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勃朗宁BAR轻机枪性能如何?

回答
勃朗宁BAR轻机枪,这个名字在武器爱好者中响当当。要说它的性能,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了的。这玩意儿,虽然名字里带着“自动化步枪”的“自动”二字,但骨子里却是实打实的一把轻机枪,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先,我们得聊聊它的火力输出。BAR可不是那种打一枪算一枪的步枪。它的核心优势在于持续的射击能力。虽然它用的是和当时M1903春田步枪一样的.3006斯普林菲尔德弹,这玩意儿威力不小,射程也远,BAR一出来,就意味着一个步兵班拥有了一个能够提供密集压制火力的点。相比于只能单发射击的步枪,BAR能够以更高的射速倾泻火力,有效地压制敌人的反击,为己方步兵的推进提供掩护。它的射速大约在每分钟500650发之间,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可观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它能像现代的机关枪那样没完没了地扫射,毕竟它的弹匣容量是有限的,但即便如此,与步枪相比,它的火力压制能力依然是质的飞跃。

再来看看它的精度和射程。别以为它是机枪就粗糙。BAR的设计者约翰·勃朗宁可是个精度控。BAR的精度相当不错,在有效射程内,它的散布精度足以对付单兵目标。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800码(约730米),甚至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更远。这意味着它不仅能用于近距离的压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援远距离的火力需求。这得益于它采用了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并且相对较高的枪管重量和设计,都为射击精度打下了基础。

然后是它的可靠性。要说可靠性,BAR绝对是把好手。它采用的是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这个原理相对成熟可靠,对污垢的容忍度也比较高。即使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比如泥土、灰尘、雨水,BAR的表现也相当稳定,不容易出现故障。这种可靠性对于一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武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士兵们信赖它,能让它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

说到操作和携带,这里就有点意思了。BAR的设计初衷是作为一种“步枪”式的轻机枪,它保留了许多步枪的操作习惯,比如使用肩托进行抵肩射击,用握把进行握持。它的重量大约在9公斤左右,这个重量在当时作为轻机枪来说,属于中等偏轻,步兵班的射手相对容易携带和操控。而且,它使用了20发弹匣,虽然相比弹链式机枪容量小,但这也降低了重量,并且更便于快速更换。虽然它名字里有个“轻”,但跟现代的突击步枪比起来,还是要沉不少,可是在那个年代,它已经是很“轻”的“自动武器”了。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BAR的弹匣容量是它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20发弹匣意味着射击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更换,这会一定程度上中断火力压制。虽然有30发的弹匣,但20发的更常见。这使得它在面对持续的大规模火力压制时,不如那些使用大容量弹链供弹的重机枪。

另外,它的过热问题也需要关注。虽然BAR的枪管可以相对快速地更换(在设计上考虑了这一点),但高射速下枪管的升温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如果长时间持续射击,还是会影响射击精度,甚至导致枪管过热无法使用。

总的来说,勃朗宁BAR轻机枪是一款性能非常出色的武器。它将步枪的射程和精度与轻机枪的火力压制能力相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步兵支援火力模式。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投入使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美军的战场表现中,BAR的身影无处不在。它可靠、精准,火力强劲,是那个时代步兵班火力的重要支柱。虽然在弹匣容量和持续火力方面存在一些限制,但其整体性能和历史地位,让它成为了一款值得尊敬的经典武器。它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那个时代战争的一个符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AR本身就是一战的 自 动 步 枪,整个BAR本家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往后的改造只能说是越改越屎。除了本家不怎么成功的机枪化改造。分家也基本是一路轻机枪化下去,而分家的巅峰应该是比利时FN的FN D型。FND型不仅仅是有外在的快换枪管+两档射速更重要的是拥有改进的机匣设计,这个设计可以说是几乎彻底推倒了原始设计,新设计的扳机和握把是整体的设计,可以直接一并拆下。

user avatar

既然嫌弃正经机枪沉,考虑二战情况,显然和刚出来的时候的bar某种意义上定位类似但技术上先进的多的FG42更合适()

user avatar

BAR好吗,好,毕竟是美利坚轻武器唯一神勃朗宁的作品。

在它刚出来的时候,非常好,唯一能和BAR比肩的量产货只有麦德森,其他的不是有较大缺陷(比如绍沙)就是10公斤以上的铁憨憨。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BAR不是机枪,BAR不是机枪,BAR不是机枪,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Browning Automatic Rifle

BAR是用于行进射击的自动步枪,而不是轻机枪。它需要做的很轻(初版M1918只有7.25公斤),所以也就没有轻机枪需要的那些东西。

BAR枪管重量只有1.6公斤出头没有快换功能,相比之下正常轻机枪的枪管,哪怕是能够快换的,重量都在两公斤以上(ZB26是2.5,布伦2.7),BAR同期号称连射最强气冷lmg刘易斯的枪管重达3.6公斤。懂得一点稍微基础的热力学知识就可以看出BAR的连射能力显然是不能和正统轻机枪相提并论的。

