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年a股大跌两个月后,哪些板块是机会?

回答
2021年A股市场在上半年经历了不小的波动,尤其是在3月下旬到5月下旬的这两个月,不少投资者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彼时,市场整体情绪偏谨慎,叠加一些外部因素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考量,导致指数和部分板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

如果你在那段时间关注市场,并且在两个月的回调期结束后(大概是6月份之后),回顾当时的市场情况,并且思考哪些板块可能蕴藏着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分析:

首先,要理解当时的市场调整的性质。 这不是一个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导致的断崖式下跌,更多的是一个在经济复苏进程中,伴随着政策风向调整、外部流动性预期变化以及部分前期涨幅过大板块的估值消化过程。这种类型的调整,往往会为一些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的板块提供“重新定价”的机会。

那么,在2021年A股大跌两个月后,哪些板块有机会?我的看法是,可以重点关注那些受到宏观经济复苏逻辑支撑,但前期因估值过高或市场情绪影响而被错杀的板块,以及那些受益于长期结构性趋势,并且在调整中企稳反弹的板块。

1. 顺周期板块的“低吸”机会(但需谨慎选择细分领域):

在“大跌”的两个月里,部分顺周期板块,比如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煤炭等,虽然也受到市场整体情绪的影响,但它们背后支撑其价格的核心逻辑——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依然存在。

为什么是机会? 当时的市场情绪可能过度悲观,导致这些板块的估值被打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一旦市场情绪回暖,或者经济复苏的信号进一步明确,这些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的板块往往会率先迎来修复。特别是那些拥有成本优势、产品涨价能力强、或者受益于全球供应链重塑的细分领域。
怎么看机会? 关键在于“选择”。比如,在有色金属领域,关注那些在新能源金属(如锂、钴、镍)领域有核心技术或资源优势的公司,因为电动车和储能的长期需求是确定的。在化工领域,关注那些在高技术含量、环保要求高的细分领域(如高端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拥有领先地位的企业,它们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能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煤炭板块,虽然短期受政策影响,但长期来看,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具备稳定供应能力且能向清洁能源转型的企业依然有其价值。
需要注意什么? 顺周期板块的波动性较大,受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影响直接。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通胀水平以及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一些依赖纯粹资源价格上涨的品种,要警惕景气度可能无法持续的风险。

2. 新能源产业链的“强者恒强”与“深度回调后的反弹”:

2021年,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依旧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即使在市场调整期,也并非所有个股都大幅下跌。但整体而言,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在市场回调中也出现了一些调整。

为什么是机会? 新能源是确定的长期赛道,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无论市场如何波动,这个产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是坚实的。回调恰恰为那些前期涨幅过快、估值偏高的优质企业提供了“喘息”和“重新积累能量”的机会,也为新进入者提供了相对友好的价格。
怎么看机会?
上游环节: 比如,在光伏领域,硅料、硅片环节的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公司依然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和技术优势。
中游环节: 光伏制造(组件、逆变器)、风电整机及零部件。需要关注那些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份额方面保持领先的企业。
下游应用: 光伏电站、风电场运营商,以及储能系统集成商。特别是与电网侧、用户侧储能相关的企业,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增加,储能的需求将日益迫切。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除了整车厂,电池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充电桩、智能化零部件等细分领域都存在投资机会。
需要注意什么? 新能源行业也存在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快、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选择那些具有核心技术、成本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以及稳健盈利能力的公司至关重要。警惕“故事”大于“业绩”的公司。

3. 科技创新领域的“结构性机会”:

尽管2021年部分科技股面临估值压力,但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壁垒、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或者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科技领域,依然是重要的机会所在。

为什么是机会?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驱动力,国家政策也在持续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在市场调整中,那些业绩兑现能力强、具有稀缺技术或专利、并且在细分领域拥有龙头地位的公司,反而会因为市场的“挤出效应”而更加凸显其价值。
怎么看机会?
半导体: 尤其是在设计、制造设备、关键材料等领域,国家正在大力投入,国产替代的逻辑非常强劲。关注那些在特定环节具有核心技术,能够打破国外垄断的企业。
高端制造/智能制造: 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精密机械等,受益于制造业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
生物医药/医疗器械: 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测序等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长期需求旺盛。尤其是在创新药研发管线丰富、有明确商业化前景的公司。
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在国家安全和自主可控的要求下,国产化替代的需求将持续释放,为相关软硬件企业带来增长空间。
需要注意什么? 科技领域的投资风险在于技术的不确定性、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以及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深入研究公司的技术实力、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拓展能力。

