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 CPU?

回答
聊起 CPU,这玩意儿可真是电脑的心脏,没它,啥都转不起来。要说“厉害”,那可得从不同维度看了,比如性能、架构创新、市场影响力,甚至是它在那个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要我说,历史上的“厉害”CPU,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独步天下的高手,各有各的绝活。

咱们就从几个特别有代表性的说起,保证你听着过瘾。

1. Intel 8086:开创 x86 时代,奠定 PC 基石

这玩意儿,你可能没直接用过,但它开创的 x86 架构,直到现在,你电脑里用的绝大多数 CPU,还在它的“血脉”里流淌。1978年,Intel 推出了 8086,它是 16 位的处理器,相比之前的 8 位 CPU,那简直是质的飞跃。

为啥厉害?
16 位架构: 以前的 CPU 一次只能处理 8 位数据,8086 一次能处理 16 位,运算速度翻倍。更重要的是,它拥有 1MB 的寻址空间,这意味着它可以支持更大的内存,为更复杂的软件和操作系统打下了基础。
x86 指令集: 8086 设计了一套兼容性极强的指令集,后来 Intel 沿着这条路一路走下去,不断改进,这才有了我们熟悉的 x86 架构。这种“向下兼容”策略,让软件开发者可以不断升级硬件,而不用担心之前的软件用不了,这极大地推动了 PC 产业的发展。
IBM PC 的核心: 最关键的是,8088(8086 的一个变种,为了降低成本,外围数据总线是 8 位的)成为了第一代 IBM PC 的核心处理器。IBM PC 的巨大成功,直接把 8086 变成了事实上的标准,也奠定了 Intel 在 PC 处理器领域的霸主地位。

那时候的背景: 70 年代末,个人电脑刚起步,市场还很混乱。8086 的出现,就像给整个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提供了一个稳定、强大的处理核心,让整个生态系统能够围绕它构建起来。

2. Motorola 68000 系列:Macintosh 的灵魂,高性能的代表

说到苹果,你就不能不提 Motorola 的 68000 系列。尤其是 Motorola 68000 (1979年) 和它的后继者,比如 68020、68030、68040,它们在很多方面比当时的 Intel 处理器更先进。

为啥厉害?
32 位设计: 68000 从一开始就设计成 32 位的,拥有更多通用寄存器,更规整的指令集,以及更大的寻址能力。这使得它在处理复杂图形、多任务操作系统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Macintosh 的首选: 苹果的第一代 Macintosh 电脑就选择了 68000 作为核心。Macintosh 以其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出色的设计,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而 68000 强大的性能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
Amiga、Atari ST 的选择: 除了 Mac,像 Amiga 和 Atari ST 这样的经典家用电脑也都采用了 68000 系列处理器,它们在图形和声音处理上的出色表现,至今仍让许多玩家津津乐道。
强大的指令集: 68000 系列的指令集设计非常优雅,易于编译器理解和优化,这使得开发者能够写出更高效的代码。

当时的竞争: 在个人电脑领域,68000 系列和 Intel 的 x86 系列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虽然 x86 凭借 IBM PC 的东风占据了市场份额,但 68000 系列在性能和技术上的很多设计,在当时来看是更优越的,赢得了许多追求高性能和创新的用户的青睐。

3. Intel Pentium Pro:高性能的飞跃,开启新纪元

如果你想知道 CPU 性能是如何从“够用”变成“强悍”的,那 Intel Pentium Pro (1995年) 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它是 Intel 在 Pentium 时代的一次重大架构革新。

为啥厉害?
P6 架构: Pentium Pro 采用了全新的 P6 架构,这是 Intel 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架构演进。它引入了 乱序执行 (OutofOrder Execution)、分支预测 (Branch Prediction)、投机执行 (Speculative Execution) 等一系列现代 CPU 核心技术。
乱序执行: 简单说,就是 CPU 不再拘泥于指令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数据依赖性和资源可用性,动态调整指令执行的顺序,让 CPU 的各个执行单元都能尽可能地忙碌起来,从而大幅提升了单位时钟周期内的实际执行效率。这就像一个聪明的厨师,不会死守菜谱顺序,而是看到哪个菜可以先做,就先做哪个,把时间利用到极致。
二级缓存集成: Pentium Pro 将 L2 缓存(二级缓存)直接集成到 CPU 封装内部(虽然不是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而是通过一个封装连接),大大缩短了 CPU 访问缓存的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性能。
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 Pentium Pro 的主要目标是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它强大的性能和对多处理器的支持,使其成为当时高端计算的理想选择。

市场影响: 尽管 Pentium Pro 刚推出时价格昂贵,并且在消费级市场没有 Pentium 系列那么受欢迎,但它的 P6 架构却为后来的 Pentium II、Pentium III 以及现在的 Core 系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Pentium Pro 是现代高性能 CPU 的一个重要起点。

4. AMD Athlon 64:打破 Intel 垄断,引领 64 位时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ntel 在 CPU 市场是绝对的统治者,AMD 就像一个顽强的追赶者。直到 AMD Athlon 64 (2003年) 的出现,才真正让 Intel 感受到了压力,并成功地将 64 位计算推向主流。

