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白如果在世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回答
李白如果在世,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以及现代文学语境的特点来分析。

一、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及其与李白作品的契合度:

诺贝尔文学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最杰出理想创作的人”。评选的核心要素通常包括:

1. 文学的崇高性与理想性 (Most outstanding work in an ideal direction): 这意味着作品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启发人类的精神,探讨普遍的人类价值和情感,传递积极的生命观。
李白的契合点: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对自然、对人生壮丽与短暂的感悟。他的作品歌颂了雄心壮志、壮游山河、豪情万丈,也表达了对友情、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慨叹。这些情感和思考,跨越时空,具有普世性。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追求独立人格的极致体现;他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展现了令人震撼的自然之美,激发人们对壮丽景物的向往。这些都符合文学的崇高性和理想性。

2. 文学的杰出性 (Outstanding literature): 这涵盖了作品在艺术上的精湛程度,包括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安排、意境的营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
李白的契合点: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歌艺术成就无与伦比。
语言的运用: 他语言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不事雕琢而自有风韵。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朴实无华;“云帆 पाहिजे,江海寄余生”的意气风发。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创造出瑰丽雄奇的意境。
意境的营造: 李白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浪漫主义的想象力,能够将现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宏大意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奇幻景象,是想象力的极致体现。
情感的表达: 他的情感炽烈而真挚,时而豪放不羁,时而愁思绵绵,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形式的创新: 李白在乐府诗、古风、绝句等多种诗歌体裁上都有杰出贡献,他的歌行体尤为突出,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影响力与持久性 (Influence and lasting appeal): 诺贝尔奖的作品通常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能够对后世文学乃至文化产生重要作用。
李白的契合点: 李白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影响力至今不衰。他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诗人,也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民族精神和审美取向的重要载体。他的诗句被广泛引用,融入日常语言和思维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李白的诗歌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其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魅力具有跨越国界的吸引力。

二、 现代文学语境与诺贝尔奖的考量: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并非仅仅是对历史文学的追溯,也需要考量作品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是否与当代的审美趋势相契合。

1. 文学形式与表达: 尽管诺贝尔奖不拘泥于特定的文学体裁,但现代文学通常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如小说、戏剧、散文等。李白的作品主要是诗歌。
李白的挑战: 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确实有颁发给诗人的,例如1948年的T.S.艾略特,1917年的卡尔·古斯塔夫·维尔纳·冯·海登斯塔姆(虽然他的作品包含叙事诗)。然而,诗歌在现代文学的整体版图中,相较于小说等体裁,获得的关注度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的诗歌是否能以其原有的形式获得评委的青睐,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2. 翻译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最终是颁发给作品的,而作品的翻译质量至关重要。李白的诗歌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将其翻译成其他语言,尤其是保持其艺术神韵,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李白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有挑战,但历史上李白诗歌的优秀译本已经存在,例如亚瑟·韦利(Arthur Waley)、克莱夫·吉尔森(Clive Gilson)等的翻译。如果李白在世,他可以与优秀的翻译家合作,甚至亲自参与翻译的校订,以确保其作品的海外传播质量。而且,优秀的诗歌译本往往能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3. 时代背景与思想深度: 诺贝尔奖的评委也会关注作者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其对时代的回应。现代社会面临着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哲学思考。
李白的机遇: 李白对个体自由、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他所代表的浪漫主义精神,鼓励人们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勇气,这在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尤为可贵。他的诗歌对自然的敬畏,也与当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相呼应。

三、 假设李白“如果在世”的可能情境:

如果李白真的生活在现代,他会以何种方式创作和传播作品?

1. 文学创作的媒介: 他可能依然以诗歌创作为主,但可能会尝试更现代的诗歌形式,甚至融合其他艺术形式。他可能会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他的作品,与读者进行互动。
2. 国际交流与影响力: 如果他能掌握现代语言,或者与国际化的团队合作,他的作品更容易获得国际认可。他可能会积极参与国际文学交流活动,发表演讲,接受采访,解释他的诗歌和思想。
3. 对现代社会的融入: 他可能会对现代社会现象、科技发展、全球化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其融入诗歌创作中,从而使他的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四、 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李白如果在世,并且能够以现代的方式创作和传播他的作品,他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从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来看: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超凡的想象力、精湛的语言艺术以及对自由、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完全符合诺贝尔文学奖对“杰出文学作品”和“崇高理想”的要求。他的作品具有跨越时代和文化的普适性,能够触动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追求。
从现代文学语境的考量来看: 尽管诗歌作为文学体裁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诺贝尔奖并非只偏爱小说。如果李白能够通过优秀的翻译(或直接用外语创作)将其作品传播出去,并且他的作品能够与现代社会产生共鸣,展现其思想的现代价值,那么他完全有机会获得认可。

