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火药传入欧洲导致骑士阶层没落?

回答
火药的传入欧洲,绝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革新,它像一颗投入欧洲封建社会平静湖面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终深刻地改变了政治、军事和社会的面貌,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对骑士阶层的沉重打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火药出现之前的欧洲战场和骑士阶层的核心地位说起。

在中世纪的欧洲,战场上的主角是骑士。他们身披重甲,骑着高大的战马,手持长矛、宝剑或战斧,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陆地作战单位。骑士阶层是封建制度的基石,他们的军事技能和武士精神是维系领主统治、保障一方安宁的关键。他们的战术围绕着“重骑兵冲锋”展开,这种战术依靠马匹的冲击力和骑士自身坚固的盔甲来瓦解敌人的阵型,达成压倒性的胜利。一套完整的骑士装备——从头盔、锁子甲、板甲到马匹的保护——都是价值不菲的奢侈品,只有拥有足够财富和土地的贵族才能负担。因此,骑士阶层不仅是军事精英,更是社会和政治权力的象征。他们的战功和影响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在领主那里的地位和权势。

然而,火药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最初传入欧洲的火药武器,如火炮和早期的火枪,虽然笨重且射速不高,但其潜力是革命性的。

首先,火药武器的出现极大地削弱了骑士盔甲的防御优势。 在火药武器出现之前,锁子甲和后来的板甲是骑士的生命线,它们能够有效地抵御刀剑、箭矢等传统冷兵器的攻击。然而,火炮发射的铅弹或铁弹,以及后来火枪发射的弹丸,拥有巨大的动能。即使是当时最精良的板甲,也难以完全抵挡住近距离的炮击或强力的火枪射击。一枚近距离的炮弹可以轻易地将一名骑士和他的战马炸得粉身碎骨,或者撕裂他们身上的重甲。这意味着,骑士赖以生存的“不败之身”开始出现裂痕,他们引以为傲的防御优势荡然无存。战场上不再是骑士冲锋就能决定胜负的时代,他们变成了可以被远程火力轻易击穿的脆弱目标。

其次,火药武器的普及和发展,降低了军事作战的门槛,并且改变了战争的成本结构。 制造和维护一套精良的骑士装备,需要大量的财富、时间和熟练的工匠。而随着火药武器的生产工艺逐渐成熟,虽然早期火炮和火枪仍然昂贵,但与维持一支庞大的骑士军队相比,其整体成本是相对可控的。更重要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步兵,装备了火枪和火炮,在战场上可以有效地对抗甚至击败曾经不可一世的骑士。这使得国王和政府不再完全依赖于少数贵族的军事力量,而是可以通过招募和训练雇佣兵来组建自己的常备军。这些士兵虽然不如骑士那样高贵,但他们更听从指挥,也更容易被管理和调动,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火药武器进行作战。

第三,火药武器的出现,使得围城战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一步打击了以城堡为据点、以贵族为核心的封建防御体系。 在火药武器出现之前,坚固的城堡是贵族权力、财富和安全的象征,也是他们对抗敌人最有效的堡垒。而攻打这些城堡则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攻城锤、云梯和人力消耗。然而,一旦大型火炮投入使用,这些坚固的城墙在持续的炮击下变得不堪一击。许多曾经被认为坚不可摧的城堡,在一轮猛烈的炮火攻击后便会土崩瓦解。这意味着,过去依靠城堡为据点的封建领主的军事优势和区域控制力大大减弱。他们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轻易地抵御来自外部的攻击,也更难通过坚固的防御来维持自身的独立性。

