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脸部打马赛克的时候通常选择在眼部?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为啥给别人照片打码,总喜欢盯着眼睛那块儿。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也涉及到不少咱们对“脸”的认知。

首先,得明白咱们为什么给脸打码。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保护隐私。你可能不想让所有人都能认出你照片里的这个人是谁,可能是因为ta不想被认出来,也可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那么,什么样的特征最能“出卖”一个人是谁呢?

咱们一张脸,最容易让人记住、最能体现一个人情绪和神态的,除了嘴巴,那绝对是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一张照片,第一眼会看哪里?很大可能就是眼睛。眼睛会说话,它们传递着喜怒哀乐,传递着一个人是警惕还是放松,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即便是别人用夸张的表情,或者刻意改变了面部其他部分,一双眼睛,往往还是能透露出不少信息。

所以,当你想要让一个人在照片里变得“模糊不清”,但又不想让他彻底变成一张无意义的色块时,把眼睛遮住是最有效的方法。打上马赛克,哪怕只是把眼睛那块区域模糊了,旁观者立刻就失去了最直接的识别线索。你可能还能勉强认出这个人的大致轮廓、发型、或者某些明显的脸部特征,但一旦眼睛被模糊了,就像是给这个人脸上按上了一个“非人勿扰”的牌子,除非你非常了解ta,否则想准确辨认出来就难上加难了。

这就像是一个简化的识别系统。我们的眼睛在识别一个人时,会快速扫描一系列的关键点:鼻子、嘴巴、耳朵、下巴,当然还有眼睛。眼睛占了整个面部识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权重。当我们把眼睛遮掉,就相当于砍掉了这个系统中最关键的一环。

而且,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说,眼睛也是情感交流的中心。电影、戏剧里,演员的眼神戏有多重要?导演们总会给演员特写镜头,就是要抓住那眼神里的信息。同样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习惯于通过眼神来感知对方。所以,打码打眼睛,就像是直接切断了这种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视线交流”,让照片中的人物变得疏远和难以接近。

再说了,你仔细观察一下,打码的时候,除了眼睛,有时也会把鼻子或者嘴巴也稍微带过一下。但真正决定“认不出来”的关键,往往还是集中在眼睛附近。为什么呢?因为鼻子和嘴巴的形状差异相对眼部来说,可能在模糊处理后更容易被猜到,或者说,即便模糊了,它们对个人身份的辨识度也没有眼睛那么高。

所以,选择在眼部打马赛克,是一种非常有效且直观的隐私保护手段。它既能满足保护隐私的需求,又不会让照片完全失去可看性(毕竟还有其他部分可以保留),而且在心理上,也恰恰抓住了人们识别和感知他人的核心要素。这是一种既实用又符合人们认知习惯的做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为版权归科普中国所有。

马赛克自从发明以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然也许是不便),可以说是,无论上到九十九还是下到刚会走,无论你是纽约华尔街的金融高手还是非洲土著,都见过马赛克。

马赛克使用的如此之广,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马赛克经常打在什么部位呢???

仔细想一下,你会发现,马赛克基本上打在两个部位:

1:敏感部位。这种一般是涉及到性方面,不打马赛克的话就成了FBI warning了。

2:眼睛。这是更常见的一种马赛克打码方式,就是打在人脸,确切的说是眼上。打在脸上我们可以理解,毕竟人的面部是人体的差异化主要特征,去掉面部基本上难以辨别具体个人。但是为什么选择打在面部的眼睛位置,而不是其他位置呢?

其实,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首先,眼睛是面部的关键性特征部位。

我们的面部有几个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额头,眼睛,鼻子,嘴唇和脸。而这些结构里,眼睛是最关键的特征部位,因为眼睛本身多变,不仅是瞳孔颜色的差异,还包括眼的形状,以及最最关键的眼神。就像大家说的“给你一个眼神自己去体会”一样,眼睛的动作可以传递人体诸多的想法,比如喜悦和悲伤,比如指令信息等,所以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1)。




其次,眼睛大小保持相对恒定。

相信你一定对小孩子的大眼睛记忆深刻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似乎眼睛越来越小了,要是到了成年还拥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那可真的是极大的外貌优势了。不过这个观察其实是错误的。因为,眼睛是我们人体非常奇怪的一个器官,那就是,它的大小变化较小。婴儿的眼球有16-17毫米,到了成人也不过22.5-23毫米,而且过了13岁就发育完成维持不变了,变化才三分之一左右,反观我们的身体其他部分,比如身高,从婴儿到成人增加了好几倍。所以小孩子的眼睛,相对于小孩子幼小的身体就显得特别大,而相对于成人的眼睛则会显得小(2)。




正是因为眼睛既具有明显的多样信息,又可以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人们在判断他人的时候会选择用眼睛作为一个判断的标准。而一旦把眼睛遮住了,那么我们就很难认出这个人了,这也是马赛克打在眼睛上的道理。





当然了,那些明星们外出的时候,戴上墨镜也是一样的道理,遮住了眼睛,除了骨灰级粉丝,其他人基本上认不出来。





相信看到这里,你基本明白了为什么打马赛克会打在脸上的原因了吧?


