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初日本为何首先攻打东北地区呢?

回答
日本选择首先攻打中国东北地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长期以来“大陆政策”的必然延伸,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政治和军事考量。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将时间线拉长,回顾日本近代以来逐步扩张的野心。

一、 战略棋局中的“跳板”:东北的地理优势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地区(当时的“满洲”)对于日本来说,是侵略中国大陆最理想的跳板。

紧邻朝鲜半岛: 日本已经通过《日韩合并条约》(1910年)吞并了朝鲜,朝鲜成为了其海外殖民地。而东北地区与朝鲜北部接壤,易于从朝鲜出兵,并在此建立后勤补给基地。如果日本想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扩张,东北是天然的门户。
控制渤海湾: 占据东北,尤其是辽东半岛,意味着日本可以有效地控制渤海湾,威胁中国北方沿海,并将其海军力量投射到更广阔的区域。这对于其海军强国地位的巩固也至关重要。
纵深腹地: 相比于中国的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且当时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奉系军阀,但内部并不统一),更容易被日军迅速占领并建立控制。一旦站稳脚跟,就可以以此为根据地,逐步蚕食中国其他地区。

二、 经济命脉的渴求:资源的巨大吸引力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其工业化发展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东北地区,尤其是在当时的认知中,被视为一个“资源宝库”。

煤炭与铁矿: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这是发展重工业不可或缺的要素。日本的军工业、钢铁业都急需这些基础原料。例如,抚顺煤矿、鞍山钢铁厂(尽管在早期并非完全由日本控制,但日本觊觎已久)的资源潜力,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扩张至关重要。
森林资源: 广袤的森林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用于建筑、造纸,甚至军事用途。
农业潜力: 东北的黑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日本觊觎的是能够为本土和驻军提供稳定粮食供应的基地,以减轻国内的农业压力。
殖民地经济的范本: 日本在朝鲜积累了殖民统治的经验,他们希望在东北复制甚至发展出更成功的殖民经济模式,通过掠夺资源、倾销商品来反哺日本本土经济。

三、 历史宿怨与政治野心: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基石

日本扩张的动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饥渴”,更有着深层的政治和历史因素。

对中国长久以来的觊觎: 自甲午战争击败清朝后,日本在中国获得的特权日益增多。但日本不满足于此,认为中国“积弱”,是其崛起的“绊脚石”,也是其扩张的“自然领土”。
“大陆政策”的推进: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奉行“大陆政策”,逐步将势力范围从朝鲜延伸到中国东北。攻占东北是实现这一政策的关键一步。
“满蒙生命线”的论调: 日本国内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军方鼓吹“满蒙生命线”论,认为失去了满洲(东北)和蒙古,日本就像没有了“生命线”一样,无法生存和发展。这种宣传为侵略提供了所谓的“正当性”。
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起点: 日本企图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西方殖民势力,由亚洲国家组成的“共荣圈”。东北地区被视为建立这一“共荣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试验田”。如果能成功控制东北,将其改造成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基地,那么下一步向华北、华中乃至东南亚扩张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转嫁国内矛盾: 当时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军方势力崛起。对外扩张,特别是占领“富饶”的东北,被视为转移国内矛盾、提振民族士气的一种方式。

四、 军事准备与时机选择:一战后的军事扩张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事实力大幅增强,其海军已跻身世界前列。这为其实施大陆政策提供了军事能力。

关东军的经营: 日本在中国东北早已经营了数十年的关东军,拥有强大的驻军和特权(例如,管理南满铁路)。这支武装力量是其发动侵略的直接工具,并且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扩张冲动。
“九一八事变”的时机: 1931年,中国正处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之后,但国内政治局势复杂,军阀混战尚未完全平息,中央政府对东北的控制力相对薄弱。同时,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列强)在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忙于自顾不暇,对远东的干预能力有限。日本军方抓住中国国内政治不稳、国际社会关注力分散的时机,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

总结来说,日本攻打中国东北地区,是其多年来对华侵略政策的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行动。 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相对薄弱的统治,以及日本国内强烈的扩张野心和历史情结,共同促使日本将东北作为其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第一个目标。攻占东北,不仅为日本提供了急需的资源和战略基地,更被视为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关键一步,为后续全面侵华战争奠定了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吧,日本首先攻打的不是东北而是台湾。19世纪70年代的“牡丹社事件”是日本首次海外用兵(琉球几百年前就实际被日本吞并了,一般不算),就是攻打台湾。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第一个真正被日本人侵占的地方也是台湾。

