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找到了“不相关的相关性”。
拿“怒发冲冠”举个栗子。
养过狗的朋友都知道,狗狗生气或者激动,背上的毛就会竖起来,当然这种反应在人的身上不会有,但这不妨碍我们用这种激动情绪的表现,来类比一个人很生气。
“一个人很生气的样子”和“狗狗毛发竖起来的样子”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是这些都建立在愤怒、激动的基础上,在愤怒的表现上,是有相关性的。
再举一个栗子,“断肠”。
“伤心”和“肠子断了”没有直接相关性,但是“伤心”和“肠子断了”都对身体造成了同样的痛觉,在造成的痛觉上,这两个方面是有相关性的。所以用“断肠”来形容“伤心”就会觉得巧妙。
其实存在很多同样巧妙的形容词,但是用的人多了,用的时间长了,失去了新鲜感,就不觉得有意思了。这个就像“世界上第一个把女人美丽比喻成一朵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这样说的人是庸才,第三个人就是蠢才。”
能发现这种“不相关的相关性”的,一般都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上,这个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