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安又一孕妇因疫情流产,有民警护送依然被拒诊,医院回应称「前几天可能业务不熟练」,类似的事该如何避免?

回答


针对西安孕妇因疫情流产、民警护送被拒诊等事件,类似情况的避免需要从制度、流程、技术、法律等多个层面系统性改进。以下从问题根源、改进方向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事件根源分析
1. 医疗系统应急能力不足
疫情下的资源紧张:疫情期间医院可能因防护物资短缺、医护人员调配不足,导致急诊流程混乱,无法及时处理危急病例。
绿色通道缺失:孕妇属于高危人群,但医院可能未建立疫情期间的“特殊绿色通道”,导致紧急情况被忽视。
医疗人员培训不足:医护人员可能对疫情期间的应急流程不熟悉,导致对危急情况的判断和处理滞后。

2. 警方与医院的协作机制缺失
信息沟通不畅:民警在接到孕妇求助后,可能未及时与医院沟通,导致医院因疫情原因拒绝接收患者。
法律依据不明确:疫情期间,医院可能因“防疫规定”或“业务不熟练”等理由拒绝接收患者,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3. 政策与执行的矛盾
防疫与救治的优先级冲突:疫情管控政策可能优先考虑“控制传染源”,导致对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救治被边缘化。
缺乏分级诊疗的应急机制:未明确疫情期间不同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责任,导致基层医院无法及时转诊至三甲医院。



二、改进方向与具体措施

1. 建立医疗应急响应体系
制定疫情下的医疗应急预案:
明确疫情期间孕妇等高危人群的救治优先级,规定医院必须在接到紧急情况后15分钟内启动绿色通道。
建立“危急病例快速通道”,由医院急诊科、产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制定应急流程,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对医护人员进行疫情期间的应急培训,包括危急病例的识别、急救操作、防护物资使用等。

强化医疗资源动态调配机制:
建立区域医疗资源调配平台,实时监控各医院的床位、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等资源,确保紧急情况下资源可快速调配。
对孕妇等特殊人群,可由卫生部门协调,优先安排至具备产科和急诊能力的医院。

2. 完善警方与医院的协同机制
建立紧急医疗联动机制:
警方需与医院签订《紧急医疗联动协议》,明确在疫情期间遇到孕妇等危急情况时的处理流程,包括如何联系医院、如何护送患者。
警方应配备医疗急救知识培训,确保在护送过程中能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危及生命,并采取必要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设立“紧急医疗联络员”岗位,由医院指派专人与警方对接,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明确法律与政策依据:
针对疫情期间医院拒绝接收危急患者的法律风险,由卫生部门出台政策,明确“危急情况必须优先救治”的法律依据,避免医院因“防疫”理由拒绝救治。
强调“生命权高于防疫权”,在疫情中优先保障高危人群的医疗需求。

3. 优化政策与监管体系
强化疫情与医疗的协调管理:
卫生部门需在疫情应急方案中加入“特殊人群救治”条款,明确疫情期间对孕妇、新生儿等群体的医疗保障措施。
建立“疫情医疗”双线指挥系统,由卫生部门与公安、医院等多方联合制定应急方案,避免因单一部门决策导致资源错配。

加强监督与问责机制:
对医院因疫情原因拒绝接收危急患者的行为进行追责,明确“因疏忽或不作为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的法律后果。
对警方未履行护送职责或未及时与医院沟通的行为进行问责,确保紧急情况下各部门协同高效。

4. 提升公众与医疗机构的应急意识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宣传,普及疫情期间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紧急应对措施,如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或联系医院,避免因信息不足导致延误。
鼓励孕妇及家属了解医院的应急流程,提前与医院沟通,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快速获得帮助。

推动医疗系统内部培训:
定期组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疫情下的应急演练,模拟孕妇因疫情被拒诊的场景,确保医护人员能快速反应。
引入第三方机构(如疾控中心、医院管理公司)对医院的应急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国际经验借鉴
美国疫情期间的医疗保障:
美国在疫情期间通过“医疗紧急状态”法律,明确医院必须优先救治危急患者,避免因疫情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公。
美国警方与医院建立“紧急医疗协作协议”,确保在疫情中能够快速转运患者。

日本的医疗应急体系:
日本在疫情中通过“医疗资源动态调配系统”,实时监控各医院的床位和医护人员情况,确保危急病例能快速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医疗机构与警方联合制定“紧急医疗响应手册”,明确疫情期间的应对流程。



四、长期改进方向
推动医疗资源公平分配:
建立全国范围的医疗资源调配平台,确保在疫情中,偏远地区或资源匮乏地区的患者能获得及时救治。
推动基层医院与三甲医院的远程医疗协作,确保基层医院能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完善法律与政策框架:
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疫情期间对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义务。
建立“紧急医疗豁免权”制度,允许医院在特定情况下突破常规防疫规定,优先救治危急患者。



