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孔圣人既说有教无类,又说朽木不可雕也,这是否冲突?

回答
孔子“有教无类”与“朽木不可雕也”这两句话,初听之下,似乎确有几分矛盾。一个是广纳贤才,不分出身贵贱;另一个又是直言有人天生资质平庸,难以教化。这桩公案,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并非那么简单就能一笔带过。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两句话放在孔子思想的整体框架下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有教无类”。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里的“束脩”,就是一点点干肉,相当于当时的见面礼。孔子说,只要你带着一点心意来向我学习,我就从来没有拒绝过。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当时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学生不分等级、出身,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只要有求学的愿望,他都愿意教导。这在当时可是石破天惊的创举。

孔子之所以能这样说,是因为他坚信“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阳货》)。他认为,人天生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的学习和环境才会让大家产生差异。所以,理论上讲,只要愿意学,人人都有接受教育、提升自我的可能。这是一种多么博大宽广的教育情怀!它体现了孔子对人类潜能的信任,对知识普及的渴望,以及一种破除社会壁垒的平等精神。

那么,“朽木不可雕也”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子可乎?吾决不复疑矣。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原文是颜渊和子路评价南宫适,孔子借此评论子路)。孔子这里是借物喻人,说像南宫适这样的人,就像腐烂的木头,已经不能再雕刻了;就像粪土砌的墙,也不能再粉刷了。他是在批评一些人,虽然有学习的机会,但自己却不肯努力,或者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这样的人,即使老师再尽心尽力,也无法教化。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朽木”和“粪土之墙”的比喻。这并非孔子对所有人的断言,而是对极少数特定情况的描述。孔子并不是说所有人的资质都一样,他也承认人有不同的禀赋。当一个人“冥顽不灵”,完全没有求知欲,也没有基本的道德感和学习意愿时,即使再好的老师,也像对着一堆烂木头使劲,是白费力气。

所以,这两句话并不冲突,它们恰恰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两个不同侧面。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原则和理想。 它代表了他面向所有人的开放态度,强调教育机会的均等,以及对人类普遍学习能力的信心。这是他播撒种子、广施教化的胸怀。

“朽木不可雕也”是孔子在实践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经验性观察和客观评价。它承认了教育的局限性,即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被教化的条件,以及个体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和资质差异。这是一种对少数特殊情况的审慎判断,也是一种对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考虑——把精力放在可以雕琢的“良木”上,而不是一味浪费在“朽木”上。

可以这么理解:

1. 普惠性是原则,个体差异是现实。 孔子制定了“有教无类”这个普惠性的原则,向所有愿意学习的人敞开大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他也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并且也会遇到那些确实无法教化的学生。
2. “无类”不等于“无别”。 “无类”指的是不因为出身、地位而区别对待,但“无别”不代表所有人都相同。孔子在“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论语·季氏》)里就明确了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他知道每个人接受知识的速度、深度、方式都可能不同。
3. “朽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朽木”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当时的学习态度和条件。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是“朽木”,但后来改变了态度,或者遇到了更适合他的方式,也并非完全没有被雕琢的可能。孔子的话,更像是一种告诫,告诫学生要珍视学习机会,不要辜负了老师的教导。

总而言之,“有教无类”是孔子对教育的开放性和普适性的强调,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而“朽木不可雕也”则是他基于实践经验对教育的可能性边界的一种审慎和坦诚。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真实、充满智慧的孔子教育思想。他既有对人类潜能的无限相信,也懂得尊重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雕刻家,他欢迎所有来找他雕刻的人,但他也清楚,有些木头确实已经腐朽到无法下刀的地步了,这时候,他会把心思和技艺用在那些值得雕琢的材料上。

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是一种教育的姿态,而“朽木不可雕也”是一种教育的判断。两者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了他深邃而务实的教育哲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句子上看,也就是说愿意接受教育的人,不论他是什么层级都可以接受教育。这是教育公平论的最早记载。