4. 消费板块的“复苏与分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部分前期跌幅较大的消费品类,尤其是那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细分领域,也可能出现反弹机会。

为什么是机会? 消费是经济的稳定器,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和消费信心的恢复,必将带动消费板块的整体回暖。但消费领域内部的分化会比较明显。
怎么看机会?
必需消费品: 如食品饮料、日用百货等,具备防御性,在市场低迷时表现相对稳健,在市场复苏时也能迎来增长。
可选消费品: 如家电、汽车、服装、休闲旅游等,在消费升级和经济复苏的双重驱动下,有望迎来反弹。特别是那些品牌力强、产品创新能力强、渠道管理优化的企业。
大健康概念: 除了生物医药,一些与健康相关的消费品(如保健品、健康食品、医美)也受益于长期趋势。
需要注意什么? 消费板块的复苏高度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居民收入水平。同时,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都需要密切关注。部分消费品类可能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总结一下,在2021年A股大跌两个月后,展望机会,核心逻辑是:

拥抱确定性: 聚焦国家战略支持、具有长期增长逻辑的赛道,如新能源、科技创新、大健康。
关注估值修复: 在前期的回调中,寻找那些基本面扎实、估值被低估的优质资产,特别是顺周期中具备成本优势和盈利能力的细分龙头。
深挖结构性机会: 即使在整体市场不佳的情况下,科技、消费、医药等领域内部也存在结构性的亮点,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穿越周期的优秀企业。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投资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研究和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认知之上。 市场的风云变幻莫测,过去的表现不代表未来,只有深入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和行业发展趋势,才能在波动的市场中抓住真正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废话不多直接说板块和逻辑,目前个人觉得还有业绩爆发能力的几个板块:逻辑简单明了。券商,军工大飞机,免税,有色,黄金,光伏,锂电池,煤炭,消费电子,航运,手套疫苗,可降解,其他的板块比如:面板,云,基站,芯片等。文中数字凭记忆写的大概,不一定准确。

免税 :逻辑就是几亿中产阶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叠加疫情导致了出国减少,标的这个就中国中免了,这个是我心中的茅台第二,免税目前每年超过50个点的增长速度,目前估值差不多40多倍市盈率,50个点增长的40多倍市盈率而且有极高政策护城河的股票,沪深真的不多的,所以这个是我心目中的茅台。茅台一年就10个点增长,而能连续50个点增长的而且可持续的沪深股市没有几个板块和行业可以达到,所以万亿是起步,其他的比如海南发展 有免税资产注入预期,有不确定性。这个一定要弄懂离岛免税和离境免税的区别,有极大想象力的是离岛免税,就是海南个地方的。机场免税这种想象空间小了太多。

券商:券商这个最大逻辑就是目前的交易量的放大和未来注册制和T0预期,哪怕现在的低迷期都远远高于去年的低迷期的成交量了,但是券商板块整体涨幅还在持续横盘中。有业绩爆发能力和未来预期,标配 $东方财富(SZ300059)$ 东方财富(周期加成长) ,中金公司有注册制预期的影响,有点被机构抱团的感觉。这个板块从来比较难预测,主要是券商是牛市指数风口,带有情绪在里面,不能简单用业绩来评估,逻辑一直在就看好久来。

军工大飞机:理由:1、军工是牛市必炒品种,今年军工不一样,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叠加了疫情加速了这个地缘政治变化,每一轮地缘政治变化导致的都是动乱和政治乱想;2、同时军工从研发阶段走入量产阶段,这以前国内大多数军工只是研发小批量实验,目前国情导致了大规模量产。当然军工不看业绩,其中有想象力的是大飞机,因为是民用市场,无人机是出口市场,。军工我从来看图作业,不格局,行情只有在牛市才有,熊市没有估值下限的锚,也就是没法用业绩评估。发动机的航发动力,材料加工的 西部材料 西部超导,整机的中航西飞,加工的中航重机等等,


有色:这个主要是全球放水后的通胀预期叠加疫情好转后的经济恢复预期,而且被双击了,所以这个今年只是预言,这个里面个人主要关注 $紫金矿业(SH601899)$ 紫金矿业,看好他的理由一句话,黄金产量和山东黄金相差不不大,铜矿资源占了国内目前铜矿的40%,这个也是他为啥走的最好的原因,至于铝,比如西部矿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之类的都可以关注,

