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反复在西安不同的事件中看到如下几个信息,不在西安,不太能理解是什么情况:
1、120无法接通。这是经常还是偶然?有没有其他备用的非紧急情况供咨询的渠道以防所有医疗需求都打120?反正我在2020年1月就参加过这种服务,我们医院就组织了几百号人开了专门的账号在app和公众号平台可以随时接受咨询,判断对方是否可能为疑似,需不需要进一步筛查和处理,而且每一例咨询过的还要上报,预备回访。这样避免都去挤兑急诊医疗资源。
2、几个不同的报导里,真危急重症的病例跟着其他其实没那么急的病例一起等核酸,没有进一步分诊分流,有没有落实绿色通道入隔离病房或直接急诊手术的流程呢?
3、之前有人发文称发热去了六家医院都被拒,包含一些三甲,难道三甲发热门诊不给发热病例至少询问一遍流行病学史,走一遍检验流程吗,以及初步的处置。疫情已经两年,这些早就已经是日常才对。
4、西安高新医院是什么医院,公立还是私立,好像另一个心梗的事情也是先卡在了这里?它有哪些资质,临时防疫下到底是什么定位?
5、这次有没有启用方舱医院呢(新建/征用)?
一刀切,然后出事故了;
于是一刀切不行变两刀切,过不久然后又出事故了;
于是两刀切不行变三刀切,然而过不久又出事故了;
于是,
开会,
再切,
开会,
再切,
开会,
再切,
切到最后,不但总有新问题不断出现,规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大家突然发现体系太复杂连正常运转都快转不动了。
这种一根筋的玩儿法,
是永远不可能更好地解决类似情况的。
已经心累了
我这两天反映点任何问题
都有一帮“大聪明”在那“打xx电话啊”“找xx求助通道啊”“别光会抱怨啊”“为黑而黑”“一切都在变好你看不到吗?”
仿佛天下就他聪明
我不想再关注这方面事情了,也别再@我去学习什么物资储备,我自己囤积的物资很丰富,丰富到送出去一堆都没问题,我就是满眼睛看着邻居和别人的状况我心急,我就是圣母,网络菩萨,伪君子罢了。
知乎上多的不仅是精致利己者,也多的二极管魔怔人,反无脑爱猫爱狗就想弄死所有猫狗,反白左圣母就攻击一切同情他人的言论,反女拳就能攻击所有女性……这些人那,无骨草,随风倒,四肢简单脑子少,这辈子恐怕也就到这了。
别嫌我说话难听,我要是孕妇的家人,我说话会更难听。
从今天开始,关起门,喝起茶,只谈风花雪月,不会再有任何“被个人情绪所左右的言论”了。
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就医的通告》里,对该情况做了操作说明:
有急诊抢救医疗需求人员和即将分娩的孕产妇,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联系社区(村)工作人员对接120救护车,由120救护车联系定点医院,并告知接收医院就诊人员管控情况。诊疗结束后,由街道(乡镇)或隔离酒店专班安排专用车辆接回。
这个说明本身就有问题:需要急诊抢救的人和孕产妇肯定来不及做核酸检测,那医院应该如何收治?这让医院如何处理?
疫情都2年了,相关情况标准的处置方式(定点医院有满足隔离条件的应急医疗区,疫情封禁期间急诊病人送定点医院)居然没有?
连个有可行性的疫情期间就医方案都没有,这个办公室能挑起西安疫情防控的担子嘛?
而且就算这个走不通的流程,整个环节也都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最可怕的是,还有一种人,把问题归结为是孕妇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是孕妇自己不产检,是孕妇自己重度子痫还要生医院本来就不应该收,是家属没照顾好,是家属没运输好,是他们自己不提前做好核酸。
根据家属的描述,是肚子疼去的医院,突发的。
对于8个月的孕妇来说,肚子疼很可能是早产的迹象,或者胎不稳。
总之,去医院就是求保胎,或是生下早产儿。
如果救治及时的话,本不用流那么多血,已经保胎保好了,或者已经生下早产儿。
8个月的早产,现代的技术下,保温箱住一阵子,完全可以活啊。
可是,却因为核酸让8个月,有着早产迹象的孕妇,大冬天在寒风下等了2个小时。
等啊等,等到鲜血流了一地,甚至已经威胁到孕妇的生命。
就这样,还有人怪孕妇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
甚至有人说反转了,看诊时已经没有胎心了,医院收了的,并没有耽误。
笑了,都流成那样,才让进去看诊,能有胎心吗?等2个小时是真的吧,知道2个小时对于孕妇意味着什么吗,这都不叫耽误?
关键在因为核酸等了2小时,这个是不是事实?
不分是非,没有心的人,比病毒可怕。
原来这还是孕妇的定点医院?