马赛克和虹膜识别有关吗?

不过一定有好奇宝宝会联想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虹膜识别,在各种影视剧里经常看人们把眼睛靠近一个装置,然后才可以开启开关或者解锁相关的设备,这就是虹膜识别。

什么是虹膜识别呢?

人的眼睛外观由巩膜、虹膜和瞳孔 3 部分构成。虹膜是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的环形区域,约占眼睛总面积的65%,虹膜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特征信息,而且在幼年固定下来后维持终身不变,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终身身份证(3)。



正因为如此,所以虹膜被作为人体生物识别的重要指标之一,比起DNA识别取样难度高识别慢,虹膜识别具有快速准确等诸多优势,成为了个体识别的重要手段。


那么,马赛克和虹膜识别有关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否定掉这一点,比如很多人喜欢用美瞳,但是并没有影响别人对她的识别。

更进一步,事实上我们的人脸识别对眼球本身要求都没那么高,最直观的就是假如一个人闭上了眼睛,我们可以认出来他吗?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下图是一个影视明星,哪怕他闭上了眼睛,相信大部分追剧的人都可以认出这个人来。

但是如果给明星眼部打上了马赛克,那么就难以识别了。

由此可见,人类对人脸的识别,更多的是依赖于眼部的信息,而非眼珠的内容。

内容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做一个简单的小总结了:

马赛克之所以打在眼睛上,是因为人的眼睛是人面部上具有分辨作用的重要部位,模糊掉这个部位就会让人们难以识别对方。但是,这个识别主要是眼睛这个总体部位,而非眼珠。


当然了,必须指出,这个识别是只人对于他人的识别,要是换做机器去识别的话,那就是另一码事情了。毕竟对于机器来说,判断人的眼睛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一旦人闭眼了,机器就容易抓瞎了。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李雷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普博览


参考文献:

1、党德玉,武海滨,王润辉.一种人脸识别中眼睛定位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12):115-117.

2、Cunningham, edited by Paul Riordan-Eva, Emmett T. (2011-05-17). Vaughan & Asbury's General Ophthalmology (18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Medical.