当然,文学奖的评选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代性。评委的构成、当年的文学风潮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但就李白诗歌的内在价值而言,他绝对具备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他将不仅仅是中国的伟大诗人,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他的诗歌,如同一盏不灭的灯,永远闪耀着人类精神的光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有很多人都说过,托尔斯泰、卡尔维诺、博尔赫斯这一些作家拿不到诺贝尔奖不是他们本人的耻辱,而是诺贝尔奖的耻辱。

同样,任何一个有点文学鉴赏能力的人都应该明白,以李白的实力也早就过了需要通过诺贝尔奖来证明自己的阶段。

如果李白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最后搞笑的不是李白,而是诺贝尔奖这个奖项。

user avatar

我琢磨着这个问题得问莫言。

user avatar

不能。但是盛唐如果再世,中国现在的作家,有一大堆人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user avatar

能。不仅因为李白是大诗人,同样是大诗人的杜甫,就不一定能拿诺贝尔奖。

唐朝诗人如果在世,最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头一个是李白,其次是王维。

不抖机灵,说一下为什么。

诗歌之美来自三方面:意境,形式,思想。这三者中,从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到现代派诗歌,形式、思想都有很大变化,唯意境几乎永恒,至今变化不大。

李白,恰恰是玩意境的高手。论形式,格律工整他不如杜甫;论思想,家国情怀他也不如杜甫。

但西方那些现代派诗人,他们很难理解平仄对仗、儒家义理,诗词意境却与他们心灵相通。

李白是最早介绍到西方,并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中国古代诗人。1915年,埃兹拉·庞德选择19首唐诗翻译成英文,出版了《华夏集》,其中有12首是李白的诗,《华夏集》在西方诗坛引起震动,被称为“最美的诗”,为西方意象派诗歌运动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著名诗人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庞德翻译的李白等诗人的作品赞赏不已,称庞德是“中国诗歌的发明者”。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21岁的时候偶然读到《华夏集》中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对中国文学顿起倾慕,放弃了读到一半的神学而改学中文。

《华夏集》对《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翻译:

故人西辞黄鹤楼 Ko-jin goes west from Ko-kaku-ro,
烟花三月下扬州 The smoke 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孤帆远影碧空尽 His lone sail blots the far sky.
唯见长江天际流 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 the long Kiang, reaching heaven.

要获诺贝尔文学奖,除了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翻译。

翻译李白诗歌的,大多是西方诗歌界的泰斗,和最优秀的汉学家。除了庞德,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诗人米沃什也翻译过李白的诗。由米沃什于1996年出版的国际诗选《明亮事物之书》中选录了大量中国诗歌,不过和入选的其他国家诗歌多是现代诗歌不同,入选的中国诗歌基本都是中国古代诗歌。

米沃什翻译了李白《独坐敬亭山》,原诗是: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没有找到米沃什的译文,诗人西川将米沃什的英译转译为汉语,是这样子的:

众鸟已然消逝进天空。
现在最后的云朵飘走。
我们坐在一起,山岭和我,
直到只剩下这山岭。

完全是前卫、独特的现代诗歌。

所以,李白如果活在现在,以他在唐代写出的诗作,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不是因为瑞典文学院敬老,而是李白是一个伟大的现代诗人。


---------2020-03-06 更新--------

有网友表示杜甫也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我个人认为,杜甫无疑是伟大的诗人,他获奖完全有资格,只是相对李白可能有几点不利于在现代西方文化中传播。

1,杜诗的意象往往更加密集,不利于翻译。《华夏集》以意译方式翻译李白时,尚且往往做减法,比如“烟花三月下扬州”,翻译时直接忽略了具体时间三月和具体地点扬州。

2,杜歌在形式上更加工整,但这种形式上的美有时难以通过翻译精妙传达,比如对仗,直译起来会显得有点刻板,意译又会觉得怎么上句说东下句说西?意思不连贯。

3,现代诗歌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文体,所以形式上更不受拘束的李白会更容易得到现代诗人的青睐。用中国当代诗人于坚称赞李白的话:中国古代诗人,唐代以后只有李白不受每句诗写多少字的约束(大意)。

