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直到由中国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线投入运营,我们才发现由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有那么多的细节被我们轻易忽略了。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这简单的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出处:《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孙玉梅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德国制造的细节』掌声经久不息。
然而这篇文章tm是骗人的,上海地铁一号线根本就他妈不是德国人造的
知乎深度解析文章传送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95348
这些我们高考必备的论文素材,百分之80都他妈是意淫瞎编出来的,这些素材细节叹为观止,说的跟真的一样,面试只要丢垃圾都能录取你,顽皮的爱因斯坦数学只得一分。
除了这些素材,还有朋友圈长辈转发的各种谣言,点开链接,里面各种叹为观止的细节让人无法辩驳。
是在下输了。
航天领域也有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细节
这玩意是好奇号(Curiosity)火星车,人类历史上最贵最高大上的一个火星探测器,没有之一了,价值25亿美元,150亿人民币了。。。。
既然是火星车就要在火星上跑来跑去的是不?好奇号就是靠六个独立驱动的高大上轮子完成的。每个轮子直径50厘米,和汽车轮胎差不多了。
负责轮子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想了个心眼,想在轮子上刻上他们的缩写,JPL,这样好奇号在火星上跑来跑去时,他们的logo就印得到处都是,这个广告逼格高不高?(事实上,必须在轮子上做个标记,这样可以通过照片中数轮子圈数辅助判断轨迹和路程)。
等等,后来这个轮子做出来后被NASA发现了,NASA立即否定了这个轮子的外形方案。毕竟另外两个承包方,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都没有这么得瑟,你一个JPL嘚瑟啥?
JPL知道后,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了,最后好奇号轮子的方案如下,
是不是感觉很普通?
等等,等轮子轨迹的照片发到地球后,大家傻眼了
那些看起来没有规则的孔,印出来的图案原来是莫尔斯电码中JPL的意思。。。。
这个小细节。。。。满满的是科学家的智商和心眼啊。。。
不过这还没完,好奇号还有惊喜,它还带了一美分买路钱到火星,我在之前的回答中写过了,这个链接
日本动画在细节上的注重让人不得不惊叹…
@vczh谢轮哥
电影开始前的电影公司的片头。
现在不少电影都会根据电影剧情重新设计公司标志,以一个新的形式展示给观众。
举几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片头:
常见的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Walt Disney Pictures)片头
电影《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 (豆瓣)》片头
仔细看还可以看到在城堡最高处飘扬的海盗旗。
知友 @一坨小君 补充
电影《科学怪狗 (豆瓣)》片头
当烟花落下,天空突然雷雨交加,乌云遮住了月亮。
2019.1.23 更新
电影《超人总动员2 (豆瓣)》片头
片头整体色调与超人一家的服饰、标志一致。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Warner Bros. Pictures Co. ) 的经典片头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 (豆瓣)》片头
下落的纽扣组成了WB的字样。纽扣和电影的剧情相关,男主角本杰明·巴顿(Benjamin Button)姓Button,他家族开办的纽扣公司叫做 Button's Button,最终他继承了这个公司。
电影《招魂 (豆瓣)》片头,片头风格变成了这样,很符合这部恐怖片。
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 (豆瓣)》片头,与哈利波特系列风格相同。
电影《飞行家 (豆瓣)》的片头
电影内容主要讲述的是霍华德·休斯(1905年12月24日-1976年4月5日)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中早期,或许这个片头模仿了那个年代的海报风格,很有复古的感觉。
知友 @Liuyan 补充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豆瓣)》片头
与电影海报相契合,电影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
给你一夜纸醉金迷的视觉美梦,《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设计故事,这里面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这部电影由小李子主演,上面介绍的《飞行家 (豆瓣)》也是由小李子主演,小李子真是接了无数好片)
电影海报
知友 @我叫毛泽西 补充
电影《火星人玩转地球》片头
可以看到一架飞碟从右上角出现,然后飞到了左下角,然后消失在了云层里。
知友 @树先生 补充
电影《孤儿怨 (豆瓣)》片头
灯光闪烁,当灯光熄灭时,显示出标志上的荧光涂鸦,与剧情中“小女孩”的涂鸦相呼应。
2017.12.23 更新
电影《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豆瓣)》片头
斑驳的铁锈,或许混着一些血迹,很符合电影中那种末世废墟的风格。
2018.8.18 更新
电影《终极细胞战 (豆瓣)》片头
WB标志变成了细菌,不断蠕动。
2019.9.9 更新
电影《康斯坦丁 (豆瓣)》片头
开始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正常的标志,稍后整个标志表面风化剥落,像黄沙一样被吹散,照应了电影中的地狱里的场景。
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 Pictures)常见片头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 (豆瓣)》片头 同样是下落的纽扣构成了公司的标志(该电影出品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发行公司: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电影《星际穿越 (豆瓣)》片头
知友@知乎用户王华补充
电影《变形金刚 (豆瓣)》片头
从五角星标志从远处飞来,到最终完整的显示出标志,伴随着变形金刚变形的声音。
梦工厂(DreamWorks SKG)同上
在展示标志的同时,伴随着变形金刚发出的声音。(注:《变形金刚 (豆瓣)》由梦工厂 、 派拉蒙影业公司 等联合制作)
知友 @MycHaddock 补充
电影《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 (豆瓣)》 片头
电影中个四个企鹅兄弟打晕了垂钓的小人(见第一张图),取而代之,很符合电影里企鹅兄弟们的性格。
知友 @MycHaddock 补充
电影《驯龙高手 (豆瓣)》片头
电影中的龙划过夜空,在图片右侧可以看到它漆黑的影子。
知友 @MycHaddock 补充
电影《功夫熊猫2 (豆瓣)》 片头
十分中国风的片头,垂钓小人变成了垂钓的乌龟大师,四周环绕着祥云。
知友 @Danmo岚 补充
电影《功夫熊猫3 (豆瓣) 》 片头
梦工厂(DreamWorks SKG)的垂钓小人变成了垂钓的阿宝。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知友 @老葱蜀黍 补充
电影《天降美食 (豆瓣)》片头
天降香蕉,将女神击飞(见第二张图),并取代了女神的地位。
知友 @老葱蜀黍补充
电影《蓝精灵:寻找神秘村 (豆瓣)》片头
女神的木牌倒下,出现了蓝妹妹,蓝妹妹捡起地上的一朵小花,摆出了女神的姿势。
电影《黑衣人2 (豆瓣)》片头
女神手中火炬最后闪了一下蓝光,呼应片子里清除记忆。
电影《咒怨2(美版) (豆瓣)》片头
女神头发变长,画面变暗,女神变成了伽椰子,身后的COLOMBIA变成了Grudge 2。
2018.1.5 更新
电影《银翼杀手2049》片头
图二灯光从蒸汽中射出,女神只剩下轮廓,与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很像,如图三,大概这就是典型的赛博朋克(cyberpunk)风格。
P.S. :在2017年看了《银翼杀手》、《银翼杀手2049》及之间的三部短片,很喜欢这个系列,以此留念。
2019年11月24日更新
电影《好莱坞往事 (豆瓣)》 片头
复古风格的片头,重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
2020年5月23日更新
电影《丧尸乐园2 (豆瓣)》 片头
女神拿起火炬暴击来犯的丧尸!!
环球影业 (Universal Pictures)常见片头
知友 @老猫慢慢爬 补充
电影《未来水世界 (豆瓣)》片头
logo逐渐变成了剧情中那个被水充满的地球。
知友 @Liuyan 补充
电影《辛普森一家 (豆瓣)》片头
可以发现在“0”里面有一个唱歌的辛普森风格的小人,他哼唱的是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经典的开场音乐。当片头结束,他跑进了“0”里面,消失了。
知友 @哥你卤味 补充
电影《剪刀手爱德华 (豆瓣)》片头
电影开头从下雪的冬天晚上开始,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孙女,问奶奶(女主角金)为什么下雪了?雪哪来的?奶奶从一个人的手是剪刀开始说起。
在电影的结尾,爱德华退回了古堡,每当他思念女主角金的时候,他就会用剪刀手做冰雕。女主角知道,每当冰雪飞扬,是爱德华在思念她。
知友 @咸鱼人生 补充
电影《史努比:花生大电影》
片头是史洛德坐在logo上弹钢琴,并且用钢琴声替换了音乐。
知友 @张钟源 补充
电影《X战警 (豆瓣)》系列片头
FOX中的“X”会比其他字母稍微晚一点儿变暗,突出这个“X”。
知友 @何经纬 补充
电影《虎胆龙威4 (豆瓣)》片头
logo先正常显示,之后探照灯受到电磁脉冲,逐个熄灭,整个标志变暗。
电影《人猿星球 (豆瓣)》片头
这是一部1968年的经典科幻电影(电影《猩球崛起 (豆瓣)》系列借鉴了其中的一些元素),仔细看这个片头的话,可以看到只有后面的两个探照灯的光柱是来回摆动的,前面两个探照灯,没有动。原因或许是技术问题。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半个世纪以来,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
最后附上一个有趣的片尾,来自动画《飞出个未来 第一季 (豆瓣)》
三十世纪???