黄金;这个逻辑就是全球放水,目前压制的比较厉害,个人关注的就是 赤峰黄金,黄金产量 大概情况是,今年5,2021年10吨左右,2022年16吨左右,这个成长速度高于任何黄金股,所以今年为啥走的最强是有原因的,至于紫金矿业可以跟有色也可以当黄金,涨价弹性比较大的是中金黄金(有弹性无成长),因为他的黄金开采成本最高,但是产量25吨左右还可以,山东黄金行业龙头,只能拥有周期的波动无成长的波动,山东黄金的成长期已经过了,10年之前才是他快速扩张期。其他的不了解

光伏:光伏最大的逻辑就是目前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光伏目前和锂电池未来格局是相差不大的,也是国内不多的可以看全球产业链的行业,这个板块目前业绩爆发比锂电池先来,所以目前光伏稳定性是好于锂电池的,锂电池目前看的是赛道和逻辑,而光伏有业绩有逻辑还有赛道,美的不要不要的,龙头 $隆基股份(SH601012)$ 隆基股份,上机数控是作为多晶硅独立方存在,因为其他供货商基本都是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所以比较受第三方的喜欢,而且210相对先商业化,业绩爆发也相对较早,所以作为一个弹性标的存在,这个板块的机会没有结束,而且业绩也能跟的上,持股心态会远远好于完全靠赛道的锂电池。

煤炭:这个只能当周期对待,利润来自于涨价,但是涨价又受制于长协,所以即使有行情也就是一波流,周期永远是周期,不可能有成长的估值溢价在里面,给机会就做做吧,没有就拉倒,

锂电池:都吹烂了,只能说目前还在赛道和逻辑阶段,且今年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次拐点加速阶段,但是市场已经炒到这个时候,只能靠格局来持股,重点说下,如果上游锂矿涨价,那么业绩弹性最大的一定是 赣锋锂业 天齐锂业,盛新锂矿,雅化集团这种上游,只是目前股价早早提气于产品涨价了,后期大波动避免不了,但是确定性比较高,行业赛道非常大,增长速度应该是目前大的产业中最大的一个方向。

消费电子(主要TWS):消费电子只能看苹果产业链,啥不说,就看下苹果产业链的利润和华为产业链的利润就知道谁才是真爹,而这个里面最好的就是耳机,确定性高,无线耳机每年50--100%的增长速度,比如有立讯精密 和歌尔股份 的业绩持续增长,但是啥时候到耳机拐点我就不知道了,至少我觉得,科技股中,他们是业绩股,芯片股是题材我,我不吵情怀,所以买科技大概我就上车,立讯精密 和歌尔股份了,至于蓝思科技 说不好,不过确定性在消费电子里面也算不错的了。

航运:这个目前可以说业绩爆发能力最强的一个方向,目前的运价市盈率大概1--2倍,主要是担心持续性,毕竟主要看全球贸易景气度的行业,只有中国出口的大幅增长,其他地方下滑,所以还有很多没有研究透,但是行业大逻辑2019年以前就已经形成,全球航运不景气了10多年,导致新船近几年开建太少,老船退役太多,航运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比如去年招商轮船就因为中远海控被禁而且出现运价的飞天,这个板块核心标的 就一个,中远海控。

疫情手套:疫情股中还有价值的就是手套和疫苗了,英科医疗最好,蓝帆只能当周期股看了,疫苗逻辑会比较长一点,主要是这个病毒大概未来和人类共存了,所以疫苗的逻辑也长,手套业绩爆发能力最强。英科今年80亿利润附近,明年大概150亿以上,这种业绩爆发能力决定了他在2020年必然是涨幅最大的牛股。英科医疗2021年主要靠业绩推动了。

可降解:这个逻辑大,但是可选择的东西不多,可降解目前主要是化工材料方向和生物材料方向,化工材料能做的公司很多,感觉技术含量一般,而生物可降解在聚乳酸,聚乳酸的关键在丙交酯,这个核心标的就一个 就是金丹科技,也是一个机构抱团标的。仙鹤股份逻辑不太一样,但是业绩已经出来,化工材料这种可降解一旦市场产量全部投产 也就是一个普通化工品,感觉市场大,估计未来也就是辛苦钱,也就前期投产了的能享受点前期高价的溢价和情绪溢价出来。所以也是为啥这么大的政策资金并没有炒作的原因。

