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甲方都不接受字体标志,而且总觉得有图形的才叫标志?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品牌和设计从业者之间的一道“坎”,尤其是咱们甲方爸爸们,常常有一种“图形标志才是真标志”的执念。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

一、认知惯性与历史积淀:图形标志的“统治地位”

1. 视觉冲击力与辨识度:
打个比方,当你在街上看到一个 McDonald's 的金色拱门,或者 Nike 的勾,是不是一眼就能认出来?图形标志往往能提供更直接、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辨识符号。它们不需要你认识字,也不需要你理解含义,就是一种纯粹的视觉符号。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是稀缺的。一个简单、易记的图形,更容易在第一时间抓住眼球,留下深刻印象。甲方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品牌能被大众“一眼万年”。

2. 历史悠久的基因:
纵观人类文明史,图腾、符号的出现远早于文字。早期的商业标识、家族徽章,很多都是图形化的。比如欧洲皇室的盾徽,商铺的招牌图腾等等。这种“有图才有标志”的基因,在人们的集体意识里根深蒂固。
想想那些老字号,很多都有很强的图形元素,比如同仁堂的“同”字形标志,王老吉的罐子图形等等,这些图形在消费者心中已经与品牌绑定在一起,成为了经典的象征。

3. 文化解读的普适性:
图形标志可以跨越语言障碍。一个充满力量感的线条,一个象征吉祥的图案,即使你不懂文字,也能感受到它传达的情感和寓意。
甲方们可能考虑到品牌会有国际化的需求,或者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这时候一个纯图形的标志,在传播上会显得更“安全”和普适。

二、甲方视角下的“实际考量”与“担忧”

1. “感觉”问题与直观需求:
很多甲方并非科班出身,他们对设计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好不好看”、“是不是有特色”的直观感受上。当设计师拿出纯字体标志时,他们可能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那种“哇塞”的惊艳感,更没有一种“标志感”。
他们会觉得一个有图形的标志,才真正“像”一个标志,才能体现品牌的独特性和价值。这是一种基于视觉经验的习惯性判断。

2. 延展性与应用想象:
甲方在考虑标志时,脑子里会立刻联想到各种应用场景:名片、网站、产品包装、广告牌、甚至是服装上的刺绣。
他们可能认为图形标志在这些场景下有更强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一个好认的图形,可以单独使用,可以与字体组合,甚至可以在某些场景下完全替代文字(比如只放 Nike 的勾)。
而纯字体标志,如果设计不够突出,或者只是简单的文字变形,甲方可能会担心它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显得单调,或者辨识度不够高。

3. 品牌故事与文化内涵的载体:
很多甲方希望标志能够直接传达品牌的精神、愿景或者核心价值。这时候,他们倾向于认为图形比文字更能承载这些“大而无当”的抽象概念。
比如,一个代表“飞翔”的翅膀图形,可以很容易地联想到自由、进取;一个代表“稳定”的山峰图形,则传递着可靠、长久。字体标志虽然也可以通过字体设计来传达情绪(比如粗体代表力量,衬线体代表经典),但这种传达的“直观性”和“丰富性”,在甲方看来可能不如图形来得直接。

4. 规避设计风险与对“新颖”的疑虑:
字体标志虽然是趋势,但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或者比较保守的甲方来说,接受度可能较低。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被市场验证过、被大众接受的模式。
如果设计师提出的字体标志非常前卫、抽象,甲方可能会担心它是否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甚至担心它是否“怪异”。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相对“安全”的、看得懂的图形。

三、设计师的“无奈”与沟通的挑战

1. 字体标志的专业性与不“易懂”:
一个优秀的字体标志,其设计功力体现在字体笔画的微调、字间距的调整、结构的优化,甚至是字母的变形融合上。这些专业的设计语言,对于非设计领域的甲方来说,往往是“看不懂”的。
设计师可能花了大量心思在字的细节上,但甲方只看到了“就是几个字”,觉得不够“值”。

2. 教育成本与沟通障碍:
要说服甲方接受字体标志,设计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解释字体设计的价值、品牌的契合度、以及字体标志在现代设计中的趋势和优势。这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
沟通不畅时,甲方就容易回到“我就是要个好看的图形”的原点。

四、什么时候字体标志能被接受?