一般看到的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20th变成了30th呢?因为这部动画《飞出个未来 第一季 (豆瓣)》发生在一千年后,一千年后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自然变成了三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挺有意思的调侃,很符合这部动画调侃、恶搞的风格。
动画《飞出个未来 第一季 (豆瓣)》是很有意思的一部剧,剧情中有无数的讽刺、戏仿还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突破天际的脑洞。
注: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是二十一世纪福克斯(21st Century Fox, Inc.)的一个子公司。
感谢大家的补充!
另附几个我关于电影话题的回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开学后上大二
学的是城乡规划,大一的课程和建筑类似。
其中有一门叫建筑初步的大作业需要做模型
为期四周,让我们分小组完成一个知名建筑的模型
在周围同学都在做什么流水别墅、朗香教堂的时候,我们四个人选择了做「应县木塔」
先放一张原图
高清的是这样的
当时选了这个其实就是为了做个古建装个x,另一方面我老家在山西,所以对这座塔有些感情。
可是选完之后意识到,给自己挖了个坑
因为一方面应县木塔,既然是叫木塔,那就只能全部用木头来做。另一方面,这座塔好几百年的历史,其中各方面的数据,图纸什么的都不完全。
于是我们第一周一整周,都是在网上寻找这方面的资料。包括二三十张图纸,以及各部分的数据,精确到楼梯一级有多高有多宽多长的那种数据,如此之类云云。
第二周开工后,意识到所有的部件只能用木头。
这就意味着,其中280个左右的榫卯斗拱,以及所有的所有,我们都只能自己测量然后切割。可能有人想了,自己画好标好数据,找师父切割就好了。但我们四个当时觉得,既然是自己的作业,那么所有的东西必须我们自己做。
到最后,我们自己的切割工具是,勾刀、美工刀、锯条。木板的厚度在0.5cm左右,而圆木棍直径有0.8的,有0.4的。
于是我们按照1:75的比例进行换算,将原物中的几万几千毫米的实际数据再根据乘除法,算出模型该有的数据,最后定的是:高90cm左右,底座45*45左右。
所有的部分,每一个部件,包括榫卯,我们都只能自己画出来,然后用刀子在木板上刻下来。
于是两三天后,有了第一层的雏形。
第一层的时候,偷了个懒,周围的榫卯直接用冰糕棍来穿插。如果你们看的仔细,可以看到我们画的数据铅笔稿,还有中间几部分墙中空的部分,是为了承接第二层。
第一层雏形出来后,他们都说像风水八卦,说我们在玩玄学,还有几个说我们做的丑。
我们没有管,接着爬进度,大概爬了两周。整体出了雏形。
以后我们开始做斗拱,斗拱是用冰糕棍剪开,一个斗拱我们简化成了四个部分。
加斗拱前
加斗拱后
以及我们的斗拱
如果你心细,能看到上面标的数据,2cm,4cm还有1cm。 我们把冰糕棍裁成三种长度(因为层数越高,面积越小。后面改成了2cm/3cm/1cm)一个斗拱黏接四块材料,280个…将近一千个小零件需要粘。这是我们数据组聪哥和墨涵负责的。
哦对了,我们四个人分成了两组,一组负责数据测量,叫数据组。一组负责绘图,叫绘图组。板子我们一起切,聪哥,墨涵,麓铭和我,我们四个来切。
慢慢的各方面细节完善后,大体样子出来了。
好多朋友会问…为什么要二楼要留空两面墙。
其实我们当时老师要求做的模型需要能拆开看到内部结构,但我们这个拆装一次要费太久时间。于是就干脆留了两面空墙,让老师能看到内部结构,就不用拆了。
(后来的结果是…老师觉得这两面墙空着不好看,想让我们补上,也没有要求看我们这组内部结构。当然这都是做完好久的事了,我们也不愿意补,就在那空着了。)
最后交作业前一晚我们将近通了个宵,给它上了保护漆。
如果你看的仔细,塔顶部那个圆的部分…是个矿泉水瓶盖,我们把它裁成圆片,剪开,喷金漆。
这是我们这个塔,唯一一个不是木头的东西…
好了,我觉得这个牛逼,我们四个能吹好几年。
这…应该算是我们目前能力能达到的…细节了。
最后附上一张,朝阳下的美照。
——————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朋友关注,其中有同专业前辈,也有一些和我差不多大的朋友,在这里谢谢大家的喜欢,大家的回复我是尽可能的每个人都回复的,真的谢谢大家
然后就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我统一回复一下。
1.「没有用吃完的冰糕棍哦,是买的那种五六块钱一捆,有好几十根的那种,总共用了一二百根」
2.「哈哈,由于第一次刷漆,所以把地上弄的都是,不过当天晚上已经用刀子啊酒精啊刮干净了」
3.「关于我其他同学的作品,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我会在以后发出来的」
4.「我是湖南城市学院的,坐标湖南益阳」
谢谢大家的一些建议和赞赏,真的谢谢大家,今后还会更新的。
————
谢谢大家这两天的关注~有褒奖也有中肯的建议,只是评论中出现了拿无知当成了炫耀资本的人,美其名曰愤世嫉俗,不过是平添笑柄。不再作过多评论。
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我尊重你的发言权,只是希望你给予这座屹立在应县将近一千多年应有的木塔尊重。
ps,题外话:有时候对于这种世界几大Xx之类的称呼名号,不是某地或者某个国家在吹牛逼。而是它得到了世界上普遍的认可。这个名号代表着一种自豪感,嘲笑它则有些过分。这个名号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它是一项伟大的建筑。长城如此,故宫如此,雷峰塔如此,应县木塔亦如此。
————
许久没有上知乎了,翻了评论,谢谢大家的留言,很抱歉没有及时回复大家。
今天更新是因为,我们的塔被人故意的拆了。
事情经过如下:
我是今天晚上才知道的情况,立马到教学楼去看。发现塔二楼的部分,被人拆了下来,如上图里所说,我们弄得是可拆卸的,而且拆下来需要很大的力气,他不可能是无意的。
附上塔目前的样子。
我们打算明天先去把塔尽可能的修补,然后事情的后续,我会时刻保持更新。
也希望大家可以帮我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真的很感谢,空间里帮我转发的朋友们。
————
很久没有看回复评论了,评论里很多为我们打抱不平的朋友,一条条评论看完后真的感动,感谢!感谢!感谢!