那定点医院的责任是什么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优先保障疑似和阳性孕妇的收治。
所以,别说疑似了,就算确诊了,也得收。
这个事要反转,只能解释清楚到底有没有因为核酸让孕妇等上2个小时。
在孕妇上找问题,什么不产检,什么重度子痫本不应该收,都不是医院面对紧急情况的孕妇等上2个小时的理由,那是两条人命,不收难道放门口随她去?
孕妇她自己不严谨,不懂事,与医院没做好自己的责任,是两码事,没有因果关系。
大晚上刷到这个,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为什么同样的事件屡屡发生!!!
前天问好友西安的情况,我说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新增,一定会慢慢变好。可朋友却说,好不好不知道,前天小区通知全员核酸,做了不到一半人,结果又通知不用做了,做过的也废掉了,这人数能不下降吗???
真是怒其不争,这管理能力也太差了,真是羞他先人!!!
靠给婴儿写美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个事大众可能需要知晓几件事。
1医院管理层比临床一线更怕出事。临床一线未必怕感染,管理层肯定怕丢乌纱。所以制订的各种让你无语的流程制度不会少。一线是想救也救不了。
2八个月孕妇,腹痛出血流产。即使及时急救,也未必能救回来。差别只是家属发文从见死不救改成庸医害人而已。(类似事件有现成的例子)补充一点,疫情两年,各个医院都有相应的疫情应对机制。如果就诊者来自中高风险区域,也可以在门诊就诊。如果病情可能需要住院,低风险区域的可以先入住过度病房完善核酸后转入普通病情。中高风险区域的需要在门/急诊完善核酸后转入病房。如果是特殊重症,必然有绿色通道。这个8个月+孕妇在门诊等待核酸期间突然出血、流产。说明2件事,1)就诊当时她的情况并不是危急的!2)8个月+孕妇突然流产,可能需要做下基因检查。单纯的把流产归结于核酸检测程序,如果是孕妇家属做出,可以理解他们在痛失孩子时的偏执,但过度宣传,则要考虑是单纯的坏!
3西安不是武汉,陕西不是湖北,经济医疗的差距是客观现实。那些为徒步逃离西安点赞欢呼的,有没有想过疫情扩散,陕西的医疗会更容易被击穿?
这个一月,怕是又难了…
只能说C9考生考选调生除了老直辖市和强一线就是河北省委显然是有原因的。
至于原因是什么,对比一下石家庄去年什么治理水平西安什么治理水平。
西安可以说把武汉、石家庄、南京卷的标答全拿到了,最终结果是啥?
去年的这个时候,正赶上石家庄的疫情比较严重的当口,我们医院有不少河北来源的患者,我值班当晚就赶上了一个石家庄来京的患者,因为高空坠落导致的肾破裂。来的时候血压70/40mmHg、心率130bpm——很典型的内脏破裂大失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
石家庄患者、没核酸、(健康宝什么状态我忘了)……在那个节骨眼上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
不过好在医院各个部门协调给力,略去其中稍微有点惊心动魄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在专用的隔离手术室内、穿戴着防护服为他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手术,手术后转入ICU的单间进行隔离监护。
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穿着防护服刷手,以及手术结束后整个人都泡在防护服内水里的感觉。不过那个病人倒是活下来了,事后还开玩笑地跟我们说没想到平时都住不进的医院这回居然能给他安排专人和单间,可谓VIP待遇......
我说那可不,您这样中高风险地区来客,绝对VIP呀,这次院长的待遇都比不上您~~
......
说回正题,我们都知道,对于医院来说,救死扶伤是本分,疫情防控是原则。
我们都知道,作为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见死不救是不可接受的原则性问题,而作为医护及患者人群密集、一些治疗场景无法实现隔离及完全防护的医疗机构,一旦发生大规模的院内传染,后果也是不能接受的原则性问题。
两个不能接受的原则性问题,是否有可能存在互相矛盾、让人两难的时候——完全有可能,各类危急重症患者(包括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救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各类需要立即入院手术或进行其他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能不能等到核酸筛查和流行病调查妥善后再进行,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很多危急重症患者的病情等不起,但一旦发生院内感染,这个后果各级各部门也担不起。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疫情至今已经2年了,各家医院在疫情时代的大环境中运行也已经2年了。在极端的情况下,挽救生命和疫情防控如何选择,对于每家医院来说都绝不是一个能够逃得掉的问题。
如果说是在当年疫情刚刚爆发的武汉,因为事发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许大家尚觉得还能理解,但在2年后的今天,还发生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明医院的管理一定存在无法让人理解的问题。要知道,这两年里大家也都没闲着,一轮轮的疫情防控、一轮轮的传达学习、一轮轮的考核检查......无论是相关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还是兄弟单位们的经验交流,这“作业”抄也抄会了。
说白了,除非一家医院这两年压根没有开业,否则患者的救治和医院疫情的防控两者如何兼顾协调的问题医院领导和各级部门一定研究过、有预案。
以我们一家北京的医院为例,把我们对于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包括孕产妇)的处理原则简化转述一下,大致是这样的:
难吗?