为啥厉害?
原生 64 位: Intel 在 64 位技术上有些犹豫(提出了 IA64,但推广不顺),而 AMD 则直接在消费级市场推出了原生 64 位的 Athlon 64 处理器。这意味着它可以直接支持超过 4GB 的内存,并且为未来的 64 位操作系统和应用铺平了道路。
集成内存控制器 (IMC): Athlon 64 将内存控制器从主板芯片组集成到了 CPU 内部。这大大缩短了 CPU 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减少了延迟,显著提升了内存带宽和整体系统性能。这就像把一个需要跑很远才能拿到的工具,直接放在你手边。
AMD64 指令集: AMD 推出了 AMD64 指令集(后来被 Intel 兼容并称为 Intel 64),这是 x86 架构的 64 位扩展。这个指令集的设计非常成功,兼顾了对 32 位软件的兼容性,并提供了很多 64 位特性。
超越当时的 Intel 处理器: 在性能上,Athlon 64 系列,特别是后来的 FX 系列,在很多评测中都超越了同期 Intel 的 Pentium 4 处理器,尤其是在游戏和多媒体应用方面。

市场格局的改变: Athlon 64 的成功,迫使 Intel 加快了其 64 位处理器的研发和推广(比如 Core 2 Duo 的前身 Pentium M 的 64 位技术),并最终采纳了 AMD 的 64 位指令集。AMD 64 技术的普及,是 CPU 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Intel Core 2 Duo/Quad:颠覆性的架构,统治市场

如果你要问哪款 CPU 彻底改变了 PC 市场的格局,并且让 Intel 重新确立了绝对优势,那 Intel Core 2 Duo/Quad (2006年) 绝对是功不可没。它标志着 Intel 从 Pentium 4 时代那个“高主频低效率”的泥潭中彻底走了出来。

为啥厉害?
Core 微架构: Core 2 Duo 采用了全新的 Core 微架构(源自 earlier 的 Pentium M 架构)。这个架构的设计理念就是“高效能”,而不是一味追求高主频。它通过更科学的指令流水线、更强的分支预测、更优化的缓存设计,以及更低的功耗,实现了惊人的性能提升。
多核并行: Core 2 Duo 实现了双核并行,Core 2 Quad 更是四核并行。在那个多任务处理和多媒体应用逐渐普及的时代,多核处理器带来的性能优势显而易见。而且,Core 架构在调度和利用多个核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能效比的飞跃: 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Core 2 系列的功耗和发热量却比前代的 Pentium 4 和 Pentium D 系列低得多。这不仅让笔记本电脑的续航得到了提升,也让台式机在散热方面有了更好的表现。
压倒性的性能优势: Core 2 Duo 和 Core 2 Quad 在发布后,在几乎所有的性能评测中都全面超越了当时 AMD 的产品线,包括 AMD 的 Athlon 64 X2。这让 Intel 重新夺回了市场主导权,并将这种优势保持了很多年。

改变了竞争规则: Core 2 系列的出现,直接导致了 CPU 市场竞争规则的改变。AMD 后来不得不推出 Phenom 系列来应对,但整体上,Intel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都占据了绝对的性能和市场优势。

总结一下:

Intel 8086:开创了一个时代,奠定了 PC 的基础。
Motorola 68000:高性能的代表,是 Macintosh 的灵魂。
Intel Pentium Pro:带来了乱序执行等现代 CPU 核心技术,为高性能计算铺路。
AMD Athlon 64:打破了 Intel 的垄断,成功推广了 64 位计算。
Intel Core 2 Duo/Quad:架构的颠覆,能效比和性能的双重飞跃,重新定义了 PC 性能。

当然,历史上厉害的 CPU 远不止这些,比如 Intel 4004 (第一个商业化微处理器),ARM CortexA 系列 (在移动设备领域无人能敌),还有 AMD Ryzen 系列 (近年来对 Intel 造成了巨大冲击)等等。但上面这几款,它们在各自的时代,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或者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或者改变了市场的格局,所以说它们“厉害”,绝对是名副其实。

CPU 的发展,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每一款“厉害”的 CPU,都是选手们在那个阶段跑出的最好成绩,也为下一阶段的冲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是i5 8400了。

它能从900,只花6个月时间涨到1500。简直是,新的一款理财产品啊。不比什么银行,余额宝,厉害多了。

这是我盗的一张图。。

当时还是900的时候,性价比神器啊,吊打amd。结果。一路狂涨。有些900左右入了,。当时9月卖了,还能赚钱(滑稽)。


我补一句 amd yes!