很多朋友一直关注塔的进展,坏塔的人抓住没有啊,塔怎么样了。
我要说的是,很不幸,因为在监控盲区,尽管在学校老师全力支持的情况下依旧是没有找到坏塔的人。但好消息是我们的塔已经修好啦,现在它正像个大病初愈心事全无的人一样,站在专业楼里俯视着我们的专业楼。
请大家放心,我们呵护的很好。
这个帖子就到这里啦,很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关心以及鼓励支持。之后我会尽可能给大家回复,有什么模型方面的问题,请私信我,随时不经常上,但一看到消息就会回复大家的。
再次感谢,再见啦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最后一个镜头,年老的Rose回到了船上。
依然年轻的Jack在楼梯上羞涩地微笑,对她伸出一只手。
大家注意一下Jack身后的钟表,时间停留在了2:20分。
那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间。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最后,他们真的在一起了吧。
即使生离死别,你和心爱的人,终究会在某个地方重逢的。
请相信这一点。
——————————————————————
Jack赢得船票,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应该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少年爬上桅杆,大喊:“我是世界之王!”只身闯天涯,世界就在眼前。他是自由的,快乐的。
阳光灿烂的笑脸,可爱又帅气。美而不自知,最是夺人心魄。他只是个穷小子,却拥有着金子般高贵的灵魂。
这是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啊。可最后却沉睡在冰冷的海底深处,一切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
临死前他说:“赢得船票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
在大圣娶亲的最后。
孙悟空穿越到了一段很奇怪的时间线,虽然是五百年以后,但是和月光宝盒中的五百年后截然不同。
每一个人物的性格、身份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只有孙悟空保留着全部的记忆。
看到这段真的很心疼孙悟空,失去了一切的他,在这个陌生的时空,是真正的孤身一人。
孙悟空走到墙边,看到一位与至尊宝长的一样的武士在和一位女子决斗。
女子虽然跟紫霞长的一样,但是她的声音其实是青霞的声音(国粤配音都是)。
至尊宝知道她不是自己的紫霞,可能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悲剧重演吧,他附身武士,亲了上去。
这时画面黑白,bgm响起,回忆翻涌。
吻过之后,女子笑靥如花,青霞的声音也变回了紫霞。
当她看到孙悟空孤独的背影后,又怅然若失、眉头紧锁。
就算在陌生的时空又怎样,紫霞还是在等着孙悟空,还是只会因为他而开心、难过。
孙悟空永远都不会是孤身一人了,他有他的紫霞仙子。
题主的问题描述说的是电影,那丁香医生也来说一个吧。
作为医生,平日里是很喜欢看一些医学电影的,不过很多医学电影里很多医学细节是导演为了配合主题刻意营造的,看起来叹为观止的感觉倒是少了许多。
倒是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电影,本来不是医学主题的,但是其中一些和医学相关的小细节却能让人大呼过瘾。
比如一代神片《拯救大兵瑞恩》。
相信大部分知友都看过这个电影了,具体内容不用赘述,我们就直奔主题吧。
电影开头,是美军直奔奥马哈海滩,滩头上被德军火力扫的尸横遍野,医务兵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后来 8 人小队之一的军医韦德正在和两个军医同袍救一名倒地的伤员。
这时一发弹片/子弹打穿了他边上军医腰上的水壶,注意看,这个时候有破洞的水壶流出来的是透明的水。
(插图:画面15:25,注意圆圈处流出的是透明的水)
但是到了下一秒从水壶破洞里流出的水变成了红色,这说明弹片打穿了水壶,还伤及了军医。
(画面 15:28,注意红圈处流出的是红色的血了)
果然,军医开始拿解裤带,拿绷带按压伤口。
(画面 15:33,正在拿绷带的军医,)
按照军医所在角度,这发子弹不会是岸堤上德军机枪的直射火力,只可能是跳弹或者飞溅的弹片,所以军医腰上挨的这一发伤情不是很大,可以自行止血处理。
当时的沙滩已经乱成一锅粥,相信很多人看这段时已经被血腥的景象震撼,但是导演依旧不吝惜镜头,给了这么一个几乎不会被注意到的小细节 3 秒画面,通过水壶水流颜色的变化来反映当时奥马哈海滩上伤亡的惨重。
这种细节确实是让人叹服的......
8 人小队前往救援瑞恩,在攻击雷达站的战斗里,军医韦德胸腹部中枪倒地,其他人七手八脚抢救队里唯一的军医。这里导演没有安排演员们上来就压按伤口什么的,而是用到了磺胺粉(Sulfanilamide Crystalline)
(88:51,韦德中弹,队友给他撒磺胺粉)
磺胺粉是美军二战时急救包必备,是一种粉状杀菌消炎药,直接洒在伤口上用来抗感染。但是实际使用起来效果不佳,因为如果是大面积枪伤出血,血流很容易就把磺胺粉冲走了,起不到效果,有时反而会耽误止血过程。
(2017年3月 ARMS 杂志介绍的美军二战医疗兵装备时提到的磺胺粉)
正是因为磺胺粉对于大出血效果不佳,在应对大出血伤口时,有经验的军医往往不怎么用这个,而是直接止血,这也是整部电影里可以看到军医不是在打吗啡,就是在拿止血钳,或者上绷带,几乎没有用磺胺粉的。
但是普通士兵没有这个经验,只是按照基本手册操作,所以当军医韦德倒地以后,大家第一时间只想到的是七手八脚给他撒粉。
(画面 89:23,队友一边给伤口洒磺胺粉一边还在用水冲伤口,这样等于就是把磺胺粉冲没了.....)
这个这个急救场面的小细节很好的反映了普通士兵和军医在处理外伤时的不同,一个按照手册,一个按照实用经验,完全不同。
当然韦德最后牺牲并不是队友急救不利,毕竟是肝脏等多个器官被打烂,而且不是简单的贯穿伤,是子弹击中身体后破碎,大面积损伤脏器,同时打穿了后背。韦德哆嗦着问自己背后的伤口有多大:
(画面 89:55,韦德被 7.92mm 的子弹贯穿后,背后的洞有橡果那么大)
当得知自己后背的洞有橡果这么大时,韦德知道无力回天,只求一只吗啡,减轻痛苦。
此外如果仔细看,韦德中枪时先流出的血是颜色比较浅的,后来颜色比较深,这说明可能是肝脏被打碎,这些细节导演也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
韦德牺牲的这一段镜头,交叉着无数的小细节,普通士兵和军医在急救方面的经验差距,军医对自己伤情的准确判断等等,如果你知道这些,那么看起来会是别有一番滋味,更能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
当然《拯救大兵》里还有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细节的镜头,今天找的两个只是和医学相关的。一部伟大的电影之所以伟大,在于对细节近乎变态的追求,这点怕是整个中国电影人应该学习的。
毕竟工业化的电影之路才是王道,过于写意怕是已经满足不了观众日益挑剔的口味了。当然,粉丝电影什么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这个回答下面很奇怪,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竟然都没有超写实派大神冷军的画!!!前段时间他的一副六千万的画上了微博热搜,现上图,侵删
框子里的不是照片!!!不是照片!!!是画!!!发丝清晰可见!!!衣物的纹理也是细致入微!!!整张画作一看就像一个摄影作品!!!
这是他的另外一幅画《蒙娜丽莎--微笑的设计》抱歉,只能找到这个清晰程度的图,但是就这个程度而言,也能感觉到其写实功底非同一般!!!最后上一张他的自拍!!!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手机临时回答的,有空再修改
半夜睡不着翻衣柜玩儿的补充:探路者的T恤也是印的。评论区说美邦的也是印的,也加上。啊,最新消息,安踏也是印的,后面再有就不加了啊,大伙儿自己往评论区学么去吧。
相信大家都跟衣服上的吊牌战斗过,但是我要说的不是吊牌,因为它毕竟可以被剪掉。
我要说的是脖子处的号码签,那么小小一块布条,缝在衣服上,尤其是T恤和衬衫的标签,大家都是贴肉穿的,脖子后面总会被这个小标签刺到,想想都觉得……噫~~
直到我买了两件小米的T恤
换季打折又买了几件优衣库的T恤
都是40块一件,号码是印上去的,不扎脖子,也避免了手残党的我剪标签的时候不小心剪破衣服的心疼。
这电小心思,体现了企业对顾客的布拉布拉布拉你们自己去体会。
胡雪岩靠左宗棠成了首富,李鸿章办了胡雪岩之后,把盛宣怀扶成了首富;袁世凯上台之后推出了周学熙,盛宣怀立马就被撸了;蒋介石上来之后就是四大家族,宋家最有钱,历史总是一种很无聊的重复。直到现在......这算不算历史的小细节
被举报了,再来发一遍
我就想知道这些都是客观史实,有么逼好举报的?
前段时间和某位前辈谈事,饭点闲着跟我说了一个细节。
他做过一段时间的面试官,当然近几年不做了。
大约四五年前的一场面试,北方某省某地,不详说。
面试开始,推门是一位男生,西装笔挺很帅气的小伙,手里拿着一个茶缸,踱着步很规矩的踏进考场。
放下,开始思考,答题,答完了。过程中一口水没喝,拿起来走了。
这个小伙是全场面试最低分,也就是说,面试官基本上无一给看好。
前辈说,先不说他答题怎么样,这样的人,还没(当上官)派头就这么足,真给他上了,这是准备要老百姓的命吗?
这事儿,不能指名道姓,更算不得什么,但我个人觉得,该说说。
(十几张图) 1998年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几个小细节~
【一】
1900夜里闲来无事跑到无线电台打电话,号码是在电话簿上随机找的。第一通电话,另一头是个陌生女人,对方那边的背景似乎比较安静,所以1900是直接对着话筒讲话的;
然后,第二通电话,1900打给了赛马场:
这个时候电话另一头的背景声音很嘈杂,所以1900似乎是“下意识地”用手举起话筒,让对方听得更清楚。
这个小动作看起来很平常,但是细想一下,这场戏在拍摄的时候,应该是演员在自言自语,话筒另一端是没有人跟他对话的,更别说听见听筒里嘈杂的背景音了。然而既然剧本设定的是赛马场,所以听筒里的杂音是必须的,但拍摄时又很容易被忽略。所以,这个举起话筒的细微动作可能是演员(或其他人)经过设身处地思考后故意设计的,配合后期添加上的对方背景声音就更加真实细腻啦~
【二】
为了体现1900强悍的观察能力和音乐天分,有这样一个新颖的小情节:1900可以通过对陌生人外貌、表情和动作的观察,解读出这个人的身份和心态,再用琴声来表达这个人的气质和内涵。其中一次分析的对象是这位小哥,1900对他的解读如下:
之后是几个画外音独白和一些其他的镜头。但是到后面,这位小哥再次出现了,而且印证了1900的判断:他来自下等舱,并且也确实成为了“第一个看见美国的人”:
【三】
有商家找到1900,想把他的音乐录成唱片,要让他红遍世界。唱片录完之后,1900才回过神来,直接抢下自己的唱片,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开我”。商家当然不满,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的回答只有这一句:
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点奇怪,为什么1900没来由地说这一句“I always go back”,毕竟前面也没有设置情节表明他是个总爱反悔的人啊。直到我看到后面的高潮部分,才开始明白这句台词的意义:
1900突然决定要下船,为了在陆地上听大海的声音。下船前,他跟很多人告别:
但是当他走下舷梯时,突然停住了,长久地遥望着岸上无边的城市风景:
他长久地观望那些层层叠叠、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没有人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然后,他摘下帽子,丢进海里,满意地转身回到了船上:
“ I always go back. ” 临近影片结尾才揭示这句话的涵义。
城市没有尽头,那是上帝的琴键,陆地上根本没有他的位置。所以他反悔了,回到船上,独自度过了好多年。
果然好的电影都是没有一句废话台词的!
