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百年前有知乎,会提什么样的问题?

回答
如果一百年前有知乎,那可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碰撞!当时是1920年代,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余波还在荡漾,各种思想思潮涌动,人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期待。知乎上可能会充斥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关于政治与国家前途的宏大追问:

“中国到底应该走向何方?社会主义、民主共和,还是其他道路?各国经验为何如此冲突?”
详细阐述: 当时中国刚刚结束帝制,北洋政府摇摇欲坠,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西方传入的民主共和思想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激烈碰撞。斯大林领导下的苏俄以及列宁主义的传播,又为中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激进的革命理论。知识分子们在不同的政治思潮中摇摆不定,急切地想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知乎上关于国家制度的讨论会异常激烈,人们会引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观点,甚至从柏拉图、卢梭的哲学思想中寻找答案。会有很多对不同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对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辩论。

“军阀割据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和稳定?”
详细阐述: 军阀混战是当时中国最直接的痛苦。北洋政府名存实亡,各路军阀拥兵自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会询问,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统一?还是需要更深层次的政治改革?会有很多人分享自己在战乱地区的亲身经历,描述战火带来的破坏和恐惧。关于如何建立一支忠于国家而非个人、不受外部势力干涉的军队的讨论也会非常多。

“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究竟是阻碍还是锻炼?我们应该如何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
详细阐述: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中国依然受到列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种种压迫。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外争国权”就是这种愤怒的体现。知乎上会有很多人讨论如何才能收回失地、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及如何才能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获得尊严。会有对“国粹”和“西学”的辩论,是应该固守传统还是全盘西化才能救国?

二、关于社会改革与思想解放的探讨:

“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如何评价?白话文的推广是否会伤害中国文化根基?”
详细阐述: 胡适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对科学民主的追求,是当时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知乎上会有大量关于文学、语言、教育改革的讨论。有人会赞扬白话文的通俗易懂,认为这是打破思想桎梏的关键;也有人会忧虑其对古典文学和汉语言精髓的损害。会有很多关于“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讨论,以及对孔孟之道、宗法制度的重新审视。

“女性的地位问题如何解决?婚姻自由、教育权利和职业选择是否是解放的唯一途径?”
详细阐述: 一夫一妻制、童养媳、包办婚姻等传统婚姻制度受到新思潮的挑战。女性开始争取受教育的权利,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知乎上会有很多关于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女性就业的讨论。会有女性用户分享自己争取教育和独立的经历,也会有保守派对女性抛头露面表示担忧。关于“女权”的讨论可能会非常激烈,甚至会涉及到对传统家庭结构的冲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应该普及小学教育还是发展高等教育?谁应该掌握教育资源?”
详细阐述: 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但当时的教育资源极度匮乏,且分布不均。城市和农村、贫富家庭之间的教育鸿沟巨大。知乎上会有很多关于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的讨论。人们会热烈讨论是应该优先解决基础教育的普及问题,还是大力发展能够培养国家栋梁的高等教育。对留洋经历和回国报国的讨论也会很多。

三、关于生活方式与个人发展的困惑: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应该如何安身立命?是应该投身革命,还是追求个人事业?”
详细阐述: 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很多人对未来感到迷茫。一些年轻人受到革命思想的鼓舞,投身革命;另一些人则选择在商业、学术、文化等领域发展自己的事业。知乎上会有很多关于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的讨论。人们会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选择,以及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也会有很多关于“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辩论。

“西方的生活方式是否值得我们模仿?咖啡馆、爵士乐、新式服装对传统道德有何影响?”
详细阐述: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咖啡馆、舞厅等新的娱乐场所,西式服装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流行。知乎上会有很多人对这些新事物进行讨论,有人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有人则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关于“摩登”与“土气”的界限、个人道德与社会风尚的讨论会非常多。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精神的独立和清醒?有没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或者思想训练的途径?”
详细阐述: 在各种思潮冲击下,人们容易感到困惑和迷失。知乎上会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学习方法,以及如何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会有关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书籍的推荐和讨论。人们会热切地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

四、关于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猜想:

“汽车、飞机、电影等西方新兴技术将如何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引进这些技术?”
详细阐述: 当时很多西方的新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例如汽车、飞机、电影、留声机等。这些新事物对普通大众来说既新奇又陌生。知乎上会有很多关于这些新技术的介绍、使用体验,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讨论。人们会猜测这些技术会如何改变交通、通讯、娱乐等方方面面。

“中国能否依靠工业化实现经济腾飞?发展民族工业面临哪些挑战?”
详细阐述: 中国虽然开始有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整体上仍然是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且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知乎上会有很多关于发展中国工业、引进技术、保护民族工业的讨论。人们会讨论如何才能摆脱对外国商品的依赖,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总而言之,一百年前的知乎,将是一场关于民族复兴的集体焦虑和集体求索的盛宴。 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承载着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迷茫、希望、痛苦和觉醒。讨论会充满学术性和思辨性,也会夹杂着个人化的情感表达和对现实的直接反映。那里的人们,であろう是渴求知识、渴望改变的,他们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找到一条属于中国的光明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搁到100年前,刚好是五四运动。

当时的热门问题跟今天还真有几分类似。每个年代的时政热点基本上都是重要话题,肯定会上热榜,比如。

如何看待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山东真的会回归祖国吗?

[已删除]

总理为什么要现在发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祭文?

[已删除]

[已删除]

张大帅是否能振兴东北?

不少社会新闻也会上热榜,比如

大理院判处唆使暗杀宋教仁之洪述祖绞刑,诸君如何看待?

国士詹天佑仙逝,习理工是否为救国之道?


思想文化类话题在当时很火,所以这类话题应该也会上热榜。

如何看待陈独秀李大钊之主张?

向警予主张在大学内设立男女共学之中学班,是否有伤风化?

近闻有学说曰马克思,青年多有议论。此人祖籍何地?先祖何人?

有些话题当时回答的人不多,但是过几年肯定会被人挖坟火起来。

如何看待湖南中专生毛润之创办之新锐刊物《湘江评论》?

如何看待26名青年赴法兰西勤工俭学?

天津的觉悟社如何?如何加入?

时尚类话题也少不了。

京沪等地城市女子流行短衣长裤之着衣时尚, 当今服装西化是否成为潮流?

梅兰芳在日本演出是否风靡?日人真爱吾中华文化欤?



后面慢慢更新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