道理和原则并不难——既然一部分患者的救治存在传染风险,就专人、专物、专用场所和设施,尽量隔离传染风险或者把风险压缩在尽量小的范围内。
实际执行有没有难度——当然有,特别是各种人力和医疗资源都比较紧张的大医院,分出一部分资源用来专门的隔离救治都并不容易,何况还有事发当时的指挥、协调和临机决断的问题。对于当事医护及管理人员个人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
但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和专业主管部门是用来干什么的?不就是解决这些需要解决的难题么?
在这次的时间中,如果相关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面对危急重症患者没有按规定、按预案处置,或在反复的请示、汇报、踢皮球中延误了救治的时机,那就是绝对的失职;
如果连这种情况的预案都没有,那就不是失职了,而是渎职。
今天北京的宣武医院发了一篇新闻稿,是有关对一个急性脑出血孕妇救治过程的。
这位突发脑出血的孕妇到院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推上了手术台,做了介入栓塞和开颅清创的复合手术,术后在ICU里待了两个月,然后顺利产下一子。
同样的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同样的危急重症孕产妇,一边是1个小时就做上手术,一边是2个小时在门口等核酸。
宣武医院今天发的这篇新闻稿,简直就是隔着1070公里的虾仁猪心……
这个结果大家满不满意我不知道,反正我不满意。
这件事说到底其实永远绕不开这两个字:责任。
只要有一点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明白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这两个字也是各种繁琐流程的起源,层层审批的缘由。
更何况这一段时间的西安已经在疫情防控的问题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谁不是把这两个人弄得清清楚楚。
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流产的惨剧,但是站在医院一线工作人员的角度,又有几个人愿意违反程序去担起这个责任?
谁敢开这个口,让她在没有核酸的情况下入住?
谁敢违反白纸黑字的规定去完成这次可能是善举的行为?
即便是临时加紧请示院长,他敢说让这个孕妇直接住进去?他敢开这个口吗?
一家私立医院的院长,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拯救一个可能面临危急的产妇?
看多了电影的你是不是以为有一定的可能性?
但是你想想他一天要面对多少个生命的危急时刻,面对多少次这样的选择,如果他每次都选择“道义”而不是“正确”,那他到底是怎么当上院长的?
我敢打赌,作为一家定点医院,它在程序上的设置肯定是“看起来很美”的。
它不可能没有隔离病房,不可能没有孕妇的应急措施,不可能没有绿色通道,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这种完美,又需要多少繁琐的程序作为支撑?
一个孕妇没有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入住病房,需要谁签字?
需要出具什么材料?需要提供什么证明?如果出现了问题,这个人到底要担负多大的责任?
这些程序和责任之下,有多少孕妇能享受到真正的绿色通道和隔离病房?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位孕妇在未流产之前,又该怎么评估她到底属不属于“紧急情况”?
包括她自己,知不知道自己的情况十分危急?
事实可能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妇产相关经验,压根就没办法判断她到底是不是“紧急情况”,勇气和道义就不可能会战胜冷漠,越过这些程序和硬杠杠完成这次“救援”。
假想一下,有人在【非紧急情况】下,或者【后来无法被证明是紧急情况】的情况下,使用了紧急措施,违反了程序,那么后来如果发生传染问题,整个医院都可能会被封控、停诊。
而当初作出这个“善举”的工作人员,就会被问责,被处分,会丢工作,会变成舆论的众矢之的。
而且悲哀的是,即便ta救了这个孩子,ta可能也永远也无法证明自己是正义的英雄。
所以工作人员根本不可能去担这个风险,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只能选择不放行,逐级请示,最后就酿成了这样的惨剧。
这下责任终于分清楚了,一线工作人员大抵是按流程办事了。
那么请问设计这个流程的人是谁?他什么时候出来解释解释呢?
更多优质内容,来我微信公众号【毒舌一条城】
卫生部早出台了疫情期间孕妇管理的办法。特别提到“定点医院设定隔离房”。不要说疑似,就是确诊孕妇都要收治。
如果西安指定的孕妇接诊医院没有设隔离病房,而是要求有二十四、四十八小时的核酸阴性的才能入院,这是违反了卫生部规程的。建议追责。
无法回答。不要问为什么。
问就是不想递刀子。
— 完 —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把人当成代价,要实现的又是什么目的?
用司马子鱼的话说,民,神之主也。你以人作为牺牲,又是要敬哪路的神仙?
他们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白念了么!
封城以及由此造成的次生伤害早已远远超过了疫情本身给城市带来的伤害。
这伤痛不知要用多久才能愈合?