来谈一谈《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系列的六部电影。直到2016年《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加长版放出之后,把六部蓝光加长版一遍遍欣赏,发现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
1. Legolas 和 Gimli
这应该是小叶子第一次见到Gimli(的画像),张口就问:
“这可怕的生物是什么东西?哥布林的变种?”
直到七十多年后,二人在Rivedell的会议上再次相遇,精灵和矮人吵得不可开交。这时Frodo站出来要承担持戒人的重任的时候,小叶子和Gimli宣誓加入魔戒远征队,这时他俩第一次肩并肩站在一起,看看他俩不情愿的小眼神。叶子撇着嘴,Gimli眼神游离。不知道Gimli有没有从他老爹那里听到“哥布林变种”的故事?
说起Gimli的老爹,原著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原文如下:
‘You were less tender to me,’ said Glóin with a flash of his eyes, as old memories were stirred of his imprisonment in the deep places of the Elven-king’s halls.
多年以后,坐在Rivendell的大厅,Gimli的老爹将会想起那个被关在Mirkwood地牢里的遥远的下午:“那个时候,你们对我可不怎么温柔啊”
从两人第一次肩并肩站在一起,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与挫折,两人的感情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大雾)。
Gimli对叶子说:“我从没想到和一个精灵肩并肩战死”
叶子:“如果是和一个朋友肩并肩战死呢?”
“吼啊!”
原著之中,战争结束后,叶子和Gimli一起云游四海,叶子陪Gimli去他最喜欢的各种洞穴探险,Gimli陪叶子游历精灵最喜欢的法贡森林。最后的最后,矮人陪着精灵一起出海,Gimli也是第一个踏上蒙福之地阿门洲的矮人。从此和基友永远在一起了……
2. Legolas 和 Aragorn
五军之战结束之后。
叶子对瑟爹说:“爹,我不回去了”
“你去哪?”
“我不知道”
“哦那你去北方吧,找杜内丹人,其中有一个年轻的游侠,你应该见见他”
“他叫什么名字?”
“在荒野之上,人们叫他‘大步佬’”
在这之后的三秒,BGM响起了‘the return of the king’
霍比特人里的小叶子,相较于指环王中的他,多了几分暴戾,少了几分轻盈。他是一个一直待在Mirkwood中的精灵王子,他也不理解父亲为了自己的族人做出的牺牲。直到他北上之后找到了Aragorn,随着他一起,在大荒野之中历练,在父亲的庇荫之外成长,他才逐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有担当的精灵王子而非一个任性而为的孩童。在Elrond会议之上,当Boromir中伤Aragorn说“一个游侠懂什么”的时候。
叶子站了出来,说出了那个几十年前他与父亲分别时尚且不知道的名字:
“他才不是什么游侠,他是Aragorn,Arathorn之子,Gondor王位的继承人,而你要向他效忠。”
3. Bilbo and Frodo
宝剑Sting的两次出鞘。叔侄二人在第一次拔出这柄剑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冒险,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只是霍比特人,深深眷恋着Shire,每天都在思考早餐,第二顿早餐,午餐,下午茶,甜点和夜宵的霍比特人。他们的手拿的是锄头和汤勺而不应该是兵刃。但他们还是会紧紧地握住剑柄。Bilbo把Sting送给了Frodo之后,继续送出了他的秘银铠甲,他如是描述这件锁子甲:
“as light as a feather, and as hard as dragon scales (轻若鸿毛,韧如龙鳞)”
这句话形容霍比特人自己,也再合适不过。
下面两张图是最令我震撼的一处呼应的细节。图1是Frodo被戒灵刺伤之后,Arogorn带着Sam他们在附近寻找王叶草救治Frodo,就在老Bilbo的已经石化了的食人妖(Troll)旁边,图2是《霍比特人1》中食人妖被石化的瞬间。
注意图1中Aragorn火把右边那只食人妖的手指,和图二中最右侧那只食人妖的手指完全对应,以及图1中最右侧那只食人妖伸开的手掌,以及图二中最中间那只食人妖的手掌完全对应(由于两张图中三只食人妖的朝向问题,图一左起1,2,3对应图二左起3,1,2)。
发现这个细节之后陷入了深深的震撼,这是两部制作时间相隔了12年的电影,仅仅几秒的镜头,三只食人妖的姿态居然高度一致。此等细节的把控程度,我相信PJ对中土是真爱,致敬。
4. Rivendell
Rivendell在中洲的地位如圣地一般超然,Arogorn在这里长大,在这里遇见Arwen,在这里接过Narsil圣剑,Gandalf时不时地往这里跑一趟找Elrond寻求建议,Bilbo在魔戒战争期间居留此地。这是最后的精灵的国度,是未被玷污的土地,是最纯净的美好,是希望。
图一至图四分别时《霍比特人1》中矮人进入和离开Rivendell时远远地眺望,以及《指环王1》中Arwen带着Frodo前来和魔戒远征队的离开。
在Rivendell深深的幽谷和山林之中,时光仿佛是停止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光阴仿佛一瞬间,远处的雪山,奔流的瀑布,林间的阳光和建筑好似从未变化,无论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沧海桑田。这里永远有美酒和音乐和诗歌,有火焰长明的火焰厅,有精灵和他们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建议。有托尔金为中洲留下的最后的,关于上古时光的记忆。啊,Rivendell
5. Narsil圣剑
Narsil,在sindarin中意为“日月”,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指环王》和霍比人中Narsil圣剑碎片的特写。时隔12年的电影,可以看出残剑碎片的摆放方式完全一样。除了对细节的把控之外,更是对氛围的营造。残破的圣剑,七十多年都无人问津,没有丝毫变化的位置,吟唱着停滞的时间以及逝去的荣耀。直待圣剑重铸,王者归来.
Renewed shall be blade that was broken, the crownless again shall be king.
图3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细节,在通往亡者之门的路上Aragorn的座驾Brego受了惊跑掉了,还一起带走了Aragorn的剑鞘(见马鞍左部),从此以后Aragorn的剑就一直拿在手里没有入鞘(毕竟丢了),笑了好久。
6. 在六部电影中只在两句话中出现过的Ecthelion
图1是《霍比特人3》中瑟爹腹黑了一把,告诉Bard留着阿肯色宝石然后卖了吧,Gondor的Ecthelion会出个好价钱的。图2是魔戒战争时期摄政王Denethor身着烈焰从白塔之上一跃而下死的时候,Gandalf说:“Ecthelion的儿子Denethor就这么死了”
Ecthelion,Denethor的爸爸,Boromir和Faramir的爷爷,五军之战时期Gondor的摄政王,在六部电影之中,就出现了这两次
7.Book and Map
引用一段原文:
Gandalf bore his staff, but girt at his side was
the elven-sword Glamdring, the mate of Orcrist that lay now upon the breast of
Thorin under the Lonely Mountain.