结语
类似事件的避免需要政府、医疗系统、警方和公众的协同努力。通过建立科学的应急体系、明确法律政策依据、强化部门协作和公众教育,可以在疫情中有效保障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权利,避免因疫情导致的悲剧。这需要从制度设计、技术保障、人员培训到法律执行的全方位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以前公司要求我搞个git代码服务器。

我很快的下载了gitlab,安装配置一番。

要上线了。

我去请同事帮忙把gitlab的服务端口映射到公网上。

……

……

……

我同事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如果这个服务出了问题被人黑了,他会被开除。

我把这个工作结果汇报给了领导。

领导汇报给了大领导。

大领导有点生气,专门嘱咐了领导,要开绿灯,安全问题要抓,但不能抓到能影响生产。

领导嘱咐了我的同事。

我同事说,好。

然后我又配置了一下gitlab。

去找我同事要求映射端口。

……

……

……

他又拒绝了。

我说,大领导不是说要开绿灯吗?

我同事说,出问题了我被开除了绿灯会给我开工资嘛?我孩子绿灯养?

……

……

……

我想了下,又把工作结果汇报给了领导。

领导婉转的地汇报了一下给大领导。

提出了不能口头上开绿灯,实际行动上也要给予免责的空间。

大领导一听,勃然大怒,你这也要,那也要,什么都有了,猪都能行,还要你干嘛?

一点点困难就全是畏难精神,回去给我写份检查来。


===========

最后补充一下,领导其实也是很无辜的。

在他的眼里,你的想法也很奇怪。

你好好办事就可以了,为什么会犯错?一定是你不认真。

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是你事情都没办就想着犯错了,你就是畏难情绪,不堪大用。

他们希望的是,

你先把事情办了,

到时候万一出问题了,

大领导看心情开恩饶你不死不就行了吗……

看心情开恩饶你不死不就行了吗

心情开恩饶你不死不就行了吗

情开恩饶你不死不就行了吗

开恩饶你不死不就行了吗

恩饶你不死不就行了吗

饶你不死不就行了吗

你不死不就行了吗

不死不就行了吗

死不就行了吗

不就行了吗

就行了吗

行了吗

了吗

user avatar


文/草木

就在刚刚,西安卫健委主任为“孕妇在医院门口等2小时后流产”鞠躬道歉,虽然我不知道这场发布会准备了多久,但让人无奈的是,就在发布会开始前,西安又一名孕妇因为被拒诊而流产的消息曝光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上热搜也就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毕竟就现在,腾讯热点榜上已经有7万多的评论,同时还上了UC和网易的热榜。





这里为什么要用“又”呢?想必你们也都知道,昨天一整天热搜上都是“西安孕妇因为核酸报告超4小时,于是在医院门口等到流产”的消息。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西安政府今天进行了对卫健委主任党内警告,对医院总经理停职等一系列操作。


可这仅仅只是医院的问题吗?医院,是按谁的指令在做事?


没有意识到自身真正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也正因此,网友几乎没人接受这种毫无意义的道歉,在评论里,清一色都是反问。







其实,道歉不是一句“对不起”,或者起身弯个腰。真心实意的道歉,必然会说出自己错在哪里,那样人们自然会理解,会放过。


而西安呢?我觉得他们所谓的道歉,只是一种“求放过”的信号,希望快快揭过此事,转移舆论的矛头,让情况平息下来。


今天上午,网友“太阳花花花”的爆料再次被凤凰网捅了出来,大清早第一条热搜,就是“西安网友称父亲心绞痛被拒诊耽误后离世”。





一时之间评论里翻江倒海,就差把西安官方揪出来指着脸骂了。按理说如此民愤,必然是需要西安政府亲自解释,来平息事态。


可你绝对想不到,没过多久,凤凰网发布的这条内容,就被删了。当然,原微博被删,里面的大量评论也就看不到了。





如果我说,这就是意识到错了之后的道歉,你们是否会笑出声?


道歉,是坦诚,是放下姿态,是承认错误。删帖,顶多算个诡辩和逃避。


其实这种结果不难想象,孕妇流产那个事儿,可以解释,医院也有责任,毕竟不会有哪个官方下达指令时会特意强调“哈,有没核酸的孕妇来也不准接诊”。所以医院不懂变通,不知轻重缓急也占了小一半的责任,能解释。


可那名心绞痛的父亲,你让他们拿头来解释?