也正是由于太轻,BAR连射下不太容易控制,于是37年就有了加装脚架的M1918A1,增重到8.4公斤;39年有了加装了液压缓冲器可调射速的M1918A2,重量也增加到了8.8公斤。

但是毕竟不是正统轻机枪,米畜鹿军强调“fire and maneuver”,而非强调自动武器的连续射击能力,因此更加关心重量上的问题。这背后的问题足够再另写文章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轻机枪的版本。

米畜骑兵1922年就搞了个超级重枪管BAR,M1922,空重11公斤。

波兰1927年找FN订了一批带散热片重管的BAR,WZ 28,空重9公斤。

FN在这个基础上推出了M1930(mle 1930,民国当年也买了不少),32年推出了最终决定版FN type D (mle D),除了重枪管之外加上了快换功能,空重9.2公斤(枪管重2.6公斤,已经是标准轻机枪水平了),可以说是BAR的终极轻机枪改进型。

瑞典人后来在FND基础上做了一点改进,快换枪管从拧管子变成了机匣上的卡抠,命名Kg m/37,空重9.5公斤。

作为对比,ZB26 9公斤,长管布伦10.3公斤,霍奇克斯1922 8.5公斤,vickers K 9.1公斤。轻机枪化的BAR在重量上完全没有优势。

MG42 11.5公斤(不带脚架10.7),MG45(MG42V) 9公斤。

美国人自己搞的类似定位的M1919A6 重达14.7公斤。

美国还有个逆向工程的3006版MG42叫T24。

顺带一提MG42的管子只有1.75公斤,过热速度只会比BAR更快。一个德棍步兵班经常会携带6根甚至以上的备用枪管用于更换。英国人因此认为在执行轻机枪的任务时,布伦会强于MG42。