如果你觉得西安不好,那你就去建设它
而不是在这里抱怨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愿……往上走
现阶段解决不了。拿武汉做比较更是没有意义。
其实当年疫情爆发在武汉,真的算是幸运。
其实从医疗资源来看。国内除去北京上海,就靠自身城市医疗系统能扛一扛的大城市,可能只有成都和武汉。甚至广州的医院数量和人均病床数都差了点。
再加上武汉疫情时,临近春节。大量流动人口已经回乡,医疗系统的压力会更小很多。
当然这一切归根结底的原因,涉及到城市先天和后期的整体规划问题。武汉的先天有优势,背靠全国规模最大之一的高等教育体系,导致公立医院体系太强大了。你去问个武汉人,看病除了同济和协和,就连拿到别的城市都算顶级的省人民和中南医院,都看不上。
而这些公立医院一家独大,又不被原有体系束缚,比如你要是出自军队系统,你就不可能无限扩张。先不说人医疗人才能不能跟上,但是人医院建起来了,分院一个接一个盖。根本就不会出现什么区域内私立医院是主力医院的事情发生。
至于公立和私立医院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就是个体制问题。比如你产科主任破例收治弄出院内感染,你要被辞退。而人家就算担责处分被撤行政职务,人家还是教授还是主治医生。甚至说,人家名头太大,你连行政职务都拿不掉。这是个很有趣的地方,有时候体制僵化一点,反而敢去担责,体制会去兜底。
同样是高新区,比如武汉的光谷,虽然商业是差太多,但是医疗和教育资源,这些政府能干的事,真的在不停的建设。
地方政府弄个新城区,卖地搞招商没问题。但是这钱那里来的,就要花那里去。就比如说屡上新闻的深圳,人家花大钱去招老师,招医生是为什么。你觉得人家好笑,过十年二十年再看看,你才会明白别人在做什么。最起码这些年,南山的学校是肉眼可见的在变多,医院也在逐步建设。
我是希望各地政府不要去比谁家修了多少地铁,修了多少路。去比比学校,比比医院这些基础的民生设施。各地开发区,新建完成区也别比什么招商引资数量,上市企业数量,比一比人均学位和病床数。当然,不要用私立的去充数量。
央媒、国家统计局每年年终发数据总结时,把这拿出来说,拿出来排名。
现在因为新冠感染的每个新增病例都会全国通传,疫情死亡更是格外的轰动,所以很多地方gov会倾向于破坏现有秩序来维持疫情清零。
换句话说,从吃不上蔬菜、馒头,到孕妇、急症无法入院,都是这一统计方式的结果。
为了减小“新冠数据”的增加,他们宁肯苦一苦其他的方向。
那么,如果新冠死亡统计,能够扩大到波及的人群——也就是间接因为新冠而死亡,因为新冠破坏秩序而死亡——也都算在新冠死亡里。
这种统计方式,是不是就合理多了呢?
一个人因为新冠无法出门看病,死于心梗。
一个人因为新冠心情抑郁,跳楼。
这难道不是死于新冠?
这种统计方式并非我的独创,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事实上每次自然灾害,都是如此统计的。
比如地震之后,统计的死亡人数,自然要把压死的、淹死的、饿死的、病死的都算在内,甚至于当时受伤了没有好好医治,导致之后合并症死亡的,也都算在地震死亡之中。
怎么能因为没有被当场震死,就不算了呢?
新冠同理。
这个孩子已经八个月了,本来可以活下来的,却因为核酸等待而去世了,那么难道不应该算在新冠死亡之中?
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集体事大,个人事小。这不是光荣传统吗?
其实我觉得因为隔离不给买菜导致饿点肚子或者私自买馒头被揍了几下或者经期没有足够的翅膀储备都不是啥真的大事,生活嘛……非要说天怒人怨都显得有点没见过世面。
甚至说不给测核酸结果全家得了重流感,其实说破天也没啥大不了的。难道会比不让补课/连不上steam/中概股大跌/不收房地产税还严重?
以上这些算是悲剧,但是非要包装成喜剧让大家乐一乐也行。
但是孕妇这事属于犯罪,人间惨剧,这绝对不是也不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性质的问题,就像骂人和杀人的区别一样大。
ps:8个月的婴儿,已经有呼吸甚至能睁眼的。我不知道父母如何面对这一切,8个月早产其实立刻剖腹在保温箱也是极大机会能活下来的……
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美国,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人性丢掉了,防疫再成功也没用,这件事会引起舆论海啸的,在人民如此配合的情况下居然呈现出的是这种治理水平让人震惊。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很心酸,毕竟这样类似情况我记得之前其它疫情地区也有过吧。这么久了,难道这种事也没预案?或者没有人可以处理吗?人都没了,再上报还有啥用呢?