吃过午饭后突发心绞痛,120没车,110不管,防疫电话占线。自己开车把人送到医院,不接收。


一下午加晚上,跑遍了当地所有医院,8个多小时,硬是没一个医院说“你把人送过来吧。”直到晚上10点多,人不行了,救不回来了。


人医生说:你要是2个小时内就把人弄过来,很好救。


当事人又哭又懵逼:我2点就到你们医院了,你们不接收啊!


没错,因为来自“有确诊的小区”,属于中风险地区,当地居然没有一个医院接收这位突发性心绞痛的病人。


这事儿怪医院,说得通吗?如果只有一家、两家医院不肯接受,你怪医院很正常,所有医院都不敢接收。呵呵,责任方不要太明显。


诚然,医院领导是为了头上的帽子,又怂又没轻重缓急的善心。可真正的管理者,下发命令的人,才是罪魁祸首啊。


这种贴不删,如何回应?


可删了,又哪里有一点点知道错了,来道歉的姿态?


并且就在刚刚,网上再次曝出“孕妇不被接诊,导致流产”的消息。





这位叫“有雨有晴天”的孕妇称,因为多家医院拒诊,导致流产,目前已经做完清宫手术。


陕西省人民医院表示不接诊,能康医院居然说“你们是绿码,我这儿只接黄码和红码”。民警在一旁协调,可不接就是不接。


之后她丈夫又联系了多家公立医院,还是不接,警察也帮忙联系,无果。最后她只能回家,回家不停流血,做了核酸进了医院,孩子已经没了。





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再一次鞠躬道歉,但我希望不会有,因为从他们的态度来看,这种毫无意义的道歉并没有任何效果与必要,而真正有意义的道歉,他们又不愿意。


什么叫有意义的道歉?


比如说说为什么医院都不敢接孕妇和病人?这种屎一样的命令是哪一批人下达的,将对他们作怎样的处置?再比如说说为何会发出这种指令,有没有想过那些疫情期间会因为其他情况而丧失生命的人?


千万不要觉得这些是小事,这些才叫民生啊!为官者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顾及民生吗?


想想那个心绞痛,却眼睁睁看着自己求医无门,在医院门口无助死去的男人,你就会明白,这些并不是小事。


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理解医院不收病人这种决定,究竟得拍多少下屁股才能想出来。这么多城市出现过疫情,但能像西安一样做到每天上一个热搜,天天被骂不间断的,别说,还真少见。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其实解决很简单

官方发一个通告

紧急情况下处理指南一类的东西。

生孩子的绿码去哪?红码去哪?

打什么电话,什么车让开

心脏病的去哪?

透析的去哪?

骨折的去哪?

把各种紧急情况列一下,政府网站公布一下,哪怕短信群发一下都可以。

快点干,协调确认,一天能干完。

赶紧干吧

user avatar

你们还记得这句话吗?郑州水灾加疫情的情况下,郑州第三附属医院停电的情况下,还接生婴儿。三院一个护士发的朋友圈,“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

user avatar

不只是西安,凡是不是特别相信自己所在地水平治理能力的人,我都建议暂缓备孕。

user avatar

人民警察让我感到温暖,人民警察爱人民

user avatar

目前看有两种可能。

好的可能就是西安市的领导阳奉阴违,说保这保那其实压根不想搞。

对,这是比较好的可能。就是说指挥体系还在,主官不给力。医院还有心杀贼,只不过市里领导拉胯,导致有力使不出。这种情况直接换领导,再不行zy下到西安督战,基本上能救回来。

差的可能就是:西安压根没有所谓体系。医院并不能完全按照指挥棒走。说白了就是:领导让救我也不救。这种情况就麻烦了,你换帅都没用,得下去一个一个医院挨着收拾,那就不好说能不能收拾完了。

另外,我再给大家翻译翻译。

“由民警护送依然被拒”:各系统根本未达成步调一致。你说要治,我说不治,一人一个样。

“前几天可能业务不熟练”:出头的椽子先烂,头几天想让友邻部队往上冲,我看看反馈情况再决定要不要上。

user avatar

很多人总是不理解西方(如美国,欧洲)等文明为何发达。他们为什么不能再老实一点,听话一点,而要去搞这些完全不符合咱们儒家哲学、内敛文化的东西?怎么人人都是这么没有教养,没有开化的样子?怎么街上的低端人口也不清理清理,怎么也不举全国之力把加州的高铁1年内修好?

怎么人民群众没有一点大局观?任何紧急的事情发生不懂得服从,不懂得听话,不懂得牺牲自己把事情办好,让祖国强大?

祖国强大了自己就能强大,这么简单的道理,欧洲人怎么不知道?知道了怎么欧洲还不统一?