汽车:这个今年已经开始炒作了:逻辑就是汽车销量拐点出现,有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个方向,汽配方向主要是特斯拉产业链的放量,从预期阶段走向业绩兑现阶段,新能源汽车除电池外配件方向弹性最大的是散热,不过三花智控 估值也不低,也是机构抱团的一个标的。这个太凌乱了,标的就不说了。整车标的不多,因为能起来的公司最终也就那么几家,

其他的板块比如

基站:看国外逻辑还能不能成立,国外逻辑成立,那么业绩弹性还能起来,不然就没有想象空间;最多跌多了估值修复下,就成了周期股了。

芯片:这个是情怀板块,不能有业绩对标,所以说不好,有板块行情参与下,没有的时候绝对不玩,我宁愿去赌 人见人恨的贵州茅台的 高估值 ,也不敢去赌 中芯国际的 技术突破。没办法不是我不爱国,是心理不踏实,没底,睡不着。

云:这个板块说来方向多,总体还不错,比如卖铲子的 新易盛,目前觉得估值真的不高哦,IDC的宝信软件,运用端的 用友网络,用友网络是可以给得起市值的,这个可以看赛道,也是云里面的核心标的。

面板:这个是周期反转,主要是LCD 方向,标的就京东方和TCL ,

以上板块只是平时个人的功课记忆,大多数只知道一个大概,我是一个价值投机分子,不是夹头,有风口来的时候炒一把就走人,不格局任何逻辑和个股。本文留档作为2021年的一个验证

我是老柯,喜欢研究各类行业上市公司,将会分享各类财经资讯,以及各行业龙头股研报。

奉上几篇硬核文章,足以满足你学习学到上头的欲求:

A股现在有哪些严重被低估的股票?

早上几点钟可以真正的卖股票?

如果你也是技术控,也在潜心研究股市里的技术操作,不妨关注公众号(老柯的捉妖日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对自己和世界了解越少,越容易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真正的成功,来源于长久的积累和量变!