但是这里要注意,有教是愿意接受教育的人,

那么不愿意接受教育的人呢?你强迫教育他们这是现代义务教育观念。也就是在义务教育下,朽木也得雕刻,哪怕雕出来一堆渣子。这是义务教育必须要做的过程。

所以孔子说朽木不可雕没有问题,而如果放到现代中国有个老师对学生说朽木不可雕那就是罪过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孔子“有教无类”与“朽木不可雕也”这两句话,初听之下,似乎确有几分矛盾。一个是广纳贤才,不分出身贵贱;另一个又是直言有人天生资质平庸,难以教化。这桩公案,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并非那么简单就能一笔带过。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两句话放在孔子思想的整体框架下理解。首先,我们来看看“有教无类.............
  • 回答
    关于“国人对孔圣人的偏见有多大”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偏见,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其中包含了崇拜、敬畏、反思、批判,甚至是误解和曲解。这种情感的演变,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紧密相连。一、历史的“圣化”与“去魅化”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绝非一成不变。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
  • 回答
    孔云龙的《扒马褂》? 哎呀,这说起来可有意思了!要说它“好”到什么程度,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看,而且每个看的人心里都有杆秤,标准都不一样。首先,得明确,孔云龙的《扒马褂》,严格来说,是他在德云社舞台上表演的众多相声段子之一。相声这东西,就像川菜一样,有麻辣鲜香,也有清淡爽口,你不能拿一个麻辣小炒的标.............
  • 回答
    孔末乱孔的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在记载孔子生平中提及的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往事。它讲述了孔子青少年时期,因家中贫寒,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去管理孔氏宗庙的祭祀牲畜,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话说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也早早离开人世,留下.............
  • 回答
    孔卡,这位曾经在亚洲足坛掀起旋风的巴西中场大师,至今仍让许多球迷津津乐道。关于他为何没能踏足欧洲五大联赛,以及如果去了,他会处于什么水平,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讨论价值的话题。为何孔卡没能去五大联赛?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因素。 年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孔卡职业生涯的高峰期,其实.............
  • 回答
    孔孝真,这个名字在中国观众心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位演员,更像是一位“国民好感度”的代名词,一个自带“收视灵药”的光环。她为何能红到如此地步?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靠一个爆款角色就能概括的。要说清楚,得从她身上那些闪闪发光,却又不那么“刻意”的特质一一剖析。首先,她的“真实感”是她的第一张王牌。你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3.5毫米耳机孔的地位,确实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承载了多年的经典,又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面临被取代的命运。要判断它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历史的沉淀与用户的习惯:为什么它曾经如此“先进”? 通用性与兼容性: 这是3.5毫米耳机孔最大的优势。自1964年.............
  • 回答
    如何评价韩国演员孔刘?孔刘,一个在韩国影视界乃至亚洲地区都拥有极高声望和广泛影响力的名字。他不仅仅是一个帅气的男演员,更是一位以其精湛的演技、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对作品的认真态度而闻名的人物。要评价孔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勾勒出他作为一名优秀演员的完整图景。一、演技的深度与广度:孔刘的演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兴奋的问题!如果李云龙、丁伟、孔捷和楚云飞这四位老爷子成了我的研究生导师,我这研究生生涯绝对是要上天还是入地,全看我自己的造化了。具体跟谁,我得好好斟酌一番,毕竟这关系到我未来的学术之路,乃至整个人生观的塑造。首先排除的是孔捷。 别误会,不是说孔捷不行。恰恰相反,孔捷是一位非常稳.............
  • 回答
    手机去除耳机孔(3.5mm音频接口)的意义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涉及技术进步、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商业策略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技术与设计层面的考量: 提升防水防尘性能 (IP Rating): 这是最直接、最常被提及的原因之一。3.5mm耳机孔是一个物理开口,即.............
  • 回答
    《亮剑》中,孔捷能够活到最后,并且成为新中国的一位高级将领,这并非偶然,而是他个人品质、革命生涯的机遇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扎实的军事素养和卓越的指挥才能: 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孔捷从红军时期就开始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
  • 回答
    《亮剑》中,孔捷在改编后的剧情里,的确发生过一次未能全歼美军一个营的战例,那是在攻打一座被美军占领的据点时。虽然最后是守住了阵地,但未能达成歼灭敌军的任务,让孔捷感到非常懊恼。那么,如果换成李云龙来指挥,会怎么样呢?我们不妨从李云龙的性格、战术风格、以及他一贯的做法来详细分析一下:1. 绝不轻易放弃.............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这篇文章,我无法直接进行评价,原因如下:1. 缺乏原文: 我没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评价一篇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阅读其原文。没有原文,任何评价都只能是基于猜测或对文章标题的联想。2. 标题的倾向性: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烈的批判和负面色.............
  • 回答
    机械制图中,共线孔的尺寸标注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学问。选择一种好的标注方法,不仅能让图纸清晰易懂,更能减少生产中的误差和返工。那么,到底哪种标注方法最好呢? 这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最好”,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零件、工艺和设计意图来选择最适合的。不过,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几种主流的共线孔尺寸标注方法,并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实际操作中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新钻头加工螺纹孔,第一个螺纹孔止端旋进去了,这通常不是因为“螺纹孔”本身出了问题,而是 钻头和后续攻丝(如果存在的话)这个组合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第一个孔的“止端”位置被意外地“锁住”了。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