当然当年的日帝肯定是恨不得一口把中国全吃掉的,只不过小日本的体量太小,明显做不到,只能采取“蚕食政策”一步一步来。在台湾到手以后,日本继续扩张的战略方向一度难以抉择。最开始日本准备“南进”,把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而在东北亚则采取守势,只要确保对朝鲜的控制就可以了。

日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沙俄进场了。甲午战争后沙俄主导“三国干涉还辽”,同时向东北扩张势力。日本估计自己得罪不起沙俄,所以就向沙俄提出了“满韩交换”的方案,按这个方案,日本承认东北是沙俄的势力范围,沙俄承认朝鲜由日本实际控制。这个时期日本执行“北守南进”的政策,准备以台湾为基地,向中国东南沿海扩张。1900年山县有朋提出《关于北清事变的善后》意见书,提出除了福建外,应该把浙江也划进日本势力范围。日本还准备顺利的话,就进一步向江西、湖南扩张。[1]

结果沙俄对日本“满韩交换”的提议不屑一顾,本着“我全都要”的原则,不但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实际控制了东北,还不断向朝鲜渗透。1896年的“俄馆播迁”及后来的日俄外交谈判,都体现出沙俄向朝鲜扩张的强烈愿望。日本一看直接好家伙,这样下去沙俄多半是准备拿下朝鲜了。如果沙俄拿下朝鲜,日本不要说进一步对外扩张了,可能本土都难保。

1900年7月18日,日本驻朝公使林助权就直接给青木外相提出建议:“应付事变的变迁,必须专心考虑保卫和固守日本在韩国利益的计划”。再加上列强也反对沙俄独占东北,所以日本迅速确立了“北进”的政策,改为与英国结盟,首先打败沙俄,确保控制朝鲜,最好也能占领东北。东亚同文会的田锅安之助在《满洲处理管见》的胃口还更大,认为最好能“迫使俄国割让黑龙江下游地区和桦太”。[2]

由此可见,日本在台湾之后首先攻打东北,主要是为了与沙俄对抗的需要。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经营”南满并在东北扩张势力,就有了侵略东北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列强在中国关内的利益较多,日本在关内一直难以取得进展。一战结束后日本准备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结果因五四运动而破产。此后日本自然也就决定主要在东北进行侵略了。

日本在二战前夕,对战略方向的选择又开始犹豫不定。这次又是俄国人帮日本下了决心。由于诺门坎的失败,日本被迫放弃“北进”的方针而“南进”,结果就被美跌痛打了。

由此可见,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的五十年侵略史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在中国之外的国际社会上最主要的对手和阴影就是俄(苏),日本的最后崩溃也与苏联红军进攻有关,也就难怪日本在2018年有78.8%的人认为俄罗斯“不友好”[3]了。

