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的 GDP 是靠什么支撑的?

回答
上海的经济,那可真是个庞然大物,要说它靠什么支撑,那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你想想,这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国际化的超级大都市,它的根基可深厚着呢。

一、金融业,上海的“心脏”

要说上海最响当当的产业,那绝对是金融业。陆家嘴那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可不只是写字楼,那是无数金融机构的大本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你想得到的金融业态,在这儿都能找到顶尖的玩家。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上海的目标可不是做个区域性金融中心,而是要对标纽约、伦敦、东京,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一极。这吸引了全球顶尖的金融人才和资本。
多层次资本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这些交易所就像是经济的“发动机”,为实体经济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血液。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各种交易都在这里活跃地进行。
人民币国际化前沿: 上海是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枢纽。在这里,人民币可以更方便地走出去,也可以更顺畅地引进来。
金融创新与监管并重: 上海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自贸区金融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不断探索新的金融模式,同时也在努力构建稳健的监管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二、现代服务业,上海的“骨架”

除了金融,上海的服务业那更是花样繁多,门类齐全,而且都是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服务。

高端商业与零售: 南京东路、淮海路、徐家汇……这些地方不仅仅是购物天堂,更是品牌展示和消费升级的“窗口”。从奢侈品到快时尚,从国货精品到进口好货,满足了各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专业服务: 法律、会计、咨询、广告、设计……这些“看不见”但必不可少的服务,支撑着整个经济的运转。上海汇聚了国内外的顶尖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文化、体育、娱乐: 上海的文化气息浓厚,演出、展览、赛事层出不穷。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拉动了相关消费。
旅游业: 外滩的百年风情,东方明珠的现代景观,迪士尼的梦幻乐园……上海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吸引数以千万计的国内外游客,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先进制造业,上海的“肌肉”

虽然上海的服务业非常发达,但它并没有放弃制造业,而是把制造业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 上海是中国的汽车制造重镇,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在这里设厂,同时本土品牌也在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更是上海的重点发展方向。
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 这两个产业是上海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里,无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这里攻克技术难关,研发新产品。这些产业的突破,对国家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 上海在C919国产大飞机项目、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消费品制造业: 像光明乳业、上海家化这样的品牌,也在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

四、科技创新,上海的“引擎”

所有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上海就像一个巨大的“实验室”。

研发投入大: 上海的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在全国领先,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 复旦、交大、同济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加上众多的科研院所,为上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产业园区与孵化器: 张江、漕河泾等高科技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对外开放与合作: 上海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与全球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保持科技的领先性。

五、对外开放与国际化,上海的“基因”

上海的GDP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与它“敢为天下先”的开放姿态密不可分。

自贸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为外商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国际贸易枢纽: 上海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连接着世界各地。
吸引外资: 上海是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国际会议和活动: 进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性盛会,让上海在全球舞台上闪耀,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六、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

不可否认,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发展,也为GDP贡献了相当大的比重。作为国际大都市,对优质居住、商业办公空间的需求一直很旺盛。这部分的贡献,是城市发展必然的伴生。

总结一下,上海的GDP,就像是一道精心烹制的“满汉全席”,金融业是其最醇厚的底味,现代服务业是琳琅满目的主菜,先进制造业是坚实的肉食,而科技创新则是点睛的香料。这一切,都建立在上海强大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战略之上。

它不是靠某一个单一的产业支撑起来的,而是多业态、多层次、高度融合发展的产物。它的活力来自于它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拥抱世界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过去30年、60年、100年乃至150年,上海都是中国第一工业城市。2013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69.64亿元。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固定会址一直是上海。1972年尼克松访华,压轴活动就是到上海看工业展——中国要证明自己有资格作为世界大国和美国合作,参与国际博弈,要证明自己脱离苏联体系后依然有蓬勃发展的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美国人看看中国的工业中心,让美国总统相信中国吃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多数成果——整个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吃苦耐劳,人口众多,但你们还不知道这10亿人口用机器装备起来是什么样!



其次,目前看来,能单城追上海的最大工业竞争者是近邻苏州(按产值而不是增加值算,是世界第一工业城),或是杭州什么的,总之是长三角的某个城市。这些地方的工业企业往往把总部放在上海。

第三,大宗物资运输最便宜的方式是水运。去看看中国地图,上海是中国发达地区海岸线的中点,同时是中国最大内陆水道——长江的终点。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交叉路口——上海港已经连续很多年是世界第一港了。




