治安等等。
乡镇(街道): 这是最基层的政府,直接面向群众。他们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农业、计划生育、民政等。
村(居)民委员会: 这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虽然不是政府机构,但承担着很多管理和服务功能。

这样的区划体系,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 便于管理: 层层递进,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全国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理。
2. 适应差异: 考虑了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性的特点,能照顾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3. 服务基层: 设立了多个层级的政府,理论上能更好地将国家政策落实到基层,并提供公共服务。
4. 经济发展: 各省、市、县的划分,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竞争。

那么,有没有改的必要呢?这就要看我们从什么角度去审视它了。

1. 行政层级过多带来的问题:

“官多事少”? 有人诟病中国现行区划层级太多,导致“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成本高昂。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每增加一个层级,就意味着多了一套班子,多了一批人员,多了一笔开销。
效率低下: 政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传递和审批,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决策延误,影响工作效率。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响应的突发事件面前,多层级有时会成为“绊脚石”。
部门壁垒: 不同的行政层级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畅、协调困难、互相推诿的情况,形成“部门主义”或“地区主义”。

2. 基层政府的压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承担着来自上级政府的各种任务和指标,压力非常大。同时,他们又要直接面对群众的各种需求和诉求。很多时候,基层政府的精力会被繁杂的行政事务和检查评比占去,真正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反而不足。
“摊子铺得太大”: 有些县,下辖的乡镇非常多,每个乡镇又管着几十个村。县级政府要管理好如此分散的基层单位,其难度可想而知。

3. 区域发展不平衡:

省际差异: 虽然省的设立是为了照顾差异,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资源禀赋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一些发达省份与欠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有时候会让人们质疑现有的区划是否能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省内差异: 同样,一个大省内部,也可能存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并存的情况。省会城市虹吸效应,导致省内其他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4.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农村地区变成了城市新区,原来的乡镇行政建制也随之改变,变成了街道。这带来了新的管理需求和挑战,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等,都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
一些超大城市,其管辖范围甚至比一些小省份还要大,人口也更多。如何在超大城市内部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可能进行调整呢?具体会怎么改?这就像“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轻易能做出的决定。

精简层级: 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减少行政层级,比如合并一些地级市或县,或者将某些层级的行政管理职能下放到更低的层级。但这样做也需要考虑其可行性,比如合并后的管理半径是否过大,是否会影响基层服务的可及性。
优化管理模式: 不一定要大幅度改变行政区划本身,但可以在管理方式上做文章。比如,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加强区域协同,打破行政壁垒。
更灵活的设置: 比如,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可以探索更灵活、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套用传统的区划模式。
考虑地理、文化、经济联系: 在未来可能的调整中,会更多地考虑自然的地理单元、历史形成的文化区域、以及现实的经济联系,而非仅仅是历史沿袭或政治需要。

总的来说,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是为了适应过去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而建立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有没有改的必要?答案是“有必要进行持续的审视和优化”。 这并不是说要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框架下,不断地去解决问题,让行政区划的设置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能服务于人民。这是一个需要审慎研究、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或许,未来的行政区划改革,不会是大刀阔斧的改动,而是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率、优化服务。毕竟,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服务人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市肯定得有,不过建议重新整理一下“市”的定义以及设置规则。

目前来说,我国省一级的区划有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新疆建设兵团。

市一级区划有市(地级市)、地区、盟、自治州。

县一级区划有市(县级市)、县、区、旗、自治县、特区、林区、矿区。

镇一级区划有乡、镇、苏木。

结果最近搞了个龙港市,居然是镇改的,相当于镇级市,国家给提成县级市的级别。。。这就离谱,既然龙港可以,开了这个头,那长三角、珠三角保不齐很快就有跟风的,虎门、玉山、虞山、新塘,都有这个实力,到时候就出现“市”这个单位横跨我国省市县乡四级区划,要疯啊这是。再加上规定的副省级市、较大的市、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省直辖县级市。。。除此之外,市的规模也是异常混乱。内蒙古的乌海市只辖三个区,拢一块60万人,是个地级市;河北的石家庄市辖8区11县3个县级市,常住总人口接近1100万人,也是个地级市;湖北鄂州市面积1594平方公里,河北张家口市面积3万6千多平方公里,是鄂州的二十多倍。

我估计数百年后的人对国朝的“市”会有非常严重的吐槽——太乱了。

村级市……饶了市吧行吗?换个词来霍霍,何必非得为难一个“市”呢?中国历史上那么多行政区划名称,国郡州道路军监卫所司,难道真就找不到一个可以顶替一部分“市”的字吗?

另外,我个人虽然拥护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我并不觉得新疆、宁夏、广西有设自治区的必要。内蒙古、西藏自治区可以保留,广西、宁夏、新疆完全可以跟云南一样,按辖区内不同地区民族的分布情况,采用自治州的方式来实行民族自治制度。所以,我还是建议这三区恢复为省,然后下面的市按照有关规定,设立自治州、自治县。