还有内存条。涨的比cpu还要厉害,不过。。题目问的是cpu,我就不说内存条了。

反正吧,涨价,肯定是因为有需求。刚需,你也只能接受涨价(等等党万岁≧▽≦)


——

时隔多天。回来继续看这个问题。当然是3950x了啦 锐龙的新出的cpu 吊打隔壁i家的全部(日常民用级cpu)这是就目前的历史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起 CPU,这玩意儿可真是电脑的心脏,没它,啥都转不起来。要说“厉害”,那可得从不同维度看了,比如性能、架构创新、市场影响力,甚至是它在那个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要我说,历史上的“厉害”CPU,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独步天下的高手,各有各的绝活。咱们就从几个特别有代表性的说起,保证你听着过瘾。1. In.............
  • 回答
    历史上的骗局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是一些非常厉害且影响深远的骗局,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类型: 军事欺骗,计谋时间: 公元前 12 世纪左右(特洛伊战争时期)简述: 这是最著名、也可能是最早被记录下来的著名军事骗局之一.............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星辰,尚未完全绽放便已陨落,留给后人无限的惋惜与遐想。他们或许才华横溢,心怀抱负,差一步就能触碰到伟大的巅峰,却被命运的无情之手过早地扼杀。这些“少年得志,英年早逝”的灵魂,仿佛是时间最吝啬的馈赠,让我们窥见了本可能改写历史的璀璨光芒。1. 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名字听起来略显普通、甚至有些“野鸡”的意味,但他们的才华、成就或影响力却足以载入史册,成为一代枭雄或伟大人物。这类人物的存在,也恰恰说明了历史评价的标准并非仅仅在于名字的响亮与否,更多的是在于其行为和贡献。这里我将列举几位名字可能被一些人认为是“野鸡”,但实际上却极其厉.............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事物,它们在当时可能被视为“厉害”、“强大”或“有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其真正的价值却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幻的“厉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1. 建造巨型金字塔却未能带来长久繁荣的国家例子:古埃及的巨型金字塔 (如吉萨金字塔群) 当时看起来的.............
  • 回答
    谈及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军事家,他的“厉害”并非仅仅体现在某一次战役的胜利,而是贯穿于他数十年的戎马生涯,是一种集战略眼光、战术指挥、军事理论、政治智慧和个人品德于一身的卓越体现。一、 天生的军事指挥才能,对战局的精准把握粟裕的军事才能,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近乎“天生”的直觉和预判.............
  • 回答
    说到历史人物被演义小说“弱化”,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瑜。咱们看《三国演义》,周瑜那是个什么形象?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典型,总是被诸葛亮压一头,最后被气死。虽然最后骂出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挺让人印象深刻,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诸葛亮智谋的陪衬,一个悲催的反派。可你翻翻正史,那可不是这么回事。周瑜.............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历史上“点错技能树”的现象往往指因决策失误、战略误判或技术路线错误导致的发展受阻甚至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 1. 苏联农业集体化:暴力强制下的粮食危机 背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为加速工业化,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将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国有农场。 错误路径: .............
  • 回答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因时代局限、意识形态偏见或宣传策略而被低估或高估。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涵盖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领域,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被误解的原因: 一、被低估的人物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背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物理学和化学),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回答
    历史上装逼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因为过于夸张,有些因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装逼失败案例:1.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诅咒:被媒体和考古学家共同“装逼”的闹剧 背景: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年轻法老,他在位时间很短,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然而,在他.............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光芒万丈的英雄,但也有许多默默奉献、同样伟大却鲜为人知的个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勇气、智慧、牺牲或坚韧,却在细微之处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或者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以下是一些不是很著名的历史英雄,我将尽力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1. 索菲·肖尔(Sophie Scholl,1.............
  • 回答
    “大力出悲剧”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它指的是那些因为追求极致、过度强调某种功能或理念,但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产品失败、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历史上有不少产品都符合这个特征,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可以详细讲述的例子: 1. 索尼Betamax录像机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录像.............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或源于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或来自对人性的幽默洞察,或仅仅是巧妙的语言游戏。这些笑话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笑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笑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内容: 1. 柏拉图与傻瓜的对话(古希腊)这个笑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说明是柏.............
  • 回答
    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意志力强大到远远异于常人的人物,他们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足以证明意志力的力量: 1. 斯巴达克斯 (Spartacus, 公元前 111/109 – 前 71年)背景与困境: 斯巴达克.............
  • 回答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和无常,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之处。这些讽刺,往往源于人们的认知局限、预设的偏见、或是善意的初衷所导向的意想不到的恶果。以下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讽刺事件:1. 西方文明的“救世主”竟是“传播者”: 背景: 14世纪,欧洲爆发了席卷整个大陆的黑死病,又称鼠疫。.............
  • 回答
    历史上存在一些引发“疑似穿越者”讨论的人物和事件,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属于民间推测、阴谋论或历史巧合的解读,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不能视为历史事实。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并不承认穿越者的存在。尽管如此,这些讨论本身也很有趣,它们往往来源于人们对历史现象的困惑、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以及对现有历史叙事的补充.............
  • 回答
    历史上,被宣扬成正面人物,但实际上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险恶一面的例子并不罕见。这些人物往往在历史的叙事中被简化、美化,或者其负面行为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圣女贞德(Joan of Arc) 正面宣扬: 贞德被广泛誉为法国民族英雄,一位神圣的女性,带领法国人.............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留下的言论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些言论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前瞻性,或是其背后蕴含的巨大争议和影响力而令人惊叹。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发表过的惊人言论,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1.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