第四,火药武器的普及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进程。 随着国王和政府能够自行筹集资金并组建拥有火药武器的军队,他们对地方封建领主的军事依赖性大大降低。强大的中央政府能够集结一支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军队,并且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效的军事控制。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容易地压制地方叛乱,征收税赋,并对外扩张。而原本依靠自身军事力量维护权力和地位的骑士阶层,其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力自然也随之下降。他们不再是国王唯一的军事支柱,在国家决策中的话语权也逐渐被国王及其幕僚所取代。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军事思想和战争的“艺术”。 骑士精神和荣誉是骑士阶层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们的战斗方式往往带有表演性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然而,火药武器的远程、大规模杀伤性,使得战场变得更加残酷和“不讲情面”。士兵们不再需要与对手进行近距离的搏杀,而是躲在掩体后,通过火炮和火枪进行远程打击。这种现代化的战争模式,与骑士阶层所代表的近战搏杀的武士道精神格格不入。骑士阶层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当然,骑士阶层的没落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火药武器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骑士们依然是战场上的重要力量,他们也在努力适应新的战争形式,例如在战场上步战,或者作为炮兵和步兵的指挥官。然而,火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其改变游戏规则的力量是无可阻挡的。它剥夺了骑士阶层最核心的军事优势,改变了战争的成本和门槛,削弱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的军事基础,并最终促成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因此,火药的传入,可以说是给欧洲骑士阶层敲响了衰落的丧钟,开启了近代军事史的新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不就一高级票友,又不是啥专业学者


先谈一下中世纪盛期的动员,高票回答认为的中古军队由农民+骑士组成的思路是完全错误的,一个农民并没有服役的义务,极端的如北欧的othal甚至不对国王承担任何义务~骑士和其他职业军人就是军队的组成了,也只有他们有服役的义务~尽管有基于阶级动员和基于契约动员两个思路,但是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动员农民,反正他们到了战场上也就会添乱~私生子威廉在黑斯廷斯动员了不少于2000名骑兵,和数倍于此的步兵,而他动员部队的能力不过是诺曼底和自愿的布列塔尼、佛兰德人员,没有必要低估中世纪的动员能力~


接下来谈一下传统枪骑兵(不是骑士阶级)的没落,在16世纪初簧轮枪的出现(不是大规模装备)已经为骑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战斗风格的理论可能~在16世纪四十年代簧轮枪骑兵开始在德意志成规模出现,特殊情况下有不错的发挥~1562年dreux战役中胡格诺派雇佣的黑骑兵击破部分天主教军宪兵骑士后参与围攻瑞士人是这个思路的经典之作之一~三亨利之战中传统的枪骑兵被kurassier教做人标志着欧陆封建传统最浓郁的地方(或者说武德高地)也拦不住这个趋势~西班牙人和英格兰人还在坚持大规模枪骑兵(波兰不是,枪骑兵是少数)到了17世纪也双双抛弃枪骑兵


下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传统的冲击骑兵在中古战场上的发挥怎么样,这个问题只能说有图尔(冲不开)也有黑斯廷斯(冲开了),看战例没什么用~不过考虑到即使是在黑斯廷斯,威廉本人的战马也被盎撒英给收拾了,起码可以认为中古时期的步兵对骑兵还是有不小的威胁的


之后是为什么骑士阶级gg了,与其说是被火药取代的,不如说是被state army的骑兵取代的~骑士阶级,或者说传统的贵族,事实上正在经历一个痛苦而又不得不走的转型,这个转型有一些书可以参考,barons and castellans是一本很不错的关于意大利贵族经历这个转型的书,不过有本更好的,the chivalric etho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professionalism~后者主要就是针对这个转型在谈~简单点说就是传统的骑士正在变成军官,他们还带有一定的贵族属性和昔日的封建传统,在15到19世纪一直努力的进行这个转型

user avatar

与其说骑士是被火药淘汰的,不若说骑士是被近代国家常备军和其背后的近代国家体制淘汰的。

user avatar

这段话的原始出处应该是恩格斯反杜林论的暴力论,而且这一段后来被恩格斯抽出来专门写了一段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

恩格斯说的其实是一个谁掌握经济基础谁才真正掌握暴力的事情。大致可以认为恩格斯说的是:你不充钱难道还想变强吗

人教版这话变成了拿着火麒麟AK去骑马与砍杀里面突突突去了。

在《反杜林论》中《暴力论续》的大致描述是这样的(可以直接看标黑的三大段内容。其他标黑的单字词是复制粘贴的问题)