图1和图2是Elrond在给Gandalf和Thorin介绍他们刚刚从食人妖的地穴里找到的宝剑。但是细节体现在《指环王1》中Bilbo的书中。
看书中所画的两把宝剑,左边那一把旁边写着“Orcrist,
the elvish sword chosen by Thorin”(在此吐槽一下Bilbo的画功)
看下图的书页中,最左侧,列出了十三个矮人的名字,Balin,Dwalin,Kili,Fili一直到Thorin。2000年的PJ并不知道12年后他还会拍《霍比特人三部曲》,毕竟他表示过不想再拍了,《魔戒三部曲》的工作量已经把他折腾地够呛。他可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用Bilbo的书,讲述了那个去而复返的故事,列出了那十三个在当时似乎永远不会出现在银屏上的矮人的名字。满满的感动,谢谢PJ。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指环王1》中Bilbo用他的书记录的月亮如尼文(Moon Rune)和《霍比特人1》中Thorin的秘密地图上的月亮如尼文,仔细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中这些符号完全一致(与托尔金原著里的如尼文完全一致)。这些一闪而过的镜头不到一秒。他们本可以糊弄,可是他们没有。
8.一个彩蛋
最后,放上一个彩蛋。
图1和图2 是2015年的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的两张图,为了营救被困在火星上的宇航员,NASA给出了“埃尔隆德计划(Project Elrond)”.其中一个人问这个计划是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时肖恩宾饰演的主管做出了解释。
当时看到这里笑出声。
为什么?
脑补了肖恩宾的内心戏:
“Elrond的秘密会议?我参加过啊”
The end
前两年去好友家里玩,发现一瓶1.25l的可乐(我只记得可乐很大一瓶,但是我不知道量了!所以去百度了一下正确规格,改过来了)放在她床头。
当时的想法是
1.她从来不喝碳酸饮料,即使喝了也是买一小听。
2.她是一个非常怕麻烦的人,出门如果不必要都不会拎包,所有心血来潮一个人抱一个大可回家的几率几乎没有
3.她有洁癖,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她们家作客我被告知不能碰她的床然后她自己上床前也必须洗澡啥的。所以把可乐放在床头柜可能弄脏床这种行为她应该不会做。
4.屋子里有一点淡淡的烟味,和我男朋友打游戏时候的味道很像。我因为他学会了抽烟还和他闹过别扭
5.于是我问“我也渴了,还有杯子嘛?”
朋友点点头出门去取,她此刻一定很慌,所以忘了拒绝我在她房间喝水的请求。
6.她平时喜欢阳光,今天窗帘出乎意料的拉了一半,阳台门关着,而她说她刚刚在查资料所以开门晚了。可见她刚刚没有在睡觉。
于是听到她下楼声音的我打开了阳台门
发现了我男朋友(❁´◡`❁)*✲゚*这波满分
……………………
然后帮忙关上门说有事先走啊,之后心照不宣的分手,心照不宣的疏远。她曾经陪我度过很多难熬的岁月,现实里哪里有那么多手撕和争吵呢(❁´◡`❁)*✲゚*给彼此留一点体面吧
…………………………………………
她们家不是别墅,是那种前面开店其他地方住人的的房子,那天我去她们家,门口遇到了刚刚回来的她妈妈在停车,她妈妈说她在家,然后我就上去敲门了。
我当时没觉得一定是前男友,所以支开她免得尴尬。
这个问题里已经有很多人提到中国古代绘画里那些叹为观止的细节,中国古代绘画中还有什么细节值得关注,我们又该如何找到细节,欣赏细节?希望这篇回答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开年以来,湖北无疑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如我们就从湖北的文物开始说起。
我们提到湖北的古代文化,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楚汉浪漫。李泽厚先生在他的著作《美的历程》中,曾这样描述荆楚之地的美学特征:
从《楚辞》到《山海经》,从庄周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楚地的文物,漆器无疑是楚汉浪漫最好的承载对象之一。
这件漆器来自湖北省荆门市包山2号墓,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它的主人是是楚昭王的后裔邵氏,是一位楚国贵族。楚人相信灵魂不死,在生命终结之后,灵魂可以化为飞鸟升入天堂。这件伴随墓主人长眠的漆棺,上面便布满了楚人所崇拜和喜爱的图腾形象。
放大观看,能看见楚人画笔下华丽的凤鸟以几何形式对称排列。楚人认为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后裔,色彩也像火焰一般鲜艳热烈。
画面以凤鸟为主体,龙纹交叠在凤鸟之下,或四龙相会四凤相嬉,或四凤相会四龙相背。
持续放大,富有动感的曲线满布眼前,红、黑、黄的浓烈色泽向人们传递着楚人瑰丽的想象。
换一种视角,在放大观看的微观环境里,回到那个奇诡浪漫的世界。
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关注到的细节?
Art Camera这项技术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谷歌艺术与文化为拍摄艺术作品专门研发了艺术相机 Art camera,通过它可以拍摄超过十亿像素的超高分辨率图像,细节一览无余。
关于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先从油画说起。
上面这幅图大名鼎鼎——梵高的《星夜》,来自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889年梵高创作了这幅作品,画面呈现着一片汹涌的夜色。放大观看,梵高独特的笔触绽放在Art Camera的视角之下。每一抹油彩的微妙混合,每一个笔触的运行轨迹,都在揭示着梵高画作令人着迷的秘密。
说到油画,不得不提历史悠久的浪漫国度——意大利。
这个古老的国家拥有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比如这幅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从海中诞生,受西风神照拂吹向陆地,春天的时令女神带着粉红色花朵覆盖的斗篷迎接维纳斯上岸。波提切利用细腻的油彩,描绘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春天、爱和美好的想象。
除了油画,中国水墨画换种方式观看也别有趣味。下面这幅《踏雪访友图轴》,来自明代画家孙枝,收藏在苏州博物馆。图上画着冬日的自然雪景,一位行者一路观赏雪中景色,前往友人的住所。文人的趣味,藏在被放大的笔墨之间。
点击观看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8676175973036032在这个回答下,很多答主提到中国书画里的细节。但是这些细节的背后往往有着这样的深意,或者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又该如何欣赏细节?我们可以通过一幅北宋著名书画大触的作品,来解答一部分的困惑。
这幅图的作者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文艺皇帝宋徽宗赵佶,画面的内容很简单,交叠生长的柏梢与腊梅,梅枝上一对山雀相视而鸣,白梅点缀其间。但是放大观看可以看到很多精妙的细节。
“纤毫毕现”
在欣赏中国书画的时候,人们经常会提到绢本和纸本,这两个词汇是指作品的材质。绢本是指画在丝绢上的绘画或者书法,这幅《腊梅双禽图》便是如此。当我们把图像放到最大时,丝绢经纬线条根根分明,所谓绢本一目了然。
缩小比例,回到画面上,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描绘,不管是鸟儿的眼睛,翎羽,还是盛开的白梅,都十分细致。其中鸟儿眼睛乌黑,比其他部分的墨色要深邃许多。
北宋末南宋初的绘画理论学家邓椿在《画继》中曾提到,宋徽宗在绘制花鸟时,
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
其中“生漆点睛”,有人认为是用黑漆点画鸟儿的眼睛。但也有说法认为,是用桐花烟墨点成。究竟是哪一种,我们暂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在放大的图像中,可以确认的是这位北宋大触对花鸟造型掌握之精准,线条描绘之灵动。画作的精妙,在Art Camera的视角下被更清晰得呈现给大家。
“天下一人”
当我们把视角转到画作的右下角,可以看见“御笔”二字,葫芦形的朱红印章和一个难以辨识的花押。
这个小小的角落,其实蕴含着中国书画里非常独特的习惯。中国古代书画自北宋以后,常常讲究“诗书画印”一整套体系。当一位画家绘制完一幅作品,会在作品的角落里写下自己的名字,盖上自己的印章,宣告这幅画的作者身份。而当这幅画被其他人赏玩或者拥有,他们也会在画面上写下诗句或者盖上印章,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变革,一幅画卷走过时间的长河,不断收获印记,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一幅书画上看到大量的印章和书写下的字句。(当然,清中期某位著名皇帝那样的盖章方式并不可取)
在这幅画中,“御笔”二字证实作者君王的身份。这枚红色的印章的内容则是“御书”两字,同样验证着皇帝的身份,而下方那个难以辨识的花押则是这位北宋书画大触宋徽宗自己设计的独一无二的签名——“天下一人”。他将四个字融合为一体,用以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标签。
在画面左下角,还藏着另一枚印章,清代鉴定家“于腾私印”,这代表着这幅画曾被这位收藏家奉若珍宝。这个小小的角落很容易将被忽视,而当大家换一种视角,便很容易探查其中的信息。
Art Camera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方式,超越空间和场所的界限,为观众呈现更丰富的观看视角。让观众在时间与艺术的旅程中,观一方天地,入一处妙境。
方寸妙境,可下载「观妙中国来自谷歌艺术与文化」Android应用进行了解,点击下载:
重庆的,汶川地震那瞬间,我们正在上化学课,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突然班主任敲开了门,说地震了,然后全班同学跟着班主任跑到了操场,但是都没人见到教我们做实验的化学老师。在第三天(第二天因为学校担心还会有余震所以放假了)上化学课时,化学老师告诉我们,当时大家都跑得很急,没有一组的同学熄灭了 酒精灯 ,于是 化学老师把每个组的酒精灯熄灭后 才离开实验室。
对,花了10分钟把全班的酒精灯熄灭了才走!