user avatar

如果你知道怎么联系你所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人大代表,可以向他们反应你的想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说起来,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管理这么个大摊子,区划制度自然不能一成不变。有没有必要改?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多个角度来看。首先,咱们得看看现在的区划是怎么来的,它有哪些好处。现在的行政区划,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省、市、县、乡镇”这个体系。但别忘了,.............
  • 回答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中,“县”和“区”作为地市一级行政单位的下一级,都属于县级行政单位,但在设置的背景、功能定位以及管理模式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要理解这些区别,我们需要深入到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管理职能的侧重点来分析。一、 历史渊源与设置背景的差异 县(County): .............
  • 回答
    中央现在的普选政策真的就选不出好的行政长官吗?反对派的意见就一定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吗?这两个问题,在香港社会讨论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牵扯着很多人的心。我们不妨把它们摊开来,一件一件地聊聊。关于中央的普选政策与“好”的行政长官首先,要说中央现在的普选政策——也就是“8·31决定”所框定的框架——是.............
  • 回答
    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就像一个巨大的筛子,试图将全国数以亿计的学生筛选、培养成才。然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着一些让人扼腕叹息的现象,那就是人才的埋没与资源的浪费。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指引着教学的方方面面。它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一套标准化.............
  • 回答
    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评价:一条平衡发展与公平的复杂路径中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国家财政体系中连接中央与地方、调剂地区间发展差距的重要工具,其运作之复杂、影响之深远,值得细致审视。这套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不断调整和演进,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维护社.............
  • 回答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医疗体系如同一张巨大而复杂的网,织就了无数人的健康保障。在这张网上,各方势力交织,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因此,对“最大受益者”的定义,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受益规模最庞大、最基础的群体——广大中国人民。 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改革开放以来.............
  • 回答
    关于中国现行农历是由四百多年前传教士编撰的说法,以及为何实行了几千年的历法突然改变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 流传甚广但并不准确的说法。让我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误解和事实真相。首先,关于“中国现行农历是由四百多年前传教士编撰”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中国现行的农历(我们通常称之为“农历”或“夏历”,但其更准.............
  • 回答
    中国的人口状况和未来劳动力市场趋势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结合人口统计数据、经济结构变化、技术发展以及政策调整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下是基于当前数据和趋势的详细解读: 一、中国当前人口状况1. 总人口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中国总人口约为 14.25亿(截至2023年).............
  • 回答
    关于中国刑罚是否太轻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刑罚的构成与理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刑罚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理念。中国刑法体系中,刑罚的种类主要包括: 主刑: 管制: 剥夺自由,但并非完全剥夺,劳动者可以.............
  • 回答
    说实话,中国现在的造船工业能不能造出“大和号”战列舰,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操起来有很多复杂性,而且并没有必要。我们得把“大和号”拆开来看,它可不是一艘简单的船,而是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代表了那个时代日本工业技术和军事思想的巅峰。要造它,需要的东西可不止是钢铁和发动机。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现在的造.............
  • 回答
    中国当前的文化输出,可谓是古老文明与现代传播手段的有机结合,展现出多元且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理解其成效,离不开与美国这位文化输出的先行者进行比较,并从中反思我们自身的优势与发力方向。中国现有的文化输出方式:中国在文化输出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这句话像一块时不时会被拎出来讨论的石头,在社交媒体上、朋友聚会间,甚至长辈的闲谈里,总能激起一些波澜。这究竟是时代的必然,还是某些群体观念的偏颇?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父辈、祖辈经历的时代,物质匮乏是常态,生活的艰辛是普遍存在的.............
  • 回答
    中国陆军目前的实力可以用“规模庞大、装备精良、转型升级”来概括,并且正在朝着更加现代化、信息化、合成化的方向发展。想要详细地了解这份实力,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规模是其基础。解放军陆军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陆军之一,拥有庞大的人数和数量庞大的装备。虽然近年来解放军的总体员额有所缩减,但陆军的精简.............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也充满了个人感受和时代变迁的印记,想要给一个简单明确的“值”或“不值”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质,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让我尝试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我会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希望能更贴近现实,而不是流于表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值不.............
  • 回答
    中国高速公路网如今的规模和质量,确实可以用“令人瞩目”来形容。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密布的高速公路如同巨龙般蜿蜒盘旋,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一个话题常常被大家提起:为什么中国的高速公路不取消限速,或者说,为什么不实行“不限速”?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中国的语言体系,在字词、语法、表达习惯等方面,确实与两性平等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制约。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语言的细节中去,去挖掘那些不易察觉却又切实存在的联系。语言的“性别化”痕迹:隐形的偏见之源首先,我们不能忽视汉语中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中天然存在的“性别化”倾.............
  • 回答
    在中国,关于堕胎率的准确统计一直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虽然官方不直接公布“堕胎率”这个概念,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数据和专家估算来了解大致情况。官方数据与统计的局限性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会发布与妇幼健康相关的数据,其中会包含人工流产手术的数量。然而,这些数据通常以人工流产手.............
  • 回答
    中国和日本,两个亚洲的经济巨头,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各自书写着辉煌的篇章。要论及谁更发达,这就像是比较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和一首婉转的古诗,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更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硬实力:基础研究与尖端制造的较量在基础研究领域,日本的长久积淀和对精密性的极致追求,使其在材料科学、半导体技术、光学等领.............
  • 回答
    柏林空运,那段历史,真是一部关于毅力、智慧和人类精神的史诗。简单地说,中国如今的空中力量,从 规模、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的角度来看,足以轻松完成甚至超越当年的柏林空运。但要细致地讲,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对比和思考。当年的柏林空运,究竟有多“难”?首先,我们得理解当年柏林空运的背景和挑战: 地理位置的限.............
  • 回答
    中国当前的军事实力,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比较数字。解放军的实力构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一支军队的强大,是由其人员、装备、训练、科技、后勤、战略战术、军事思想等多个方面综合体现的。 人员素质与数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全球规模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