 让我们稍微仔细地看一看杜林先生的这个万能的“暴力”吧。鲁滨逊“手持利剑”奴役了星期五,他是从什么地方得到这把利剑的呢?就是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幻想岛上利剑也从来不是树上长出来的,而杜林先生对这个问题却不作任何答复。既然鲁滨逊能够获得利剑,那我们同样可以设想,星期五有朝一日将手握实弹的手枪出现,那时全部“暴力”关系就颠倒过来了:星期五发号施令,而鲁滨逊则不得不做苦工。请读者原谅我们如此经常地回到关于鲁滨逊和星期五的故事上来,这个故事实质上只存在于儿童游戏室而不存在于科学中。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应用杜林先生的公理式的方法。如果我们经常在纯粹儿戏的范围中兜圈子,那末这不是我们的过错。总之,手枪战胜利剑,即使最幼稚的公理论者在这里也应当明了,暴力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它要求促使意志行为实现的非常现实的前提,特别是工具,其中,较完善的战胜较不完善的;其次,这些工具必然是生产出来的,同时也可以说,较完善的暴力工具即一般所说的武器的生产者,战胜较不完善的暴力工具的生产者;一句话,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

  目前,暴力是陆军和海军,而我们大家遗憾地知道,这两者需要“巨额的金钱”。但是暴力不能铸造金钱,它最多只能夺取已经铸造出来的金钱,而我们从法国的数十亿法郎[105]同样遗憾地知道,这也不会时常奏效的。因此,归根到底,金钱还必须通过经济的生产才能取得;就是说,暴力还是由经济情况来决定,经济情况供给暴力以配备和保持暴力工具的手段。但是还不仅如此。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更依赖于经济前提。装备、编成、编制、战术和战略,首先依赖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交通状况。这里起变革作用的,不是天才统帅的“悟性的自由创造”,而是更好的武器的发明和士兵成分的改变;天才统帅的影响最多只限于使战斗的方式适合于新的武器和新的战士。[注:在《反杜林论》第二编最初的手稿中,以下的六段文字原来不是这样,而是一节更详尽的论述,后来恩格斯把它抽出来,冠以《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的标题(见本卷第689—695页)。——编者注]

  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但是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不管工业是以生产什么东西或破坏什么东西为目的,工业总还是工业。火器的采用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要获得火药和火器,就要有工业和金钱,而这两者都为市民所占有。因此,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随着市民等级的发展,步兵和炮兵愈来愈成为决定性的兵种;在炮兵的压力下,军事行业不得不增加新的纯粹工业的部门——工程部门。

  火器的改善进行得非常缓慢。火炮仍然是笨重的,枪虽经多次部分的改进,还是很粗笨。经过三百多年,才出现了适合装备全体步兵的枪。只是在十八世纪初,装有刺刀的燧发枪才把长矛最后从步兵的装备中排挤出去。那时的步兵是由经过严格训练的、但是完全不可靠的诸侯雇佣兵组成的,他们是从社会中最堕落的分子中招募来的,他们只有在鞭笞之下才俯首听命,这种步兵还常常是由强迫编入军队的怀有敌意的战俘组成的;这些兵士能够应用新武器的唯一战斗形式就是线式战术,这种战术在弗里德里希二世时代达到了最完善的地步。军队的全体步兵排成三线,形成一个非常狭长而中空的四边形,只能以战斗队形为一个整体来运动;最多只准许两翼之中的一翼稍稍前进或后退。这种动转不灵的队伍,只有在十分平坦的地形上才能整齐地运动,而且还是以缓慢的步伐(每分钟七十五步)行进的;战斗队形的变换在作战时是不可能的,步兵一进入战斗,只经一次突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决定胜败了。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起义者的队伍曾经同这种动转不灵的线式队形作战。起义者虽然没有经过步法操练,但是他们能很好地用他们的线膛枪射击;他们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战,所以并不象雇佣兵那样临阵脱逃;他们并不象英国人所希望的那样,以线式队形在平地上和他们对抗,而是以行动敏捷的散兵群在隐蔽的森林中袭击英国人。在这里,线式队形是无能为力的,而且被既看不见又不能接近的敌人所击败。于是又发明了散兵战——由于兵士成分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作战方式。