感觉还是组织架构有问题,事无巨细专人专管,幼儿通道,孕妇通道,老年通道这些在医院和社区都是应该有绿色通道对接的。即便特殊时期,也应当做好细致工作。
本次疫情对于西安来讲,可以说是对各项工作成效的重要考验。在这场考验中,上至主管领导下至一线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暴露出各种问题。悲剧都不希望看到,希望以此为鉴,不仅仅是西安,也不仅仅是医疗卫生行业,各地各部门各种行业都应该思考一下怎样实现疫情状态下的工作高效,让群众满意。
解决类似的情况,就应该少生甚至不生,不给防疫添麻烦。
西安的行政治理能力问题亟待提高,明显和现在西安的发展不匹配了,跟不上西安发展的节奏了。从之前西安地铁扒人衣服的事情就能看出来,很多人就顾着打拳了,觉得保安做得对,觉得地铁公司的回应没有问题,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事情是有多么的离谱,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治理能力的问题。
一开始,我以为是假新闻,直到我点进当事人外甥女的微博一看,一个寒风中的产妇,一地的血。
我大伯就住在西安,前段时间和我爸打电话,说他们小区有个孕妇要生了,家里人着急要往外送,小区门口的人不让走,家属和门口防疫的人差点儿打起来。
太绝望了,你带入家属想想太绝望了,都不用带入产妇。你看着你的亲人生死一线,可是你什么都做不了,真的太绝望了。那淌的是血啊,是血。
出现了问题,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
这不是我思故我在,我不看问题就不存在。
西安是目前西北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是新一线城市,西安不可以做成这个样子。
我不知道这件事情还有没有反转,但是从很多角度都能看出来西安政府做的不够好,我希望西安可以越来越好,西安长安。
更,为什么我说保安做的有问题。
但凡是常坐地铁的,应该都能注意到,一条地铁线上,每隔几站都会有派出所。
西安被扒衣服的女子有错,那个大爷同样也有错。
女子不愿意下车,又没有表现出来太大的危害性,保安不具有执法资格,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联系警察,由警察处理。这就是一个应有的流程。
别扯什么紧急情况保安不具有执法权要怎么应对,就西安地铁保安处理一件小纠纷的水平,真遇上了紧急情况,你指望他能保护你?
扒人衣服这种事情,无论当事人男女,都是极为恶劣的行为,然而西安地铁的回应,可以说令人发笑。真的是很多人打拳魔怔了,打南拳打女拳都是一帮智障,业务能力不行的有时候号都他妈切错了。
我是西北人,我希望西北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我希望西安可以更好,毕竟她是西北的龙头,辐射范围大,毕竟她是千年古都,她也应该发展的好。
西安如果还是我小时候的那个西安,也不会出现这些问题。西安现在就是发展扩张的太快,但是配套的治理能力没有提升,也没有一个新一线城市应该要具备的人文关怀。
今天陕西妇联已经宣布介入调查这次的事情了,八个月大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如果再没有反转,希望可以给孕妇和家属一个相对圆满的答复,聊以慰藉。
南京疫情期间,我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过结果不同。
2021年7月26日11点多,我妻子早产,住院后被推进产房,因为太晚了,医生允许我进入产房陪护……我们还在因为剖腹产还是顺产的事情和产科医生吵架。
这个时候,忽然有个助产士跑进来说,隔壁产房来了一个“黄码”孕妇,从禄口机场来的……当时禄口机场是最危险的地区,旁边的护士吐槽“怎么能放她进来呢”?
另外两个医生、护士说:“那是两条命啊,怎么能眼睁睁不让人家进来?”“就算真的感染了,也得给人家接生啊!”
她们安排了几个人跑了出去,迅速建立了隔离产房,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讲实话,我当时心思都在我的妻子身上,她宫缩无力,产程太长,已经有点危险了,所以只是过了一下耳,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甚至潜意识觉得医院让我们也陷入了危险之中。熬到孩子出生,母子平安,我送了一口气,就忘了这件事,只知道产房医生们还在连夜加班。
孩子生下来后,事情过去后,我觉得南京这家医院做的对,这才是人道主义,这才是社会主义的公立医院。
这家医院名字我就不讲了,实际上现在我对它还是颇有微词,因为他们死也不肯给我妻子剖腹产,导致孩子脑出血、产后感染……只谈他们接受“黄码”孕妇这件事,我是非常敬佩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武汉。
看过纪录片《生门》的,应该都知道武汉中南医院的李家福教授,武汉疫情期间,2020年1月28日,一位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妇辗转来到中南医院。
1月29,李家福医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为她剖腹产接生,母子平安,2月5日,孕妇肺部感染消失,核酸检测阴性,成功出院。
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科总共为近百名确诊新冠肺炎或疑似新冠肺炎的产妇顺利生产,宝宝们全部“零感染”。
所以我觉得,南京、武汉,还是蛮了不起的两个城市。
西安这件事真相我还不了解,但我觉得,无论政策怎么样,医院的规章是什么,我们首先应当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紧急情况下,不能教条主义。
更何况,孕妇是两条命。
PS:刚刚得知,西安这家医院是个私立医院……这就难怪了。
反转了...
把一切交给时间吧!
大家都辛苦了,活着真的不容易啊!
无论怎么样,不都得活着嘛,还挑啥呢?