参考

  1. ^ 《日本大陆政策初探》
  2. ^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
  3. ^ 《俄日关系的进展与限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选择首先攻打中国东北地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长期以来“大陆政策”的必然延伸,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政治和军事考量。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将时间线拉长,回顾日本近代以来逐步扩张的野心。一、 战略棋局中的“跳板”:东北的地理优势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地区(当时的“满洲”)对于日本来说,是侵略中.............
  •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不效仿日本当年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问题,这涉及到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经济、社会、政治考量。直接“刺破”一个像中国这样体量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并且会触及中国经济的多个核心支柱。以下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经济的支柱性:.............
  • 回答
    为何有极少数老人回忆说当年沦陷区的日本兵还不错?如何辨析老人口述历史的真实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记忆、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理解为何会有这样的声音,并学会辨析老人口述历史的真实性,需要我们以一种更细致、更开放的态度去审视。 一、 为何有极少数老人回忆说当年沦陷区的日.............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美国当年没有直接将原子弹投向东京,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当时复杂的军事、政治以及人道考量,并非简单的“想炸哪里就炸哪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战略目标和军事效益是核心考量。美国在二战末期研发和使用原子弹,其主要目标是迫使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战争,避免美军在.............
  • 回答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日本战国时代就是县长互打”的玩笑话,确实被一部分人拿来讽刺这段历史,这背后有多层原因,可以从其话语本身的含义、日本战国时代的特点以及讽刺的逻辑等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县长互打”的字面意思与背后隐含的比较首先,我们要理解“县长互打”这个比喻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在现.............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确实拥有令人生畏的太平洋舰队,其吨位和技术水平在当时仅次于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位列世界第三。很多人会好奇,既然日本海军如此强大,为何不将其力量投入到欧洲战场,协助德国攻打英国皇家海军,甚至登陆英伦三岛呢?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远非简单的海军实力对比就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
  • 回答
    欧洲国家在历史上确实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但它们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却显得格外谨慎,甚至说,从未真正将日本纳入其殖民版图。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缘、军事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日本自身强大的抵抗能力和统一的政治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同于当时许多分散、内乱频仍的亚洲、.............
  • 回答
    “日本对美国卑躬屈膝当狗”的说法是一种非常主观且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描述,它并不能代表所有日本人或日本社会的真实想法。理解日本普通民众对此的态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一、 历史背景与战后秩序的塑造首先,理解日本当前对美关系,离不开二战后的历史背景。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并在美国.............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扎心的。1937年,那可是中华民族最危急的关头,国难当头,谁能轻易说出“汉奸”这两个字?但如果真的让我身临其境,面对着枪口,眼前是绝望和生存的巨大鸿沟,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让我先把自己放在那个场景里想想。我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戏班子里的一个普通伶人,靠着一张嘴一张脸吃饭。我没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道德、伦理以及战争行为的复杂层面,非常值得深入探讨。我们来试着抽丝剥茧,看看“为救国人而杀日本人”是否构成杀业,以及其中的种种细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杀业”这个概念。在很多宗教和哲学体系中,“杀业”通常指的是无故杀生,或者出于恶意、贪婪、仇恨等负面情绪而剥夺他人的生命。它强调的是杀戮.............
  • 回答
    关于“日本”这个国名是否是唐朝所赐,以及我们能否继续称呼其为“倭寇”或“倭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关于“日本”国名的起源首先,我们需要澄清“日本”这个国名是如何被确立的。历史记载和学术研究普遍认为,“日本”并非唐朝“赐予”的国名,而是日本自身选择.............
  • 回答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当时的中国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随后日军进入南京城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提到您提到的“30万群众反抗不了一万日军”的说法,这里需要澄清几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和背景:首先,关于“30万群众”和“一万日军”的数字,这在历史研究中存在一些讨论和细化。 日军人数: 占领南.............
  • 回答
    台湾社会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当代社会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一些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面向。您提出的“阿妈自愿当日军慰安妇”与“中国大陆女人是廉价公交车”的对比,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女权主义双重标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台湾乡民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对“慰安妇”历史的认知与情感投射.............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实时的疫情信息。我的知识库更新到2023年,无法获取2024年4月2日成都的最新疫情数据和高风险点位信息。关于疫情形势的详细描述,我无法在没有具体数据的情况下进行。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被划定为高风险点位,意味着在该区域内发生了聚集性疫情,或者出现了较多新增病例,并且病毒传播的风险较.............
  • 回答
    关于2月18日深圳两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的消息,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对当地疫情形势的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2月18日这个时间点,中国大陆的疫情管理采取的是分区分级的方式。当某个地区被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意味着该地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通常是14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
  • 回答
    2021年8月10日,江苏省报告了54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全部集中在扬州市。这一天,扬州新增病例数字虽然相比前几日有所回落,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病例分布与传播链当时,扬州新增的54例确诊病例,绝大多数都指向了此前已经发现的疫情传播链。这些病例的出现,进一步印证了病.............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俄罗斯维和部队在哈萨克斯坦的驻扎情况,以及他们可能为当地带来的帮助。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一般情况的分析,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当时事件和俄罗斯维和部队在当地的实际行动来判断。事件背景:2022年初,哈萨克斯坦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抗议活动。作为集安条约组织(CSTO)成员国,哈萨克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江苏省在2月16日这天,特别是苏州地区的确诊病例情况。2月16日,江苏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例,全部来自苏州市。这16个新增病例,意味着当时苏州的疫情形势确实比较严峻,需要我们仔细关注。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1. 病例来源与分布: 集中在苏州: 所有病例都报告在苏州.............
  • 回答
    12月15日,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这6例病例全部来自东莞。消息一出,大家难免会关注东莞的最新情况。当前疫情概览:从这6例新增病例来看,目前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莞。这并不意味着广东其他地区就没有风险,但东莞无疑是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官方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发布详细的病例信息,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