《三国演义》中传国玉玺的细节。
公元8年十二月,西汉外戚王莽代汉建立新朝,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建兴帝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现在好多人都喜欢看过去的老片子,听过去的老歌曲。
正是因为那些老艺术家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给后人留下了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
感谢!
这是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 里面的细节,时隔许久又看了一次,在弹幕里发现的细节。
背景:镜夜因为父亲身份的缘故,对于一些即使不喜欢的富家子弟,也总是要摆出笑脸。
[第一幕]细节是这堆衣服。
这些衣服代表的是镜夜的情绪,他总是将自己的情绪藏着起来,“一旦拿出来,就再也放不进去了”,这后半句是暗示。
[第二幕]直到镜夜遇到了环。
这堆衣服已经能够放(塞)进去了,依我的理解是因为遇到了环,镜夜开始表露他隐藏情绪,流露真正的感情,以至于不会“拿出来就放不进去。”
[第三幕]镜夜把衣服摊出来了,发泄他真正的情绪。
是不是以前都不知道??是不是??那还不来个赞??
考试回来看到这个题目就忍不住写了,我这个知乎小透明⊙∀⊙
人多点的话再补一个这集结尾的细节。
~
最后的这一幕还是挺震撼的,镜夜将颜料涂出了相框,作了一副更震撼的画,也暗示了他终于跳出了三男这个身份的框架,继续创造他的辉煌,发挥他的才华吧。
额算是细节吧。
恩是的⊙∀⊙!
感谢小伙伴的赞哈
~
1、迪士尼的超人总动员2
对于衣服的绒毛处理,令人叹为观止。关于评论里说的主要是皮克斯而不是迪士尼,因为我记得看乔布斯传的时候有写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了。
2、耐克帝国二公子Travis Knight和他的定格动画
作为耐克二公子,并没有痴迷球鞋,而是在沉迷做定格动画。定格动画是通过连续放映拍摄好的静止图像而产生动态效果,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的。超过24帧/秒的静态图片连续放映,可以被肉眼认为是动态画面,所以,每一秒的定格动画至少要拍摄24张照片。《魔弦传说》完整时长是101分钟27秒,是最长的原创定格动画,有1359个镜头,133096帧画面。而尽管技术娴熟、全力投入,但由于制作精细,每个莱卡动画师平均每周也只能完成3.31秒素材,制作用了94周,总共工作时间是1149015个小时。这是否全是叹为观止???
该片为了使人物面部表情真实细腻、更加传神,莱卡工作室制作了海量人物模型,有11007个个不同状态的形状,专用眉毛表情4429个,总共23187个不同的脸部造型副本,这些表情和动作结合起来,为久保创造了4800万种不同表情和神态的组合。这部电影有动画电影中最大和最小的3D打印面部替换品,最大的是一个两倍大小的久保面部,被用来拍摄眼泪从脸颊划过的特写,每个有4.5英尺宽,最小的是一张猴子的脸,猴子被骷髅抓住时被用到,只有半英尺大小。影片用了最大的一个定格动画木偶,是一具25英尺高的骷髅,大概7米。
莱卡公司制作的动画作品中,是先有声音再配上动画的,这为配音演员和配乐师的工作带来了难度。整体影片的配乐融入了一系列的东方元素,影片仅仅片尾音乐就由伦敦的75位演奏者完成。演奏配乐的交响乐团使用了非常多种类的乐器,弦乐组就有50到60个木管乐器、双管乐器,另外还有六只号,包括两个小号、长号三只,大号一只,两只琴分别在两边达到声波分离的目的,而在另一个展台是的打击乐器,还有一些现场打击乐器和定音鼓。这些乐器按照交响乐规则排列(关于电影的介绍来自百度百科)
有愿意点个关注的么?嘿嘿
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邓超扮演的裴东来。
从外观(通体煞白)和行为动作(惧怕阳光)可以看出基本是白化病。
(个人觉得,如有错误,请指正)
图片来自豆瓣。
有个特写镜头,就是他的眼睫毛都是白色的。
可见剧组在这些细节上下了功夫。
为这样的剧组点赞。
迪士尼大佬的细节集
我是一个搬运工(多图预警)
在电影《楚门的世界》里,有一个镜头给到楚门的家,桌子上放着一罐药。
VITAMIN D 是维他命D!!!
大家都知道长期接触不到阳光的人要补充维他命D吧!
-
还有一个是很久前看到的。
动画片《三只小猪》一个镜头透露了小猪们父亲的下落。
细思极恐!!!
-
感谢大家的赞!深夜我开个车。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大家都知道这部里的活点地图吧,就是能看到学校里每个人位置的地图。
影片结尾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脚印(左下角)。
本人涉世不深,求大家判断一下这两个人在学校里干啥呢?
⁄(⁄ ⁄•⁄ω⁄•⁄ ⁄)⁄
---------9.11更新---------
再次感谢大家的点赞与关注。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感受到了大家的关爱。
下面是更新。
电影《钢铁侠2》中托尼和小辣椒去摩纳哥时拍了照片。
这张照片,后来出现在电影《复仇者联盟》托尼和洛基的对峙场景中。
有点模糊,但从衣着和造型能看出来是《复仇者联盟》导演有意添加的细节。
—————10.16更新—————
闪电照亮了《楚门的世界》里的月亮,说明月亮要离主人公近得多。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5618877157408768之后可能还会不定期更新~
第一次在知乎上发文章,教你用英语“骂人”:
《猫和老鼠》——一部只有185集,制作却耗费74年的神作。
在猫和老鼠的第81集“猫的协奏曲”,Tom在台上演奏钢琴,小老鼠Jerry在钢琴上乱蹦跶捣乱,而所有的击键和背景音乐完全吻合!
同时乐谱的细节也十分到位,这一集Tom弹奏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让猫和老鼠成为世界经典。
那个年代电脑技术还不发达,基本都是靠手工制作,也不知道核对了多久才做出了这一集的,制作周期想想都可怕
细致到可怕的乐谱细节
原乐谱
同时猫和老鼠中也出现了大量世界名曲,这里列举几个
【充满逼格的歌单】
第23集,Springtime for Thomas,出现门德尔松的《春之歌》,Op.62 No.6。
第29集,The Cat Concerto,出现肖邦的《d小调前奏曲》,Op.28 No.24,李斯特的《升c小调第二匈牙利狂想曲》,S.244 No.2。
第63集,The Flying Cat,出现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
第75集,Johann Mouse,小约翰·施特劳斯专场。出现的曲目有:《维也纳气质圆舞曲》,Op.354,《蓝色多瑙河圆舞曲》,Op.314,《无穷动波尔卡》,Op.257,《皇帝圆舞曲》,Op.437,《闲聊波尔卡》,Op.214。
第132集,Snowbody Loves Me,肖邦专场。出现的曲目有:《革命练习曲》,Op.10 No.12,《夜曲》,Op.15 No.2,《激流练习曲》,Op.10 No.4,《降A大调辉煌大圆舞曲》,Op.34 No.1,《蝴蝶练习曲》,Op.25 No.9,《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Op.31,《幻想即兴曲》,Op.66。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啦,一听见这个bgm就自动脑补Tom满屋子追jerry的画面
[蓝色狂想曲]_George Gershwin在线试听,蓝色狂想曲无损,蓝色狂想曲无损音乐,flac,ape,hifi的无损下载就在酷我音乐
猫和老鼠1940——2014年的画风对比
(90年—94年的Tom你发生了什么)
63年—67年的Tom画风突变,诡异的背景音乐,扭曲的场景,偏暗的色调,夸张的表情体现颇有一点童年阴影的感觉,但是我还是超爱啊哈哈,做头像很有逼格
最后恕我直言。新版的猫和老鼠简直辣鸡。
我的新书《另一种天才》已上市,希望给到你更多成长启发,认知外挂~
说一个产品细节吧。
今天刷知乎的时候刷到了一个问题
我的网络明明好好的,硬说我网络异常评论加载失败……
真是个小机灵鬼~
17年前拍的电视剧《大宅门》,有一集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把白景琦家给占了,白景琦到家门口有几个外国兵拦着他不让进去。
17年前看到这里没啥感觉。
今天刚才看到这,发现剧组请的群演竟然真的是德国人,而且里面说的真是德语,说的话和剧情也是相关的,不是胡乱说的。
您要知道,这可是17年前的电视剧啊,2000年啊,那个时候电视剧涉及到外国人的,除了主要演员,群演外国人一般都是找新疆人冒充的,一张嘴还都是一口不知道哪里口音的汉语。
看来精品电视剧在任何方面都是经得起考验的,眼看着20年要过去了,我国电视剧竟然反向朝着粗制滥造化、鲜肉弱智化一路狂奔,真是可惜、可叹!