这些质疑都很有道理。我觉得西方人要好好反思一下。

好的,现在轮到西方友邦网友们惊诧了(如果他们的cnn news联播在最后几分钟播出这些新闻的话;哦,他们没有。那算了)

很多东西其实就是文化根子,文明根子里的东西。你不承认也没用,你否认也没用。

user avatar

简述武汉当时封城的类似情况,本人亲历,西安这件事就不多加评判了。

2020年3月初,武汉封城后,居家隔离的我发现怀孕了,婚后三年第一次怀上碰到特殊时期,心里非常忐忑。

3月中旬,一天夜里有些腹痛,第二天发现有些许出血,立即与社区网格员联系,网格员答复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预约才能安排车辆去医院,当时基本上都是志愿者车队,120都是运送发热病人,于是顺延到第三天早上由社区联系的车送往武汉市妇幼,当时同车的还有一个孕妇去医院产检,也是老公陪同。

我和老公到医院后挂了急诊号,抽血检查,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就告诉我孩子没有保住,让我当即住院清宫。住院需要核酸,当时核酸需要24小时才能出结果,考虑到我的情况医院让我做了肺部CT先住院。当时病床紧张,过道都住满了人。清宫手术也没有麻醉师,整个楼层都听得到惨烈的叫声。之后的情况就不赘述了,术后联系社区安排车回家。

我只想说当时武汉的医院是有明确划分的,哪些医院接诊发热病人,哪些接诊普通病人,相关信息并不封闭,网上都查的到,社区人员也能提供便利的。我的经历与当时封闭有一定的关系,但我觉得主要还是自己初次怀孕没有经验,发现怀孕初期就应该前往医院做相关检查。这件事后整理好心情,于2020年底再次怀孕,今年9月诞一女宝。

user avatar

这鞠躬是从日本那学的吗....

user avatar

说明:

  • 这一地区的决策与制度设置是基于拍脑门、一刀切的,而不是考虑了实际情况的深谋远虑的结果。
  • 这一地区的行政是僵化的,是向上级权力负责而不是向人民负责。

我就看它还能再出几次。

user avatar

这是阳间能看到的新闻吗?

有些话不敢说了,怕被删。

转个在的地方看到的内容:


1935年3月,清晨的薄雾在山间绿树中袅袅升起时,中央红军正快速通过贵州境内的一处山口。这时,邓发的妻子26岁的陈慧清要分娩了。抬着她的担架只得闪出了队伍。路边有一间破旧的草屋。一干人陪着陈慧清等待分娩。这是难产,没有药物,无法手术,只有等待。陈慧清捂着肚子疼得不停翻滚,边哭边大骂丈夫邓发,希望以此减轻痛苦。

这个时候邓发不在身边,孩子快要出生了,敌人的追兵在枪声中越来越近,婴儿却迟迟无法出生,负责断后保卫的是第五军团,陈慧清所在的部队领导找到军团长董振堂,让他务必顶住敌人的进攻。“因为什么?就因为有个女红军在生孩子。”

此时,军团长董振堂一听立即下令:“孩子多长时间生出来就顶多长时间!”紧接着激烈的战斗在陈慧清生孩子的破旧的草屋约一公里之外的地方打响。

枪声炮火中,一个个成年生命在用死亡争取时间,等待一个婴儿的新生。羊水、血水和汗水把陈慧清折磨得筋疲力尽,两个多小时后,孩子终于出生了。

战斗结束后,这些小战士经过陈慧清身边时,一个个对她怒目而视。这些年轻的士兵们,他们哪里懂得难产的痛楚,他们只知道自己有无数个战友为了掩护这个产妇生孩子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想不通啊。

可就在这时,董振堂冲过来吼了一声:“你们瞪什么!我们今天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们吗!”

user avatar

这是我看到的第三例了,

不知道那些不怎么在互联网活跃的人,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挺无奈的,反思到底是谁的责任?

很多基层人员为疫情跑断了腿,医疗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着,

其他地方的志愿者,医疗人员,以及物资支援,一样都没少,

发现疫情封城第一步,防止对外的传播扩散,

但是封城之后呢?

一个千万级的城市,对防控疫情只有一个原则:

不惜一切代价控制疫情发展。

哪怕生命会受到威胁,送到医院门口也会被拒收,也不能阻碍防控疫情。

出现这种情况医院对生命的漠视少不了,政府一刀切的责任也少不了。

现在只祈祷:希望悲剧不要再重演!

user avatar

麻烦动点脑子,不要重复踩坑了。该说的,能说的,我早都说过了:


user avatar

小事一桩,主任再来次鞠躬就行了嘛!

user avatar

能说啥呢,心里狠气愤,唉。

唯一能说一句,这位警察叔叔真好。好人有好报!祝他万事顺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