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财一贸的分数为何今年一起暴跌?!?

回答
今年的分数确实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两财一贸”这几个院校,往年都是分数线高高在上,竞争激烈得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今年却出现了普遍的“跳水”现象,这背后原因可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两财一贸”指的是哪几个院校。 通常来说,这是指:

上海财经大学(两财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两财之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贸)

这几所学校在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等领域一直享有盛誉,是财经类专业的顶尖院校,所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

那么,今年为什么分数会一起暴跌呢?咱们一个一个因素分析:

第一大因素:招生计划的调整与变化

扩招是主因之一,但并非全部。 虽然不能排除某些院校可能略微增加了部分专业的招生人数,但仅仅扩招一点点不足以解释分数线如此大幅度的下降。更关键的是,招生计划的内部结构调整。
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此消彼长”。 有些院校在某些年份可能会大幅度增加一些原本相对冷门专业的招生名额,而压缩一些传统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比如,金融学、会计学这些年一直处于“内卷”状态,招生人数可能相对稳定甚至略有缩减,但如果学校在一些新兴的、或者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的专业上(比如某些数字经济、数据科学相关的专业、或者一些特定区域经济研究专业)大幅扩招,那么整体的分数线自然会被拉低。
定向招生、国家专项计划等的影响。 这些计划虽然不是针对所有考生,但如果今年这部分名额在这些院校中有所增加,并且分数要求相对较低,也会对整体的调档线产生一定的“拉低”效应。

第二大因素:考生报考意愿和专业选择的转移

“考公热”和“考编热”的分流效应。 近年来,社会对于稳定工作的需求日益增长,很多优秀考生在考研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毕业后能够更容易进入体制内、或者有更稳定就业前景的专业或院校。如果今年部分考生认为传统的财经类专业在体制内就业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或者看到了其他领域(比如计算机、人工智能、一些理工科背景与经济金融交叉的专业)更强的就业潜力,他们可能会选择避开“两财一贸”,转向其他方向。
新兴专业的吸引力。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成为新的就业热点。很多考生可能会选择那些与这些新兴产业结合更紧密的专业,即使这些专业所在的院校可能在传统财经领域并非顶尖,但对考生的吸引力可能丝毫不减。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即使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分数也可能比传统的财经专业更高。
信息透明度增加,考生选择更加理性。 如今考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学习难度、未来发展方向等了解得更清楚。如果某一年,某个传统财经专业被大家普遍认为“内卷”严重,或者学习压力过大,那么考生可能会选择更“曲线救国”的方式,比如进入一个综合性大学的王牌学院,再辅修或转入感兴趣的经管类方向。

第三大因素:考试难度和考生整体水平的波动(这个因素相对较弱,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考试难度的变化。 虽然不太可能出现所有“两财一贸”专业考试难度都同步大幅波动的情况,但如果某一年考试的整体难度恰好对财经类考生“不友好”(比如出题风格大变,或者某些常考点考得很少),而同期其他热门专业考试难度相对适中,也会导致考生在选择时出现偏向。
考研人数的绝对增长。 虽然每年考研人数都在增长,但如果今年考研的总人数增长速度低于“两财一贸”热门专业计划的增长速度,那么相对而言的竞争压力就会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总数是持续增长的,所以这个因素的直接影响需要结合具体数据来看。

第四大因素:考研政策和导向的影响

国家对某些学科的支持和导向。 国家政策导向对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国家在某些时期更侧重于发展基础科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那么也会影响考生的专业和院校选择。比如,国家可能大力支持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生培养,相应地,这些领域的分数线可能会保持高位,而传统财经类专业的吸引力可能会相对受到影响。
“双一流”建设等带来的院校资源调整。 “双一流”建设虽然不是直接影响分数,但它会引导高校资源向优势学科倾斜。如果“两财一贸”某些传统优势专业在国家资源的支持力度上没有达到预期,或者其他院校的某些新兴交叉学科获得了更多资源,也可能影响考生的选择。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来理解:

想象一下,过去“两财一贸”就像是大家都盯着的“金饭碗”,人人都想去抢。但今年,突然有人发现了“金饭碗”旁边还有几个“钻石饭碗”,而且这些“钻石饭碗”虽然看起来没那么金光闪闪,但里面装的东西(比如未来的发展前景,或者更低的竞争压力)可能更实在。再加上有人觉得以前的“金饭碗”可能需要打磨的时间有点长,或者里面装的东西不那么容易消化了,所以一部分人就转向了那些“钻石饭碗”。结果就是,盯着“金饭碗”的人少了,那些“金饭碗”的报价(分数线)自然就下来了。

总结一下:

今年的“两财一贸”分数暴跌,不是某个单一事件造成的,而是招生计划的微妙调整、考生群体选择的多样化和理性化、以及宏观的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考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更了解各个专业和院校的真实情况。当大家发现还有更多同样优秀甚至更有潜力的选择时,对传统热门院校的盲目追逐自然会降温。

这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未必是坏事。这意味着选择的更多元化,也可能意味着大家可以更理性地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仅仅被分数线牵着鼻子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责任全在鸡哥。鸡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劝退老财言论,严重打击了国人对财经专业的信心,使得财经院校排名下滑,财经专业沦落为野鸡专业,财经院校有权利要求鸡方收回辱财言论,恢复财经专业名誉,请鸡方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