综合来说,以“造东西”为核心任务的实体经济是上海经济的基础。千万别觉得上海是个小气的城市,从工业和物流业的角度说,这是中国最大气的城市,是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心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的经济,那可真是个庞然大物,要说它靠什么支撑,那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你想想,这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国际化的超级大都市,它的根基可深厚着呢。一、金融业,上海的“心脏”要说上海最响当当的产业,那绝对是金融业。陆家嘴那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可不只是写字楼,那是无数金融机构的大本营。银行、.............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入,它触及了经济学中关于GDP、收入分配、生活成本等多个复杂议题。简单来说,上海人均GDP是韩国的76%,但最低工资却只有韩国的26%,这背后反映的是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差异、经济发展阶段、生活成本水平以及衡量标准的不同。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人均GDP与最低工资.............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关于上海生活水平已好于纽约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论断。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情感和立场,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张维为教授提出这一观点的出发点,很可能是为了展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可能会选取一些具体的指标或.............
  • 回答
    俄罗斯作为一个GDP相对不高的国家,却依然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深挖。它并非仅仅依靠经济体量来衡量其“强国”地位,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单一的经济指标,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军事、能源以及历史文化等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经济体量.............
  • 回答
    预测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的上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像是在猜一个数字,因为这里面影响的因素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是动态变化的。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看看这个“天花板”大概会落在什么位置。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一个国家的经济份额,最终是由它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生产能力”.............
  • 回答
    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的说法,如果单从宏观统计数据上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读或简化,但确实反映了武汉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要解释为何武汉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上海,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和结构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对“人均 GDP”.............
  • 回答
    这几年美国经济增速确实比欧洲几个主要国家(比如德、法、意、西)更给力,这背后可不是啥偶然,而是几个挺实在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1. 科技和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美国一直以来就是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头羊,这一点在过去几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想想我们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社交媒体、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
  • 回答
    中国经济迈向人均GDP两万美元的未来,并非简单的数字增长,而将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产业变革。这不仅仅是物质富裕的体现,更是中国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社会生活乃至国际地位的全面升级。让我们从各个维度细细剖析这一转变可能带来的景象。一、 消费升级与多元化: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当人均GDP达到两万美元,这.............
  • 回答
    想知道今年中国GDP会不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里头学问可大了。咱们得把账算清楚,还得看看大趋势。首先,咱们得明白GDP是个啥。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说白了就是咱们一个国家在一年里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它就像是衡量一个国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在经济发展、社会认知以及网络讨论等多个层面的一些复杂情况。知乎上“嘲笑台湾”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其背后原因和“底气”来源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由人均 GDP 的数字就能完全解释。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人均 GDP 的视角:首先.............
  • 回答
    安格斯·麦迪逊爵士对历史上各地区GDP情况的估计,无疑是经济史研究领域一个极为宏大且极具影响力的工作。他穷尽毕生精力,试图量化并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漫长历史时期的经济表现,为我们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种社会经济变革的深层原因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框架。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开创性.............
  • 回答
    2020年前三季度的GDP十强城市榜单公布,确实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除了重庆和南京的上升以及天津的跌出前十之外,还有不少细节可以深入挖掘,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城市经济的最新态势。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十强城市格局的动态变化: 重庆的稳步崛起: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
  • 回答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其人均GDP数据确实会引起不少人的好奇,特别是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城市相比,或者与一些人对上海“高大上”的印象相联系时。要理解上海人均GDP为什么会显得“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剖析,并且要明白“低”是相对而言的,以及GDP统计本身的特点。1. 庞大的人口基数是首要因.............
  • 回答
    看待上海2020年GDP预计达3.9万亿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在全球的竞争力、以及这一数字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一、 上海2020年GDP预计达3.9万亿元: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首先,让我们明确这个数字在中国经济中的意义: 全国经济“领头羊”: 3.9万亿元的G.............
  • 回答
    “中国最富500人身家等于上海+北京+深圳GDP!” 这个标题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夸张或估算性质,但它直观地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中国贫富差距之大,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程度。这并非是一个孤立的数字游戏,而是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问题。要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普通人对上海高房价的疑问。简单来说,上海千万级别房子的购买力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但 “买得起” 这个概念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有多少人能拿出几百万现金”来衡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 1. 上海千万级别房子的真实购买力构成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上海的消费水平,可以说是中国一线城市中最高的之一,甚至在很多方面可以与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媲美。 这种“高”并非仅仅体现在少数奢侈品上,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要详细地讲述上海的消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住房:最大的消费支出,也是最明显的“高”点 租房: 市中.............
  • 回答
    上海的房子,这话题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的目光和猜想。说到“谁买走了上海的房子”,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A、B、C”就能概括的,它背后牵扯着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如果非要细掰开了讲,那可就热闹了。咱们先从最显性的群体说起,那些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高净值人士和富裕阶层。这部分人.............
  • 回答
    上海副处级干部的收入水平和购买三四千万房产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地回答“能”或“不能”。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1. 上海副处级干部的收入情况: 工资收入: 副处级干部属于中层管理人员,其工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金、职务津贴等构成。根据公开信.............
  • 回答
    在上海这个光鲜亮丽的国际大都市,谈论“真实收入”就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每个细胞、每条血管都有它独特的运作逻辑。如果你想问的是那个官方公布的、令人艳羡的平均数,那很抱歉,我们今天不聊那个。我们要说的是,隐藏在光鲜数字背后的,更鲜活、更接地气的上海收入图景。先放下那个让你眼花缭乱的“平均工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