文章来自雪球: 猎优狙绩
原文链接: xueqiu.com/5561615517/1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侵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A股市场在上半年经历了不小的波动,尤其是在3月下旬到5月下旬的这两个月,不少投资者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彼时,市场整体情绪偏谨慎,叠加一些外部因素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考量,导致指数和部分板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如果你在那段时间关注市场,并且在两个月的回调期结束后(大概是6月份之后),回.............
  • 回答
    “抱团股”崩塌与纳指回调:2021年春节后市场的震荡与未来展望2021年的春节,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是欢乐祥和的。然而,节后的A股市场却迎来了一场不小的“寒潮”。以新能源、白酒、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抱团股”纷纷出现大幅下跌,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指数也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回.............
  • 回答
    2021年A股,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是充满了期待的一年。年初,在经济复苏、政策利好的背景下,许多资深分析师和大V们纷纷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喊出“牛市已到”的口号。他们用各种图表、数据,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心潮澎湃的股市画卷:经济转型升级的红利、估值洼地的吸引力、全球资本流动的趋势,每一个论点都似乎预示着一.............
  • 回答
    今天是2021年5月13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荡,三大股指普遍下跌,上证指数收盘下跌25个点左右。对于习惯了追涨杀跌的投资者来说,看到这样的下跌,心里肯定痒痒的,想知道“是不是可以抄底了?”但我要说,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还需要再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从技术面来.............
  • 回答
    2021年8月17日A股大跌的深入解读2021年8月17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次较为显著的下跌,沪指失守3500点整数关口,市场情绪普遍受到影响。要深入理解这次下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市场情绪、行业轮动以及具体的交易行为。一、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下的潜在压力:虽然当时.............
  • 回答
    2021年7月28日的A股市场,无疑给不少投资者留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记忆。那一天,沪指低开后一路震荡下行,收盘大跌近2%,创业板指更是跌幅惊人,超过4%,市场哀鸿遍野。说实话,看到这样的行情,心里多少都会有些发慌,尤其对于那些手里还拿着“深度套牢”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更是煎熬。事情的导火索,还得从.............
  • 回答
    2021年6月16日A股那一天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肉跳,市场出现了显著的调整。如果细究起来,那天的下跌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国内外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时的市场背景。 在此之前,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不错的上涨,许多板块和个股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然而,任何持续的上涨都会积累一定.............
  • 回答
    2021年3月24日,A股市场的确经历了一次显著的下跌,这让许多投资者感到不安。如果要深入分析这次下跌,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当时全球经济虽然在逐步复苏,但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尤其是关于通胀的预期,随着各国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以及供应链瓶颈等因素,市场对于未来通胀上升.............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21年2月26号那天 A 股那场让人心惊肉跳的大跌。那天市场的反应,用“剧烈”两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那一天,沪指和深成指都出现了大幅跳空低开,随后一路走低,盘中跌幅一度扩大到百分之三、四,虽然尾盘有所回升,但整体还是收了一个大阴线,很多个股更是直接绿了盘。这种波动幅度,在当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2月24号A股那场让人心惊肉跳的大跌。那天股市的表现,说实话,很多投资者至今记忆犹新,那种从早到晚的忐忑,可以说是相当深刻的体验。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2021年初。在那之前,A股市场可以说是“牛气冲天”,尤其是题材股和成长股,很多都经历了一轮令人目眩的上涨。指数一路攀升,很多.............
  • 回答
    2021年8月20日,A股市场确实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荡,沪指当天以3495.41点低开,盘中一度下探至3449.18点,收盘时报3457.97点,跌幅超过1%,深成指和创业板指也纷纷下跌。虽然从绝对跌幅上看,这并非市场极端崩盘,但考虑到当时的市场情绪和许多投资者对后市的预期,这次下跌确实引起了广泛关.............
  • 回答
    对于2021年9月22日(星期三)A股是否会“大跌”,这实在是一个无法给出确定答案的问题。股市的波动受太多复杂因素影响,任何试图精准预测具体某一天走势的说法,都带有很强的投机性,也很难有令人信服的论据支撑。不过,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市场背景和可能影响市场情绪的因素出发,来分析一下当时A股可能面临的一些情.............
  • 回答
    2021年3月15日,A股市场的确出现了一轮比较显著的下跌,特别是创业板指跌幅居前。如果说“突然”大跌,可能有些夸张,但当天的下跌力度确实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那天市场出现波动,背后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们来拆解一下可能的原因:1. 美债收益率的持续攀升和美元走强预期:这.............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2021年3月25号那天的A股,为啥没出现大家可能预期中的“大跌”。这背后其实是挺多因素在博弈,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下定论的事儿。首先,你得明白,市场总是有预期的,也有预期的落空。在3月25号前后,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有那么点“担忧”的信号。比如说,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市场情绪,会发现有几个.............
  • 回答
    全球股市的起伏总牵动着每一个投资者的神经。这不,前两天全球市场一片狼藉,眼瞅着美股、欧股纷纷“跳水”,大伙儿心里肯定也是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家钱袋子也跟着“缩水”。可到了4月21日这天,也就是昨天,我们A股市场却愣是顶住了压力,显得格外“硬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昨天(2021年4月21日)A.............
  • 回答
    2021年,也就是牛年,对于A股市场而言,确实充满着期待和想象。回顾过往,牛市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企业盈利的改善,而2021年的中国经济,在经历了疫情初期的冲击后,正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复苏的态势。全球经济也逐步摆脱阴霾,各国央行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在这样的宏观背景.............
  • 回答
    2021年5月27日,A股市场出现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普涨行情,当天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录得可观的涨幅,市场情绪明显回暖。要理解这场大涨的成因以及对后续行情的判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2021年5月27日A股大涨的驱动因素那天市场的普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结果。我们可以.............
  • 回答
    2021年3月26日,A股市场的表现确实令人瞩目。那天,沪指强势上涨,一举突破了关键的整数关口,并且成交量也随之放大,显示出市场资金的积极参与。这一天的上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当时全球经济正处于逐步复苏的通道中。虽然疫情的阴影仍在,但疫苗接种的推进以及各国.............
  • 回答
    2021年3月18日A股抱团股的狂欢:一场短暂的盛宴还是新黎明?2021年3月18日,A股市场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抱团股”反攻。当天,以消费、医药、科技等为代表的“抱团股”纷纷出现大幅上涨,市场情绪一度高涨,仿佛此前数周的调整只是虚惊一场。这究竟是一次短暂的回光返照,还是一股新力量的觉醒?要理解这.............
  • 回答
    8月2日A股惊天逆转:解读市场情绪与政策信号2021年8月2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绝地反击”。早盘一度低开探底,市场情绪似乎笼罩在悲观的阴影之下,但午后风云突变,各大指数如同被注入了强心剂一般,一路飙升,最终收出了漂亮的阳线。这种大幅度的V型反转,不禁让人想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它所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