品牌本身强有力的名称:如果品牌名称本身非常有特色、有故事,或者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视觉联想(例如,叫“凤凰”的公司,设计师可以从“凤”字的书法形态中挖掘元素),那么字体标志的接受度会更高。
行业趋势与市场接受度:在一些对现代感、简约感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科技、互联网、金融服务),字体标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市场也逐渐接受。
设计师的专业说服力与设计实力:当设计师能够拿出设计逻辑清晰、视觉效果出众、且能精准契合品牌定位的字体标志时,甲方的疑虑自然会减少。一个好的字体标志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说服。

总结一下,甲方们觉得“有图形的才叫标志”,更多是一种认知惯性、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以及对品牌形象延展性和易于理解性的直观考量。 他们希望标志能够一眼吸睛,一眼被记住,并且在各种场景下都能发挥作用。而字体标志虽然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其设计的精妙之处有时却不那么容易被非专业人士理解和欣赏。

要打破这种认知,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设计能力,更需要高超的沟通和教育能力,让甲方看到字体标志同样能蕴含力量、传递情感,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图形标志更具优势。这需要时间、耐心,也需要双方的共同理解和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以下内容多图,手机用户慎入 -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我会充分描写我的每一步心理活动和细节感受!

-

我有一个老板兼合伙人以及老大T。这是我在社会上唯一不能得罪也不敢得罪的家伙。由于以上原因,我对一般客户的那一套,在他身上完全不管用。

今年初,他说要玩P2P,于是开始了线下传统转线上的折腾之旅。

顺道介绍一下他的背景。比我大6岁,约几亿身家。家中两家公司,分别是典当行业协会会长与副会长。典当行业是什么人玩的?懂的自然懂。当然,这还只是他的副业。

照例,一个电话打给我:喂,XX啊,来,给我弄个标志,人家公司都有标志啊。咱们也弄一个吧。

按我给他的预想,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最早期的知名度很重要。所以一定要上口和利于传播。所以我选择了最直白的中文字体变形,由于是金融行业,所以整体用的是视觉稳固且给人信赖感的梯形结构,再考虑到客户与资金间的连通性,所以在壁画上做了一下处理。更多的细节考量就不再一一说明了。

当然,按照国际惯例,咱们还得整个陪标的,并且还得是洋文的。于是就有了下图。

T看了以上之后,微笑着对我说:你这就给我打了几个字呀!

没错,他说的就是,你给我打了几个字呀!他真的是微笑,真的不是皮笑肉不笑!

要知道,尼玛当时我的心态是崩溃的。我这十几年的广告生涯,还没有哪个甲方敢这么质疑我啊!按我的套路,绝对是一句话:你打得出这几个字我瞧瞧呗,你打出来了爷就把这字给吞了!

考虑到我和T的关系,我忍了啊!忍得可真难受,像是便秘啊!

我刚要开口,T又说了:你瞧人家中国银行,是不是有个圈圈啊,你再看别的银行,是不是都有个花啊。

没错,他说的就是圈圈!还有花!好呗。我郁闷的合上笔记本,回公司了。先郁闷两天再想想怎么给他弄吧!

为什么很多甲方都不接受字体标志,而且总觉得有图形的才叫标志?


我当时和你脑子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当时,我的答案是:他们都是大傻逼!一点不懂欣赏也不懂传播学和营销。总是,他们就是一群土包子!(你们别给我把这答案往外扩散了啊,会出人命的!)

但是,我想来夸夸自己了。我最大的优点是会变通,会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为什么。说是茅厕顿开有点夸张,充其量是提夜壶灌顶!

我们对事物标准的判断,大多来自身边类似的经验。

这话怎么说呢。你是个小学生,你要去买书包,你是去哎呦喂或者爱马仕吗?当然不是,你会对你妈说,同桌的小花背了个迪斯尼的长发公主,我要买个巴斯光年啊!她的公主包有3个口袋,我的要5个口袋。

但是,这剧情放在六零年代会怎么样?

你会跟你妈说,同桌小花的军书包上有6个主席像章,你要16个!

并且,有人会提问:为什么很多同学都不买巴斯光年的书包呢?总觉得军书包配像章才叫书包?

看到了没?标准这东西是在参考下形成的!

为什么很多甲方都不接受字体标志,而且总觉得有图形的才叫标志?

因为在这些甲方所处的领域行业里,大多数同行的标志都是图形化的。

不信?你去接触几个互联网电商的试试看,看看他们到底要图形还是文字?

你再去做个超级女声试试,看看栏目组是要图形还是文字变形?

行业默契,这是最主要标准。

-

至于那个logo最终怎么样了?

我让同事给我从网上找了两个还不错的,略加修改,再加上几行字当作陪标的。

我再按照T的脾气秉性,给他整了个鼎!寓意事业稳固!T喜欢的不得了。

所以,为什么很多甲方都不接受字体标志,而且总觉得有图形的才叫标志?

别抱怨,端正心态,看看客户所处行业的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做的,你自然明白了!