京广高铁从我老家的那个村庄的农田里穿过,
有一次,
我走在农田上的煤渣铺的小路上,
在这条小路上抬头看高铁,
发现了一个细节:
铁路上的排水管本来是垂直向下的,
可是在经过这条小路的时候,排水管做了弯曲处理,使排水管避开小路,防止人们经过小路时被淋到。
一个浩大的国家工程,也不忘记照顾一条农田上的小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工程”吧。
198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41军122师365团4连长白山进攻战斗为原型拍摄了军事教学片《长排山之战》。
这部影片,表现了其他军事题材影视剧中几乎都没有涉及过的步兵班长、组长指挥战斗时下达口令的场景。
字幕有误,是“冲击——前进”。这个口令的下达时机是:当听到“冲击——前进”口令或看到冲击信号时,班(组)长立即下达“冲击——前进”的口令,并率领全班(组)勇猛冲击。
字幕还是有误,是“分组跃进”。这个口令的下达时机是:通常在敌方火力威胁较大,需要互相掩护前进或受自然地形限制时采用。班长口令是: “向×处——从左(右)分组跃进——。”也可逐步形成指挥战斗小组跃进,组长口令是: “向×处——全组跃进——。”
战士们在前进的时候,不是一窝蜂而是有先有后,拉开距离,形成前三角或者后三角队形;不是直立着硬冲而是熟练运用匍匐前进、低姿快跑、屈身前进、滚进等多种战术动作。
而在其他的军事题材影视剧中,你根本看不到班组指挥员下达口令的镜头,只有一声喊:“同志们,冲啊!”然后就是一大帮子人乱哄哄地挺直个身子往前跑,既没有战斗队形,也没有战术动作,表现战斗场景就跟闹着玩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注中越战争史,兼习解放军其他历史时期战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泰坦尼克号》50分钟左右,Rose翻看Jack的画册,有一幕是这样的。
然后我们再看电影开头,老年Rose出场的装扮。
和画里的女人一样,老年Rose戴满了所有首饰,成了“珠宝夫人”,等他的爱人回来。
看了很多遍,有一次偶然发现了这个伏笔,霎时间五味杂陈,真的很不是滋味。
所幸,泰坦尼克号找到之后。Rose在结尾把海洋之心投入大海,放下了这个心结。然后梦到了令人欣慰的一幕。
《霸王别姬》中艳红表明身份的一跪。之前艳红的身份成疑,只是被一个男人调戏,指说是婊子,后艳红领小豆子给了戏班班主,两人之间对话,艳红婀娜一跪,当时对我来说,何止是惊为天人,只能说是叹为观止。短短的几秒钟,艳红的仅用几句台词一勾眼,一个下跪动作细节表明了身份,那种媚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超越。
第一次在wiki上看到油画原图去到220 MB(文末有个打脸的230 MB),可想而知这细节多惊人了,放大还能发现更多开车的成分啊——一幅 !和 ? 了500年的三联画《人间乐园》——来自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1452年-1516年8月)荷兰画家,超现实主义的穿越鼻祖。
他一生幸福美满,却心存各种隐蔽癖好。
所以这幅画亮点和槽点足够让审美密集恐惧主义者高潮迭起。
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Museo del Prado in Madrid
c. 1495–1505
所以,为免出事,我们把天堂-人间-炼狱分解来慢慢看?
背景科普
1 、此画作于1500年左右,世纪末来临总有人惊叹人类要灭亡,艺术家总是倾向末日狂欢的,参看1890年代的巴黎。
2、哥伦布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带来了奇怪的物种——例如草莓,也带来了新大陆上的异闻——野蛮男女、奇怪景观等。
3、博斯在13岁时目睹了一场烧毁了4000座房子的可怕火灾,所以酷刑火灾什么的,到底是画家的癖好还是阴影?
天堂——纯洁的伏笔
我们从简单安静的配色,如梦又异空的景观开始。
相对正常的动物
长颈鹿有点怪是因为欧洲没有长颈鹿,画家是照着考古书画的。
独角兽的出现证明了天堂纯洁。
但这只开始看书的、象征异端的鱼身鸭嘴兽,似乎已准备坠入暗黑的深渊。
调皮的人面建筑
喷泉狡黠的微笑,深藏功与名——以及中间洞悉人心的猫头鹰
岩石上的眼睛和胡子是已经脏脏的各种爬虫,让人想起达利,头顶一丝乱发是引诱夏娃的那条蛇,而变成山洞而不翼而飞的耳朵?后面大家会看到。
人间——贵圈超级乱
颜色还是延续天堂的样子,但画面以及白花花的肉体则紧凑了许多。
欲求的水果
鲜美却容易腐烂的草莓以及其他浆果,刚刚从新大陆传入欧洲,它成为人们欲求的对象,有时成为保护的外壳,有时又成为痛苦的根源,直到吞噬了人的本体。
怪兽play
动物的比例失实后,让你的沉浸感大增。
再加上它们边卖萌边开始做羞羞的事情。
人和野兽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盲目聚众的人类
除了一部分能飞起来的人,更多人只是蜂拥而上、没有辨识度 ,害怕落单。
为了追逐欲望,被一时甜头吞噬,再看不到其他。
到处都是不可描述的CP行为,各种跃跃欲试的体位。
地狱——报应不爽?爽!
有几风流就有几折堕。
突然天昏地暗,我们随着博斯记忆中的大火开始炼狱之旅。
十大酷刑与七重罪
最舒服的刑罚的已是被吃掉,然后被排出来。
或者可选择被母猪亲吻。
一个小挑战:整幅炼狱的画里能找齐七重罪,答案见百度。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天堂的耳朵君,只是它已惨遭一把名为Ω(希腊字母表最后一个字母,象征终结)的刀迫害。
乐器奏出的各种衍生内容
然而,假使耳朵还能听到,下面的这些器乐会发出什么声音?它们看上去更像刑具。
因为在博斯心中,音乐是纵欲的象征,不应该掩盖上帝之声——而直到巴赫的时代,教会也认为宗教音乐是单纯的,巴赫华丽的旋律和配乐就经常被批评。
从左到右看:
鲁特琴变成了火刑柱;
竖琴上钉着被琴声诱惑的人;
巨大的绞弦琴像是绞刑架,上面的刽子手边演奏,竟然还边被另一个人虐;
(这乐器就很中世纪和中二啊,忍不住先插一视频为下面内容热身,请不要看演奏者表情)
一个正在被绞死的人手里提着三角铁;
敲打着大鼓的恶魔嘲讽着被关在鼓里的可怜虫;
喇叭变成了烤炉;
刚提到右下角猪强吻的声音,作为伴奏应该还蛮大声的。
一个来自牛津大学的团队成功地还原了里面全部的古乐器。但是这些严格按照画家描绘被精确复原的古乐器却让团队大失所望,发出的声音不仅不优美,反倒十分刺耳。那就对了,里面的人不就是捂着耳朵不想听到这些可怕的声音吗?
然而,上图纹在屁股上的乐谱2015年被名为 Amelia Hamrick 的牛人演绎出来,并取名为:The 500-Year-Old Butt Song from Hell。
戳这里听歌:
The 500-Year-Old Butt Song from Hell
带着这股风味,我们顺便来看看一个重要的槽点——屁股。
屁股用处非常大,除了可以纹乐谱它可以用作其他容器用途。
博斯现身说法
这也难怪后世对他癖好的猜测了。博斯很淡定,他在画面正中,转头回应你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的身体变成了蛋壳,后庭敞开,里面是他心中地狱里唯一的明灯——哲学♂小组?
幻化为树人的他,脚踩“愚人船”——当时用作驱赶精神病人的做法,也是博斯另一幅作品的取材。
还有更多来自尼德兰的俚语与箴言的荒诞表现。这些都可以在博斯的同乡——我很喜欢的布鲁盖尔的画中看到。
最后,三件画作合起时,则变成了上帝创造地球的灰色装饰画——创世纪之初,可能是第三日,植物被创造之后,动物和人类被创造之前。
运用同样的套路,博斯还有其他的三联画作品。即使不深究,或者说,不深究的话,也是眼睛的甜品。
The Haywain Triptych, 1510–16. Prado, Madrid
The Last Judgement,Academy of Fine Arts Vienna
所有的这些荒诞、欢愉、锯齿、透明、倒立、吞噬,是否还想再走近一点?
如果暂时去不了或者错过了普拉多美术馆,Wiki 英文版提供 220M 巨清大图玩赏。
更爽的是,Google Cardboard 还出了这幅画的体验 VR ,你还把持得住吗?
