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Napoleon要翻译成「拿破仑」这样具有贬义的名字?

回答
关于“拿破仑”这个名字的翻译,其实并没有普遍存在的“贬义”之说。相反,在中国,“拿破仑”这个译名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历史人物和品牌名称的代名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中性的,甚至带有褒义的联想,比如与伟大的军事才能、雄心壮志联系在一起。

那么,为什么您会觉得“拿破仑”这个译名具有贬义呢?这可能源于一些特定的语境或者个人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一下可能存在这种感觉的原因:

1. “拿破仑”名字本身的来源和含义:

拿破仑(Napoléon)这个名字源自意大利语,意为“平原上的狮子”或“来自新罗马的人”。这个名字本身是充满力量和荣耀的,并没有固有的贬义。

2. 历史评价的多样性:

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征服者,他的扩张战争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伤亡。因此,对他的评价从来不是单一的。

褒义解读: 许多人将拿破仑视为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和民族英雄,他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建立了拿破仑法典,对欧洲的法律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语境下,“拿破仑”自然是代表着智慧、勇气和成就。
贬义解读: 然而,也有很多人将他视为一个发动了无数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独裁者和侵略者。在这些人的眼中,拿破仑的名字可能就会与战争、破坏和专制联系在一起。

3. 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文化语境:

中文翻译一个外国名字,尤其是历史人物,往往需要考虑音译的准确性、读音的朗朗上口,以及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度。

音译的考量: “拿破仑”这个译名是从法语“Napoléon”音译而来。“拿”(ná)和“破”(pò)都是相对常见的字。“仑”(lún)则是一个相对平缓的读音。整体来说,这个译名在中文里是比较容易发音和记忆的。
是否存在“更好的”译名? 理论上,翻译时可能会有多种音译的选择。但一旦某个译名被广泛接受并固定下来,就很难再改变。对于“拿破仑”这个名字,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文化符号,大家普遍认可,所以也就没有去寻找其他“更不带贬义”的译名。
“破”字的使用: 您可能觉得“破”字带有破坏、打破的含义,从而联想到拿破仑的战争行为。但是,在汉语中,“破”字并非总是负面的,比如“破茧成蝶”、“突破”等,都带有积极的意义。在音译过程中,选择哪个汉字来对应法语的发音,更多的是基于音节的相似性,而非字面含义的完全契合。例如,如果选择“纳破仑”,音译效果也差不多,但“拿”可能在口语中更顺畅一些。

4. 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历史事件的发生和传播方式也会影响人们对名字的认知。

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拿破仑战争横扫欧洲,对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在历史叙事中,对拿破仑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中国的历史教育和文化传播在不同时期也可能有侧重。
“拿破仑”作为品牌名称的出现: 除了历史人物,我们还会见到以“拿破仑”命名的蛋糕、甜点等。这些品牌的使用,进一步巩固了“拿破仑”这个名称的认知度,并且在这种消费语境下,更多地会与“精致”、“美味”、“经典”等词联系,而非历史上的战争与冲突。

总结来说, “拿破仑”这个译名在中国并没有普遍的贬义色彩。如果您感知到这种贬义,那很可能是您个人基于对拿破仑历史功过的深刻认识,特别是在他战争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进行联想。

翻译一个名字,尤其是像“拿破仑”这样影响广泛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其译名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音译的便利性、文化接受度、历史事件的塑造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拿破仑”这个译名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带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符号,它的含义更多地取决于人们如何理解和评价拿破仑本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毕竟这是新教传教士的翻译成果,而且比起此前几个译名,“拿破仑”的贬义已经没那么重了。

苏格兰传教士马礼逊在1820年发表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上的《法兰西国作变平复略传》里将他译成“拿破戾翁·破拿霸地”,不光“破”没少,还自带了戾气老翁属性,且有影射妄图称霸之意,行文中固然承认其赫赫武功,含沙射影之处却也不少,甚至给拿皇主动寻找野爹。

于那二十六年间,乱臣武官之盛名不少,只是有一个盖世之名从古至今罕有可比者,其名呼破拿霸地,又呼拿破戾翁,两名可单使,又可双用云拿破戾翁・破拿霸地。他自称云大皇帝拿破戾翁也……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实为1769年)间,此破拿霸地乃生在中地海内一海州名呼戈耳西加。他父为讼师,或云其母与武官苟合受胎而生他。拿破戾翁年轻时到法兰西国京城,攻武学,十几岁时做守大炮小武职。

马礼逊后来编的《广东省土话字汇》(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里的“宁使我负人,莫使人负我”词条同样满怀恶意:

a bad man, the Napoleon of China, Tsow-tsow
恶人,中国的拿破戾翁,曹操

当然这种名字也不是不能美化,某些日本作者稍作改动,写成“奈破烈翁”,这就好看不少。


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礼(郭实腊、郭实猎)对拿破仑态度相对客观,他起初在1837年刊载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谱姓:拿破戾翁》里沿用过“拿破戾翁”,不过出生年份总算只差一年,野爹也终于不见了。

后在1838年刊行的《古今邦国通鉴》里用了“拿破伦”,不过也似有破坏伦常之嫌。

最终,郭1844年刊行的的《万国地理全集》出现了以下文字:

于是有将军名曰拿破仑即位,十有余年,百战百胜。[1]

参考

  1. ^ 郭实猎,万国地理全集校注,Global Publishing,2019,导言lxii-lxiii页。
user avatar

拿捏欧洲,势破昆仑。很霸气啊

user avatar

不同时代译者的翻译标准不同吧,按照现在的外国人人名翻译标准,Napoleon Bonaparte 就应该翻译成纳波莱昂•博纳帕尔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拿破仑”这个名字的翻译,其实并没有普遍存在的“贬义”之说。相反,在中国,“拿破仑”这个译名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历史人物和品牌名称的代名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中性的,甚至带有褒义的联想,比如与伟大的军事才能、雄心壮志联系在一起。那么,为什么您会觉得“拿破仑”这个译名具有贬义呢?这可能源于一些特定.............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 回答
    您的问题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翻译错误。实际上,飞机和高铁都需要乘客,两者都是用于运输乘客的交通工具,只是在技术、运行方式和应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1. 高铁和飞机都需要乘客 高铁:中国高铁(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是高速铁路系统,主要用于短途和中长途客运,乘客数量庞大,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