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更多有关于「穿搭」、「服饰」、「个人形象」的内容,可关注公众号:艾诺说(enotalk)。

任何有关于「穿搭」、「服饰」、「个人形象」的相关问题,都可以给我微博私信,weibo@eno艾诺(weibo.com/enoxone),我会将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的问题,整理成长文,发布于公众号与知乎专栏。

所有写过的内容,都在这两个收藏夹内:([审美 / 穿搭 / 设计][职场 / 心理 / 教育]),希望帮到需要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品牌和设计从业者之间的一道“坎”,尤其是咱们甲方爸爸们,常常有一种“图形标志才是真标志”的执念。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一、认知惯性与历史积淀:图形标志的“统治地位”1. 视觉冲击力与辨识度: 打个比方,当你在街上看到一个 McDonald's 的.............
  • 回答
    在CS:GO的半经济局(halfbuy)中,你经常会看到一些职业选手选择在几乎没有多少经济支持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掏出一把沙鹰(Desert Eagle)或者CZ(CZ75Auto)。这在旁观者看来,似乎是把本就不多的钱扔进水里,赢面渺茫。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战术考量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我们对于工作模式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多种想象。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甲乙方”这个框架,仿佛没有服务对象就难以产生价值和收益。但实际上,跳出这个思维定势,你会发现存在着一些非常自由、独立,且收益颇丰的工作。核心在于“创造价值”而非“提供服务”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甲乙方关系的.............
  • 回答
    .......
  • 回答
    古埃及人对圣甲虫的崇拜,绝非仅仅是出于对一种小昆虫的喜爱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宗教信仰、宇宙观以及对生命循环的理解。要深入探究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圣甲虫最显著的特征——它们滚动粪球的行为谈起,并将其与古埃及的核心信仰联系起来。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圣甲虫滚动粪球这个在许多人看来有些“污秽”的行为,在.............
  • 回答
    听到甲醛危害风险高,想要为呼吸“投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与其说为呼吸“投保”,不如理解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甲醛对健康的风险。下面我将从甲醛的危害、风险评估、如何“投保”(即防护措施)以及一些相关的考虑等几个方面,详细地为您解答: 一、 甲醛的危害与风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甲.............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苏联作为东线战场的主导力量,确实被广泛认为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 军事贡献:东线战场的“绞肉机”苏联是唯一在东线直接与德国作战并承受最大军事压力的国家。以下是关键点: 战场规模与持续时间: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巴巴.............
  • 回答
    关于明末八旗军队的军事实力与历史评价,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明粉(明朝支持者)不承认八旗“真的很强”这一观点,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认知、文化心理和政治立场的交织: 一、历史认知的偏差:将八旗视为清朝的“逆贼”1. 八旗是清朝的军事力量 明粉往往将八旗视为清朝政权的军事支柱,认为其存在本身就.............
  • 回答
    朱元璋(1328年-110年),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其统治时期(1368年-1398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但其个人性格、统治手段和政策也引发了后世的争议和批评。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很多人不喜欢朱元璋: 一、严苛的统治手段与政治高压1. 杀戮功臣,建立“铁腕”统治 朱元璋出身贫.............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对宗教的排斥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重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碰撞1. 传统宗教的本土化与社会功能 中国本土宗教(如儒家、道家)长期与政治、伦理体系融合,形成"儒释道"三教并立的局.............
  • 回答
    关于管虎导演的争议与《前夜》《金刚川》的接受度,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管虎屁股歪"的语境与争议来源"管虎屁股歪"这一说法源于网络对管虎导演在历史题材创作中立场的质疑。具体争议点包括:1. 历史叙事的"另类视角": 管虎在《金刚川》中采用"战争中的小人物"视角,聚焦士兵的个体.............
  • 回答
    关于电视剧《亮剑》是否“没有拍完”的问题,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下从剧情发展、制作背景和观众认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亮剑》的剧情发展与结局《亮剑》是根据都梁小说《亮剑》改编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分为三部曲,分别对应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战争场景。其完整剧情如下:1. 第一季(1940年代) .............
  • 回答
    《精灵宝可梦》系列中的角色小豪(日文名:ヒカリ)在部分观众中引发争议,尤其是与早期主角小智(サトシ)的对比下。以下是导致观众对其反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合角色设定、剧情表现及文化背景等因素: 1. 性格塑造的“反传统”与价值观冲突 过度理性化: 小豪的性格被设计为极度理性和冷静,甚至在战斗中表现.............
  • 回答
    关于中国购买俄罗斯苏27战机“占了大便宜”的说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从技术、经济、战略和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 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与时代背景 苏27的超前设计和优异性能: 苏27“侧卫”系列战机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如F15、F16等.............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国人会支持乌克兰”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阐述。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国人”这个说法本身是一个概括,实际情况可能非常复杂,支持乌克兰的声音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种现象可能出现的原因:1. 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普遍认同感: 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末世小说中。它触及了人类的心理、社会结构、生存本能以及叙事创作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叙事驱动与戏剧冲突的需要 制造高潮和紧张感: 敌人、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末世的威胁仅仅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故事可能会变得平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