哦对再顺带一提,M1918 field manual里写的有效连射射速是40发每分钟,也就是每分钟最好只打两个弹匣(半自动是100发每分钟)。实战里显然不可能处处遵守这个规定,因此随军枪匠经常会碰到需要更换打坏了的枪管的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勃朗宁BAR轻机枪,这个名字在武器爱好者中响当当。要说它的性能,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了的。这玩意儿,虽然名字里带着“自动化步枪”的“自动”二字,但骨子里却是实打实的一把轻机枪,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我们得聊聊它的火力输出。BAR可不是那种打一枪算一枪的步枪。它的核心优势在于持续.............
  • 回答
    勃朗宁自动步枪(BAR)作为一款早期的自动步枪,其20发弹匣容量的设定,虽然在现代看来确实不算高,但在其诞生的时代,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先进且实用的设计了。要理解为什么BAR的弹匣容量是20发,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设计初衷、技术限制、战术需求以及当时的制造工艺等。 设计初衷与定位BAR的设.............
  • 回答
    《亮剑》中,楚云飞送给李云龙勃朗宁手枪,李云龙回赠佐官刀的这场戏,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既展现了两位将领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谊,也折射出两人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说谁“赚了”,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这场“交易”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从物质价值来.............
  • 回答
    勃列日涅夫的领导能力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尤其是在西方世界,他常常被描绘成一个无能、昏庸的领导者,对苏联的停滞不前负有主要责任。然而,将他的执政时期简单地归结为“无能”二字,未免过于片面,也忽视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要理解勃列日涅夫是否“真的如传说那么无能”,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审视.............
  • 回答
    勃艮第公国在历史上辉煌一时,但要说有没有一个被公认的、堪比其他国家“镇国神器”的唯一物品,那就比较微妙了。因为“镇国神器”这个概念往往带有一点神话色彩和高度象征意义,而勃艮第公国的强大更多体现在其领土、军队、财富、政治影响力以及文化艺术成就上。然而,如果从具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象征意义以及与勃.............
  • 回答
    勃艮第体制:一个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思考当我们谈论“勃艮第体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中世纪欧洲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公爵们拥有超越国王的权势,是葡萄酒与骑士精神的交织。然而,剥去历史的浪漫滤镜,深入探究勃艮第体制的核心,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进行审视与思考的“可行之处”。当然,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勃学”和“屌丝文化”这两个话题,试着把它们讲得透彻一些,同时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鲜活的人在跟你唠嗑,而不是冰冷的机器报告。先说说“勃学”这词儿啊,听起来就有点意思,对吧?“勃”这个字本身就带着点力量、一点生机,甚至点儿性暗示。把“勃”和“学”俩字儿摆一块儿,那意思就很明确了:研究.............
  • 回答
    勃列日涅夫一生热爱勋章,这似乎是他在领导苏联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留下的一个深刻而又有些滑稽的印记。你之所以觉得他“喜欢给自己颁勋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确实是苏联历史上获得勋章最多的领导人之一,而且不少勋章的授予时机和数量都颇引人注目。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视角拉回到那个时代,看看是什么样的背景和逻辑.............
  • 回答
    勃起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简称ED),简单来说,就是男性在性生活中,阴茎无法维持足够的硬度以完成满意的性交。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困扰着不少男同胞,别不好意思,这很常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勃起这件事,其实是个挺复杂的过程。 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需要各个零件协同工作,才能顺.............
  • 回答
    勃起,这个生命最自然的反应之一,其背后是一套极其复杂且精妙的神经、血管和荷尔蒙协同作用的体系。绝非哪一个单一的“开关”在控制,而是由大脑、脊髓、局部神经以及身体的激素水平共同协作的结果。从大脑开始的信号:勃起的“指令”最初往往源于我们的大脑。当受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或幻想的刺激时,大脑会向脊髓发.............
  • 回答
    勃艮第葡萄酒,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贵族气息,令人心驰神往,但也常常让许多爱好者望而却步——毕竟,那些列级庄(Cru Classé)的名字,价格动辄上千,甚至数万。究竟是什么让勃艮第的酒如此“金贵”?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市场炒作,而是一系列历史、地理、酿造以及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风土(Terr.............
  • 回答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确实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经济上,工业产值持续增长,军事实力的扩张更是达到了顶峰,航空母舰、战略导弹等尖端武器层出不穷,苏联一度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你追我赶的军备竞赛。在国际舞台上,苏联的影响力也十分显著,在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苏联的支持使得许多新兴国家成为.............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这几位人物,我们来一一聊聊他们的背景和可能存在的联系。勃呆萌“勃呆萌”这个名字在公共领域并不是一个特别为人熟知或有明确身份的公众人物。它更像是一个网名或者一个比较独特的昵称。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位人物,那么我们无法从公开信息中获得关于其职业、背景、观点等详细信息。它可能是一位活跃在某个网.............
  • 回答
    “勃党之家”这个名字,对于很多经历过某个特定时代的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然而,要详细解答“勃党之家被干掉了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是”或“否”,深入理解它所代表的意义、它出现的背景以及它最终的去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勃党之家”究竟指代什么。这个说法通常指向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与某些政治.............
  • 回答
    要讲勃艮第从“忠于卡佩”到“反叛瓦卢瓦”的转变,那得从一段漫长而错综复杂的关系说起,这其中夹杂着家族荣耀、政治算计、个人野心,还有一场又一场的权力游戏。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完的故事,它贯穿了几个世纪,每一次的改变都有其深层的根源。伊始:卡佩王朝的盟友,勃艮第的恩宠故事的开端,勃艮第公爵的地位,很大.............
  • 回答
    勃艮第葡萄酒,尤其是以黑皮诺酿造的红葡萄酒,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细腻、优雅,而不是那种霸道浓烈的酒款。它不像一些新世界产区的酒那样张扬,而是更注重于展现风土的微妙之处。想象一下,当你轻轻晃动酒杯,一股复杂的香气便开始在你鼻尖萦绕。初闻可能是一种清新的红色水果香,比如覆盆子、草莓,甚至有点樱桃的甜感。.............
  • 回答
    谈及当代干红葡萄酒的“终极答案”,勃艮第黑皮诺这个名字常常会浮现于许多葡萄酒爱好者的脑海中,并且不无道理。它确实承载着无数传奇,也勾勒出一种令人神往的葡萄酒风貌,但说它是“终极答案”则未免过于绝对,因为葡萄酒的世界广阔而多元,乐趣恰恰在于探索其无限的可能性。勃艮第黑皮诺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首.............
  • 回答
    我不知道“勃呆萌”是谁,也不知道他/她/它做了什么坏事。我的知识库里没有关于这个名字的信息。如果“勃呆萌”是一个公众人物,或者与某个具体事件有关联,能否提供更多信息?比如: 他的全名或更常见的称呼是什么? 他活跃在哪个领域(例如演艺圈、体育界、政界、互联网等)? 你知道关于他所做坏事的任.............
  • 回答
    .......
  • 回答
    黑龙江勃利县发生的这起交通事故造成了15人死亡的惨剧,这是一个非常严重和令人痛心的事件。在如此重大的交通事故面前,值得关注的信息非常多,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一、 事故基本情况与事发细节: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具体是哪一天、哪个时间点,在勃利县的哪个具体路段或区域发生的?这有助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