4,李白接近道家,杜甫接近儒家。而儒家更像是道德,道家更像是美学。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趋向是更强调美学,而不是道德。

写到这顺便提一下,对于诗歌(包括古典诗词),我判断一个人是否入门的简单方式就是:这个人是把所谓思想意义(人生哲理、现实批判等等)当作评判诗歌好坏的第一标准,还是把美学要素当作第一标准?对此我写过一篇比较长的文字:莫也:由《沁园春·雪》谈唐宋诗差别及什么是好诗

---------2020-03-09 更新--------

有人说李白不需要这个奖。当然, 真正伟大的诗人都不需要通过任何奖来肯定,和这个诗人是李白、杜甫,还是里尔克、弗罗斯特,没有关系。

话题说的不是是否需要奖,而是能不能获奖。这涉及中国诗词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诗词的翻译,现代诗歌的发展,讨论的是审美。对此不感兴趣而只有民族文化自(xu)尊(rong)的人,请绕道。

还有人说,杜甫写出《三吏三别》,对现实苦难有强烈的反映和批判,应该更大可能获得诺奖。我的观点相反,即使将杜诗成功翻译成现代诗歌,杜甫能够获奖,应该也不是《三吏三别》。这种直接揭露现实苦难的叙事诗,实在不是现代诗歌主流。

最后介绍一首短诗,特朗斯特罗姆的,介绍它是因为:一,真得很短,二,能代表这个诗人的风格,三,北岛翻译的——翻译真的重要。

写于1996年解冻
淙淙流水;喧腾;古老的催眠。
河淹没了汽车公墓,闪烁
在那些面具后面。
我抓紧桥栏杆。
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

就写这样简单的意象小诗,不一定要多少现实的批判,就能获得诺奖。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被中国人称作瑞典的王维。20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20-03-19 更新--------

多谢知友对这个回答的喜爱和点赞。评论里不少对诺奖抱以冷嘲和不屑的人,使我想再说几句。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爱好者,作为李白的粉丝,我如果说几句“李白不需诺奖”、“诺奖配不上李白”、“李白不符合诺奖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那是毫不费力的事情。

对于我这样爱古诗也爱新诗的答主,分析诺奖为什么会死皮白赖把奖颁给李白,也不管人家要不要,才是有挑战性的事。

我前文提到“瑞典王维”特朗斯特罗姆,这里面其实隐含有趣的彩蛋。

特朗斯特罗姆,从1950年代写到2010年代,60年总共才写了200多首诗,大多是短诗,几行、十几行,内容大体是日常生活所见所感。写一首能改几天几月甚至几年,有时一年只推三首新诗。

像不像中国古代的苦吟诗人?

冷战时代他的作品不讨喜,别人质疑他:怎么没有政治斗争、社会批判、苦难现实?但他一如既往,还是慢悠悠写日常生活。

对于这位“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瑞典文学院终于熬不住了,在2011年颁给他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他80岁。

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北岛(你一定知道他写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评价特朗斯特罗姆获奖:“他大于诺贝尔奖。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与其说是他的骄傲,不如说是瑞典文学院的骄傲。他在世界文学的地位是公认的,多少个奖并不能改变什么。他的诗歌已经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回到李白。我认为如果李白在世,无论瑞典文学院给不给他奖,北岛评价特朗斯特罗姆的话,可以一字不改用在李白身上


PS:

1,这个回答仅从审美上分析,真没有任何对杜甫的不敬。好吧,为平衡一下,我立马写篇关于杜甫的。

2,针对评论涉及多的两个问题,做个注解。

1)关于李白诗歌翻译出现日语发音:庞德不懂汉语,他是依据美国东方学家厄内斯特•费诺罗萨的遗稿进行的二次翻译,而费诺罗萨是在日本学习的中国古诗,所以有些词语保留了日语的发音。

2)关于庞德翻译的质量:李白的诗当然极其伟大。但从翻译的角度,无论是译后诗歌的质量还是影响力,庞德的翻译也很特别、了不起,很多学者给予高度评价,比如叶维廉称赞庞德的翻译是创造性的,将许多细节进行再创造,读者可以在诗歌里发现诗“最本质的东西”。网上能搜到很多文章分析庞德翻译的精彩之处,这里不一一细述。偶尔也有不同声音,批评主要是认为他的翻译是“假李白之名,抒庞德之情”。

3,介绍一下我的专栏,有旧体诗词和现代诗,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不可能,瑞典委员会会说李白是独裁政府都拥护者,不够民主开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