“保安第一时间履行了防疫政策”
“同事(看到后)报告了医院上级”
“产科主任见状,第一时间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产妇在户外等待了两个小时,直至大出血。
每一个环节的人,都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只是在“履行职责”。
但悲剧如期而至,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只负责自己的单一环节,保证问题不出在自己这里,
从保安,到医护人员,都要确认放进没有核酸的孕妇来自上级的指示,都要小心自己不“僭越”而担责,
严格的,层次分明的制度,保障了安全,也削弱了每个个体对苦难的认知,于是所有的哭声都变成了远方的哭声。
防疫是为了公民,而不是公民为了防疫。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如果只考核感染人数、核酸检测比例、疫苗“自愿”接种比例,这种事情就是不可避免的。
没办法,谁也不敢担责。
时间就是这么一秒钟一秒钟熬过去的。
现在孩子没了,舆论汹汹,想起来绿色通道了。
难道之前就没一个人想到?
没有。
就好像没有人想到,有人需要吃馒头一样。
这种考核,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
通化是这样
瑞丽是这样
西安还是这样。
西安这一大套班子怎么上去的?
健康码都一崩再崩,怎么说得过去?
就是今天知乎这个八手热搜,一条显示西安防疫“松”到令人不可思议,一条显示西安防疫“紧”到不可思议。
简直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同时发作。
这是公元2022年的西北中心、人口1300万特大城市的班子,叫人怎么信得过?
在上海,医院针对孕产妇都要设立隔离病房,先收进来再等核酸。
有些好些医院,甚至备齐有隔离病房和隔离产房的,甚至可以在隔离产房直接开刀。
——来自于我咨询的妇产科同事
能救命的人就在房子里面,
但是房子不让进,
绝望难以想象,
决不仅仅是生理!
心理也有巨大创伤。
发生这种因流程造成的惨剧,不应该啊。。。
纯属人祸。
以下是一个年轻外科医生写的
黄晨:黄晨的内容索引(胃肠道间质瘤、胃恶性肿瘤、结直肠恶性肿瘤、医学人文)
事情本身的真假可以放在一边,留待调查。但同胞们之间相互交流抗疫经验和应急方案可照常进行。
印象中,当时武汉封城期间是这样处理的:
1.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只接待孕产妇(好像还有幼儿吧,确实记不清了),总之,为这些人保留一方净土。
2.如果实在是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孕产妇,当然还是去新冠定点医院,但有专门的团队和病房,既治新冠,也保小孩。
3.指定专门医院接待透析,慢性病拿药的患者。
4.上述措施确实有滞后,好像是封城过了好几天才落实吧,这其中有教训,我们承认。
5.希望大家可以吸取我们当年的教训,提前设置好不同患者的分流措施。
6.其实,这轮疫情一开始就可以启动方舱医院的,避免医疗挤兑。
好多措施当时都有防疫指挥部的短信群发通知。可惜我换手机,旧的扔掉了。有其他的网友如果有留存,不妨发出来让大家“温故而知新”。
真没必要同样的坑反复踩。
还有,补充几点:
1.我自己也是武汉封城期间熬过来的,视西安如难兄难弟,都这个时候了,就别比来比去争面子了,你管他谁抄谁的作业呢,你管他这件事还有没有反转呢,就算这次是假新闻,狼没有来,那下一次呢?就万事大吉了?系统就完美无缺就没有改善的空间了?咱做事不能凭侥幸,赶紧查漏补缺走上正轨才是关键。狼一直来不了岂不是更好?
2.还是熟悉的带节奏方式(从去年开始就那样了)。有些人啊,就是见不得中国人民好。按说,老百姓提意见发牢骚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解决了自然也就好了。可有些反串人士站在非常极端的角度,动辄扣大帽子捂嘴,实则拱火。别理他们(连缓冲区,隔离病区和隔离病房都不知道就在那喊“院感”,一副没有就医经验的样子,鬼晓得肉身在不在中国)。
唉,这样的新闻看得天眼妹很难过,但又很无力…
据孕妇的家属描述,孕妇先是拨打了120,接不通后又打了110才被送到医院的。但到达医院的时候,因为核酸检测超过了四小时,所以医院不接诊…
从八点等到十点,等到了孕妇大出血才被收进医院进行治疗,但最终因治疗不及时,导致胎儿流产。
截至天眼妹发文时,自称孕妇家属的微博账号@别下雨了成吗 已经删除掉了全部的内容,西安高新医院总经理表示,该孕妇目前正在进行手术后的恢复。陕西妇联也作出了回应:已上报领导,权益部应正在了解调查。
天眼妹查了一下微博中提到的医院——西安高新医院。这家医院并非是公立医院,企业的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时间为2011年。据医院介绍,其还是全国首家社会办三甲医院。
天眼妹看了下这家公司的股东,只有一个——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企业,十大股东中只有一个自然人,其他的股东赶脚都蛮有名的…
该公司对外投资了42家企业,除了综合性的医院外,还有妇儿医学、眼科医院、口腔医院等。
天眼妹查询了一下这家上市公司2021年的半年报,发现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在上市公司的财务中所占比重并不小。据年报显示,这家公司的净利润约为4200万,在主要子公司中排名第一,其余的两个子公司均为亏损状态。
说回这件事,西安疫情期间有特殊的防控政策天眼妹可以理解,但这种突发情况下,专门的应对措施也必不可少,突发疾病的患者,同样也应该有及时看病问医的权利。
西安疫情确实是武汉疫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从确诊人数上就知道了。在这里除了感谢西安医务人员及医疗系统的付出外,祈祷疫情早日过去以外,对产妇的遭遇深表遗憾。
从武汉到西安,疫情已经持续两年了,我们有了武汉的抗疫经验,我们有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我们甚至有了新冠特效药。为什么悲剧还在发生?为什么在疫情控制和正常医疗治疗行为之间,我们还要做选择题呢?