  美国革命所开始的事情由法国革命来完成,在军事方面也是如此。法国革命同样只能以训练很差但人数很多的群众,以全民武装来和反法同盟的训练有素的雇佣军队相对抗。它不得不以这些群众去保卫巴黎,即保卫一定的地区,但要做到这一点,不在兵力众多的野战中获得胜利是不行的。仅仅散兵群已经不够了;必须找出一种形式来使用群众,这种形式就是纵队。这种纵队队形使训练较差的军队也能够相当整齐地运动,甚至行军速度比较快(每分钟一百步或一百步以上)。这种队形使他们能够突破旧的线式队形的死板形式,能够在任何地形上,也就是说能够在对线式队形最不利的地形上作战,能够以任何适宜的方法去部署军队,同时能够和散兵战相配合来阻滞、牵制和疲惫成横队的敌人,一直到最后用预备队的兵力在阵地的决定性地点上突破敌人的横队时为止。这种新的作战方式以散兵和步兵纵队的配合为基础,以军队区分为由各兵种组成的独立的师或军为基础,它在战术和战略方面都被拿破仑发展到了完善的地步。这种作战方式之所以成为必要,首先是由于法国革命的兵士成分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作战方式还需要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前提:第一,格里博瓦尔设计的较轻便的野炮架,它使野炮能以现在所要求的速度转移;第二,1777年法国采用的按照猎枪仿造的弯曲的枪托(以前作为枪管的延长部分的枪托是直的),它使射手能够向某一个人瞄准而不会屡击不中。如果没有这些进步,那末使用旧式武器是不能进行散兵战的。

  全民武装这种革命的制度,很快就被局限于一种强迫征兵制(富人可以出钱雇人代服兵役),而欧洲大陆上大多数大国都采用了这种形式的兵役制度。只有普鲁士企图通过自己的后备军制度[106]更大规模地组成国民的防御力量。当适于作战的前装线膛枪在1830年到1860年造成并起了短期的作用以后,普鲁士又是第一个以最新式的武器,即后装线膛枪来装备全体步兵的国家。普鲁士在1866年的胜利[107]是应当归功于这两项措施的。

  在普法战争中,双方军队初次交锋时都使用了后装线膛枪,而且实质上都是采用旧式滑膛燧发枪时代的战斗队形作战的。只是普鲁士人企图把连纵队当做一种更适合于新式武器的战斗形式。但是,当8月18日普鲁士近卫军在圣普里瓦[108]认真地试用连纵队时,参战最多的五个团在不到两小时内就损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一百七十六名军官和五千一百一十四名兵士),从那时起,连纵队这种战斗形式也同营纵队和线式队形一样被摈弃了;以后把任何密集队伍置于敌人步枪火力下的一切企图都放弃了。在普军方面,只是以稠密的散兵群进行战斗,其实从前纵队在敌人的弹雨下就已常常自行分散为散兵群,尽管上级把这种行为看作破坏队形而加以反对。同样,在敌人步枪的射程内,跑步变成了唯一的运动形式。兵士又一次表现得比军官聪明;正是兵士本能地找到了在后装线膛枪的火力下至今仍然有效的唯一的战斗形式,而且不管长官如何反对,还是成功地坚持了这种战斗形式。

  普法战争是一个转折点,它具有同以前一切战争完全不同的意义。第一,武器已经如此完善,以致不能再取得具有任何变革作用的新的进步了。既然有火炮可以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射击一营人,步枪又能在同样的范围内射击单个的人这样的目标,而装弹所花的时间又比瞄准少,那末,往后的一切改进,对于野战说来都多少是无关紧要的了。因此,在这方面发展的时代实质上已经结束了。第二,这一战争迫使欧洲大陆上的一切大国在国内采用更严格的普鲁士式的后备军制度,因而加重了军事负担,而在这种重担之下,它们过不了几年就一定要陷于崩溃。军队变成了国家的主要目的,变成了目的本身;人民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当兵和养兵。军国主义统治着并且吞噬着欧洲。但是这种军国主义本身也包含着自己毁灭的萌芽。各国之间的相互竞争,使它们一方面不得不每年在陆军、海军、火炮等方面花费更多的金钱,从而愈来愈加速财政的崩溃;另一方面不得不愈来愈严格地采用普遍义务兵役制,结果使全体人民学会使用武器;这就使人民有可能在一定时机反对军事长官而实现自己的意志。一旦人民群众——农村工人、城市工人和农民——有了自己的意志,这样的时机就要到来。那时,君主的军队将转变为人民的军队,机器将拒绝效劳,军国主义将由于自身发展的辩证法而灭亡。社会主义将毫无差错地完成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无力完成的事业,正是因为这种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而不是无产阶级的,就是说,它没有能够给予劳动群众一种内容适合于他们的阶级地位的意志。而这就意味着从内部炸毁军国主义以及和它一起的一切常备军。