Onedaystand 的我:把持不住了,求出体感 game~
0827更新——更为细节控的周边——emoji版人间乐园——大图请入专栏——别忘点赞了再入哦
在公众号
Onedaystand 还有很多 又冷又趣 的艺术细节
回复 勃鲁盖尔
看打脸的,原画去到230 MB的《巴别塔》
回复 黑长直
看以玫瑰和方格细节取胜的格拉斯哥鬼才麦金托什
应该是装五粮液的袋子 上次送礼买了两瓶五粮液放在配送的五粮液的袋子里面 发现居然还有空间 再去买了两条中华放里面居然严丝合缝了 太精妙绝伦了
做点处理,说个现在可以说的吧。
三四年前,铁路公安系统的一位缉毒专家,通过研究列车时刻表,发现了利用铁路运毒的“黄金列车”。
一天,专家在外地开完会,坐这趟“黄金列车”回家。按规定,乘警长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那天也是如此,警长简要讲述列车的到站情况,途径几个大站,以及列车客流等等,专家听着听着,嗨!灵光乍现,一时间摸索到了什么线索,却有些抓不住,于是向乘警长要来时刻表,细细端详,看着看着,一拍大腿,灵感来啦!
专家自言自语道:咱们这趟车真是运毒的“黄金列车”啊!
于是专家在车上开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向领导汇报,组织精兵强将,打电话准备衣物,到家,回单位,召集人马,开会,组建两支缉毒小分队,第二天便踏上“黄金列车”,开展列车毒品查缉专项行动。
专家在时刻表里发现了啥呢?听我慢慢道来。
这趟列车,从东北发车,到西南结束,南北跨越大半个中国,途径十几个省会与较大城市。
而返程时,西南地区某省会和西北地区某省会的开车与到站时间,非常有意思。
西南开车时间是二十三点零六分。 西北到站是第二天的早上六点四十分。
这个时间段,恰好是普通人睡眠的时间段。
那么反推,这两个时间点,正是人极为困乏和还未清醒的时刻。
另外,西北省会停靠的不是主站,而是挂着省会名但远离市中心的小站。
看出点意思来了吗?
再给你一个关键信息。
西南省会的毒品价格,只有西北省会的二分之一。西南的毒品到了西北,价格至少翻一倍!
高利润,低风险!
西北省会的贩毒或者吸毒人员,可以跑到西南省会购买毒品,藏在身上,然后在车站安检人员相对疲乏的半夜时间点,乘坐只有两名警力的“黄金列车”,美美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到几乎无安检的省会小站,出站,安全到家。
完美!
真的完美吗?专家呵呵冷笑。
这是运毒的“黄金列车”,更是查缉毒品的“白金列车”!
为何呢?因为专家还关注到一个之前从未注意到的县城小站。
这个小县城的火车站,是西北省会的前一站,早上五点钟到。与省会之间相隔一个多小时。此时,携带毒品者正在熟睡状态,小分队一旦对车厢进行突击查缉,他们来不及销毁和藏匿,并且意识不清醒,最容易在第一时间击破!
专家在西北省会驻扎两个多月,每天往返于小站和省会站,以二次安检为由,对列车进行全列查缉,发现可疑人员立刻连人带包隔离审查。
虽然辛苦麻烦,可战果颇丰。
前一个月,两三天就会响一次,有时一天会抓好几个。第二个月开始,一周能响一两次,最后半个月,“黄金列车”上一个都没响。
“黄金列车”这条线,就这样被掐死了。
当专家讲完之后,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忍不住感慨:老师太厉害了,看时刻表上的细节,就能抓毒贩!
专家饶有深意地笑了,看着一脸崇拜的我,说道:这个细节,可不是我第一个发现的。
我愕然,震惊!脑海里突然出现画面——
某个毒贩,看着两地毒品的差价,也从列车到站时间产生灵感,铤而走险,信奉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两地多次往返,只是虚惊。之后瘾君子们口口相传,掐着火车票,激动遐想,在铁道线上奔波两天,就能换来神仙药和人民币!于是他们满怀期待,不辞劳苦,从西北奔赴西南,再从西南赶回西北,既能挣钱,又能“飞天”,真奸啊!
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专家盯着我,又看了看热闹的车厢,说:“做我们这一行,就是猫抓耗子精,脑袋瓜子不能停,斗智斗勇,永不放弃,不能歇着啊。”
专家拍拍我的肩膀,又说了一遍,“不能歇着啊!”
分享我的 @知乎 收藏夹:我与列车的故事。 http://www.zhihu.com/collection/180763174?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评论区好几个乎友问为啥不开车去的,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都坐火车倒腾药了,他们会是啥大毒枭吗……
所以……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小汽车吧……
又或者是,成本?
两地以1000公里计算,不,我以600公里,一公里耗油5毛,5毛钱哟!那么600公里往返就是600块。来回吃四顿饭,一顿一碗面条子再喝点矿泉水,算50元,高速公路费往返算100元,再给50块钱的烟钱,这就800块了。
一张火车票多少钱?
走公路肯定不止600公里哟。
开车累不累? 要是赶上堵车咋整……
马拉松比赛要求赛道封闭,很多路段人流密集。如何保证比赛期间路人能顺利穿行马路、而选手也不受到影响?
这是2017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中的一个细节(视频时长:1分钟29秒):
https://www.zhihu.com/video/925792763629424640
波士顿马拉松的这个“过马路”设计,虽然简单粗暴,但确实令人叹为观止,非常了不起。
工作人员拉起一根引导线,指引选手前方赛道往左侧(比赛方向)马路跑,腾出右边马路的空间;
然后行人就到中间划定好的路“岛”聚集;
行人在路岛集合完毕(可以看到行人都是要求站在白线区域内的),引导线最前方的工作人员开始变道,并指引选手前方马路改道往右侧;
待左侧(比赛方向)选手跑完,路岛的行人就可以通过马路,到达对面。
这样从右往左过马路就完成了。来回进行一次,就让一批批行人过了赛道,比赛基本没受到影响。
国内的马拉松在这点上就完全可以学习下波马。这张图是去年国内某马拉松现场(40公里处)▼
可以看到当时过马拉松的人也是聚集了一堆,等待了有快5分钟时间,现场维持秩序的交警不放行,一直想等到选手人流较少时再让行人过马拉松。结果行人多少等的不耐烦,真放行过马路时又因为有人拖着拉杆箱过马路慢而被交警推搡摔倒,现场一度起了冲突。
过马路过程中也有选手经过,这样等于当时,交警、行人、选手都非常懊恼。
波士顿马拉松这样的顶级赛事之所以能成为标杆,真不只是钱和时间堆积起来的,一些细节设计上的智慧叹为观止。也希望这样的细节可以陆续被使用借鉴到中国的马拉松中。
超长距离越野跑比赛中补给的一个细节。
超长距离越野跑的比赛长度往往都在50公里以上,最长距离组会达到100公里甚至100英里(接近170公里)。
跑这种越野赛动辄几十个小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跑步的问题,能量补充和保证肠胃等不出问题也很重要。
一般跑长距离越野的人都会带能量胶能量棒之类高热量又快速补充的东西,但那些东西大多口味怪异,浓度又高。跑久了饥肠辘辘,吃这些很受罪,黏糊糊刺激喉咙,还特别反胃。
所以途中补给点选手们都喜欢吃一些别的,比如水果比如点心,有些组委会还会提供意面、点心或者粥、泡面之类的。
很多越野跑选手到补给点最喜欢喝的不是水也不是运动饮料,而且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
虽然碳酸饮料被认为很不健康,运动后喝尤其不好,但抵不过越野这种长时间耐力赛的消磨,一口冰可乐是非常享受的,可乐也含有咖啡因,非常提神。而且可乐含糖量高,顺带还能补充糖分。所以一般长距离越野赛途中补给都有可乐提供。
但可乐有个问题,喝多了胀气,喝完继续跑气体不断往上涌,跑着很难受。
于是——
一些越野赛的组委会,比如日本的环富士山越野赛(UTMF),补给点就专门安排一位志愿者,不干别的,只做一件事,摇可乐:
先倒个半瓶放一边,然后剩下半瓶使劲摇,再放气,再摇……几次后可乐就差不多没气了。
跑过来的选手就可以选择喝有气的口感更好的可乐,或者没气的但喝完直接跑不难受的可乐……
之前有国内的办赛者自己去参赛,一开始不明白那熊志愿者干嘛呢,后来才恍然大悟。于是现在有些国内越野赛也开始有提供没气的可乐。
脑补一下,比赛中途的补给点,有个志愿者(熊孩子)在那不停摇可乐瓶放气,222233333333333
至于为什么不用可乐原浆兑水,越野赛都在山上,直接弄没气的可乐原浆上去兑水更麻烦,倒半瓶摇半瓶效率也最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