在动态清零的大前提下,我希望所有的诊疗、制度都是人性化的有温度的,在北京三甲医院,急诊手术患者可以先进行常规处理,只要有快速核酸结果(2小时内)即可进入手术室,极端情况,这个2小时快速核酸也可以稍后再补。当然,北京和西安疫情的严重程度不一样,遇到新冠病人的几率也不一样。不过真要是救命,其他原则可以适当牺牲。举个例子,气管异物的时候,患者马上要窒息了,我们会用手边的利器扎气管,哪管它干净不干净,扎进去了,患者命就保住了,再进一步治疗。
疫情也许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我希望我们不要因为疫情而变得越来越冷漠,对别人的病痛熟视无睹。医疗工作者,最终还是要回归初心,救死扶伤的真谛不是一边倒地做某件事,而是把每个人生命的权利放在最高的位置。
对这种非常典型、常见、有代表性的紧急医疗需求,如果各个医院都可以准备一定的隔离区域,在核酸结果出来之前就开始后续医疗操作,就可以减少问题发生。
在疫情期间其他病房相对空置的情况下,设置隔离或过渡区域是可操作的。而额外的消毒成本不论由何方支付,相比造成孕产妇和胎儿严重健康损害的代价而言,应该都是可承受的,因为消毒成本毕竟还是可以支付得起的,而各支付方经过论证后,对于孕产妇健康,一般还是乐意额外支付一定费用的。
不论是孕产妇,还是冠心病需要介入治疗,虽然需要抢时间,但都是常见、典型的问题,医学上并不少见。是可以准备的。不一定算是什么突发的、技术上确实无法处理的问题。
加强核酸检测力度是必要的,但是无需因为等核酸结果而延误后续医疗流程。毕竟新冠的病死率在这些人身上(其中大部分还打过疫苗)并不如他们的基础健康问题风险大。可以一边进行后续医疗操作,一边追结果。
在疫苗和药物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对孕产妇、新生儿而言,更主要的健康威胁首先是原发病,而不是新冠病毒感染。两害相权取其轻。对这类危急患者,实际在感染率方面的容错率还有上调空间。
孕产妇健康在国内常规情况和全球健康评价标准里,甚至是可能高于新冠的(很多时候比心脑血管病、肿瘤、透析的优先级也更高),事实如此。医院里危急情况很多,资源冲突也可能发生,但是比孕产妇急症调用医疗资源时优先级高的病种或健康问题,几乎没有。
在此背景下,各地应该拿出至少和甲类传染病管理同级别的重视程度去重视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
就算是疫情严重,极端情况下需要取舍,必须要牺牲其他患者(很遗憾地说,有时候确实会牺牲掉其他医疗需求),在这两个优先级极高的领域也不宜有所偏废。放到各个科室和医学领域里,也有一些优先级相对较低的诊疗操作,也轮不到挤压孕产妇急重症的救治资源去防控传染病。
虽然医学上有很多不确定性,患者既往病史可能有其他危险因素,此次如果患者更早入院也不一定能改变结局。但是医院应当在经过基本评估后,尽可能减少这名高危患者周转和在院外等待的时间,这点没有疑问。这也是医院需要为自己辩护的关键内容。医院需要证明此时已经尽可能根据患者当时评估得到的病情信息,给予了最快速的就医通道。这点非常重要。如果当时诊区孕产妇患者人满为患,医生和护士经过评估认为患者病情允许可以在外面等,那至少是有理有据的做法。如果当时诊区没有人候诊,这种情况下还没有充分评估患者情况,让患者在院外等候核酸结果,那这里就是有问题的。
如果患者不是初次就诊,那其他之前患者近期就诊的医院,也需要接受调查并且对诊疗经过给出说明。
补充说明:
孕产妇危急重症具有以下特点: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全球公认的衡量医疗卫生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全球通用,中国的医疗实践和管理中也将其作为第一优先级。
所以如果真要涉及医疗资源绝对稀缺时,孕产妇的健康问题往往会分配到最多的资源。虽然各地医疗资源不均衡,有的地方整体资源有限。但是在区域内部和医院内部,孕产妇健康问题总是极高优先级的,甚至比其他急症更高。
现代社会中,通常来说,医院不会最后只有一张床,而且孕产妇的健康,需要妇产科和儿科的专科医生来处理,并不至于要和其他患者抢资源。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保护好这部分人群,使其必要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儿后,预后相对较其他高危人群好,产妇分娩后抗感染治疗也不涉及致畸问题,可用医疗干预措施相对多,新冠病毒在这两个人群造成的健康负担比一些危重的健康问题相对小,所以相比预防感染而言,救治原发病的优先级应当更高。
首先,私立医院也要遵循医院管理和执业医师法的一般规定。只要开设急诊和孕产妇危急重症诊疗业务,就不得拒诊,要提供最基本的诊疗,尽到基本的义务,不论公立私立。更不用说这个医院受当地卫健委管理,是定点医院。患者情况可能预后不良,医院能力可能有限,但让患者在外面等很可能是不对的。