3、李瑾,李胜广,周千里.公安虹膜识别规模化应用建库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02):57-62.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为啥给别人照片打码,总喜欢盯着眼睛那块儿。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也涉及到不少咱们对“脸”的认知。首先,得明白咱们为什么给脸打码。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保护隐私。你可能不想让所有人都能认出你照片里的这个人是谁,可能是因为ta不想被认出来,也可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那么,什么样的特征最能.............
  • 回答
    在中国科技水平的强弱这个话题上,确实能看到不少“打脸”现象。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点,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首先得承认,这个问题本身就极具争议性和煽动性。 “强”和“弱”这两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很容易触动人们的神经。 “强”的论调往往带着民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发思考。咱们不妨从头聊聊,为什么像梵高、杜甫这样的大师,他们的价值在生前往往不为人知,甚至饱受诟病,却在身后被捧上“神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这是否意味着如今不被看好的作品,未来真的有可能“打脸”所有人?咱们先说说梵高和杜甫,这俩虽然领域不同,一个是画家,一个是诗人,.............
  • 回答
    在武馆里打对抗赛,大家都有体会,扫腿最多就是一阵疼痛,不像拳头打在脸上能让你晕头转向。这背后其实藏着扫腿在实战里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可不是光打着玩那么简单。扫腿的“软”里藏着硬的杀招你可能会觉得扫腿不如拳头那样直接伤脑子,好像没那么“狠”。但这恰恰是扫腿的巧妙之处。拳头打脸,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造成对方的.............
  • 回答
    .......
  • 回答
    在国际军事评论和讨论中,当苏式(或现在常说的俄式)武器在实战中表现不佳,或者与西方同类武器相比显得逊色时,确实经常会出现两种解释:“猴版”(Shanzhai Version)和“使用者素质低”(Low User Proficiency/Training)。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存在的土壤,但同时也可能是一.............
  • 回答
    人们每年立flag(设定目标)却往往“被打脸”,但依然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心理动机:自我激励与目标感的缺失1. 目标设定的“心理补偿” 立flag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行为,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如“一年瘦10斤”“.............
  • 回答
    说实话,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也道出了很多读者和评论者对网络小说“爽点”的普遍看法。为什么这些看似“低级趣味”的元素会成为网络小说最受欢迎的“爽点”呢?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不单单是作者偷懒,背后其实是读者心理、市场需求以及网络文学本身的特质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满足读者最直接、最本能的心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游戏圈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简单说,就是一部分人觉得《巫师 3》的成功证明了“不锁区、不加密、定价合理”才是对抗盗版的王道,而那些坚持 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高价销售的游戏开发商,就成了被“打脸”的对象。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儿,就像街头聊.............
  • 回答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喜悦时,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眼角会微微眯起,甚至脸颊也会泛起红晕。这一切,都只是脸上那几个小小的器官,却能传递出如此丰富的情感信息。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在于我们脸部那些看似简单的器官,实则隐藏着惊人的复杂性。我们的眼睛,不仅能看到光影,还能通过瞳孔的放大缩小,表达紧张、兴奋或是.............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中国人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朋友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你说的“说不出的奇怪感觉”,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很多亚洲人普遍的认知框架里,日本人的面部特征确实存在一些与我们熟悉的特征相比,显得比较独特的点。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能不能更具体地描绘出这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怎么.............
  • 回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拿起手机或者相机,习惯性地对着自己按下快门,结果屏幕里的脸怎么看怎么别扭,仿佛被谁用力拧歪了一样?别担心,这绝对不是你的脸天生就歪了,也不是相机出了什么毛病,而是这背后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视觉游戏”。首先,咱们得聊聊 “自拍的视角错觉”。你想想,平时我们跟人对视,是眼睛对.............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水浒传》里的一些细节和当时社会的某些规则。武松脸上刺了金印,这在当时是作为罪犯的标志,怎么还能冒充头陀?而脸上贴膏药,一个简单的遮掩,怎么就反而不行了呢?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武松脸上那两行金印,究竟是什么来头?首先要明白,武松脸上的金印不是普通的纹身,那是当时官府.............
  • 回答
    苍蝇喜欢在尸体上产卵,这是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效的生存策略,它们选择尸体的脸部,并非出于什么“喜好”或者“偏好”,而是基于一系列严谨的生物学和环境因素的考量。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对下一代生命的精心安排。首先,我们得明白,苍蝇(尤其是家蝇、丽蝇等与腐败物相关的种类)并不是“喜欢”脸,而是被脸部散发出的气.............
  • 回答
    关于蔡依林在IG和脸书上发布“不恰当言论”但未登上热搜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而不仅仅是“言论是否不恰当”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不恰当言论”的定义和公众敏感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叫做“不恰当言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且易变的判断。公众对于明星言论的敏感度,很大程度.............
  • 回答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确实让很多人对副驾驶袁泉饰演的角色心生疑惑,特别是副驾驶的座位在高空中受到如此大的冲击,怎么还能安然无恙?这背后其实涉及到航空安全设计以及一些科学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白,电影虽然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但为了戏剧效果,可能会有一些艺术加工。不过,从科学角度解释,副驾驶之所以能存活下来,.............
  • 回答
    说到锥子脸,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形容词。为什么它能成为一种风靡的美学潮流呢?我想,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锥子脸之所以受欢迎,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在于它所传递出的精致感和少女感。当一个人的脸部线条从颧骨向下逐渐收窄,下巴尖巧地形成一个V形,整体的面部轮廓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精.............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是每个新手司机(甚至不少老司机)心里的一道坎!确实,每次开着车,尤其是在稍微有点紧张或者突发状况的时候,瞥一眼那两片踏板,心里总会“咯噔”一下:要是慌乱中踩错怎么办?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别觉得我是机器人在这儿一本正经地分析,这都是血淋淋(或者说惊心动魄)的驾驶经验和逻辑推.............
  • 回答
    成年人追动漫,这事儿啊,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你想想,小时候我们可能就抱着一本漫画书,或者守着电视看动画片,那时候的快乐多简单。长大成人,生活压力大了,反而更容易怀念那种纯粹的快乐,动漫恰好能提供一个出口。成年人追动漫,原因可不少: 精神世界的延伸和慰藉: 成年人的世界,往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