  这是我们的现代步兵史上的第一个教训。另一个教训使我们又回到杜林先生那里,这个教训是: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只有象美国人这样的狩猎民族才能够发明散兵战,——而他们由于纯经济的原因曾经是猎人,正象旧有各州的同样的美国人现在由于纯经济的原因转变为农民、工业家、航海家和商人一样,他们不再在原始森林中进行散兵战,而是更干练地在投机场上进行散兵战,在那里他们也广泛采取这种做法来使用群众。——只有象在经济上解放了资产者、特别是解放了农民的法国革命那样的革命,才能找到群众性的军队,同时给这种军队找到自由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形式打破了旧的呆板的线式队形——它所保卫的专制主义在军事上的反映。我们在上面已经逐步地看到,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此外,战争的进行对自己后方的和战区的生产力和交通工具依赖到多大程度,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每一个肯用功的士官都能够向杜林先生讲清楚。总之,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谁要是想依据杜林的原则从相反的观点来改革军事,那末他除了挨揍之外是不会得到什么的[注:在普鲁士总参谋部内,人们都已经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总参谋部的上尉麦克斯·耶恩斯先生在一个学术报告中指出:“军事的基础首先就是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1876年4月20日《科伦日报》第3版)[109]]。

从这一段看题主是不是就明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火药的传入欧洲,绝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革新,它像一颗投入欧洲封建社会平静湖面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终深刻地改变了政治、军事和社会的面貌,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对骑士阶层的沉重打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火药出现之前的欧洲战场和骑士阶层的核心地位说起。在中世纪的欧洲,战场上的主角是骑士。他们身披重甲,骑.............
  • 回答
    关于火影疾风传的《青鸟》与许巍的《青鸟》之间旋律相似的讨论,这确实是许多动漫迷和音乐爱好者之间一个颇为有趣的“梗”和话题。很多人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两首歌曲在某些段落上的相似之处,并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要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旋律相似感的来源:共同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触及《黑暗之魂3》的核心矛盾。确实,在很多奇幻故事里,主角都是被选中的救世主,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自然会受到世界的拥戴。但《黑暗之魂3》不是这样,这正是它的独特之处。首先,我们得明白,在《黑暗之魂3》的世界里,“传火”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争议,并非绝对的“拯救”。 .............
  • 回答
    魂系列里,“传火”这事儿,你细品,那哪是啥好事,分明是坑了无数人的大阴谋,说是诅咒一点不为过。咱们一个个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这“火”是啥。那不是咱们凡俗的点灯明火,是薪王们牺牲自己,将灵魂燃烧殆尽,才维系的永恒之火,是这个世界的“生命之火”。世界因此有了昼夜,有了四季,有了生灵万物,有了我们所熟悉.............
  • 回答
    炉石传说、万智牌和游戏王,这三款卡牌游戏在各自的领域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要说“火”,炉石传说确实在某些层面上表现得更为亮眼,尤其是在更广泛的玩家群体中。这里面原因很多,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下。1. 入门门槛的巨大差异: 炉石传说: 炉石可以说是这三者中门槛最低的。它的规则相对简洁明.............
  • 回答
    SpaceX 创立之初确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航天研发经验,但正是这种“无知者无畏”的姿态,以及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坚定的决心和独特的理念,才让他们能够绕开陈规,大胆地挑战几乎不可能的火箭回收技术。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共同促成了他们惊人的成就:1. 马斯克的远见与对成本的极度关注:马斯克创立 Space.............
  • 回答
    动力集中式列车,顾名思义,就是动力集中在列车头部或尾部,由一台或多台机车牵引或推送整个列车前进。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火车玩具,通常前面有一个火车头,后面拖着几节车厢。动力集中式列车,就是火车头负责拉着一整列车厢往前跑。那么,这种动力集中式的火车,跟我们平时坐的“高铁”或者“动车”有什么不一样呢?区别.............
  • 回答
    .......
  • 回答