如果某些医院真不想承担这一责任,建议直接关掉妇产急诊,或者不要做孕产妇定点医院。这个患者是孕产妇,是来看急诊的,不是做整形美容的。业务能力够的情况下,对这样的急诊,定点医院没有拒诊的道理。业务能力不够,建议对症处理,留存医疗记录并建议转院。
其次,高危孕产妇不论有没有核酸,有没有产检,就诊后都应该在医疗区域里,有医疗监测,有过路的医护人员,或者至少有监控的情况下等结果。坐在医院外面等结果大概率是有问题的,医院要为此承担责任。
第三,出于各种原因,患者可能不按时产检,或者缺核酸结果,这都很正常。患者的一些过失差错不足以撇清医院责任。
人并不是按规章制度和教科书生病的,医院对急诊的危急重症患者,没有挑拣病人的道理。不能因为患者依从性差就作为医院的万能免责理由。
孕产妇健康在医院里是也是最高优先级的重大问题,属于医疗红线。甚至比其他绿色通道的病种地位还高,不论是一般读者,还是从业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这一问题。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孕妇都可以加急看病(门诊、经过专业评定的非急重症依然需要排队),但是,实际操作中,资源倾斜是大概率事件。能让高危孕妇诊疗时优先级靠后的,通常是其他更高危的孕妇。
以上是针对评论区的集中回复。
当公共秩序和公民实实在在的生命健康权发生冲突时,秩序必须让位于个人的生命健康,换言之,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能无条件地把个体作为集体利益的牺牲品,因为秩序的价值在于保护个体的利益,这样的处理方式违背我们建立秩序的初衷。
事实上,当地医院明明有很多包括紧急核酸检测、隔离病房生产等应对办法,换言之,防疫和治疗既然初心是一致的,那么只要站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基本立场,那么自然能够有机统一。但是,他们却选择了最机械、最冷冰冰的”一刀切“方式,将患者拒之门外,毫无医疗从业者应有的人文关怀。另外,这起悲剧只是被披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如果当地的防疫政策执行起来是这个样子,真的让人唏嘘。以至于有网友评论道:“无人死于新冠”,着实蚌埠住了。
总之,疫情防控的初衷是好的,但绝不能本末倒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才是我们防疫的根本目的。
分享一则小故事:
南泉和尚因东西堂争猫儿,泉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泉遂斩之。晚,赵州外归,泉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译文:东西两堂的僧人争要一只猫,南泉和尚便对大家说:“说的出道就救得这只猫,说不出就杀掉它。”大家无言以对,南泉当即斩杀掉了这只猫。赵州和尚从外面回来后,南泉把事情经过说给他听,赵州听了之后便脱下鞋子放在头上走了出去。南泉说:“刚才你如果在的话,就救了猫儿。”
出了问题就撤职。谁敢放他过去?不通情达理?通情达理的被撸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不敢通情达理了。
把孕妇拒之门外的这家医院,似乎是一家企业性质的医院……
医疗、教育这类公益性事业,就不应该让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举办……
西安还是先别整花活了……赶紧学习武汉建立方舱医院吧……不然再封几天,可能因为断药、断医受害的慢性病人,孕产妇和一般病人会比新冠病人还多……
在 @企查查 上查了一下该孕妇就诊的医院:
是一家企业性质的、股权结构很杂的非公立医院,不是正儿八经的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
我相信正经的公立医院不会把大出血孕妇冷冰冰地晾在医院门口长达两个小时之久,不会做出一边想赚取医疗费用,一边却把等待核酸的危急重症患者长时间晾在冬季室外的事。之前拒收心脏病人的高新医学中心也是同一集团下的非公立医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心脏病人直接赖在一家公立医院门口不走,直至倒地不起,该公立医院的负责人难道不会被追责?
而西安高新区很缺少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这是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如高新区等新市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还是希望国家尽可能把公立医疗资源往这些新市区倾斜一些。
做也做不好,抄又不愿抄,到底想干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