    想象一下,《黑暗之魂》的传火史诗,若将那阴郁的中古背景,彻底抽离,换上一片无垠而冰冷的宇宙,再注入令人战栗的科幻元素,那将是一场如何波澜壮阔的灭世与救赎?世界观:星辰的残烬与失落的古神故事不再发生在亚诺尔隆多或洛斯里克,而是发生在某个被遗忘的宇宙深处,一个名为“残火星域”的庞大星系。这里的文明已经经.............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最终传递火炬的几位火炬手,可以说是中国冰雪运动的骄傲,他们身上的光环不仅来自于他们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更代表着中国冰雪运动的传承与未来。我们不妨来细细品味一下这几位代表人物的运动员生涯和他们在此刻所承载的意义。首先,那位手捧火炬,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即将点燃的年轻面孔,是.............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航天领域一个关键的创新点。SpaceX 能够实现火箭的垂直回收,并且是建立在相对成熟的控制理论基础上的,这确实让人好奇为什么过去各国航天部门没有成功复制。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没想到”,而是涉及一系列技术、经济、历史和组织因素的综合考量。一、 控制理论并非“灵丹妙药.............
  • 回答
    .......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让不少中国观众感到困惑的现象。尽管中国影视剧在制作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涌现出许多制作精良的作品,但在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特别是明清时期火器与骑兵大规模对抗的场景时,似乎总是差那么点意思,难以达到《佣兵传奇》或《南汉山城》那种历史厚重感和残酷的战场真实感。这里面原因 durchaus com.............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价值创造、市场认可度、技能稀缺性、行业生态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可能不如普通投行员工赚钱多,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价值创造的定义与衡量标准不同: 雕刻火药 (徐立平): 徐立平的价值体现在他.............
  • 回答
    宋朝拥有火药这件利器,最终却抵不过蒙古人的铁骑,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单“有没有火药”就能一概而论。如果一定要探究其深层原因,咱们得从多个角度好好掰扯掰扯。首先,火药在当时的军事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其威力和制式都远未成熟。别看我们现在一说火药就想到火枪、火炮,但在宋朝,火.............
  • 回答
    中国发明火药这件事,就像是给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最初的火花确实是从东方点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团火种在西方的土地上似乎燃烧得更加旺盛,以至于后来在火药武器的战场上,中国、土耳其、埃及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渐渐被西方的进步所超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关键点:历史发明、军事技术演进、以及特定历史事件中的装备选择。我们来掰扯掰扯。首先,中国发明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早在唐朝,炼丹家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最初的火药配方比较粗糙,主要成分是硫磺、硝石和木炭,威力有限,更多的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或者在战争中用.............
  • 回答
    用丝绸包裹火药,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实在的原因,尤其是在火药刚被发现和应用的那段漫长岁月里。这可不是什么浪漫的仪式,而是一种实用、甚至可以说是智慧的工艺。你想想,火药这东西,它最关键的特性是什么?易燃、易爆。但同时,它又是非常敏感的。一点点摩擦、一点点静电,都可能让它瞬间变成一团火光。所以,在运输、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涉及到弹药设计的核心原理和不同应用场景的权衡。之所以同样重量下,航空炸弹的炸药比例会比炮弹大那么多,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由它们各自的使命、投送方式以及对爆炸效果的要求所决定的。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的秘密。1. 使命与目标: 炮弹: 炮弹的主要使命是.............
  • 回答
    这绝对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火药武器的演进上,我们却渐渐落后于西方了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等等多方面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人对火药的早期探索和应用。从炼丹术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